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导学案_第1页
《爱莲说》导学案_第2页
《爱莲说》导学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莲说复习课导学案主备人:李丹昭 2016/1/25导学案课前热身一、文学常识1. 爱莲说选自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又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2.周敦颐,字 ,号 ,世称 ,北宋时期著名 家。他人品极高,胸怀磊落。曾任南康军(治所在江西省星子县,“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文章。二、解词:蕃: 淤泥: 濯: 妖:亵玩: 亵: 隐逸: 鲜: 宜: 导学案整体把握1.主旨: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的描绘及高洁品质的赞扬,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同时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进行了讽刺和批判。2.结构(板书): 菊花(隐逸者) (正面陪衬) (对比烘托) 生长环境 出淤泥-濯清涟 遗世独立,庄重质朴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莲(君子)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托物言志)气质风度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总括品格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牡丹(富贵者) (反面陪衬) 导学案复习重点及典型题(1) 各段重点第一段内容: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来衬托作者对莲的喜爱,突出自己的兴趣和他人不同,引出对莲花的描写和赞颂,说明自己爱莲的原因。典型问题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是全文的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2.“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独”字写出了什么?一个“独”字写出了陶渊明绝不随波逐流,遗世独立的人生态度。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盛”字写出了什么? 强调喜爱牡丹的人数之多。暗含趋炎附势之风之盛和作者对此的鄙视。4. “予独爱莲”中“独字写出了什么?写出了自己既不同于陶渊明也不同于世人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分别找出对应的句子,并说明其象征意义。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象征君子美名远扬,芳名远播气质风度:亭亭净植:象征君子清高的美好姿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令人敬重、不敢轻侮。6.第一段中,作者如何运用了衬托手法衬托对莲的喜爱? 用“晋陶渊明独爱菊”正面衬托“予独爱莲”,用“世人盛爱牡丹”反衬“予独爱莲”。以表达对莲的喜爱之情。7.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第二段内容:点明三种花的象征意义,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典型问题8作者分别以三种花比喻哪三种人?菊比喻隐士; 牡丹比喻追逐功名富贵的人;莲比喻君子。9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了当时怎么一种社会现象? 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10. 结尾三句话分别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菊之爱”句包含了作者对像陶渊明一样能够保持独立人格的人日益稀少的惋惜。“莲之爱” 句包含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牡丹之爱” 句包含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和批判。 11作者在文章结尾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2) 文章整体分析12本文意在写莲,那为何还要写菊和牡丹?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13.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14. 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简述理由。同意周敦颐: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气节。只要一个人有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心态,外界的不良因素就不会阻挠其发展。越是复杂的环境越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同意孟子:人通常都会随着周边的环境而改变。与一种人接触时间久了我们就会被同化成为其一样言行、品格的人,与一种社会相触久了就会变成符合这个社会生活节奏和规律的人。正如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样的事物会在一起。即使一开始有差别,最后也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补充近考纲及大型考试中的问答题,以备浏览之需。1. 对于“花之富贵者”的牡丹,作者用“世人”与“盛”来表现人们对于牡丹的喜爱。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体现了世人喜爱牡丹的程度之深,人数之多。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趋炎附势追逐富贵世风的鄙弃。2. 大多数文人都惊叹于莲花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本文却独辟蹊径,托物言志,作者托“莲”所言的是何志呢? 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表达了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和磊落的胸襟。3. 面对污浊的世风,陶渊明与作者做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你更赞赏哪一种人生态度?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更欣赏作者的做法。面对污浊的世风,陶渊明隐居避世,采菊东篱,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而作者置身于污浊的世间,却能保持自己清白的操守与正直的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