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姥姥的剪纸》教学案_第1页
12《姥姥的剪纸》教学案_第2页
12《姥姥的剪纸》教学案_第3页
12《姥姥的剪纸》教学案_第4页
12《姥姥的剪纸》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姥姥的剪纸主备人:毕秀兰 主备研讨人: 吉玮 曹当妹 审核人:吉玮 个案修改人: 个案修改审核人: 审核时间: 【教材分析】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善良勤劳,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姥姥很普通,她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平凡朴实,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姥姥又是不普通的,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全文总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和“我”的内心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情地朗读就可以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对姥姥的思念。【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学习掌握生字词,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包含的意思。4.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读,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浓浓亲情;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对亲人的怀念、对童年的眷恋之情。【学习重难点】1.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包含的意思。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读,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舐犊情深、浓浓亲情;读出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对童年的眷恋之情。【资料链接】一、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主要包括四种,即民间文学、民间表演艺术、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1.民间文学的种类很多,它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2.民间表演艺术包括民间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它们也是历史悠久,从上古时代产生、发展并传承下来。3.民间美术包括瓷器、泥塑、玉雕、年画、剪纸等种类,它们都是很珍贵的一笔遗产。4.民俗文化反映了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各种习俗,如庙会和春节等。二、关于剪纸 剪纸,是我国最流行的民间技艺之一,它又称剪花、刻纸、窗花使用的工具一般是剪刀和刻刀。早在汉唐时代,就有民间妇女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精美的图案贴在鬓角作为一种装饰。剪纸艺术真正繁盛是在清朝,那时人们常在节日到来时,把有颜色的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既把节日的气氛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也代表着欢乐祥和与祝福。剪纸的种类很多,有黑白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刻金彩衬等。剪纸的内容也很丰富,有花鸟虫鱼、瓜果菜蔬、民间故事、历史人物、戏剧脸谱等。近几年来,剪纸艺术的发展变化更大。现代剪纸不光具有观赏性,还富于时代气息,我国的剪纸艺术正在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呢!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剪纸作为我国一种特有的民间技艺,可惜的是这种古老的艺术瑰宝正在慢慢失传。因为这种技艺是靠“口口相教,手手相传”才得以延续的,所以剪纸老艺人们就像“活文物”似的,备受爱护。【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积累文中好词佳句。3.依托语词,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4.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把课文读厚,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教学过程】【预习导学】一、扫除字词障碍1.读读下列四字词语啧啧赞叹 刷刷刷刷 悦耳至极 清清爽爽 左邻右舍 摘菜薅草 喜鹊登枝 牛驮小兔2.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刁难:_挑剔:_耍赖:_ 拴: 二、自读、自学课文,思考问题1.认真阅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姥姥的剪纸声令作者魂牵梦绕?_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留在作者心境、梦境中的究竟有哪些画面或事情,试着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_ 【课堂助学】一、导入:1.板书课题,认识“姥姥”: 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很亲切。我们一起学着北方孩子,来叫一声,姥姥。 2.读好课题: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1.生字词朗读啧啧赞叹 刷刷刷刷 悦耳至极 清清爽爽左邻右舍 择菜薅草 喜鹊登枝 牛驮小兔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引导读词语,联系课文理解词语。(3)请选择这两组词语当中的一个或几个,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你看到了哪几个镜头?教师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读着读着,就把长长的一篇课文读成了几个镜头和一串声音,我们看了姥姥剪窗花的镜头,看到了姥姥干活儿的镜头,看到了作者“刁难”姥姥的镜头,还听到了姥姥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听到了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三、抓中心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交流学案第二题:哪一句话最能表达姥姥的剪纸声令作者魂牵梦绕的心境? 2.关注一组关联词语:为什么连用两个“无论”? 3.说说作者说的“有声有色”的“声”和“色”可能各是什么? 4.由“有声有色”扩展到课文内容的概括: 5.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过渡:这就是作者心中和梦中的“有声有色”,那么这些声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呢?要想有更加深入的体会,我们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感受感受。四、学习课文一至三自然段,感受姥姥形象。我们来看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说的?(第一自然段)1.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什么是“小屯”?(小村庄) (2)有没有发现这个开头写得很有特色?这样写的好处? 2.第二自然段 (1)这段是怎样写姥姥的心灵手巧的? (2)引读乡亲们赞叹的话。围绕一个核心词“神了”。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课件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3)小结:课文第二段每字每句都在称赞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可是写作手法不一样。写作方法的比较,即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3.第三自然段引读第三段语句。从这段文字中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姥姥?(心地善良、勤劳能干)小结:赢得乡亲们啧啧赞叹的不仅仅是姥姥的心灵手巧,更有姥姥的广结善缘、有求必应。姥姥是一个爱的使者,她用精湛的剪纸技艺,美化了乡村人的生活,艺术化了乡村,使整个小屯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和快乐。(五)总结,巩固练习填空:姥姥剪纸神了,剪_像_,剪_像_,剪个_,剪个_。姥姥的剪纸这么受欢迎,一是因为_二是因为_。【巩固练习】认真阅读【资料链接】,完成以下填空: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它主要包括四种:_、_、_、_。剪纸是_ 中的一种, 13课的牛郎织女属于_,而14课安塞腰鼓则属于_。人们喜欢剪纸,是因为剪纸内容丰富,有_、_、_、_等,还能给节日增添_的氛围,给人们带来_的祝福。【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有声有色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包含的情感。2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包含的意思。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读,体会姥姥舐犊情深,读出作者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教学过程】【温故预习】一、成语大擂台1.描写人物品质的:(心灵手巧)_ 2.表现神态专注的:(身心入境)_ 3.形容形态逼真的:(活灵活现)_ 4.A B A C : (有声有色) _ 二、先补充完整,再积累1.书读百遍,_。2.熟读唐诗三百首,_ 。3.熟能生巧,_ 。4.冬练三九,_。5.拳不离手,_。6.读书破万卷,_。【课堂助学】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导入: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姥姥的善良勤劳,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二、指导品读课文四至十二自然段,感受姥姥的舐犊情深,感受作者的心梦之境。1.默读课文中描写这些事情的段落,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反复地在心中读上几遍,让心绪随着波浪荡漾开去。2.交流:学生读完后,先请学生谈谈感受,再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3.四至六自然段:剪窗花“喜鹊登枝”的事句1:“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引导:抓住“刁难”,其手段就是“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把“我”的调皮劲儿读出来。句2:“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1)你耍赖过吗?你能把耍赖的感觉读到这话中去吗? (2)小结:这段文字通过具体事例又一次从侧面烘托了姥姥的剪纸技艺精湛,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祖孙的甜蜜亲情。抓重点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熟能生巧”的理解。哪些俗语或名言警句也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4.七至十二自然段:剪“牛驮小兔”等关于牛、兔主题的窗花的事重点词一:“拴”(“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1)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认为是哪一个字?“拴”(2)请学生上台来做一个拴的动作,注意别忘了打结的动作。(3)课文中是用绳子拴吗?用什么拴住了什么?(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4)师:文中的“拴”指什么意思?(吸引)那么,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呢?请同学们赶快读读下文,到字里行间中去找答案。(5)交流:A“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这段话中,拴住作者的是什么?(姥姥剪的“牛驮小兔”, “牛和小兔一起吃草”)。B这段话中,拴住你的还有什么?(是姥姥的亲切和慈祥的面容,是姥姥说话时的轻声慢语、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等等)重点词二:“缠”(1)还从哪些句子的字里行间中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缠”)(2)想象一下,“我”会怎么缠?可能有哪些动作,说了哪些话?把老师当姥姥,你来缠缠看。(3)引读:是啊,“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省略了什么?(4)小结: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我”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三、品读十三自然段,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1.品剪纸的内容:(课件点击:“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请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如:凝望牵挂期待。 2.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3.二读语段:把作者这种坚定的预见和充沛的情感带到这段话的朗读中去。4.再度感情渲染: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是“我”的一颗心,是“我”的一个梦。)5.三读语段: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祖孙间绵延深厚的亲情让我们深深感动,再次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四、总结课题1.最后,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从课题中读出了什么?思考交流。2.是呀,同学们,剪纸不仅展示了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和牵挂。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份浓浓的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五、当堂训练 课文以“姥姥的剪纸”为题有什么妙处? 【巩固练习】姥姥的剪纸(节选)六年级阅读题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_的兔子与_的老牛充满了好感。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