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及其对商务交际的影响_第1页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及其对商务交际的影响_第2页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及其对商务交际的影响_第3页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及其对商务交际的影响_第4页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及其对商务交际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及其对商务交际的影响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国际贸易活动的增加,从事国际商务交际的人员与各国商人们的往来也因此日益频繁,这使得商人在跨文化交际的同时必须将礼仪差异因素考虑进来。本文试通过分析中西方礼仪的差异,阐述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对商务谈判、商务合同方面的影响,指出商务交际活动应充分认识到礼仪文化差异的重要性。自古以来,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早已被人认知,我们知道由于历史、政治、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出现了不同。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尤其在语言中,本文章主要介绍了文化一词的定义,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以及在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如何处理等等。关键词: 中西差异 商务谈判 影响 文化差异 目录摘要引言1、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基本内容2.1 服饰礼仪2.2 问候、寒暄方式2.3 经纬分明的送礼礼仪3、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对商务交际的影响3.1 对商务谈判的影响3.2 对商务合同的影响4、结语5、参考文献6、致谢词引言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跨国公司的涌现和不断增加,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务往来频繁,不同文化的碰撞在商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于是在商务领域中很多商务活动不仅仅是商务行为,更是在文化层面上的交流与对话,是在商务环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从而出现了跨文化商务交际。因此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成功进行商务跨文化交际涉及交际和文化两个概念 一、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基本内容 商务交际只在商务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有目的地交换信息和资源,相互支持和接触,从而建立起互惠互利推动个人和商务成功的关系。商务交际即是一种商业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过程,同时是商业利益博弈的过程。要使商务交际更有效,需要建立真实的,坦诚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跨文化商务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商务交际,其基本内容包括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商务契约等。由于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各方文化背景可能基本相似,也可能相去甚远,从而容易导致商务交际产生冲突或意义曲解。因此,从小到交换名片,大到签订商务契约的各种商务交际活动中,极容易因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而导致交际失败,小则丧失商机,大则影响国民形象。2、中西方商务交际礼仪的差异“十里不同风,八里不同俗。”西方文化文化的发展态势不同 中国文化中整体上来看,属于一种静态文化、一种家国文化。由于中国所处地理环境较为优越,给予了人一个可以长期居住生产的环境,所以,这种长期居住在同一个地方的条件便使家族发展的很快,安居乐业、居安而不思流动,就容易促使静态的文化模式发展。家族繁衍、代代相传,家族纽带越来越复杂,尊老和祭祖现象就必然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产生,家族观念,宗法制度也就逐渐形成并根深蒂固了。所以说,中国为什么叫家国,因为,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家和国仅仅是规模上的差别,于此,这种静态文化和家国文化直接促成了中国仁、孝、礼、信为核心的贵和尚中的中庸思想。2.1、服饰礼仪的差异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2.2 问候、寒喧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见面打招呼的方式也有不同 ,因此,安排好了会见之后,就应了解一下东道国人们见面打招呼的习惯,避免出现尴尬局面。例如,美国人很随便,无论男女,见面或分手时握握手就行了,如果双方很熟,且有一方或双方都是女性,拥抱和浅吻一面颊者是比较合适的见面打招呼的方式。除非对方是你的上级或者是在很正式的场合,否则,人们常直呼其名。在生意场合,人们要交换名片,而在社交场合通常不互递名片。在沙特阿拉伯,人们见面会多次握手,男人间经常拥抱并吻双颊,女性则很少在生意场合露面,即使偶尔有女性在场,也不作介绍。称呼的头衔对沙特人很重要,他们在任何场合都交换名片,他们的名片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印成。在印度,人们会见客人时双手合十置于颌下并微微点头。日本人的见面方式则是频繁的鞠躬。2.3 经纬分明的送礼礼仪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生意场合赠送礼物持不同看法。如何选择客人中意的礼物也很有学问。例如,在美国有这一句谚语“当心带礼物的希腊人”(Beware of Greeks bearing gifts),由此可见,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在生意场合赠送礼物是一种行贿,因此,跟美国人做生意最好不要送礼。在日本文化中赠送礼品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年中(7月15日)或年末(1月1日)应当赠送商务礼品,初次见面也要送礼。去日本人家里做客最好带上鲜花,糕点,或糖果,日本人通常不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他们认为那样会让客人觉得自己贪婪,礼品的包装最好用宣纸。不要赠送剪刀和钟,因为剪刀表示切断关系,而送钟则表示你在提醒对方,时间在飞逝,你很快就要死去。日本人不喜欢接受由偶数个部件组成的礼品,尤其忌讳数字4,就向西方人忌讳13一样。3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对商务交际的影响 在中西方的商务交际活动中,这种文化差异,使交际中的个人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义利观及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着人际关系,交往模式,对商务交际活动中的谈判,礼仪,契约等等,都形成了潜在的障碍和深刻的影响。3.1对商务谈判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重义轻利”,讲究人情味,使得的中国人极好面子,十分看重“面子”。这种面子文化渗透于中国人几乎全部的生活,在商务谈判中也不例外。在商务谈判时,如果在“面子”和“利益”这二者中做出选择,中国人往往会倾向于“面子”。而西方人不同,西方“重利轻义”的文化,使他们更看重利益,在“面子”和“利益”二者中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利益”。商务谈判前的见面寒暄也体现着文化的差异。中国商人认为初次见面的寒暄十分重要。他们会人情的为客人奉上茶和咖啡,像遇到老朋友一样问长问短,以来是为尽地主之谊,二来是希望问候尽可能多的从各方面了解对方的情况,有助于了解谈判的一方,同时做到心中有数.而从西方商人对于问候,寒暄方式不太在意,他们见面问声好,握个手,报一下家门,就切入主题,早已打印好的合同揣在兜里,等谈判后签署。签署谈判合同是他们唯一目的,他们认为生意就是生意,商人见面东拉西扯的是不务正业,预期把时间花在长时间闲谈上,不如速战速决,把节省的时间花在陪家人旅游度假上。在两种不同文化差异下,急于进入谈判正题的西方人显示出的无奈和焦虑会往往被中方误认为缺乏诚意。至于西方人早已备好的合同,在中国商人看来,却代表了西方人的狂妄自大。在谈判语言的选择与运用上 ,西方人尽量简洁 、明了 ,是非表态清楚 ,谈判时爱争辩 ,语言具有对抗性 ,口气断然。他们认为争辩是发表个人意见的权利 ,也有利于解决问题 ,不会影响人际关系。而中国文化主张“和为贵 ”,把创造和谐氛围作为谈判的重要手段 。为了保全双方的面子 、群体的面子或别人的面子 ,经常使用暖昧的 、间接的语 言和模糊性用语 。即使不同意对方的意见 ,也是模棱两可 、含糊其词 ,很少直接拒绝或反驳 ,而是迁回曲折陈述自己见解,尽量避免谈判摩擦,友谊第一,追求长久的友谊和长久性的合作。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 ,要避免谈判过程的沟通障碍 ,卖方相对更需要改变自己去适应买方 ,谈判者应“入乡随俗 ”。同时 ,增强跨文化意识 ,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 。既要理解异国文化 , 对其他国家的风俗、习俗及业务惯例应有所知 ,又要对“异文化 ”的理解达到文化移情 ,即在某种程度上摆脱自我文化的约束 ,采取超然豁达的态度 ,但又不会盲目落入“异文化 ”的框框之中 。此外 ,成功的谈判还依赖在商务谈判中商务谈判策略与跨文化交际学的灵活应用。3.2对商务合同的影响 在订立商务合同方面 ,中西方对待商务合同的态度是大不相同的 。西方文化是合同文化 ,他们非常重视契约的精确性 、权威性 ,契约一旦生效就会严格执行 。在中国文化的传统中 ,对文本是大而化之的 ,更注重的是信誉 。根据对大量中西贸易合同纠纷的分析 ,中国合同与外国合同存在四个方面的明显差异 :一是对适用法律的诠释 ;二是对订立合同的要求 ; 三是经济合作项目是否需要政府批准的问题 ; 四是重合同条款还是重政府或主管部门的红头文件或规章 ,而这些差异的背后实际是重法制还是 8 重人情的 文化 差异 。美国 学者帕 伊曾 感慨 地说 :“许多我们会见过的美国工商 业者告诉我们 : 在中国人中间 ,只须用口头约定 ,点一点头 ,或者握一下手 ,来决定协议或协议生效的可能 。” 在解决商务契约纠纷方面 ,中西方有着更大的差异 。中国文化习于回避从法律上考虑问题 ,而是着重于从伦理道德上考虑问题 。“伦理至上 ”的观念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旦发生纠纷和争端 ,首先想到的是如何 赢得周围舆论的支持 , 崇尚“得道多助 ,失道寡 助 ”。很 多应该利用法律来解决的问题 ,中国人习惯于通过“组织 ”、通过舆论来发挥道德规范的作用 。而西方人却恰恰相反 ,他们更多的是从法律上考虑问题 ,对于纠纷的处置 ,惯用法律的手段 ,良心和道德的作用居于其次 。西方很多个人和公司都聘有法律顾问和律师 ,遇有纠纷时则由律师出面去处理 。一些在中国人看来非得通过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去解决的纠纷 ,在西方人看来却未必如此 。结语 作为国际商业经济活动 ,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广 ,其内容不仅仅包括商务谈判 、商务礼仪和商务契约 ,三者的界限也并不会分得那么清楚 ,而是在商务活动中穿插出现 。在具体的商务交际活动中 ,文化差异的现实表现更是千差万别 ,既与交际者本身文化素质有关 ,也与交际双方对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有关。文化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 ,是历史上形成的东西 ,无所谓先进和落后 。国外企业来到中国开展商务活动需要本土化 ,中国企业进军全球市场也要国际化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 ,跨国商务活动一定要适应当地文化 ,遵守国际商务合作契约和交际礼仪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经营者或合作者的心理 ,充分尊重和理解当地文化 ,才能确保商务交际活动取得成功 4 参考文献1 金正坤 商务礼仪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2 张占一 试仪焦急文化和知识文化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 廖文丽 比喻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4 吴 冰 中西方文化差异拾零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25 邢 东 中美文化差异管窥 全国优秀英语学术论文集 19976 陈 平 商务礼仪 中国电影出版社 7 6 致谢词 时光荏苒,冬去春来,转眼间,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匆匆而过。值此论文脱稿之际,我衷心感谢中山大学七年来对我的培育,感谢各位良师对我的教诲和指导,感谢诸多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文中参照或引用了前辈和同行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张老师张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论文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论文等整个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