《通风与空调工程 》田娟荣主编  通风与空调工程资源(8)_第1页
《通风与空调工程 》田娟荣主编  通风与空调工程资源(8)_第2页
《通风与空调工程 》田娟荣主编  通风与空调工程资源(8)_第3页
《通风与空调工程 》田娟荣主编  通风与空调工程资源(8)_第4页
《通风与空调工程 》田娟荣主编  通风与空调工程资源(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风及空气调节,第11章 通风与空调节能新技术,建筑节能的新技术,11.1 蓄冷空调技术,一、 蓄冷技术的应用背景与经济性分析,蓄冷空调技术是在电力负荷很低的夜间低谷期,采用电动制冷机制冷,利用蓄冷介质的显热或潜热特性,用一定的方式将能量储存起来。 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用电高峰期,把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以满足建筑物空调或生产工艺的需要,能充分发挥移峰填谷的优势,使用户在经济上达到最大的利益。,11.1 蓄冷空调技术,选用蓄冷空调时应注意:,1、执行峰谷电价,且差价较大的地区;(一般要在30%以上) 2、冷负荷高峰时段与电网高峰时段重合,且在电网低谷时段空调负荷较小的项目; 3、电力容量或电力供应受到限制的空调项目;,11.1 蓄冷空调技术,选用蓄冷空调应注意:,4、原有的制冷系统需扩容,但无电负荷增容条件,或增容费用较高的项目;5、需要采用低温冷水或要求采用低温送风的空调工程;6、要求部分时段备用制冷量的空调工程;7、 在一昼夜或某一周期内,最大冷负荷高出平均负荷较多,并经常处于部分负荷运行的空调工程。,11.1 蓄冷空调技术,蓄冷空调方式,水蓄冷 (优点是系统简单、投资少、技术要求低、维修方便;缺点是蓄冷槽容积大、占地面积大。),冰蓄冷 (优点是设备容易标准化,能广泛应用;缺点是蓄冷槽容积大、占地面积大。),共晶盐(优态盐)蓄冷 (优点是相变温度较高 ,蓄热能力较高;缺点是换热性能较差,设备投资也较高 。),气体水合物蓄冷 (还处在研究阶段,工程实用还较为困难。),二、空调蓄冷方式,11.1 蓄冷空调技术,二、空调蓄冷方式,图11-1 温度分层型水蓄冷系统,11.1 蓄冷空调技术,二、空调蓄冷方式,图11-2 共晶盐蓄冷系统,11.1 蓄冷空调技术,二、空调蓄冷方式(冰蓄冷与水蓄冷比较),11.1 蓄冷空调技术,三、冰蓄冷空调技术,冰蓄冷流程及系统控制图,11.1 蓄冷空调技术,三、冰蓄冷空调技术,图11-3 外融式冰盘管蓄冷系统,11.1 蓄冷空调技术,三、冰蓄冷空调技术,图11-3 外融式冰盘管蓄冷系统,11.1 蓄冷空调技术,三、冰蓄冷空调技术,图11-4 内融式冰盘管蓄冷系统,图11-6冰片滑落式动态蓄冷系统,11.1 蓄冷空调技术,三、冰蓄冷空调技术,图11-5封装式冰蓄冷系统,11.1 蓄冷空调技术,三、冰蓄冷空调技术,图11-6冰片滑落式动态蓄冷系统,11.1 蓄冷空调技术,三、冰蓄冷空调技术,图11-7 冰晶式动态蓄冷系统,11.2 空调系统中的热回收技术,一、转轮式热交换器,图11-9 能量回收流程,11.2 空调系统中的热回收技术,二、板翅式热交换器,隔板、翅片、及封条三部分构成了板翅式热交换器的结构基本单元。冷、热流体在相邻的基本单元体的流道中流动,通过翅片及翅片连成一体的隔板进行热交换。 板翅式热交换器的主要不足之处是流道狭小,容易引起堵塞而增大压力降。由于不能拆卸,一旦结垢,清洗就很困难。,11.2 空调系统中的热回收技术,三、热管式换热器,11.2 空调系统中的热回收技术,四、热回收回路,图11-11 热回收回路,11.2 空调系统中的热回收技术,五、热回收实例分析(永新彩管冷冻站、空压站热回收系统),一台1150冷吨离心机的100%热回收量为345万大卡四台空压机可回收热量为129万大卡热回收前自来水的最高/最低温度:20OC / 5OC热回收后自来水的最高/最低温度:30度 / 20度供给474万大卡 需求450万大卡纯水站反渗透装置理想水温为20度 -30度,最大水流量为300吨/小时,热回收系统运行6个月(11月初 4月底),11.2 空调系统中的热回收技术,五、热回收实例分析(永新彩管冷冻站、空压站热回收系统),永新彩管热回收系统示意图,11.2 空调系统中的热回收技术,五、热回收实例分析(永新彩管冷冻站、空压站热回收系统),热回收系统每年运行6个月,可节约189万元/年节省7.5 t/h蒸汽锅炉的初投资和运行费节约离心机、水泵、冷却塔耗电量8328度/天运行:24小时/天,30天/月,4月(满负荷)/年电费:0.49元/度,蒸汽:65元/t (都不含税)注:常规离心机的冷却水温度32度 / 37度 此热回收离心机的冷却水温度13度/ 24度 冷冻水温度5度 / 10度,故离心机节能20%,11.3空调系统的节能控制技术,一、空调自控系统的特性,干扰性 调节对象的特性 湿度的相关性多工况运行及转换控制整体控制性,11.3 空调系统的节能控制技术,二、空调机组自动控制系统,冷热源系统的群控水系统的控制(VWV) 风系统的控制 (VAV)末端的监控与数据采集,11.3 空调系统的节能控制技术,三、空调机组自动控制实例,各负荷,末端盘管负载,机组,冷却水泵,冷却塔,冷冻水泵,机组,离心机组,螺杆机组,11.3 空调系统的节能控制技术,三、空调机组自动控制实例,离心机组,采用中央空调智能控制工作站,可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能实现根据末端负荷大小智能调节主机冷量输出,实现主机与辅助设备、及末端负载之间的动态调节。从每天空调运行开始到关机整个过程,中间不用任何人员操作,工作站自动调节、自动记录数据、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报警、停机。,a.冷水机组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可节能515左右b.冷冻系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可节能1540左右c.冷却系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可节能1550左右,11.4 太阳能空调,一、太阳能空调系统的特点 太阳能空调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装置、热驱动制冷装置和辅助热源组成。太阳能集热装置的主要构件就是太阳能集热器,还包括储热罐和调节装置。太阳能集热器是用特殊的吸收装置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离心机组,图11-14太阳能空调系统示意图,11.4 太阳能空调,二、太阳能空调系统的类型一是先实现光一电转换,再用电力驱动常规压缩式制冷机进行制冷;这种实现方式原理简单、容易实现,但成本高。二是利用太阳的热能驱动进行制冷,这种制冷方式技术要求高,但成本低无噪音、无污染。现采用的主要是这种方式。这种方式的太阳能空调一般又可分为吸收式和吸附式两种。,离心机组,图11-15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装置工作原理,11.5 加强建筑物自然通风的设计措施,通风是由来自室外风速形成的“压差”和建筑表面的洞口间位置及温度造成的“温差”形成的室内空气流动。根据压差形成的机理,可以分为压差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和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当有风从左边吹向建筑时,建筑的迎风面将受到空气的推动作用形成正压区,推动空气从该侧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