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文献调研及综述范例学生_第1页
综合文献调研及综述范例学生_第2页
综合文献调研及综述范例学生_第3页
综合文献调研及综述范例学生_第4页
综合文献调研及综述范例学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献调研及综述 课题:我国新能源汽车开拓国际市场的现状及策略分析 学 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_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_年级班别_国贸(4)班_学 号 学生姓名_刘洁清_指导教师_黄梅_2012 年 4 月 2 日一、文献调研部分1. 中(英)文切题期刊论文9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及问题与思考作者 云洁;机构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刊名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编辑部邮箱 2012年 02期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发展; 专利分析; 现状; 对策; 建议; 文摘 本文论述了我国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从产业政策、总体发展状况、主要零部件生产现状、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种类和特点等方面概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结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文献检索与专利分析结果,指出了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现阶段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作者 彭晓辉; 曾汉生; 陈乐;机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经管系;刊名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编辑部邮箱 2011年 05期关键词 低碳经济; 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 文摘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低碳经济时代必然的选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还未取得全面突破;资金、人才均有较大缺口;市场推广力度还不够;政策的扶持力度还不强。面对这些问题还需企业、政府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加大资金投入,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制订有力的政策措施。从国外的经验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作者 马春梅; 机构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刊名 学术交流, Academic Exchange, 编辑部邮箱 2011年 12期关键词 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 产业政策;文摘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美、日、欧等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国政府通过示范推广、财政补贴等方式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但由于缺少对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着许多问题:科研投入不足、核心技术缺乏、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市场难以推广、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对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经验的总结表明,国家政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国政府要营造适合新能源汽车产业成长的环境,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对研发投入、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市场定位、配套设施等予以全面支持,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归宿分析作者 朱凯机构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刊名 中外能源, Sino-Global Energy, 编辑部邮箱 2011年 10期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补贴归宿; 消费方; 资产专用性; 关键技术供应商; 一体化; 文摘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政策并未使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产量和销量都与行业内的乐观期望相差较远。综合分析,其原因是供给不足压抑需求,而且主要是关键技术未能取得突破和配套设施不健全。借助新古典微观供需理论分析消费方和生产方的补贴归宿,结果表明,当前补贴消费者的政策不能解决产销不旺的困境。再借助资产专用性理论针对生产方内部的整车厂商、零配件/关键技术供应商进行补贴归宿分析,结果表明,补贴零配件/关键技术供应商以促进技术进步才是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关键。目前很多国家对电动汽车整车厂商的补贴其实也是专门针对某些关键技术而设。我国电动汽车产业中,整车厂商和零配件/关键技术供应商尚未形成一体化,政府可以直接补贴零配件/关键技术供应商,以免出现截留、占用、要挟等行为。另外,还要注意规避在WTO框架下引起纷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市场竞争策略作者 高志杰机构 德州广鑫钢结构有限公司;刊名 硅谷, Silicon Valley, 编辑部邮箱 2011年 06期关键词 新能源; 汽车; 特点; 发展;文摘 随着环境保护和能源危机的问题日益显著,新能源汽车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分析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及分类的情况下,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阐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从四个方面分析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策略,为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过市场竞争参考依据。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发展必须解决7大问题作者 王昌文机构 湖南湘潭江滨公司;刊名 汽车工程师, Auto Engineer,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05期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零部件; 关键技术; 配套能力; 节能减排; 环境保护;文摘 在政府主导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热潮中,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受整车带动,技术水平得到一定提升,市场规模得以扩大,产业化取得一定进展。文章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配套能力方面、关键技术的研发水平以及整车的性能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使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着手解决7大问题。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盘点作者 陈柳钦; 机构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刊名 汽车工业研究, Auto Industry Research, 2012年 03期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政策; 转型升级文摘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工业新时代的制高点,其产业发展将带来例如交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城市空气污染减少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国际经验证明,国家政策对于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启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面对其他汽车生产大国的竞争,中国政府也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问题浅析作者 秦志勇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刊名 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03期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低碳经济;产业政策文摘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在方向,加快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 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与发展瓶颈作者 陈文波机构 广东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刊名 车辆工程,,2011年10月,19期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技术路线 发展瓶颈文摘 介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格局,关键技术及主要产品, 探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瓶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2. 学位论文2篇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前景及营销策略【作者中文名】付毓瑞 【导师】黄建军【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国际贸易学 【学位年度】2010【论文级别】硕士【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欧洲 市场【中文摘要】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对各国汽车的排放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使得我国传统汽车出口进一步下滑,国际汽车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形势要求我国汽车出口向节能环保方向转型。本文以中国传统汽车出口成绩为基础,通过评估自身发展条件及欧洲市场环境,深入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而提出相关营销策略,为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日本、美国、欧盟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扶持措施研究【作者中文名】刘志伟 【导师】吴宇【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学科专业名称】世界经济 【学位年度】2010【论文级别】硕士【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 政府扶持 日本 美国 欧盟 【中文摘要】当今世界,节能环保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作为“二氧化碳排放”一大源头和石油燃料消耗“大户”的传统燃油汽车逐步被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取代已经是一大趋势。目前各发达国家政府都非常重视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采取了各种扶持措施,但它们又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日本、美国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能源政策、法律法规体系、技术研发推广及政府政策支持方式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进行分析,从中吸取有益措施,并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有的不足提出建议。 2利用广东工业大学等图书馆馆藏检索系统或“超星数字图书馆”或“书生之家”或“常州维库数字图书馆”或google 图书搜索()、百度图书搜索()检出相关专中文或英文专著24篇,记下目录或文摘格式;新能源汽车概论作者:崔胜民,韩家军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5-1 版次:1页数:224字数: 印刷时间:2011-5-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 印次:1I S B N:40包装:平装摘要:新能源汽车概论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详细描述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新能源汽车概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可作为高等院校车辆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分类,新材料,管理和回收目录:第1章 绪论 1.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1.2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1.3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思考题第2章 新能源汽车类型 2.1 纯电动汽车 2.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2.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2.4气体燃料汽车 2.5 生物燃料汽车 2.6 氢燃料汽车 2.7 太阳能汽车 思考题第3章 电动汽车储能装置 3.1 概述 3.2 蓄电池 3.3 燃料电池 3.4 超级电容器 3.5 飞轮电池 思考题第4章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4.1 概述 4.2 直流电动机 4.3 无刷直流电动机 4.4 异步电动机 4.5 永磁同步电动机 4.6 开关磁阻电动机 4.7 轮毂电机 思考题第5章 电动汽车能量管理与回收系统 5.1 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5.2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思考题第6章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 6.1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6.2 电动汽车充电机 6.2.4 电动汽车充电机实例 思考题第7章 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 7.1 镁合金 7.2 碳纤维 7.3 表面装饰技术 7.4 现代控制技术 7.5 仿真技术 7.6 车载网络技术 7.7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 7.8 汽车线控制动系统 思考题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挑战、机遇和展望作者:李晓华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1-1 版次:1页数:116字数: 印刷时间:2012-1-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 印次:1I S B N:04包装:平装摘要:本书首先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要性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国内外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及发展目标,并立足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详细分析了车用电池技术、能量管理技术、驱动技术、充电站建设等的发展现状、瓶颈和趋势。最后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分类,环境分析,政策建议目录第1章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分类1.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1.2纯电动汽车1.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1.4氢动力汽车1.5燃气汽车1.6生物乙醇汽车第2章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环境分析2.1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2.2各国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2.3国际新能源汽车最新进展2.4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2.5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2.6新能源汽车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章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路线研究3.1车载电池技术3.2电池管理系统3.3充电技术及充电站建设3.4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电网技术3.5电力驱动及其控制技术3.6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3.7上海成为首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第4章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策略4.1电动汽车的认识误区4.2电动汽车产业特殊性4.3国内电动汽车产业政策综述4.4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4.5美国、日本、欧洲各国产业化经验4.6我国的实践与存在的问题4.7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困局4.8我国电动汽车迅速发展还需政府支持4.9结合城市交通背景下的电动汽车政策建议第5章结束语3利用万方数据库,检出并摘录相关条规12篇,记录目录或文摘格式如下:【法规标题】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发布部门】 财政部/ 科学技术部【发文字号】财建20096号【批准部门】【批准日期】【发布日期】2009.01.23【实施日期】2009.01.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类别】 能源综合规定【文件代码】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支持对象和方式第三章支持条件第四章补助标准第五章资金的申报和下达第六章资金监督管理第七章附则法规标题: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颁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文文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7第72号效力级别:其他规范性文件时效性:有效颁布日期:2007年10月17日实施日期:2007年11月1日内容分类:能源:节能管理;工业:汽车工业;标准化工作:行业标准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第72号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现予以发布,并从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请各有关单位遵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00七年十月十七日 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促进汽车产品技术进步,保护环境,推进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研究开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贯彻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新能源汽车生产.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新能源汽车分类及管理方式第三章准入条件及管理第四章附则4使用英文学位论文全文平台数据库,检出英文切题文摘3篇(记录文摘格式),并将篇名及文摘的第一句话翻译成中文;Prospect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for China market翻译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本土市场的前景作者: Zhang Xiang; Wang Jia; Yang Jianzhong; Cai Zhibiao; He Qinglin; Hou Yuanzhang 来源出版物: Hybrid & Eco Friendly Vehicles Conference 2008 页: 11 pp.出版年: 2008会议信息: Hybrid & Eco Friendly Vehicles Conference 2008Coventry, UK, 8-9 Dec. 2008 关键词:new energy vehicles; market potential;摘要: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mmercial environment and market potential of new energy vehicle in China. New energy vehicles include hybrid cars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BEV, and including solar energy car),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 (FCEV), hydrogen-fuelled vehicles and vehicles powered by other new types of fuel (such as high-performance storage and dimethyl ether fuel). Firstly, the China market is analyzed. The international brands of hybrid cars are listed. The local made low speed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and high speed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are introduced. The clean vehicles which are used in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 of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2008 are also listed. Future local brand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incentives and encourage policies for new energy vehicle of China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 are introduced.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ar manufactures to make plans to develop in the China future automotive market.第一句摘要翻译成:这篇论文描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商业环境和市场发展潜力。Study on the Policy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China 翻译成: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研究作者: Zhang, X (Zhang, Xiang)1; Yang, JZ (Yang, Jianzhong)1; Sun, B (Sun, Bo)1; Wang, J (Wang, Jia)1 来源出版物: 2009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VOLS 1-3丛书: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VPPC 页: 31-36 出版年: 2009 会议名称: 5th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VPPC 09) 会议地点: Dearborn, MI 会议日期: SEP 07-11, 2009 关键词: new energy vehicles; electric vehicles; policy; market; China摘要: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in China. Then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s to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are introduced. The incentives for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in some China cities are analyzed. The international brands hybrid cars and China brands new energy vehicles on China market are listed. 摘要第一句翻译成:这篇论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国内标准,然后研究了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规范。International private and public reinforcing dependencies for the innovation of automotive emission control systems in Japan and USA 翻译成:美、日加强汽车机动车排放控制系统改革的个人和公共的国际化依赖作者: Bauner, D (Bauner, David) 来源出版物: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POLICY AND PRACTICE卷: 45 期: 5 页: 375-388 DOI: 10.1016/j.tra.2010.12.008 出版年: JUN 2011 关键词: Innovation; Emission control; Automotive; Environment; Regulation摘要: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1970s, the economies of USA and Japan were growing fast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as increasing to alarming levels. As passenger car emissions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and rapidly increasing, their reduction was specially targeted. Following a bill passed by US Congress in 1968, requirements were set in 1970 for the vehicle manufacturers to reduce the emissions of carbon monoxide (CO) and hydrocarbons (HC) with 90% by 1975, and nitrogen oxides (NOx) with 90% by 1976. These requirements were soon adapted to the Japanese regulatory framework, and were known in both countries as the Muskie Act or Muskie Law after the senator who developed the original bill. 摘要第一句翻译成: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尾气排放日益增加,加之,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加剧,已到预警地步。二、综述部分我国新能源汽车开拓国际市场的现状及策略分析 刘洁清国际经济与贸易国贸(4)班摘要:当今世界,节能环保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作为“二氧化碳排放”一大源头和石油燃料消耗“大户”的传统燃油汽车逐步被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取代已经是一大趋势1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对各国汽车的排放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使得我国传统汽车出口进一步下滑,国际汽车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形势要求我国汽车出口向节能环保方向转型。本文以中国传统汽车出口成绩为基础,通过评估自身发展条件及国际环境,深入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的发展前景,进而提出相关营销策略,为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如果我国新能源汽车能够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并且在解决各种技术瓶颈的前提之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之路将越走越远。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和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也将不断加强2。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国际市场,现状,政策扶持,策略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emes, as a major source o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petroleum fuel consumption of conventional fuel vehicles gradually replaced by the green and new energy vehicles has become a trend. The climate conference in Copenhagen in 2009 has come up with a higher demand on the national vehicle emission standards, and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lead to Chinas traditional automotive exports a further decline. The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huge market demand and sever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requires Chinas auto export immediate transition towards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exports performances. By assessing the developing conditions and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s, along wit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ospect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s, this paper finally helps to conclude practical strategies. The core view is that with governments support, and all the technical bottlenecks solved,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s will be doing great in the future and whats more? The technical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our country will continue to strengthen。Key words: new energy vehicles, international market, situation, supportive policy, strategy引言就现阶段来讲,地球上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还都是处于一个开发研究的阶段,真正在国际上流行的车型还并不是很多,并且由于生产成本、消费者消费态度和观念的影响,新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还比较少,而较多的现有文献资料多数趋向于研究它所应用的能源、技术更新、环保效应以及国内的发展现状分析以及策略分析,而对于新能源汽车未来的走向,前景的发展潜力以及策略还不是很多。而我国新能源汽车现在所面临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是科研者对于其国际化的现状的分析以及它的发展前景分析,目前还很缺少这方面的研究,或者说是很有权威的研究和考证3。正文在我们要说明什么是新能源汽车的概念之前,先让我们看看新能源有什么特别。区别于传统能源如石油,煤等,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或者清洁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它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是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尚未大规模利用、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以及可由再生资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那么自然而然地,我们很容易定义新能源汽车。根据我国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中所强调说明的: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4。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特性,总的来说,作为新能源产品中的一种,它们所具有的共性如下:(1)资源丰富,可再生,可供人类永续利用(2)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小(4)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5)间断式供应,波动性大,对继续供能不利但具体而言,这里有必要按照它的分类来分别说明。(1)混合动力汽车,它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6。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目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发展也很快。它主要的特点在于电池对于内燃机的作用很大,可以实现“零排放”,但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鉴于它的快速发展速度以及它在国际上的受欢迎度,我国在开过国际商场时可以好好地加以利用这一点。(2)纯电动汽车。它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是直接采用电机驱动。它主要的特点是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7。但由于目前我国蓄电池储存单位能量太少,还有电动车的电池成本较贵的原因,没能形成规模经济。(3)燃料电池汽车可以说是无污染汽车,因为它是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8。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获得的。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所以它具备零排放,零污染,燃油经济性高,运行平稳、无噪音的特点,是一种理想车型。(4)氢动力汽车,顾名思义是指以氢气为汽车燃料的新能源汽车,它的排放物是水,在行驶时,不产生任何污染物,但氢燃料电池成本过高,而且目前的技术条件还不能很好地解决氢燃料的存储和运输以及氢气的提取问题9。还有燃气汽车,也具有良好的排放性能,但也存在这运行成本和技术尚未成熟以及安全开发等问题,而至于生物乙醇汽车等,使用酒精作为燃料,他可以降低尾气的有害物的排放。目前尚在开发试行的应用阶段。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开拓国际市场进程中的SWOT分析:S(优势)1、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在这之上,还是一个相对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上具有绝对的规模化成本优势。目前,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自主品牌优势,成为支柱产业,汽车工业产业链具有较强的竞争力10。2、我国在技术层面上具有部分能源汽车上的优势比如说二甲醚汽车、纯电动汽车的技术优势11。而且我国在正在科研方面开始大力支持,如联合来自各个科技大学,研究中心的人才成立研究中心,为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核心及关键技术。3、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尤其是在锂和稀土资源上,据统计,中国的锂资源站全球含量30%以上,不用依靠进口,这两种资源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13。W(劣势)1、在技术层面,在主流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如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方面缺乏核心技术,与世界的先进水品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主要停留在改进型技术创新方面,创新能力普遍较弱。新能源汽车要求电池必须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快速充电和低成本、长寿命等,目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组的成本要占整车造价的二分之一,存在不少技术瓶颈。关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和电控技术,我国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劣势12。2、在资金方面,与丰田、通用汽车等大型跨国汽车公司相比,我国国内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实力也相对较弱,难以承受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大额资金投入,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造成阻碍。3、研发成本高,生产规模偏小。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并不多,动力电池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产品市场供应很有限。4、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因素除了高成本和高价格外 充电的便捷性是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另一个主要障碍,新能源汽车要推向市场就必须有大量的加气站 充电站等配套设施 而这又会增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成本,造成技术与成本的矛盾。那么新能源产业的产业发展无法顺利大规模开展对于我国新能源产品打开国门也是一个问题15。O(机会)1、传统的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期较短,汽车普及率较低,有利于向新能源汽车转换。2、在油价全球上涨的局面下,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的不争事实下,国家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中国“ 低碳经济” 最重要的着力点和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新增长点,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出台一系列的“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政策,汽车行业,各大企业都意识到环保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以及未来的与跨国企业的合作都创造了有利的机会16。T(威胁)1、主要是跨国厂商技术优势的威胁和替代品的威胁。一是因为跨国汽车厂商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相对成熟,它们投放在国内市场的产品对我国产业造成垄断。欧、美、日、韩等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制造强国给予的压力自不必说了。2、我国在政策上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并不迫切,而像美国对于每一辆的新能源汽车会得到政府的大概2000美元的补助,日本是20万日元,法国则是15000法郎,其中10000法郎是奖励汽车生产,另外5000法郎是补贴给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17。新能源产品进军国际市场所面对的瓶颈问题在上面的SWOT分析中,我们可以大概地查看出一丝蛛丝马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着很多瓶颈问题。这无疑是一个开拓国际市场的一个巨大挑战。在我们对症下药之前,让我们先看看存在的症结何在。1.技术瓶颈.总的来说是: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尚少。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脚步较快,但是核心技术尚少。在传统汽车领域上,我国比起国外的老牌的汽车,差距还是很悬殊的,一直都是缺乏核心技术,自足创新的能力总体是出于弱势,在品牌上口碑也没有国外的汽车巨头的响亮18。而具体来说缺乏核心技术主要是主流新能源汽车领域如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方面缺乏核心技术,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我国尚未找到适于产业化的突破方向;在电动汽车方面,电机、电池、电控系统等等核心技术上仍然需要大大的努力以求突破。2.人才、资金均有较大缺口,企业投入力度明显不足19首先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管理然才出现较大的空缺。这对于新能源汽车在全国以及国际市场上的大规模的推广造成障碍。其次,新能源汽车的基础研究领域、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研发方面,需要大量的相关的技术人才。但是明显的是我国13亿多的人口在这一点上却无法得到满足。再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像人离不开空气,鱼离不开水一样,它同样需要大量资金的培养,尤其是在一些基础研发领域,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充电站、加氢站的广发建设等方面上。3.试验示范成效显著,但产业化发展不得力。至今为止,我国新能源汽车试验示范已有十余年的历史,积累了很多有用的数据,以及经验。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体系建设尚不够完善,由于狠心零部件技术的缺失,充电站等相关的配套设施的不足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标准和具体激励、协调政策缺乏等因素,造成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未能真正地试验产业化,进一步导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是,企业投入的资金投入得不到回报,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的结果20,企业资金没保障,再投资,再开拓已成白日梦,企业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这个强大后盾作为支撑,更不用说在国际市场这样一个风云变幻,高手如云的舞台上了。目前,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一部分的政策的支持,但是这些大体上都是针对源头生产企业的,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国家似乎并没有制定这方面的更加完善的政策,或者说及时地给予补贴2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国家补贴缺乏,企业积极性无法调动,市场需求颓靡,无法兴起。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市场发展急需有力的国家战略政策措施来支持。针对瓶颈的解决方案探讨。1.核心技术研发千帆争渡,百舸争流。只有企业一方在使劲用力,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快速行进的。所以有政府的主导就显得异常地重要。尤其在是在这些高新技术层面,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积极地推进企业,相关研究机构共同赞誉到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大研发的力度,吸收,学习,创新,以避免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不然的话,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将毫无竞争之力。在技术研发的初期,政府的主导可以有力于整合国内的科技和资金及资源,确定核心技术的领域,制定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切记不能忘的一点事要确定专利共享等激励机制,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从而在大局面上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的研发22。2.政府和企业加大和稳定资金的投入在整个国家都在倡导低碳环境下,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资金投入也是政府履行这样一个战略的一个承诺方式。鉴于新能源的产业化,以及国际化会涉及到前期的市场调研、研究开发、安全测试、销售网络的构建、市场推广以及服务维修等一系列不可以缺少的品牌打造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题生产行业,在自资金这方面的投入肯定是要保持和维持强大的必要前提条件23。3.推广工作的落实以及人才的培养推广新能源汽车到一个国际的舞台上,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单独靠一两家企业或者研究机构就足够了。反而,这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业界的整体参与。这当中需要政府,企业,相关的新闻媒体业界,这几方面的力量紧紧地整合在一起,这样新能源在国际舞台上的推广才会有恃无恐,这样市场的需求才会日渐地膨胀,认知度得以提高。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是一个较为高端的技术行业,对于人才的培养这一点切勿能忽略或者马虎对待。因为人才的力量很大一部分上决定了本土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的质量,我们要在国际舞台上与其他巨鳄比拼,必须要拿出我们自己首先要承认的实力先。为此,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