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方习俗文化比较研究 专业学生姓名班级学号联系方式完成日期摘要:中西双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造就了人们思想认识,行为方式等的差异。只有不断学习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才能顺利交往,和谐相处。饮食,婚礼,生活日常交流,节日等都是习俗文化的一些方面,同时也反映了中西双方的显著差异。了解中西双方习俗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字:习俗文化 差异 跨文化交际“文化”这个词,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出现了。周易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代的孔颖达认为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古人对“文化”概念的这种规定性从汉唐时期,一直影响到明清其“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英语中,“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hura,它的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等。法文的Culture,也是栽培种植之意,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说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一:饮食差异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在于“营养”和“美味”孰轻孰重的不同。在西方,饮食大多仅作为生存的必要手段以及交际方式。西方饮食是一种理性观念,食物的营养必须得到保证。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其他皆不足道中。然而在中国,有话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道是烹饪的最高准则。虽然说“色香味俱佳”时味在最末,但为绝对身居人们心中第一。然而在营养上,由于追求味美,烹饪破坏了食物的部分营养。因此,在营养上,中国还是不如西方的。好客向来是中国人的传统,即使家境贫寒,不宽裕,也不就不会怠慢自己的客人,正如话所说:“持家要俭,待客要丰。”中国人爱热闹,要面子,因此在请客时,不论饭菜,酒水,都是十分丰盛。劝食,劝酒在中国餐桌上是很常见的现象,以表示主人的好客,不论客人喜欢与否,若是客人委婉拒绝或表示不喜欢,主人便不会继续夹菜等。然而在西方人眼中则有种强迫的意味。西方人对待客人,一般都 会对客人说:help youself。这对中国人来说,或许有种对客人冷淡的感觉,让中国人无法理解。同时相对于中国待客时的“满汉全席”,西方的几道菜确实感觉很少,但是西方人请客吃饭,并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而是大多为了结交新人,重温友谊,交流思想,讨论问题等。因此,他们的酒水相当讲究。 二:节日 中国的节日主要源自于岁时节气,祈求自身幸福吉祥。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都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并流传下来的,不可避免的打着封建的烙印:等级制,封闭式,家族式,各节日不以家族,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节日里,年轻人礼拜老人,全家团圆吃饭,一起庆祝节日。同时,每个节日都会带有特定的食物,体现吃文化的习俗,比如饺子,汤圆,粽子,月饼等等。中国节日体现着中国人的美德和风尚,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一直延续着这些节日,发扬着这些传统。西方的节日主要来自于宗教及相关事件,缅怀上帝,求其保佑,节日习俗以玩乐为主题,其原因是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快乐为目的,并通过宗教和娱乐活动来实现。西方节日更多的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众人参与性,狂欢性,崇尚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这正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前进的必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群体性,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共同发泄情绪的愿望。它打破了封建社会的封闭性,没有了上下级,老人与年轻之间的等级束缚。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 任何节日都有它们的地域性和独特性,两种节日文化各有所长,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三:婚礼 婚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制度之一。从古至今,婚姻对于任何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婚礼是在公开的场合将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婚姻关系公开确定下来的仪式。因此几乎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婚礼是各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婚礼文化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地点方面,中国人喜欢邀请很多亲朋好友,婚礼办的隆重,所以婚礼举行地点交通方便,地点宽敞的就酒店或庭院。然而西方婚礼突出庄重和圣洁,婚礼一般是在教堂或者其他比较安静的地方举行,井井有条。在礼服的颜色方面,西方多选用白色的婚纱,代表圣洁和忠诚。但是中国的婚礼主色调则是红色,这是中国传统的代表喜庆的颜色。但是现在中国婚礼也日趋西化,婚礼上穿白色婚纱,之后再换上红色或其他喜庆颜色的礼服。婚礼举行过程中,中国婚礼需要举行拜堂仪式,而西方国家则是在牧师的见证下许下爱的誓言。相同的是,中西方婚礼上都会有一个主持,但是西方国家通常是神父或者牧师,中国是专门的婚庆司仪,主要任务是让婚礼更加热闹。中式婚宴有酒席和一些余兴节目,新人向亲朋好友敬酒。西方结婚典礼之后会有婚宴,通常伴随舞会,可能还会有一些特别的模式。四:生活日常交流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E.Sapir.1921:221)任何一种民族语言总是同该民族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语言都是其文化的反映。因此,交流更能体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谦虚看作一种美德。谦虚不但表明一个人有涵养、有水平,而且能够给对方留下亲切,随和,易于接近与交往的良好印象。中国人在听到别人的赞美,夸奖或赞扬时,往往倾向于不接受或不正面接受,有时还使用自贬的方式,如用“哪里,哪里”,“差得远”,“不敢当,不敢当”,“过奖了,过奖了”等词来回答别人的恭维,表示自己受之有愧。这样的谦虚回答在中国被认为是合适的,是一种美德。而接受别人的赞扬意味着有骄傲自满情绪或缺乏教养。而西方人在与人交际时,面对别人的恭维或赞扬,他们会大大方方地接受,习惯用“Thankyou”或“Thanks”来表示接受对方的赞扬,并表明对方对你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中国人在恭维语的回答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多数人现在都用“谢谢”来回答别人的恭维。因此,在与外国人进行交往时,我们要做到不卑不亢,因为过分的客气或谦虚,在西方人的眼里不是彬彬有礼,而是虚伪,面对别人的恭维或赞扬,说一声“Thankyou”或“Thanks”更得体结语:虽然这些方面只是中西方习俗文化中的一部分,但是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它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包括误解、不快、关系紧张,甚至发生严重的后果,都是由于交际双方不了解对方的习俗文化造成的。因此,为了国与国之间的和谐相处,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日趋显著,这也就需要我们能够更多的了解中西双方之间的习俗文化差异,克服障碍,使中西方交往中的隔阂越来越小。参考文献:(1) 李明英,社会习俗与饮食文化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 (2) 卞浩宇,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4) 萨姆瓦,跨文化传通M.三联书店,1988(5) 胡文仲,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法律)法律文书写作-保险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电力工业网络安全工程师招聘考试预测题集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法律)国际私法-公司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法律)合同法-西方法律思想史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法律)公司法-国际私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法律)保险法-刑法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舞蹈与身心健康的平衡考核试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护理)精神障碍护理学-康复护理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外贸业务中级技能进阶教程与模拟试题集全解
- 2025年水利工程高级管理工技能测试题库
- 读书分享-《教育的情调》
- 《材料力学》说课-课件
- 飞灰螯合物运输服务方案
- (完整版)沪教牛津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英语单词汇总(最新)
- JJF 1587-2016 数字多用表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完整课件-西方经济学下册(第二版)
- 机械制图教学通用课件(全套)
- 钢化玻璃标准
- 天星择日的基本原理
- 球阀自动泄压计算
- 期权从业考试题含答案84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