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 人生哲学的定义及功能,一、人的定位,1、纵的坐标: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间,要顶天立地。这说明人具有独立性。2、横的坐标:人生活在人与人之间,要出人头地。这说明人具有群体性。,二、人生的范围,一般人生:从生到死,即人的一生。佛教人生:前生前世-今生今世-来生来世,三、人的结构,精神肉体,四、哲学的定义,1、古希腊观点:哲学乃爱智之学。2、冯友兰观点:哲学乃求好之学。3、分析派观点:哲学乃批评之学。问题:每个人都有他的理想人生,都有他的哲学观点,为何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五、人生哲学的定义,凡是探讨一个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间,生活在人与人之间,根本做人之道的学问,就是人生哲学。,六、人生哲学的目的,七、人生哲学的功能,第一章 道家的人生哲学,一、道家思想的产生背景,1、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人际关系失常。老子提出“无为”思想。2、到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变本加厉。庄子提出“心斋”,“坐忘”的方法。心斋: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同。,二、道、德的含义,1、道:道即自然之总名。“道法自然”。 “道无为而无不为”; “天地生于有,有生于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2、德:德者,得也。“道生之,德蓄之”。“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三、幸福,“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逐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雀之巢可攀缘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四、人为之害,“及至圣人,蹩蹩为仁,缇岐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圭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人为的目的有两种:模仿天然和改造天然。“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短,性短非所续。”,五、齐物论,“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均也夫得者困,可以为得乎?则鸠枭之在于笼中,亦可以为得矣”。即一物有一物之好,不必强求。,六、个人的修养,庄子主张除去人们心中的私欲计划而复返于婴儿。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能萧然乎?能侗然乎?能儿子乎?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终日握而手不冢,共其德也;终日视而目不瞬,偏不在外也。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也”。,第三章 叔本华、尼采的人生哲学,一、叔本华的人生哲学,(一)叔本华的思想背景,一方面,叔本华虽是德国人,但对当时德国盛行的官方哲学思想,尤其黑格尔思想却极力反对;另一方面,当时法国拿破仑的势力正席卷欧洲,叔本华讨厌战争,因而设法避开,这与高喊普鲁士团结起来对抗拿破仑的作为大相径庭。所以,他的性格和整个时代的主流思想,一致有着很大的差距。,(二)叔本华的意志论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叔本华:意志的本质就是盲目的欲望和永不疲倦的冲动。,(三)叔本华的悲观主义1、人生是一种痛苦2、人为人是豺狼,(四)叔本华的拯救方法1 禁欲2 自杀,二、尼采的人生哲学,(一)思想背景1、希腊悲剧 酒神:狄奥尼索斯,重非理性 太阳神:阿波罗,重理性2、进化论 达尔文说“适者生存”,尼采说“劣者生存”。 尼采强调一种生命力,认为生命是要求进步的,但又有困难,这就需要超人。,二、尼采的人生哲学,(二)虚无主义1、虚无主义的几种表现形式(1)消极的虚无主义(2)积极的虚无主义(3)赖皮的虚无主义2、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1)主人道德:肯定善就是高贵(2)奴隶道德:以弱势群体为考虑焦点,二、尼采的人生哲学,(二)虚无主义3、个人的消解 即一个人在自欺之中,忘记自己是谁,忘了自己本来的面貌。(1)语言(2)通则(3)成功(4)回忆(5)认识自己转化:发泄、升华,二、尼采的人生哲学,(二)虚无主义4、上帝死了 传统里,人们信仰上帝,但尼采说上帝死了,是因为很多人还在言行不一地信仰它,很多人的价值已经开始腐化。 尼采说“上帝死了”,上帝说“尼采疯了”。,二、尼采的人生哲学,(三)权利意志1、生命即权力意志的表现2、超人是大地的意思3、永恒复现,二、尼采的人生哲学,(四)人生哲理1、精神三变 骆驼狮子超人2、超人与考验,第四章 扬朱的人生哲学,一、扬朱与道家的关系,关于天地不仁的理解:道家:“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扬朱:天地不仁,因为自然本是盲力,其所以发生万物,乃是由于必要或偶然,并非由于目的和计划,故不能谓之仁。,二、扬朱的人生观,扬朱认为人生甚短,生前既为暂时,死后亦归断灭。“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则有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有臭腐消灭,是所同也。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三、扬朱的人生术,眼下就能满足的欲望,是比较容易获得的,至于得花很多时间才能获得的欲望,必须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才能获得,扬朱一概不顾。故扬朱重肉体的快乐。,四、扬朱的不顾社会制裁,1、关于法律制裁:“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而美厚复不可常厌足,声色不可常玩闻。乃复为刑赏之所禁劝,名法之所进退;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誉,规死后之余荣;徒失当年之至乐,不能自肆于一时。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故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当身之娱非所去也,故不为名所劝。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好;死后之名非所取,故不为刑所及。”,2、关于美名:“天下之美,归之舜禹周孔;天下之恶,归之桀纣。然而舜耕于河阳,四体不得暂安,口腹不得美厚,父母之所不爱,弟妹之所不亲,行年三十,不告而娶,及受尧之禅,年已长,智已衰,禅位于禹,蹙蹙然以至于死。鲧治水土,绩用不就,殛诸羽山。禹纂业事仇,惟荒土功,子产不字,过门不入,蹙蹙然以至于死。周公摄天子之政。邵公不悦,四国流言。居东三年,诛兄放弟,仅免其身,蹙蹙然以至于死。孔子明帝王之道,应时君之聘,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蹙蹙然以至于死。”,“凡彼四圣者,生无一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名者固非实之所取也,虽称之弗知,虽赏之不知,与株块无以异矣。桀借累世之资,居南面之尊,威足以震海内,纣亦借累世之资,居南面之尊,威无不行,志无不从。彼二凶也,生有从欲之欢,死被愚暴之名,实者固非名之所与也,虽毁之不知,虽罚之弗知,此与株块奚以异矣。彼四圣虽美之所归,苦以至终,同归于死矣。彼二凶虽恶之所归,乐以至终,亦同归于死矣。”,五、杨朱的不顾任何结果,杨朱所选,只是目前的快乐,如果目前快乐可以享受,则以后任何结果,都可不顾。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朱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朱弗应。,第七章 儒家的人生哲学,一、产生背景,1、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出现“臣弑君,子弑父”现象。孔子要求“正名”。孔子提出“仁”。2、孔子生平3、战国时期,社会动乱变本加厉,孟子提出“性善说”:,孟子“性善说”,“性善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性善说”,善端德行 仁人伦 父子有亲 义 君臣有义 礼 夫妇有别 智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知性 尽心、存心 养性人皆可以为尧舜,二、道的观念,“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三、礼乐,儒家认为,道德的生活,并非纯粹由于天然,也非纯粹由于人为;道德的生活,是由于“教”所“修”之“率性”。“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儒家认为礼使“人之欲有节而得中”。“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礼之起源:“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必穷乎物,物不必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四、国家的起源,“尧崩。三年之 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五、宇宙的演化,周易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亢龙有悔”“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为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宇宙中的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在宇宙的演化中,每一现象都含有自身的“否定”“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于同人”。“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于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于渐”。,宇宙的演化,没有止境。“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于蒙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六、关于为,道家重“无为”,儒家重“无所为”,即只须于“为”(活动)中求好,而不必计其活动以外之成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知其不可而为之”。,七、关于忠恕,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忠:以己之所欲施于人。恕:勿以己之所不欲施于人。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厚德载物,1、宽广能容2、敦厚能载“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动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厚德载物,3、以柔济刚,八、合理的幸福,“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儒家认为我们只应于活动中求好,而活动的成功与否,则听诸命运。,“不怨天,不尤人。知我者,其天乎!”“乐天知命”,乐天知命,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屈伸有度,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生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贤人君子者,通乎盛衰之时,明乎成败之端,察乎治乱之纪,审乎人情,知所去就。故虽穷不处亡国之势,虽贫不受污君之禄。是以太公七十而不自达,孙叔敖三去相而不自悔。,屈伸有度,何则?不强合非其人也。太公一合于周而侯七百岁,孙叔敖一合于楚而封十世。大夫仲存亡越而霸,勾践赐死于前;李斯积功于秦,而卒被五刑。尽忠忧君,危身安国,其巧一也。或以封侯而不绝,或以赐死而被刑,所慕所由异也。故箕子去国而佯狂,范蠡去越而易名,智过去君弟而更姓,皆见远识微,而仁能去富势以避萌生之祸者也。,第八章 冯友兰的人生哲学,一、人生真相及人生目的,“人生即人之生活”人生没有什么目的,就如山没有什么目的,水没有什么目的。人生没有目的,不等于人生没有价值、没有意义。,二、欲与好,“本来天然界中,本无所谓好与不好。但以人之有欲,诸事物之中,有为人所欲有者,有为人所欲去者,于是宇宙中有所谓好与不好之区分,于是即有所谓价值。”,三、天道与人道,我们之所以会认为有些欲好,有些又不好,乃是因为此欲与他欲有冲突,而不是欲本身不好,人生的不幸也正在此。天道:无为而自然,不能不遵,客观。人道:不得不然,可以不遵。,欲望冲突的调和,经验的冲突:杜威五法:感觉疑难、指定问题、假设解答、引申假设解答、实地证实。解决欲望的冲突:理性和、通、中(适度),四、人性与道德制度,1、欲本是天然的,本无所谓善恶,但人因为欲相冲突而求和,所求之和,又不能使所有欲都包括进去,因而便有善恶之分。善:被包之欲,天理。恶:被遗落之欲,人欲。2、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因而必定要产生道德制度,所谓“盗亦有盗”,一切社会,都有道德制度。,3、道家反对道德制度,要革去一切人为,恢复天然,但天然境界中,禽兽相害,人类相残,故儒家揭仁义,道家反仁义。4、关于礼教吃人说,冯友兰认为一切道德制度,都不能包括一切欲,必定有被遗落而视为恶而被压抑的,即有恶。则杀一而得天下,于害中取小。故虽然有被道德制度所吃者,但可免人之相吃,因而冯友兰赞同礼教。,五、关于幸与偶,1、人生当中有不如意的事,有些能避免,有些不能避免;人生当中有如意的事,有些人凭努力能得到,有些人凭努力也不能得到。范缜答竟陵王说:“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溷粪者,下官是也”。,第九章 人生哲学的内在含义,二、人性与际遇,人为何要向命运挑战?人为何会有理想?人的命运是否只有认命、抗命两种?人为什么会失落?,(一)人性问题,1、性善说2、性恶说3、善恶混4、无善无恶论5、分析,(二)人的际遇问题,人与周围人比较,当不公平时,能否接受?当理性与现实冲突,该何处理?有人喜欢算命,命是什么?孔子讲时与命自己都不能掌握,能掌握的仅仅是德,修德是为什么?福与德是否一致?有福得有命来享受,得“寿”,另要富裕,要“禄”,即“福禄寿”。,(二)人的际遇问题,1、命和使命本应人人平等,但实际上人人又不平等,面对人生的不公平,有三种态度:(1)抗命(2)认命(3)接受事实,发挥长处,(二)人的际遇问题,2、理想与现实人应该有理想,但不可妄想理想不一定都能实现,当理想与现实冲突,该如何办?对待物应如何?如何完成理想的我?,(二)人的际遇问题,3、福禄寿人生来追求幸福,而幸福的享受又必须拥有富裕的生活条件,最后还要有命来享福。因而,福禄寿三者共同构成理想的人生。,(二)人生境界问题,1、真2、善3、美,四、人生目的,人为什么要生存在世界上?人生是为了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苏-江苏管道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苏-江苏城管监察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新疆-新疆食品检验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房管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中式面点师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检验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防疫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银行金融类-金融考试-银行业专业人员中级(法规+个人理财)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眼镜定配工-眼镜定配工高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海洋石油-海洋石油技能鉴定电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滁州市珠龙广卫绢云母粉厂滁州市南谯区将军山绢云母矿1万吨-年露天采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 2023年江苏小高考历史试卷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 优化物理教学策略的思考(黄恕伯)
- 中国移动-安全-L1,2,3(珍藏版)
- 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A题
- 2023年专升本计算机题库含答案专升本计算机真题
- scratch3.0编程校本课程
- GB/T 1685-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在常温和高温下压缩应力松弛的测定
- GB/T 14825-1993农药可湿性粉剂悬浮率测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