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育-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的研究_第1页
裴育-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的研究_第2页
裴育-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的研究_第3页
裴育-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的研究_第4页
裴育-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研究,主讲人:裴育,主要研究领域:财税理论与政策财政风险预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政府采购理论与实践国有资产管理财政审计,内容框架,20062007世界经济回顾与展望中国经济2006成绩分析透过税收看经济发展透过财政支出看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透过2007预算看财政政策发展趋势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银练坠瀑布(贵州),一、20062007世界经济回顾与展望,2006世界经济具有两大特点全球股市“涨”声一片牛市有望延续到07年底2006年全球股市涨声一片,以道指为代表的全球股市创出历史新高,其中,金砖四国(BRICs)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股市涨幅居前。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创下新高,较上年上涨16.7%。中国上证综合指数上涨了130%,在金砖四国中表现最好。俄罗斯股市全年上涨近60%巴西圣保罗证交所指数(Bovespa)上涨32.9%印度的Sensex指数上涨46.7%。,金砖四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上证综合指数06年大涨130%,中国经济前景依然喜人,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率比较,美国经济:增速突然放缓房价下跌成最大不确定因素“增速减缓”和“依然前行”2006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达到5.6%第二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至2.6%,第三季度2.2%,第四季度3.5%预计2007年仍将延续低于3%的增速物价指数2006年一季度3.6%,二季度4%,全年为3.6%(油价的下跌以及加息作用),2007年降至2.9%。就业状况基本稳定第一季度平均失业率为4.7%,第二季度降至4.6%,预计全年失业率将在5%以下,私人消费依然是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一季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3.38个百分点,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但消费仍拉动当季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超过60%。,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降温成为影响美国经济增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近年来消费的动力:一是来自于低利率导致的消费信贷增加二是来自于房地产升值所带来的财富效应美国房地产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占美国家庭整体净资产的1/3以上,是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美国房市疲软股市继续向好,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2006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第二季度旧房销售量比上年同期下降7%,平均住房价格环比仅上升1.17%,为1975年以来的最低涨幅;7月份美国新房开工数量下跌了2.5%,8月份下降6%,为近两年来的最大跌幅。房地产市场降温将对美国建筑、金融等行业产生影响,但由于美国自用住宅占房地产市场的一半以上,房地产市场降温对居民消费带来的冲击可能没有预期的大。,欧元区经济复苏势头加快,欧盟委员会2006年11月份发布的秋季预测报告显示,欧盟经济06年的增长率将达到2.8%,远远高于上年1.7%的增长水平;欧元区经济今年也将增长2.6%,大大高于上年1.4%的增幅。欧盟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来自内部因素:2006年个人消费支出2.2%(上年1.5%)投资增长4.9%出口增长20%(06年上半年25国达6000亿欧元)失业率:8%(05年为8.8%)通货膨胀率:2.3%(与05年持平),欧元区经济增长加快,日本经济:景气值得期待展望不容乐观,2006年是日本经济复苏的第5个年头,扣除物价因素,一季度GDP增长率为3.2%,二季度为1.5%,三季度最新修正为0.8%,四季度4.8%,估计仍在2%左右。全年经济增长率2.2%。私人消费和设备投资稳健增长是带动日本景气复苏的主要动力,个人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近60%。,日本经济复兴股市回暖,由于经济增长,日本就业状况良好,第一季度失业率平均为4.2%,第二季度降至4.1%。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仍以出口为主,这表明日本经济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这给日本经济增长增添了不确定因素。从2005年四季度开始,日本的消费物价止跌回升。进入2006年,由于国际油价飙升,推动了日本整体物价水平走高,“通缩”压力进一步减轻。核心消费物价指数第一季度上涨0.4%,第二季度上涨0.6%。,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和印度继续成为经济增长发动机中国:2006年GDP10.7%印度:印度经济增速超出预期,以IT业为核心的服务业(占GDP一半)和以汽车产业为核心的制造业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两大增长动力,农业生产和消费支出也表现强劲。亚洲开发银行预计,2006财政年度印度经济将增长7.6%。预计2006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整体增长将达到7.7%2007年中印两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将继续增大,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的作用大大增强。,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向好,亚洲地区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第一,中国和美国是亚洲地区出口的主要市场,若这两个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则将对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第二,亚洲地区约2/3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石油价格继续高涨会对亚洲各国财政及经常账户平衡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诱发高通胀,抑制亚洲地区经济增长。,拉美经济增长强劲,2006年,拉美最大经济体巴西经济出现好转,第一季度GDP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3.4%。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4%以上。由于通胀较低,实际收入增长较快,投资与居民消费上扬,国内需求成为推动拉美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拉美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依然是高额的债务负担,但原材料商品价格升高带动收入提高并推动经济增长,有助于削减外债。预计2006年拉美经济增长率将达4.4%。,非洲经济增长得益于出口拉动,得益于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非洲经济增长连续3年超过5%,目前非洲经济发展的势头依然良好,但如果出口需求放缓,初级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下降,非洲一些国家的经济可能受到严重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9%,仅比2006年下降0.2个百分点。目前,有利于世界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因素包括油价下跌、发达国家公司盈利情况较好从而有利于投资等等。,世界经济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美国房地产市场走势。自今年初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急转而下的趋势。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将导致美国人压缩消费,进而拖累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是通货膨胀。世界仍面临着高通货膨胀的压力,包括美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的通胀率都比理想状态高了许多。由于现在许多商品都是销往全球市场,因此通胀问题也不再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这需要各国提高警惕。三是油价问题。尽管目前油价比几个月前已有所回落,但油价出现大幅波动的基础依然存在,石油供应仍存在着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经济强劲,壶口瀑布:世界第一黄色瀑布,二、中国经济2006成绩分析,2006年,GDP达209407亿元,增长10.7%;财政收入3.9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7694亿元;粮食产量超过49000万吨;工业增加值增长16.6%,利润增长3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进出口总额增长23.8%;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4%。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2475亿,2002-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全年全国税收收入37636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6770亿元,增长21.9%。,2002-2006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2002-2006年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2002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2002-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2002-2006年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20022006年年末电话用户数,20022006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2002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2002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2002-2006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长速度,2001-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比较单位:%,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2001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2001-2005年中国与世界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人均国民总收入比较单位:美元,注:无数据,近似排位。括号内为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在世界的位次。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012005年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中国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5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06年,中国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4年国际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2001-2005年外汇储备居世界前十位国家和地区比较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月报在线数据库。中国台湾省统计月报,世界主要国家居民消费支出构成比较单位:%,江苏省2006年经济形势,全省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4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44.9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2186.46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7817.00亿元,增长15.5%。人均生产总值28685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3598美元。产业布局调整取得新进展,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和沿海产业带发展态势良好。,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省城乡从业人员4564.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4.64万人。通过多种途径使43.04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62.6万人。全年进出口总额284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出口总额1604.2亿美元,增长30.5%;进口总额1235.8亿美元,增长17.7%。,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56.68亿元,增收334.01亿元,增长25.3%;基金收入731.9亿元,增长34.2%,一般预算收入加上基金收入、上划中央四税1547.29亿元,财政总收入为3935.87亿元(不含海关税收等612.28亿元),增长25.9%。税务部门征收的税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分别完成999.75亿元和57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和31.7%。,全年财政收入分项情况,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一般预算支出1987.59亿元,增支314.19亿元,可比增长15.2%;基金预算支出705.52亿元,增支162.70亿元,增长30.0%。全年农林水气象支出119亿元,增长22.0%;社会保障补助支出80.84亿元,增长26.9%;医疗卫生支出88.74亿元,教育支出297.96亿元,科学支出10.56亿元,分别增长18.2%、17.2%和32.8%;基本建设拨款184.09亿元,企业挖潜改造资金71.65亿元,行政管理费229.37亿元,分别增长19.8%、13.1%和17.7%。,镜泊湖瀑布:中国最大火山瀑布(牡丹江),三、透过税收看财政政策的作用,财政收入总体情况税收增长情况税收结构分析税收的作用,九寨沟瀑布:最洁净的瀑布群,四、透过财政支出看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央财政总支出23482.26亿元,比2005年增加3222.27亿元,增长15.9%,完成预算的105.7%。其中,中央本级支出9991.56亿元,比2005年增长13.9%。中央财政赤字2749.95亿元,比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950亿元减少200.05亿元,占GDP的比重下降为1.3%。地方财政总支出31004.14亿元,比2005年增加5137.87亿元,增长19.9%,完成预算的104.7%。其中,地方本级支出30221.6亿元,比2005年增长20.1%。地方财政收支相抵,结余或结转767.41亿元。,相机调整中央政府投资规模并优化使用结构,2006年中央政府投资总规模1254亿元(含超收安排100亿元),主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环境生态、西部大开发等方面的项目,适当开工建设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加大财政支农力度,2006年财政支持“三农”具有力度大、政策实、措施多、机制新的特点。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3397亿元(不包括用石油特别收益金安排的对种粮农民综合直补120亿元),比2005年增加422亿元,增长14.2%。一是全面取消农业税二是加大补贴政策实施力度三是顺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四是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范围五是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长远发展六是积极支持建立多元化的支农投入机制。,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一是积极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06年全国财政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4337.65亿元,增长17.3%,完成预算的109.1%。其中,中央财政社会保障支出2010.02亿元,增长22.9%。二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2006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4752.7亿元,增长19.6%,完成预算的103.8%。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536亿元,增长39.4%。,三是支持卫生事业发展。2006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311.58亿元,增长26.5%,完成预算的110.7%。其中,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38亿元,增长65.4%。四是支持科技创新。2006年,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全国财政科技支出1260.38亿元,增长26.2%,完成预算的110.2%。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支出774亿元,增长29.2%。,五是支持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2006年,全国财政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834.53亿元,增长18.6%,完成预算的108.5%。其中,中央财政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123亿元,增长23.9%。六是支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年安排退耕还林400万亩、退牧还草1.5亿亩。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从2006年起8个省份已全面推开改革试点。,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加大“三奖一补”政策实施力度。2006年奖补资金规模达到235亿元,比2005年增加85亿元,并完善奖补机制。二是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达到1527亿元,比2005年增加407亿元。三是完善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办法。2006年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达到155.63亿元。四是支持加强基层政权建设。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政法补助专款59.3亿元,帮助地方基层政法部门进一步改善执法办案条件。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从2006年开始,用两年时间支持解决全国98086个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的问题,中央财政2006年已安排4.9亿元。,大力支持各项改革,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进展顺利大力支持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250亿元,支持93户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妥善安置职工41万人。积极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不断深化其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如政府采购,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3500亿元),黄果树瀑布:中国最大瀑布,五、透过2007预算看财政政策发展趋势,2007年预算的主要指标安排如下:中央财政总收入24421.08亿元,比2006年增加3188.77亿元,增长15%。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3590.3亿元,比2006年增加3140.53亿元,增长15.4%,这个增幅高于税务、海关部门的税收计划420亿元,执行中如果完不成预算收入,则通过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解决;地方上解收入830.78亿元,比2006年增加48.24亿元,增长6.2%。,五、透过2007预算看财政政策发展趋势,中央财政总支出26871.08亿元,比2006年增加3388.82亿元,增长14.4%。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1062亿元,比2006年增加1070.44亿元,增长10.7%;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15809.08亿元,比2006年增加2318.38亿元,增长17.2%。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2450亿元。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37865.53亿元,比2006年增加2483.85亿元。汇总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安排,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44064.85亿元,比2006年增加5334.23亿元,增长13.8%。全国财政支出46514.85亿元,比2006年增加6301.69亿元,增长15.7%。,几大特点,(1)继续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调整和优化政府投资使用方向与结构2007年初步安排中央财政赤字2450亿元,比2006年预算赤字减少500亿元,预计占GDP的比重继续下降到1.1%。中央政府投资总规模安排1304亿元,比2006年预算的1154亿元增加150亿元。,(2)强化各项支农惠农财税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一是严格执行增加投入政策。二是加大支农补贴力度。三是支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五是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六是创新财政扶贫开发机制。七是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八是促进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3)大力推进机制和政策创新,着力支持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49亿元,增长41.7%。一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深入研究建立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二是全面建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95.1亿元,用于扩大政策受益面,提高资助标准。,(4)多种措施和政策并举,积极支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一是实施免费防治重大传染病政策,改变过去以地方财政为主负担法定重大传染病防治资金的机制,实行以中央财政负担为主的新机制。二是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步伐。三是支持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四是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五是大力支持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六是大力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5)突出帮助解决基本民生问题,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一是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投入力度。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19.27亿元,在去年较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又比2006年增加246.99亿元,增长13.9%。二是继续推动其他社保工作。三是继续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四是支持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建设。,(6)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一是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2007年中央财政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将达到1924亿元,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金将达到210亿元,比2006年分别增加397亿元和54亿元。二是发展和扩大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成果。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335亿元,比2006年增加100亿元。三是认真落实司法经费保障政策。中央财政安排贫困地区公检法补助64.9亿元,比2006年增加5.6亿元。,政府工作报告的六大民生新亮点,(新亮点一)从5200万到15亿,全国农村中小学生受益“全免”政策(报告引文)“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将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对比回放)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西部地区实施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在实际执行中,已经扩大到部分中部地区,共有5200万名学生受益。今年进而把这一政策扩大到全国。,政府工作报告的六大民生新亮点,(新亮点二)从探索到全面推开,农村人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低保(报告引文)“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比回放)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509万农民成为受益者。今年则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这一制度。,政府工作报告的六大民生新亮点,(新亮点三)从40到80,农民将享有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报告引文)“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对比回放)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今年又推进到80以上的县(市、区)。这将提前一年基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府工作报告的六大民生新亮点,(新亮点四)从调整住房结构到更加重视廉租房建设,确保困难群众居有其所(报告引文)“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对比回放)与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相比,今年在房地产调控中一个明显特点是,政府更加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今年所有城市和县城镇将全部建立廉租住房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应保尽保”。,政府工作报告的六大民生新亮点,(新亮点五)从研究到重点推进,农民工医疗保障受重视(报告引文)“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工作。”(对比回放)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研究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办法。而今年,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工作,被置于重点推进的位置。事实上,目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