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洲曲,1.体会诗中女子对远方情人真挚而自然的思念之情;2.理解诗歌用景物烘托内心活动,用细节描写刻画相思之情;3.认知并体会诗歌四句一换韵,音韵流美,情调缠绵悱恻,以及采用顶针、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表现出的一种回环往复、声情摇曳的效果。,教学要点,“南朝民歌”是产生于三国吴和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民歌的统称。那里山明水秀,经济发达,民众情感细腻而委婉,社会观念较为开放,加之帝王和贵族追求歌舞艺术的享受,南朝民歌便是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南朝时期,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五十九年,最短的仅有二十三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分裂的时期,历史上南朝与北方的北齐、北魏、北周等国合称为“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民众思想的开放,汉末以来,传统道德规范失去了束缚力,魏晋南北朝成为一个思想较为开放的时代,追求人生的快乐、感情的满足,成为人们普遍的愿望。不但男子,妇女也往往逾矩不驯。,南朝民歌大多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主要分为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和“西曲”,“吴歌”产生于六朝都城建业(今南京)及周围地区,这一带习称为吴地,故其民间歌曲称为“吴歌”;“西曲”产生于江汉流域的荆(今湖北江陵)、郢(今江陵附近)、樊(今湖北襄樊)、邓(今河南邓县)等几个主要城市,是南朝西部重镇和经济文化中心,故其民间歌曲称为“西曲”。,南朝民歌较清丽缠绵,现存的大多为情歌。体制小巧,清新自然,大多为五言四句。大量运用双关语,表达情感委婉含蓄。,现存的吴声歌中,以子夜歌(凡首)、子夜四时歌(凡首)、华山畿(凡首)和读曲歌(凡首)最为重要。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其内容或表现对于爱情的渴望: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诺。(子夜歌),子夜歌,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表现既得爱情的欢乐,如: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读曲歌),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傅抱石打起黄莺儿,南朝民歌情感炽烈,但在热烈中依然保持一种含蓄和优雅。如表现坚贞不渝的爱情: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子夜四时歌冬歌)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华山畿),对于负心男子的怨恨,如: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子夜歌),北朝民歌则不同,表达情感多率直热烈,粗犷豪放。北朝民歌-木兰诗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唤天。(地驱乐歌)谁家女子能行步,反著裌褝后裙露。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捉搦歌)“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折杨柳枝歌),解题,西洲曲,最早著录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被视为代表作,可以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媲美。(清)沈德潜称其“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古诗源卷十二)(清)陈祚明则谓之“摇曳青飏,六朝乐府之最艳者。初唐刘希夷、张若虚七言古诗皆从此出,言情之绝唱也”(采菽堂古诗选)。,西洲曲,西洲曲是东晋、南朝乐府民歌中篇幅最长的抒情诗。西洲曲最为充分地展现了东晋、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艺术特色。,南朝文学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与一般南朝乐府民歌不同的是,西洲曲极为难解,研究者甚至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西洲曲的语言一如民歌的清新质朴而少用事典,所以其难解并不在字词的生僻、晦涩,而是整首诗的诗意难以得到一个贯通全篇的畅达的解释。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诗歌所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都有幽暗不明之处,难以得到一个一致的解释。,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对情人从早到晚、从春到秋的无尽思念。开头说她忆起梅落西洲那可纪念的情景,便寄一枝梅花给现在江北的所欢,来唤起他相同的记忆,以下便写她从春到秋,从早到晚的相思。,主要内容,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折梅寄情】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采莲遣怀】,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弄莲诉情】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袖莲表心】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望鸿思人】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吹梦西洲】,24,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六朝人早有折梅寄远以示思念的习俗,而这里的“梅”是女子与情郎幽会时所见之“梅”。因而含义特殊,意蕴深长,诗文开篇以一“梅”牵出浓浓的情,将女主人公对情郎的思念表现的淋漓尽致。,25,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两桨”,用比较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相距之近,反衬了相距之远。意境转到托物起兴,慨叹自己的孤单与寂寞。她把树叶声误认为是情人的脚步声,急忙戴好首饰,探出头来张望。但是情人没有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给她带来一层深似一层的孤独与惆怅。,26,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采莲”、“弄莲”、“置莲”、“仰首”四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相思感情的发展变化。,“莲”既是“怜”的谐音,隐喻怜爱之意,又是写景,莲的变化描写暗示着季节的变化。,27,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节序已进入了北雁南归的初冬,她却始终没有盼来一只爱的使者。她望眼欲穿,相思之情益加炽热,不由得登上青楼,向江北眺望。,天之高远,水之宽广,衬托出她思绪的无边无涯,“自”和“空”字,流露出她望郎不至的空寂和失望。,28,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相思、焦虑和无望中,只觉得路途遥远,如同茫茫大海。摇曳的蓝色幽梦,只有南风知晓。,海水不是实写,是因不得相见而生的遥远的感觉,作者借摇曳的海水将一片相思表达得真挚、婉转、细腻,感人至深。,29,从“忆梅”到“忆郎”,“忆”而又“忆”;从“望鸿”到“望郎”,“望”而再“望”。,她从春思到冬,从晨忆到夜,何处不思,何时不忆?,这位江南水乡的痴情女子,唱着一曲一往情深的恋歌,从远而近向我们走来,袒露出她的心扉,30,主题:西洲曲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31,关于内容的不同解说,1.多数论者都认为主人公是一位江南女子,诗篇抒写了她从初春至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远方情人的苦苦思念。2.也有论者认为本篇所写是一位男子的忆念。3.还有论者认为这是一首梦幻诗。诗歌共三十二句,虽然只有末四句才写到梦,从篇幅上看,只占全诗的八分之一,但这既是全诗的结束,也可以说是全诗的归宿,就像万流归大海一样。,32,艺术特色一、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二、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三、时节变迁,巧用民间词语。四、蝉联而下,巧“接字”,33,诗中女子的相思随季节的变化不断加深,层层深入,而且在每一层中都加入相关的象征、暗示和民歌中常用的谐音、双关语,柔情缠绵,兼综了吴声和西曲两种民歌的特点。全诗基本上四句一韵,读来宛转流畅,清新自然,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之美,,34,评价:,1.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2.沈德潜称其“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古诗源卷十二)。3.陈祚明则谓之“言情之绝唱”(采菽堂古诗选)。,35,“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等。,“蝉联格”的运用,,这种形式在一些民歌中已出现,但此诗的运用显得更加成熟和精妙。,36,一、你对古代青年男女间的这种纯真、细腻的爱情有何感想?二、举例说明本诗是如何以景写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的。三、本诗中哪些修辞手法让你感到特别巧妙?,思考与练习,译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清。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他相聚)。,“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前句的“梅”字,是不必实指梅花的,很可能就是那位少女的名或姓。男主人公在忆及他心中的“梅”时,只好折一枝梅(应该是梅枝)托人捎到江北去,以寄托他对“梅”的思念。,“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这两句是写女子的仪容。诗中没有从头到脚地铺写,只是突出地写她两点:一是写她身着杏红色单衫,十分好看;二是说她有一头秀发,乌黑油亮,就象鸦雏的毛色,逗人喜欢。这样精要地刻划女子的仪容。这两句诗透露了明显的季节特征,什么时候穿单衫?什么季节杏子红?鸦雏出世又在哪个月分?在春夏之交,这位男子“忆梅”的“此时”应当是春夏之际,,“西洲在何处”等六句是从方位上由此及彼,一步一步地叙及那女子。开始提出女子住在何处的问题作引子,慢慢引导到她的住处。,“开门郎不至”以下十八句集中写“郎不至”时“梅”的强烈反应。,六月的“红莲”,八月的“莲子”,深秋时的“飞鸿”呢?类比木兰诗不是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写法。,西洲曲的抒情主人为什么会想象“梅”去采莲呢?,这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梅”是水乡姑娘,采莲是她最喜爱的活动,那儿男女青年欢歌嬉戏,充满诗情画意,写她带着失意的心情去采莲,或许是借此聊作宽慰吧。再是“莲”与“怜”谐音,富有双关意味,那时“怜”的意思犹如今天说“爱”或“爱人”。她对“莲”的态度是多么深情:“莲子清如水”说明她把自己的爱情视若清纯的水。“莲心彻底红”,难道不是两心相爱,热得通透底里的象征(“红”是炽热的象征)?“置莲怀袖中”,亦见出她对“莲”的珍惜之情。这些描写,无不生动而委婉地揭示出她在“忆郎”时的内心秘密。,“仰首望飞鸿”、“望郎上青楼”。,“望飞鸿”:过去有鸿雁传书之说,就是盼望他的书信。“望郎”:是望穿秋水“上青楼”:在这里泛指一般高楼罢了,目的在于写出她热切盼望见到“他”的心情。,“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摇”形容水波荡漾。“绿”是傍晚时分江水变暗的颜色,北朝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曾以“绿”状写江水(如“素湍绿潭”),“摇空绿”就是“空摇绿”。自”字、“空”字下得最精妙。卷帘所见,是高天绿水,一片空濛,但她对此十分淡漠。一“自”一“空”,将眼前美景全给抹煞了“自”说明与己无关,“空”是徒然无谓之意(二字实为互文对举,可以互训)。可见卷帘不是为了玩赏美景,而是为了继续“望郎”。,“海水梦悠悠”等最后四句,是全诗的尾声,写抒情主人从“忆”中回到现实中来的情状,真是余韵无穷。“海水梦悠悠”含义主要在“梦悠悠”三字。“梦”并非“梦寐”之“梦”,实为上文“忆”的另一种说法。对于“忆”中出现的物事,不能按现实中的常理去推求,原因就在“忆”同“梦”一样,原本是“悠悠”然的。,“君愁我亦愁”,“,君”与“我”对举,说明“君”是指“梅”了。“君愁”即抒情主人对“梅”的忆想,是虚写;“我亦愁”是由“忆”勾起的真情,是实实在在的。,“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南风能吹到西洲,又证明西洲是在江北;而南风与杏红、鸦雏一样,不也是春夏之交才有的么?说明抒情主人“忆梅”、“折梅”的时节确在春夏之际。可见此诗是首尾呼应,前后统一的。,小结,这首诗的前四句为序曲,后四句是尾声,由抒情主人诉说自己。中间二十四句为全诗主体,是抒情主人因忆念他的情侣而想象对方亦想念他,通过“她”的种种情状的描写,生动地塑造了一位美丽轻灵、纯洁多情的少女形。,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秋冬,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民间特色和纯熟的艺术技巧。,西洲曲的作者,西洲曲,玉台新咏作江淹诗,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类,认为是“古辞”。明清人编的古诗选本,或认为是“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关于西洲曲的作者,目前难于确定。但从诗歌的内容和风格看,它应该是经文人润色加工的一首南朝民歌,具有浓郁的民间气息又精致流丽,广为后人传诵。,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开始的六句,追述女子曾在去年早春梅花盛开的季节和情人相会定情于西洲,现在又到了春天,女子思念恋情,折梅寄给江北的恋人。沉浸在爱情中的女孩如此美丽,“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杏子和鸦雏都能让人联想到春日可爱的事物,由此可想见春天陷入恋爱中的女孩楚楚动人的姿态。,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伯劳鸟,嘴尖上有钩,以捕食昆虫为主,又称“屠夫鸟”。仲夏开始鸣叫,喜欢单栖。我国台湾有红尾伯劳、棕背伯劳、红头伯劳和虎纹伯劳。,伯劳鸟羽毛一般是灰色或淡褐色,翅膀和尾为黑色并带有白色的斑,眼睛周围是一圈明显的黑色。欧洲的伯劳鸟多为红色和褐色。,乌桕树原产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特产的经济树木,落叶乔木,树姿美丽。,“乌桕赤于枫,园林九月中”(陆游句),“巾子峰头乌桕树,微霜未落已先红”(林和靖句),“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吴伟业句),“乌桕犹争夕照红”,乌桕是著名的红叶树。,“日暮”六句写女子在仲夏日暮时对情人的思念和等待。仲夏日暮时分,伯劳鸟求偶孤独鸣叫(伯劳鸟的繁殖期在57月),女子沉浸于对情人的忆念、相思中。风吹乌桕树,飒飒有声,使她误以为是情人足音,于是“门中露翠钿”,从门缝中探出头,看看是否是情人到来了。一个“露”字,刻画出急切又略带羞涩的少女情怀。但情人依旧无影无踪,女子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为了消除邻人的猜疑,她只好借口自己开门是去采莲。此刻的她,百感交集:深切的思念,失落的感觉,受窘为难的尴尬,一起涌向心头。诗歌通过巧作掩饰的动作描写,刻画出女子细微隐蔽的心理女子含羞的姿态,渴望与情人相聚的心情,掩饰不住的尴尬和失落,跃然纸上。,采莲是一种文化仪式,一种爱情风俗,这在汉乐府民歌江南中表现得更彻底。“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闻一多解释说鱼和莲“是隐语的一种”。,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今晚若有人采莲,这儿的莲花也算是“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朱自清荷塘月色),“采莲”六句,写女子在秋日南塘采莲时痴情的相思。女子日日思念情人,转眼之间,又到了秋天。“莲花”、“莲子”、“莲心”,由外而内“彻底红”。“莲子”即“怜子”,怜爱你;“莲心”即“怜心”,怜爱的心。“彻底红”即红得透彻,用莲心的娇艳绯红,比喻女子爱情的炽烈和赤诚,语意双关。,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忆郎”八句,写女子深秋登楼凭栏远眺,盼望情人早日到来。转眼又是“鸿飞满西洲”的深秋了。“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雁可以传情,然而,到了“鸿飞满西洲”的季节,却依然没有传来情人的音讯,女子只有怅惘地独上高楼。“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极写登临眺望,相思之深,令我们想起很多相似的眺望相思意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望江南),“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描写栏杆之曲折,寓意双关,“十二曲”象征着女子愁肠百结的心绪。“明如玉”,三字极写女子之肤色之美。女子的美最典型的体现于衣裳、头发、肤色及楚楚动人的情态上。“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垂手明如玉”,三句写尽了女子之美。女子如此美貌,楚楚动人,但却只能在高楼怅惘凝望,愈发衬托出她失望惆怅的心情。,诗经中的美女形象,硕人其颀,衣锦褧(jing)衣。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盻兮。(诗经卫风硕人)窈窕淑女体修长,披风罩在锦衣上。双手白嫩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额头方正蛾眉细,笑靥醉人真美丽,秋波流动蕴情意。硕人是赞美卫庄公的庄姜夫人的诗。,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卷帘”六句,写女子秋冬之际凭栏凝望,终究无法和恋人相见,只能寄希望于梦中相会。“海水摇空绿”写季节转换,又是初冬之际。“海水梦悠悠”,你我彼此无法相见,愁怨如“海水悠悠”一般无穷无尽。女子只能祈祷上天,待到明年南风起,能够让她做个与情人相会的好梦,其实是祈盼明年春天能和情人相会于西洲。,注意诗歌的语气由客观的第三者的叙述突然转为女主人公“我”的口吻,“我”开始直接出面叙述相思之愁苦,祈祷上苍之怜悯,反映出女主人公情感的强烈迸发。,诗歌描写一位少女真诚而热烈的相思之情。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是她的生活背景,诗中仅用“单衫”、“双鬓”、“翠钿”数语,随意点染,就勾勒出一位纯情美丽少女的形象。,通过她一系列行动,表现其内心活动,刻骨相思推动她不断行动,活动空间亦随之发生变化,如折梅在西洲,寄梅往江北,采莲在南塘,望郎又上青楼。时间亦在不断变换,早春时节忆“折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初秋“采红莲”,仲秋“弄莲子”,深秋“望飞鸿”,初冬“海水摇空绿”。,但全诗寓不变于变化之中,在富于动态的描写中,在不断变换的时间和空间中,少女对情人的执着的爱恋贯穿始终,这是始终不变的。,艺术特点:,“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折梅表达思念之情,以梅花起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借莲子表达自己的清纯的爱意,同时又是谐音和双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借飞鸿寄托相思之苦。“海水梦悠悠”,比喻终年的相思没有穷尽。诗歌善于以眼前的寻常之物,或起兴抒情,或比喻言志,或语意双关,诗意婉转,耐人寻味。,1、借物起兴,托物寄情,早春时节可“折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初秋“采红莲”,仲秋“弄莲子”,到深秋“望飞鸿”,初冬“海水摇空绿”。诗歌巧妙地运用富有季节特征的词语,表明季节的推移变换,刻画出女子对情人终年相思、始终不变的深情。,2、巧妙反映季节变迁,刻画终年相思之情,3、顶针、谐音、双关等手法大量纯熟运用与缠绵缱绻的情思相适应,诗中多用顶针、谐音、双关等表现手法,形成回环往复,余味不尽的情韵。,“顶针”艺术手法,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种古代诗歌和对联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如:“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等诗句,运用顶针,环环相扣,声情摇曳,节奏和谐,优美动听。“莲心彻底红”,谐音双关来表达对情郎坚贞不渝的爱情,含蓄而缠绵。“栏杆十二曲”,语意双关。,这些艺术表现手法在其他南朝民歌中已出现,但此诗的运用显得更加成熟和精妙。,全诗基本上四句一韵,读来宛转流畅,清新自然,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之美。,4、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音乐美,全诗大意,她思念那个梅花盛开的季节,很想能再去西洲,折下梅花寄送给长江北岸那个他。她轻盈的衣衫像杏子一样红,头发如小乌鸦羽毛那般黝黑闪亮。西洲在哪里?坐着小船摇起桨儿,很快就到了桥头畔的渡口,那里就是西洲了。暮色渐浓,伯劳鸟儿飞走了,只有风儿轻拂着乌桕树。,树下就是她的家,门口隐约可见戴着翠玉钗钿的她。她把门打开却没有看到心上人,就出门采摘红莲去了。在秋日的南塘采摘莲子,人影淹没在亭亭的莲花丛中。思念心上人,她百无聊赖,低头拨弄采摘到的莲子,莲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鱼泡师傅考试试题及答案
- 颅脑创伤考试题及答案
- 加法减法面试题及答案
- 信访局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元市消防员招录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广安市岳池县农业技术助理岗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栓绳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度“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护理质量试题及答案
- 应急管理知识练习题(附答案)
- 土地出租合同书电子版
- 《化妆品稳定性试验规范》
- 二氧化碳静态爆破施工方案样本
- 八年级年级主任工作计划
- 英汉互译单词练习打印纸
- 四川JS-004竣工验收报告
- 花卉栽植施工方案
- 水工闸门课件
-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产品技术要求深圳迈瑞
- 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
- 《诺丁山》经典台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