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中外城乡关系问题研究综述(一)内容提要城市与乡村及城乡经济是学术研究领域不同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与重点内容之一。如何科学处理城乡关系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城乡关系及其由此引起的矛盾和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比一般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本文对国内外城乡关系问题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国在新时期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城乡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依据。关键词城乡关系;二元结构;研究综述一、城乡关系问题的提出城市和乡村是构成社会两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城乡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产物,自城市产生后,城乡关系便随之而产生。城乡关系是广泛存在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与互动关系,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政治关系、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等诸多因素在城市和乡村两者关系的集中反映i.城乡关系包含相当广泛的内容,如城乡发展关系(产业发展关系、经济发展关系)、城乡经济关系、城乡文化关系、城乡社会关系、城乡生存关系、城乡运行关系等。查阅现有的城乡关系研究文献,可以发现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重点从城乡线性经济关系来考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城乡发展与规划问题,并且形成了相当丰富的研究结论,如发展经济学中的二元结构理论、核心边缘发展理论,城市经济学中的城市空间扩散理论和城乡边缘区理论。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并不把城乡关系作为它的重要研究对象。在完全市场竞争和信息充分的严格假定下,它只是专注于研究资源配置的价格理论,无需考虑城乡差别及其相互关系ii.瑞典经济学家俄林从区域分工和贸易出发分析了生产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均等化趋势最终会导致区域差异的消失,可以隐约发现对于城乡关系的区域均衡分析思想。总体上看,中外学者对城乡关系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是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城乡关系的理论基石,也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和谐社会的重要依据。二、国外城乡关系研究进展与述评产业革命以前,城市与乡村的经济性质并未彻底改变;机器大工业的产生,撕裂了“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原始的家庭纽带iii”,出现严重的城乡二元分化,城乡关系的相关研究初步彰显。从历史上看,各国在发展初期都经历了城乡关系失衡的非良性互动状态。不过,在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化过程在较长时间内消化了一部分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使得城乡对立的矛盾得到缓解,城乡关系的理论研究成为区域经济尤其是城市经济的一部分。然而,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边是现代化的大城市,另一边却是贫困、落后、分散的广大乡村;原有城市缺乏对农村人口的吸收能力,新城市缺乏发展壮大的动力,加之政府“城市偏向”与城市居民的“乡村歧视”,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十分突出,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及其区域二元社会经济文化结构问题的研究在较广泛的领域和视野展开。1.发展经济学对城乡关系问题的研究对于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济学,城乡关系成为其最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它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城乡关系、结构变迁、劳动力转移、资本积累、技术选择、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人口增长极变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形成了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这一理论用二元结构解释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工农关系以及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换。(1)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论从对经济思想史的考察看,最早将“二元结构”概念运用分析人类社会经济现象的是荷兰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伯克,他在对荷兰政府于1860年企图在其属地东印度推行经济自由政策而遭失败的反思中发现,当时的印尼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殖民主义输入的现代“飞地经济”与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传统社会并存。1954年,刘易斯在其论文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中提出的“二元经济”模型与城乡关系研究表明,传统部门劳动力无限供给构成了二元经济的内在特征,二元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部门转移的问题。也就是说,通过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取得资本的积累,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充分的转移,诱发产业结构的演变,使城市化水平得以提高,最后经济由二元变成一元。(2)费景汗拉尼斯二元经济论20世纪60年代,费景汉和拉尼斯在运用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费景汗拉尼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iv.此模型揭示了二元经济发展中劳动力配置的全过程,并证明了伴随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不仅可以获得经济发展,而且可以完全实现商品化。他们认为,工业化过程中必须保持农业生产率的同步提高,以此来增加农业剩余和释放农业劳动力。与刘易斯模型相比,费景汉和拉尼斯认为,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平衡增长对避免经济增长趋于停滞是很重要的。(3)乔根森二元结构模型乔根森模型对刘费拉尼斯模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假设提出置疑,并试图在一个纯粹新古典主义框架内探讨工业部门的增长是如何依赖于农业部门的发展的v.乔根森认为,为了使经济持续发展和避免陷入低水平均衡陷阱,工业部门积累资本是必要的。但是,其先决条件是正的农业剩余。由于农业剩余的出现,现代部门的发展成为了可能,即农业产出达到了人口最快增长时所需要的农产品数量,农业部门就会出现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剩余劳动力是需要转移的,而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的速度取决于农业剩余的增长速度。同时,还取决于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状况。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越快,其储蓄率就越高,劳动力增长越快,经济也就增长越快,最终完成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4)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哈里斯托达罗为了解释普遍存在于很多欠发达国家面临广泛的城市失业的情况下由乡村向城市移民的持久性现象,而首先在1970年提出了一个具有启发意义的哈里斯托达罗假说,即在被分割的、但是同质的劳动市场上用预期工资的均等取代工资的均等。他同时指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城市失业和“城市病”及“农村病”的根本途径vi.正如吉利斯在说明城乡关系时所指出的:“如果工业化不是万灵药,那么农村发展也不是。它们相互需要,缺一不可,如果不平衡增长过头,就会受到损害vii.”农村和城市必须协调发展,工业化才能顺利推进。(5)缪尔达尔的地理二元结构理论1957年,缪尔达尔在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一书中提出的“地理二元结构”,利用“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概念,把二元结构理论引入了经济发展理论,指出城乡的诸多差异会产生进而引起“累积性因果循环”,导致城市区域发展更快,乡村区域发展更慢(乡村发展陷入纳克斯描述的“贫困的恶性循环”),使城乡差异在逐步增大中出现“马太效应”,最终在空间组织结构上呈现为埃及发展经济学家阿明在世界范围的积累中所谓的“中心外围”结构。要改变这种地理上的二元经济,政府应该在某些发达地区累积起发展优势时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促进其扩散效应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赫希曼进一步提出了“极化效应”与“涓流效应”。20世纪70年代,米尔顿桑尔顿对计划理论作了归纳性总结:城市与农村处于两个不同的经济循环层次,城市高级循环与农村低级循环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互竞争的关系。2.社会学和城市经济学对城乡关系问题的研究自近代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城市学者和社会学者面对社会发展普遍出现的城市居住拥挤、交通不便、环境污染等问题,就城乡关系研究领域均提出了城乡协调发展的观点。早期的理论研究主要以重农主义学者鲍泰罗为代表,他在城市论论城市伟大之原因中特别研究了农业生产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认为农产品剩余是城市存在的基础。随后,杜能于1826年在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中,树立了城乡联系研究的一个典范。他设定的“杜能圈”成为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8世纪以后,城市普遍受到古典经济学家的重视,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要先增加农村产品的剩余,才谈的上增设城市。其后,马克思将古典经济学的城市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20世纪以来,城市经济学和社会学者从经济、社会、地理、环境、人口、生态等不同的角度,在探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研究成果。拉塞尔史密斯1925年发表的北美:人口、资源、发展及其作为工业、商业地区大陆的发展前景是研究城市与乡村相互关系最为优秀的著作之一。viii(1)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思想以摩尔、傅立叶、欧文为代表16世纪,乌托邦思想的倡导者们提出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希望通过他们心中所造的理想社会组织结构来改变当时面临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如摩尔以期通过构建“乌托邦”社会设想避免城市与乡村的脱离。随着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城市发展的进一步认识,傅立叶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他把个人幸福与人类幸福结合起来,给人类描绘了一种统一的和谐欲望。欧文为了解决社会生产和家庭消费的矛盾,提出“劳动交换银行”及“农业合作社”,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协和村”,组织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化大生产。总体看,这些理想社会在实践中必然以失败告终,但他们都将城市发展作为与农村协调的一个经济系统单元,使工业生产与农业发展相协调。这是后来田园城市和卫星城市思想理论的重要来源。(2)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提出在工业化条件下实现城乡结合的发展道路ix.经过调查,他著书明天一条真正引向改革的和平道路认为,城市本身具有的吸引人的磁力导致城市人口聚集,应该从城市和农村相结合的角度来管理土地,以便解决城市发展问题。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始终坚持城市外围要有相当面积的永久性绿地,相对空想社会主义者而言,他不仅提出自己的设想,用图解的形式描述了田园城市结构,而且把城市的发展从城乡协调的角度重新阐释,把城市与外围乡村当作一个整体来分析,并对资金来源、土地分配、城市财政收支和田园城市的经营管理、人口密度、城市绿化带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后人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度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他的著作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中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以解决城市布局和发展问题x.沙里宁全面考察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工业革命后城市发展的历史,分析了有机城市形成的条件,揭示了现代城市衰败的根源,提出了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该理论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主张将原来密集的城区分成一个一个的集镇,集镇之间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联系起来。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讨论了城市发展思想、城市经济状况、土地、立法、城市居民教育、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将城市看作一个有机联系同时存在相对分离的区域,从区域角度讲,这是一种城乡差距较小的城乡区域均质体。1918年,他的理论在实践方面形成了芬兰大赫尔辛基方案。(4)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理论是用历史的、发展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认识城乡关系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乡村变为城市,生产者也改变着,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新的观念、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列宁在对城市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在所有的现代国家,城市是人民的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的中心,是进步的主要动力。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关系理论认为,城市的发展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对立,它贯穿着全部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现在。一切发达的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分工的基础都是城乡的分离。在城乡关系的发展趋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城乡的分离对立也就是社会的不协调,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未来的社会不是固化城乡的分离,而是实现城乡融合,达到城乡融合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要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及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城市化来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最高境界。(5)赖特的广亩城理论1932年,赖特提出广亩城设想,将城市分散理论发展到了极致。赖特认为,现代城市不能代表和象征人类的愿望,也不能适应现代生活需要,是一种反民主机制,需要将其取消(尤其是取消大城市)。在消失中的城市中他指出,未来城市应该是无所不在而又以无所在的,这将是一种与古代城市或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大的城市,以致我们根本不会把它当作城市来看待。在随后出版的宽阔的田地中他正式提出广亩城设想。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散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网格之上的方案。可以发现,赖特的广亩城设想是在美国小汽车大量普及的条件下出现的,美国1960年代的“市郊商业中心”“组合城市”和可以认为是这种思想的实际体现。(6)芒福德的城乡发展观关于城乡关系,美国著名城市地理学家芒福德指出,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该有机的结合起来xi.如果要问城市与乡村哪一个更重要的话,应当说自然环境比人工环境更重要。芒福德非常同意赖特的主张,即通过分散权力来建造许多新的城市中心,形成一个更大的区域统一体,通过以现有的城市为主体,就能把这种区域统一体引向许多平衡的社区内,就有可能促进区域整体发展,重建城乡之间的平衡,使全部居民在任何一个地方享受到同样的生活质量,避免特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扰,最终达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发展模式。(7)麦基的亚洲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基通过30多年对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实证研究发现,亚洲国家的城乡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城乡之间的传统差别和城乡之间的地域界限日渐模糊,城乡之间在地域组织结构上出现了一种以农业活动和非农业活动并存、趋向城乡融合的地域组织结构xii.他用desakota来概括这种特殊区域产生过程的空间模式。Desakota意为城乡一体化,描述的是在同一地域上同时发生的城市性和农村性的双重性的产物,使得城市与乡村的概念在这种区域变得模糊。我国普遍用“城乡边缘区”概念指代Desakota.(8)城乡边缘区理论对城乡边缘区的真正理论研究虽然是从1970年代才开始的,但若从其早期的理论萌芽看,甚至可以追溯到杜能的“孤立国”农业区位论。从早期的萌芽阶段到二战后现实经济发展对研究的启动阶段以至目前研究的现状,都反映出了城乡边缘区研究的复杂性与艰难性。早期的狄更生的三地带论,以及50年代托马斯和库恩的城市地域结构中都包含有对城乡边缘区的研究萌芽xiii.城乡边缘区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地域空间结构上的动态、过渡性;人口在社会学特征上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复合型;激烈竞争的多样化土地利用等特征。就当前来看,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正在逐渐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如果考察城乡边缘区的发展前景就可以发现,城乡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处于二者之间的城乡边缘区,促使城乡边缘区经过最初相对独立发展的阶段后,完全与城市和乡村的发展相融合,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除此之外,空间理论在农村城市化问题的研究中,主要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唐电力德阳市2025秋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国家能源湖州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财务审计岗位
- 中国广电永州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行业解决方案经理岗
- 宜宾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财务与审计岗
- 大唐电力巴中市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国家能源枣庄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综合管理岗位
- 淮北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田工程技术岗
- 日照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数智化与信息工程岗
- 中国联通宜昌市2025秋招技术岗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锦州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英语专练题库及答案
- 心理处方手册
- 2025年常州市规划馆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农业生产玉米病虫害田间识别、抗性评价与防治技术
- DZ∕T 0338.2-2020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 第2部分 几何法(正式版)
- 结缔组织教学课件
- 2023年6月新高考天津卷英语试题真题及答案解析(精校打印版)
- 兽医未来职业规划
- 余华读书分享+名著导读《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 中级化学检验工理论考试题库
- 幼儿园红色小故事PPT: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 YD-T 3775-2020 大数据 分布式事务数据库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