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鉴赏习题集_第1页
中考诗歌鉴赏习题集_第2页
中考诗歌鉴赏习题集_第3页
中考诗歌鉴赏习题集_第4页
中考诗歌鉴赏习题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诗歌鉴赏习题集中高考诗歌鉴赏16字原则: 简洁明白 A 句子答题;B 实质意思技巧还原 A修辞手法;B 表达技巧 画面阐释 A 意境阐释;B形象画面情感意趣 A 表达情感;B 哲学意蕴1.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第6题。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其蕴含哲理,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分析。(3分)答: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3.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慷慨悲凉,感人至深。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4.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第9-11题。(4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1)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1分)(2)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1分)(3)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2分)5.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4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1分)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 ,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 。(2分)(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吴姬:卖酒的女子。欲行不行:欲行,想离开的人;不行,送行的人。 (1)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香,诗人借此渲染了“金陵子弟”相送时热烈温馨的气氛。(1分) (2)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 , ”题写在同窗的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2分)7.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6分)【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乙】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君问归期未有期, 寒雨连江夜入吴, 巴山夜雨秋涨池。 平明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 洛阳亲友如相问,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片冰心在玉壶。【注释】辛渐:王昌龄的朋友。平明:黎明。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 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 的志向。(4分)8.阅读饮酒,完成下题。(5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成“看”“望”等字好吗?为什么? (2分)(2)“心远地自偏”道出了怎么样的哲理?(3分)9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这首诗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 之情。(1分)(2)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眼前之景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请举例分析。(2分)10.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1-13题。沁园春雪 卜算子咏梅 一九三六年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毛泽东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诗歌的语言凝练传神,请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的“顿”字为例作简要赏析。(2分)答: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与济南的冬天中“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都表现了怎样的景象?两者又有何不同?(3分)答: (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结合卜算子 咏梅,你认为作者所说的“风流人物”应当具备怎样的品格?“还看今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11.阅读杜甫的不见 一诗,完成下 题。(6 分)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 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 。(1 分)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3 分)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1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5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 _ (2)“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 _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题。(5分)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答: (2)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答: 14.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下题。(5分)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其一)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 请分别说出以上诗句中,作者借“雪”表达的情感或内容。(3分)(2) 请分析第句诗句的表达技巧。(2分)1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3分) (2)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1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分) 答: 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17.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5题。(一)(4分)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注】落落:松高貌。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1)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2)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18.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4分)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4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1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问题。(4分)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注释】澧(l)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枳(zh)壳花:枳树的花。(1)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2)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20.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题(4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孤蓬”在诗中喻指 。(2分)(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诗的一、二两句,点名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B诗的三、四两句交代了朋友此次要漂泊天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恋恋不舍。C诗的五、六两句是写景,作者借“浮云”写出了“我”四海为家、行程不定,借“落日”则写出了友人在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D“萧萧班马鸣”是诗人的想象,写出了分别后友人在古道上骑马行驶的孤单和落魄。21.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下题(4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有一个字贯穿全篇,这个字是“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本首词的题目。B“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的是出猎的雄壮场面。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早日赶走冯唐的迫切心情。D本首词借出猎之行,抒发了作者的报国之志,融叙事、抒情为一体。22.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一) 书院二小松(4分)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1)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分)(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23.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1424题。(一)襄邑道中 (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1)诗人观察途中景物的立足点是 。(2分)(2)诗人行进途中的心情怎样?你是如何看出来的?(3分)2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4分)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花中。 【注释】逐:跟随。浦:水边,岸边。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2分)(3)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25.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下题(4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诗中“乡关”指的是 。(2分)(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首联借憧憬与现实的反差,抒发诗人寂寥怅惘的感情。B颔联借历史上的传说,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C颈联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抒发诗人对黄鹤楼的神往。D尾联以缠绵的乡愁收篇,抒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情怀。26.古诗文阅读(28分)(一)(4分)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补充点评。(2分)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2)完成随感。(2分)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2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2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4分)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注释】澧(l)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枳(zh)壳花:枳树的花。(1)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2)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2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4分)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诗中“萋萋”的意思是 。(2分)(2)下列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2分) A 这首诗前四句表达了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遗憾。 B 首联见昔人乘鹤远去之景,表达对仙去楼空的感慨。 C 颈联运用对偶的手法,表达了对故乡的追忆与憧憬。 D 这首诗后四句描写日景晚景,由此触发了思乡之情。30.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题。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的特点。(2分)(2)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31.古诗中的酒如果你读读唐诗宋词,一定会为诗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或同诗人一起举杯,或醉饮高歌,或把盏低吟,或为朋友的离别远行而感伤,或为与旧友的重逢而千杯不醉。诗词组的同学搜集了不少与“酒”有关的诗句,请你探究以下几组诗句所表达的情感。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宋范仲淹)B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D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宋范仲淹)表达情感:(2分) 3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题。新 柳 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分)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2分) 33.古诗词阅读(4分)赤 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2分)(2)请从“咏史”和“咏怀”两个角度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2分)3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4分)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答: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 3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题。浣溪沙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注释】公元1078年,徐州春旱,太守苏轼曾率众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此为词人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所作。缫车:缫丝所用的器具。牛衣:蓑衣,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1)对诗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全词在构思和用语上颇具匠心,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B上片三句话,三个画面,从所见着笔,次写所闻,不仅具有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C下片记事,转写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动。D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村南村北”又概括嘈杂的“缫车”声,词人心情定是烦躁郁闷,无法排解。(2)这首小令清新朴实,明白如话,仅“试问”已让词人形象栩栩传神。请结合末句的内容,分析词人形象。(2分)36.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下题(4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上阕: 下阕: (2)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37.诗词鉴赏(3分)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38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39.阅读诗歌过零丁洋,完成下题。(5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哪两件大事?(2分)答: (2)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 4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4分)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注一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答: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答: 4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4分)落日怅望唐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2分)(2)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2分)4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下题。(4分)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辛弃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来源:Zxxk.Com 【注释】赵晋臣:赵不迂,字晋臣,作者的朋友,官至敷文阁学士。他写有落梅词,辛弃疾写这首词唱和。僝chn倦jun :折磨的意思。绉zhu :一种皱纹的丝织品。醇酎zhu:浓酒。(1)这首词的基调是哀婉的,但又不失开朗情绪。对此,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2)全篇通过“昨日”与“而今”春光的对比,委婉地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4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8分)武陵春 (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上片中,“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4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4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 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1)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 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4分)答: 46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饮 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