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剂治理“三农”妙方——乡村改农村 一误五十年_0_第1页
一剂治理“三农”妙方——乡村改农村 一误五十年_0_第2页
一剂治理“三农”妙方——乡村改农村 一误五十年_0_第3页
一剂治理“三农”妙方——乡村改农村 一误五十年_0_第4页
一剂治理“三农”妙方——乡村改农村 一误五十年_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一剂治理“三农”妙方乡村改农村一误五十年以农村、农民、农业命名的“三农”一词,解放一来就弄错了。重温三大差别,本应回归“乡村建设”。笔者活到80岁了,过去只知城、乡之分,叫城市与乡村,工、农之分,叫工人、农民。如果叫“城农”,立即被认为神经气了。“乡村”,自古也称乡曲、乡里,原本就是与城市相对而言,只闻城乡,没有“农村”这个词。“农”字是种职业,而“乡”字与“城”字都是地域之称。住在城市的叫“市民”,而住在乡村的则叫“乡民”。遗憾的“农村”一词,竟在经院、官府、社会广泛流行着。两千多年的诗经就有“乡村”一词了。南朝宋谢灵运曾有诗云“乡村绝闻见,樵苏限风霄”。民国时期公元1923年始,以梁漱溟、晏阳初等学者为代表主张用乡村建设以引发工商业,创造一条国家基本建设的新路,并名“乡村建设运动”,惜抗战起而停。从实际来看,凡是住在乡村的人,并不全是农民。乡村历史上存在很多行业、住着很多职业的人既有种地者,还有许多手工业、加工业、服务业、商业和自由职业者。而且不少是兼营。在一个农耕社会的乡村,职业几乎无所不有,岂止农业一业所以把乡村喊成“农村”就错了,把住在乡里的人统统叫农民更失之千里。孤立谈2/19治理三农,而忽视全面的乡村建设,也必然治理不好。可是什么时候出现农村、农民、农业这个“三农”的名词了呢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乡村结构起了很大变化,过去乡村的治理,横则是代表地方势力的宗族、士绅,纵则是代表官方势力的乡、保、甲,这一纵一横,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乡村治理的二元结构。LOCALHOST从国家来说,我国的乡村治理,历来是在大一统的集权指导下,乡村还是有它的局部自由、自治。新中国成立后,所有原来统治乡村的宗族、士绅、乡保甲体制被废除,一律由中国党和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了。新中国对城、乡管理则实行二元分割,但对乡村管理则由二元化变成一元化领导了。土地改革时候,无地和少地的贫、下中农、几十种行业的乡民,不管你原来靠的什么生活来源,几乎都分得了一份平等的土地。不仅林、牧、渔三业统一纳入农业范畴里去了,而且其它多元化的行业也统一并到大农业里的“农林牧副渔”五大类中的“副业”里了,成了农业的附属。“乡村”也就叫“农村”,“乡民”也统称“农民”,农业合作化起又统称社员。于是乡村梳成了农村、农民、农业一条大辫子的单一体制了。国体变了,但大一统的政体集权化还是加强了。3/19旧社会的政府对于乡村除了田赋、征兵、劳役外,基本不管,乡民走南闯北、工农商业、土地买卖、婚姻,都是任其自理。到了人民公社对社员的统治就更严了。这种从集权化的乡村改称农村,到行业大归口于大农业,再到各种职业的人统一于人民公社社员的大锅体制,从生产生活到思想上类化管理体制,社员的许多自由空间没了,户籍制度,村民已寸步难行,形成城乡分割的“一国两策”。这就是“三农”一词的来源。仅仅改个“三农”名词研究有多大关系呢要知道真正治理乡村建设,必须重温“三大差别”才能解读乡村建设问题。这就是社会发展规律。只有让农村回归了乡村,才能理解城、乡差别,也只有认识了文明进步也是城市先行一步,由城市带动乡村的文明进步,才能解读治理乡村的指导思想,必须由城市拉动乡村;只有认识了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比农耕经济、或叫自给经济进步,才能解读综合治理乡村的办法,必须以现代工业或市场经济改造农业包括乡村的各业;只有认识脑力劳动较体力劳动先进,才能解读帮助乡民包括农民的办法,必须帮助体力劳动转化成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乡民。没有城市先行一步的发展,再去带动乡村,企图“以乡治乡”、“以农治农”的“民粹主义”思维模式,都是徒劳。历史的事实早已证明了。4/19什么是“以农治农”呢就是站在农民的立场,用农民的视角,把乡村建设只看成农村建设,利用农民的狭隘的平均主义思想,指导农村建设。治理目标就是桃花源的空想天堂。治理方式只是原始的粗暴、粗鲁、粗糙的运动方法。而不是用大社会的视野,渐进式的、科学方法。因此定名也就非常重要了。名不正则言不顺嘛本来城、乡差别是自发存在的,特别在城市文明、现代经济还没有发育起来,就急于用人为地去消灭城乡差别,不是培育市场反倒关闭市场,把城市居民、知识青年、工商业户也往乡村赶,以实现乡村的重心“以粮为纲”。工业则是用放下锄头就拿榔头的公社社员走进厂矿,以实现工业的“以钢为纲”。而干部则多往乡村中的文化素质很低的贫雇农里提拔,以实现用人上的阶级路线。与此同时又对城乡设了很多障碍,乡村里的乡民不准离乡,乡村姑娘嫁了城市伙子,不准进城定居,完全把城乡隔离开来了。把社会发展规律倒了个个。结果是粮食难增,经济停滞,生活艰难,思想僵化。真是乡村改农村,一误五十年。其实现在已有不少人写“农村”的文章改用“乡村”了。现实的农村、农民已经涵义不清了。一般说中国13亿人中还有9亿农民,不知这个9亿怎么算的是以凡是分了田的人就都叫农民还是包含家住乡村的人都5/19叫农民还是按照家庭主要收入来定性他的职业那么华西村的集体企业都是工业了,村民都是干工业的工人了,即使还种了点地,反成了副业,种地的人也多从外地请进的农民工。华西村的村民,还叫不叫农民孙大午集团已有现代工业企业,在集团做工的是否还呼农民到城市长期打工是不是还叫农民工乡村里已有大批专业跑运输的、搞建筑的、铁、木等手工业、人医、兽医、商业、作坊业、理发、缝纫、修补、以及在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办的厂矿做工且以工为主业者,可是他们至今还有份田,但都以种这点田为副业,或者抛弃了这点田地,你还能算他们农民吗把已是非专业业农的劳动力和他们的那点农业收入算是中国农民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现实吗所以应该为“农民”的原有涵义正名了,应该采用各人的主要职业来定位,而不应该以其居住乡村来定其农民身分。取消农民工这个不伦不类的名词。因此现称的农村、农民必须回归乡村、乡民了。无论住在乡村或城市,统应按其是干什么行业分别依其职业而决定。如果科学地把这些人划分清楚了,我想解决所谓“三农”的问题,办法就会多多,压力也会减少多多。例如现在需要转移城市的乡村人就没有那么太多,因为他们确有不少人是不需要转移到城市来的。现在6/19用乡村的总劳动力和他们仅在农业上的收入来算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就不实了。所谓农村真穷、农民真苦,也就应该划分三个地区来看,沿海、中部地区的大部分乡民就不是那么非常穷苦,西部地区的穷苦,则在历史上地理上早已形成了。就是这些地区,没有城市的优先发育一步,乡村还是发育不起来的。真正理解了“三大差别”的发展规律,治理乡村办法,请看下面。送处方下乡好还是从乡下找处方好很多人都在为治理所谓“三农”问题探经典、拿脉症、开处方、下妙药。不是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在下且从自己走过的八十年的桥和路,吃过的盐和醋中回味点土特产品,算是独辟蹊径也可,标新立异也可,以就正于方家。一、几个乡村治理典型模式例案浅析案例一、农耕社会里的中农模式中国历史上的乡村发展,以笔者所知的常宁瑶塘萧家村,乡民移民定居此村四百余年传到13代时,一直以耕7/19读为生。到清道光时,有个村民萧良善者,他经常考虑为什么祖宗十几代了老是作田还要被一日三餐困扰呢总是要被别人欺凌呢立志要做个有出息的汉子来。他带领两个儿子,佃田、煮酒、开染坊,把个体弱幼小的儿子送去读书,以圆起乡村祖宗的美梦。通过几十年的拼搏,到他80岁那年辞别人间的时候,三个儿子,每人分得8亩水田,留下1亩作为自己养老、送终费用。那个读书的儿子,读了没要钱的测量专科,当了小官,老人作为一位胜利者心满意足安息了。案例二、合炊十八代历时三百余年发展到四千人的超级家庭模式唐玄宗开元十九年4月,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一家姓陈的建庄合炊,就一直未分家。到宋仁宗嘉八年义门陈氏累计历时332年,聚居18代,红丁人口达到3978人。宋仁宗怕陈氏人口过于集中,影响朝庭稳定,始于公元1063年,将12个派行分析为291庄,分迁全国72个郡。从陈氏的建筑有御书楼、刑仗厅、公堂、鼓楼、百犬牢、义酒坊、酒店、洗米池、茶房、田庄、园林等三百多处。算是、经济、社会合一的超级大家庭。案例三、一大二公人民公社里的一位翻身老妪模式下面是一篇纪实古体诗,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老8/19妪行节选。蓬头垢面一老妪,步履艰难衣褴褛。横卧栏车放声哭,司机急刹怒如吼老妪叩头求司机,带我北京看灵柩。救命恩公毛主席,为何今日不万寿司机敛容心亦动,可怜无奈车必走。我见老妪如失魄,一路搀扶护回村。近家还见青瓦屋,金字屋垛犹耀荣。进门满室烟火色,灶门紧紧对床门。三客登临无虚位,一客下榻无处横。自言“本是贫家女,家在老屋陈家住。方临悬崖惊深渊,五星红旗照眼鲜。分田分地分衣食,斗天斗地斗凶顽。白米饭香衣着暖,几回梦里泪噙欢。男耕女织恩爱好,朝阳相迎月相攀。只道良辰看不足,焉知六月竟飞雪。千军万马炼钢去,峭壁呜啼运炭夜。砸锅拆屋大搬迁,人人不得稍违逆。破冰下田翻肥凼,大年开荒无休歇。连营百里战天地,大批大斗心胆裂。鞭笞长跪还饿饭,跛挑扁担犹带血。一根苦藤两个瓜,弟兄相煎何太急一声亩产过十万,一火山头全成铁。卫星火箭连珠放,火车轮船都失色。东村吃粮西村取,敞开肚皮免费吃。一天等于二十年,唐宗宋祖也逊色。可怜鞭子加狂热,工厂农村两失获。机器无力烟乏气,沃田遍长辣蓼叶。但见城乡虚肥胖,雀鼠入餐狗将绝。妇女肚凸非有喜,父死子埋子谁采有朝三日炊不举,牵儿啼哭去种麦。一个薯根珍如参,带土横吞不知涩。不幸书记被发现,大祸临头灰不得。当晚大9/19开批斗会,阶级斗争愈激烈。皮开肉绽血泪飞,更加口号失魂魄。儿被揪打母怀躲,不知母血与儿血。人散月晕冷风凄,但见蛇蠕母子偎。爬上破床深深思,既谓剥削阶级已打倒,何以阶级斗争更激烈党,大救星怎教老妪忘海恩眼前事,饥与辱,今后何以求生存夜沉沉,云默默,偷将头颅系吊绳。可怜家贫绳亦朽,绳断体落惊左邻。死命难逃活更苦,从此魂魄不安宁。夜半似哭又似笑,鸡鸣笤帚扫不停。我要紧跟恩公去,犹能晨炊夜看门。记取老妪一席话,留与良医仔细诊。”案例四、守住集体这一块的“天下第一村”模式1961年起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六十年代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当选过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1980年已担任江苏省委委员的县委书记吴仁宝再次回到华西村当书记。到XX年75岁时,传位第四子吴协恩接任。一直坚持集体化体制生产生活。20多年前吴仁宝带领全村人以钢铁起家,成了今天海内外闻名的“天下第一村“。华西集团的固定资产已超30亿,2002年12月,华西有钢铁建材、宝昌化纤、毛纺服装、建筑装潢、有色金属、外贸信息、化工纺织、旅游服务等8家公司,年产值100亿。正宗的农业已是零头的副业了。2002年,村民10/19人均纯收入达到4。8万多元。案例五美国一个业农者种地一千亩的现代化农业经济模式二十年前应中国聘的美国业农者韩丁来帮助改革乡村,他在美国一个人种一千亩地,只用四个月便完成了。其它时间用作旅游、写书各占四个月。其农产品之多、成本之低,劳动效率之高,生活之自由幸福,令人咋舌。案例六、立足乡村,引进城市市场经济、现代工业,盘活乡村资源模式河北保定徐水县孙大午,于1985年起。承包荒地,种果树、养鸡、猪,建饲料厂。经过18年的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到现在的一个集养殖、种植、加工、工业、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科技型民营企业大午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解决了1500村民的饭碗。被评为全国500强之一。集团还驱资2000多万建了座在校学生两千余人的大午中学。从以上六个案例分析一、第1、2案例,前者是一个小家后者是一个大家,无疑都是农耕社会模式,自发形成的。第2案例只是多了个大家长的直接控制,较之第一案例对家庭成员的控制更直接更严密吧了。1、2两个案例模式的目的前者是希望11/19安居乐业,温饱无虞。后种则是世世同堂,无贫富,求和谐。两个案例维持的方法在意识形态上,其核心则“忠、孝”,在操作层上,从陈氏家庭的建筑群看,能够稳定之术,说得好听点,是“礼与刑”,说俗一点是禁锢加鞭子,算是半个小朝庭。案例1在一个封闭没有发展的世代农耕社会里,作为一个中国善良、勤劳、俭朴的乡民,除了沿着这条耕读老路以求生存外,还有其它什么好路可走呢社会就像蜗牛样地缓慢爬行。在社会还没有听到“现代化”这个新词之前,谁又能非难他们不该这样走呢中国古老的乡村,不就是靠这些中农和相当中农生活水平的手工业和各种服务业暨自由职业者群体支撑下来的吗个人认为他们对乡村还算稳定,但发展迟缓,却是贫雇乡民的希望。没有城市现代化的带动,根本谈不到发展前途。但是一旦受到城市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后,也会逐渐松动并随之变迁的。不过他们只能是渐进式的,这就是社会发展规律,绝非某位伟人所能改变的。案例2,这样的超级大家庭算是安居乐业了,稳定了,但是生产力数百年不变,这种“一大二公”模式,只能是社会博物馆的古董而已。二、第3案例,出现了一个贫苦老农妇这样的惨状,农业合作化、公社化、大跃进的实况,让一切理论在它面12/19前失色。常宁1960、1961年过苦日子时,因饥饿死亡人数,就净减了12051人。合作化消灭了乡村所有乡民的生产资料了,社员也受了严厉的控制,竟然同第2案例的千年前义门陈氏的封建一家人模式惊人地相似。都是“一大二公”,都是吃大锅饭。只是公社化治理模式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均贫富,在字样不同而已。也能称这种生产关系先进吗治理的方法,意识形态上则是“三忠于”,在操作上则是群众运动,阶级斗争。在尚未摆脱农耕社会的条件下,什么合作化、公社化,人民群众就非常难以接受了。占当时乡村大多数人口的中农和手工业、服务业和自由职业者表现不满也是情理之中,正在城市反右时,乡村同时进行着一场“反资运动”,常宁县1957年春夏之间,组织社员大鸣大放。批判斗争1732人,批判后判刑166人,拘留147人,20人。其余交合作社管制监督劳动。以后再也无人说话,但是消极怠工就延续了。其实,这些中农在当时的农耕社会,都是农村最活的生产力,也是那些贫农向往奋斗的目标。现在看到没有剥削,只是通过勤劳、节俭而得温饱的中农也被挨斗甚至成了资本主义分子,成了人民的敌人,不能不寒心,对将13/19来前途感到迷茫,消极怠工,还谈什么增产而另外一些游手好闲懒惰的人,则看风使舵、吃漂、争抢运动积极分子,一种中华传统的正直、勤劳、节俭美德,在这里大大异化了。本来城、乡差别是自发存在的,特别在城市文明,现代经济还没有发育起来,就急于用人为地去消灭城乡差别,其产生后果,只能是如上所述,停滞倒退。三、例案4的华西天下第一村,在举国皆谈“分田到户”的时候,它们却仍然坚持集体所有模式,由子承父业家族式管理。华西村在经济上创造出的“奇迹”。首先乘了改革东风,有城市市场经济的拉动,经营对象已经不是土地,而是现代工业,经营者也不是农民,而是产业工人了。仍保留着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但是个人的财产却受到很大限制,稍有异心,则财产就会被没收。其次华西又充分利用了传统中国的这个最为重要的普通人们希缺的资源,最早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再次不管客观存在什么经济模式,中国人家族式经商的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尚未完善时,还有它存在空间。至于到底哪些合法不合法,哪些是经商的知识或经验,正如吴仁宝自己说,只要能赚钱,大家能过幸福生活就是标准。其实仅仅是物质财富加多,而个人精神财富加少,并不算是现代14/19文明社会。所以这些中国乡村首富,没有推广价值。四、案例5的韩丁模式,之所以效率那样高,咋听惊奇,原来他种地所需的一切,已分别有许多专业公司提供了。例如种子、肥料、机械、仓储等等专业公司解决了。因为美国的城市文明、市场经济规则完善,现代化工业发展成熟,城市拉动了乡村,以工业改造了农业,用脑力转化了体力。所谓的三大差别就这样消灭了。韩丁已不是中国式的农民而是一名业农者,他的个人农场,只是在社会大农业这一张键盘上的一键,纳入了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一体化里去了。五、案例6中大午农牧集团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应运兴起了,孙大午看到虽然乡村剩余劳动力能往城市转移,但中国乡村人口太多,城市绝非短时间能够容纳下来。乡村的原料也需要批量地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才便于走向市场。大午引进城市的市场经济、现代化工业和管理,立足乡村,盘活乡村劳力、原料资源,与乡村、乡民互动模式,正合中国乡村现阶段发展需要。因为中国要想赶上美国乡村建设模式,还不知要多少年。所以笔者认为大午集团这种模式恰是我国解决乡村、乡民和乡村各业的最佳模式。根据乡村发展的不平衡性,还存在多种社会模式,既已15/19开始有初具现代化社会形态,但大量存在农耕社会的现实,乡村治理之道,应该实事求是,根据当时当地的经济、人才条件,采用多元办法,用渐进式方法去治理。在条件还不具备时,原有的中农模式不但不应该消灭,而且应该让其继续存在而允其发展。从以上几种案例的模式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国乡村治理模式应是以韩丁模式为乡村建设现代化目标之一,大力转化乡村剩余劳力进城,积极推广大午集团模式,发展和稳定原有中农模式。这是解决我国乡村、乡民和乡村各业的方向。废除当前流行的“三农”称谓,回归“乡村建设”。既合当前实际,也能与“三大差别”接轨。二、乡村的发展与稳定,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认清乡村建设应该有以上三个目标,目前乡村最大困境简单说就是“取与予”两个字,这两个字的混乱源头就是“官扰”,官之多算是古今中外之最。官多不太平嘛况且官又是打着“救苦救难”的佛牌呢。其实“官扰”教训的史书已汗牛充栋了。例如小小的一个常宁县,早在宋代崇宁五年1106已有9031人。一场“洪武血洗”,到明朝永乐十年只剩下5887人,还包括屯兵户在内。你说惨16/19不惨,只得来个扯江西填湖南,换了一次人种。就是一大官祸呀整个中国历史绝大部分就是官、民斗争史。所谓唐朝有名的“贞观之治”,无非就是社会动乱久了,唐大宗来个“修养生息”,不打扰人民,让人民安居乐业,生产发展了,社会也安定了。所以过年时,别人怕社会乱,把所有可疑分子都关起来,他却来个纵囚,把犯人放回去过年去。你说稳定不稳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纵囚论”。猛剂何来,六个大字“简政、放权、裁员”。乡村现代化条件还差得远,可是官治已都沿着现代化的要求与国际接轨地配置了。一个还不懂借贷制的会计,收付办法反而实用些。这不是个最简单的常识吗简政放权裁员怎样实施一、简政放权把绝大多数行政和企事业的工作回归给社会办,打破只有国家办才可防乱、防假、防腐的保守僵化观念。事实告诉了我们,国字号并不都保险,私人去干,监督权不在他手里,反而守法些,还好监督些。否则官商不分,与民争利,不腐也腐、不乱也乱。孟子早就说过“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当前县级管理机构和人员必须撤销80,乡一级全废,村一级范围扩大些。特别是土地既叫集体所有,可农民基本没有权利,祖宗十八代是佃农,新中国又是五十多年仍17/19是没有摆脱这个佃字,城市市民已有私产了,可是所有的业农者还是没有一块基本生产资料的无产佃农、雇农,名义叫集体的土地,可是农民不准卖,一律由政府一转手就赚恶钱,为贪官开了个腐败黑洞。农民甘心吗所以不少耕地、山林、池塘、河流等有利资源又在抛荒。例如常宁75万亩油茶林过去除了供全市80万人食用外,还能输出几十万斤,现在已经荒芜得基本报废了。赶紧把田土山林分给乡民所有吧还有个大恶洞金融部门。乡村借贷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了。赶快开放民间金融市场。乡民无地无钱,走那去发展下放让乡民经营,回归社会。国家不必事无巨细,降低政府成本,让乡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