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标杆总结材料一、质量标杆名称下关沱茶集团工序质量标准化考评的实践经验二、摘要下关沱茶是云南省两个百年历史品牌之一,在中国茶业界具有较大影响力。但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企业质量管理仍以传统、经验方法为主,人为因素影响大,加之制茶企业一般技术含量不高,传统工艺多、人工与机械结合、现场管理难度较大、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等,企业质量管理方法传统而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急需探讨出一种符合制茶企业实际又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下关沱茶集团公司就一直在云南和中国茶业界名列前茅,因此一直成为各级政府进行改制或推进先进管理方法的试点单位。自1988年起,公司成为云南省制茶企业首批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C)试点企业,并于1989年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使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科学的现代质量管理方式。在全力推进全面质量管理(TQC)基础上,1993年7月公司在全国茶叶行业率先始创推行“工序质量标准化考评制度”以考评办法、考核指标、结果处理三方面力图实现公司质量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严格化、长期化。公司制定了具体考评标准和办法。公司考评组对车间关键工序控制点,每周考评不少于4次,每月考评不低于16次,车间考评组对班组每月考评不少于8次;班组考评组每天考评。经过22年来几任负责人的共同推进和日臻完善,至今已形成“公司至车间、车间至班组、班组至个人”层层考评的立体化、多层次企业质量考评体系,公司产品质量始终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如,实施该制度前,1992年沱茶净含量合格率仅为80%,砖茶为50%,现在均超过99%和97%,成效十分明显。企业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不断跃上了新台阶,百年下关沱茶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公认和喜爱,百年下关沱茶已成为云南和中国茶叶品牌的经典代表! 三、企业概况(一)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创建于1941年的康藏茶厂,经过70多年的稳健发展,现为股权多元化、跨省域、民营化的股份有限公司。(见附件1:营业执照复印件)(二)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总体呈健康发展趋势。下表为近三年公司的经济效益概况。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财务状况(万元)财务指标2013年2014年2015年资产总额350974889950109负债总额89571232612718生产总值220514956429906营业收入225893989721215利润总额2713136655210实缴税金303348542968(三)下关沱茶集团公司是中国茶叶行业唯一一家同时拥有8顶国家级桂冠的制茶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国家边销茶原料储备企业、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中华老字号、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关”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见附件9-16) 公司1989年同时荣获云南省质量管理奖、轻工部质量管理奖,1990年评为国家二级企业,1994年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省仅两家,另一家为玉溪卷烟厂),1996年成为“中国质量万里行上榜企业”(全省仅三家),从2003年起先后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及全国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QS认证)(见附件3)。创制于1902年的下关沱茶,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知名品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先后三次荣获世界食品金冠奖,三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先后荣获首批“中国茶叶名牌”、“中国名牌农产品”、首批“云南省名牌产品”、“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国绿色食品等40余项省部级以上国内外荣誉,已成为云南和中国茶叶品牌的经典代表!(见附件17-28)公司历史底蕴深、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质量技术优、市场网络全。拥有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和一大批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现有员工700多人。近几年来,公司生产以紧压茶为主的四大茶类近200个产品品种,年均产量5000多吨,销售收入年均近4亿元,产品质量出厂合格率连年达到100%。公司原料来自全省云南大叶种普洱茶主产区8州市30余县(市区),年带动全省10万户近50万茶农脱贫致富,并带动包装印刷等关联企业和周边地区就业发展。公司实施下关沱茶全国连锁专卖营销战略以来,特别是2014年公司专卖体系快速发展,专卖店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马来西亚、韩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展望未来。一个集“现代化食品安全示范加工区、茶马古道旅游茶文化体验区、传统有机茶叶种植初制农业观光区” 三位一体的百年沱茶庄园核心区正在大理银桥300多亩新厂区加紧建设,几代下关茶人的梦想正在绘就。在占地250亩的生产加工区,投资2亿元正在建设的“3万吨精制茶生产加工”项目,按照“高起点、高标准、清洁化、自动化”目标建设的生产加工区,将成为国家紧压茶加工技术研发科技示范分中心,全省乃至全国食品安全生产示范区,全省规模最大的普洱茶原料“高原仓”陈储区,成为打造百年沱茶品牌的形象展示区之一。期待百年下关沱茶的质量技术更上一层楼。四、质量标杆典型经验(见附件4)1、导入该项质量管理方法、质量工程技术或创新活动的背景A、下关沱茶是云南省两个百年历史品牌之一(另一个为云南白药),它于1902年始创于中国茶马古道中心大理(下关),在国内外茶业界知名度颇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企业发展突飞猛进,但作为一个典型的制茶企业,其营销理念、技术进步、质量管理方法等都较滞后,导致产品质量合格率不高且波动大,需要与时俱进引进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先进营销理念,加大质量技术进步,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质量管理仍以传统经验方法为主,人为因素影响大,加之制茶企业一般技术含量不高,传统工艺多、人工与机械结合、现场管理难度较大、产品质量稳定性差企业质量管理方法传统,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需要探讨一种符合制茶企业实际又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B、下关沱茶集团公司就一直在云南和中国茶业界名列前茅,因此一直成为各级政府进行改制或推行先进管理方法的试点单位。1988年起公司成为云南省制茶企业首批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C)试点企业,并于1989年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使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科学的现代质量管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1989年企业同时荣获云南省质量管理奖、轻工部质量管理奖,1990年考核认定为国家二级企业等称号。但是,企业如何深化全面质量管理(TQC)方法,使之与企业实际结合,探讨出一种使各工序质量水平更稳定的质量管理先进模式?实现从传统型转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标准化、严格化、效率化、长期化?2、典型经验的主要内容(1)、通过建立实施“工序产品质量标准化考评”制度,实现企业质量管理由传统经验转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严格化方向迈进,以稳定提高产品质量。(2)、“工序产品质量标准化考评”以考评办法、考核指标、结果处理三方面实现制度化、具体化、严格化、定量化。公司制定了具体标准和办法。A、考评办法:公司专门制定了公司工序质量考评办法。a考评范围和对象:公司原料生产各工序成品等各个环节原料、半成品、成品质量。b关键工序考核点:对生产环节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关键工艺环节进行重点考核、控制。c公司考评组:由公司质量部牵头,生产、车间、工会等相关部门组成。车间考评组:由车间负责人牵头,各班组组长、质量员联合组成。班组考评组:由班组负责人,质量、计量等人员组成。d考评次数:公司对车间关键工序控制点,每周考评不少于4次,每月考评不低于16次,车间对班组每月考评不少于8次;班组每天考评。e抽样标准:公司明细了各工序半成品,成品抽检量,抽检办法。B、考核指标:公司制定了各工序产品质量的考核项目(净含量、外形、包装等)和各项目达标标准。C、结果处理:公司明细了各工序质量奖惩办法,计算方式,奖罚额度和执行流程,根据以上办法和各工序每月抽检平均合格率达标情况,每月进行一次奖罚,其次还对优秀(工序和机组)人员进行年终表彰。3、典型经验的推进过程,做法和机制条件在全力推进全面质量管理(TQC)基础上,1993年7月公司在全国茶叶行业率先始创推行“工序质量标准化考评制度”,力图实现公司质量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标准化、严格化、长期化。经过22年来几任负责人的共同推进,日臻完善,至今已形成“公司至车间、车间至班组、班组至个人”层层考评的立体化、多层次企业质量考评体系,公司产品质量始终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企业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品跃上了新台阶,百年下关沱茶品牌影响力,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公认和喜爱!A、1993年7月在全国茶叶行业率先始建立推行“工序质量标准化考评制度”由质量部牵头,生产技术部、车间、工会等组成公司考评组,主要针对各车间关键工艺质量工序控制点,每周考评2次,每次考评10个机组,每月奖罚一次。并列入公司基本制度和质量等部门的基本工作职责。B、推进过程 1995年起,不断完善,不断推进,不断创新。1995年起,抽检(样品)量扩大1倍,考评对象扩大到各关键工序控制点,并加大了奖罚力度。1998年起,考评对象扩大到公司原料、采购包装物、车间半成品、成品等各工序、各环节。2001年起,抽检量再次扩大到50%,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执法抽检办法接轨,并把该制度列入车间生产合同中。根据月度年度考评结果,不仅对车间、部门实行经济处罚,而且与行政绩效挂钩。根据个别产品质量考评结果提升慢等情况,公司及时调整单机产量(定额),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升,做到质量第一。2006年7月起,抽检量又扩大到50个/组.天,考评结果统计分析方法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接轨。加大停机考核力度,加强机组人员培训和淘汰机制。2012年车间全面进行计件管理以来,公司在全面强化“工序质量标准化考评制度”基础上,根据近几年考评结果,针对性的进行课题攻关、技术改造、管理创新、劳动竞赛等重大活动,使公司工序产品质量不断明显提升。C、机制条件a该制度实施22年来,不断完善,作用巨大,已形成公司基本制度,已成为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已成为百年沱茶质量文化之一。不会改变,只会加强。 b大量详实客观的考评结果,已成为公司决策、进行重大课题攻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主要依据,已成为公司车间每月进行绩效考核不可或缺的主要考核依据。c车间已实行计件管理,车间班组每天在公司考评基础上,自己又具体考评到各工序各机组员工,测算出每个员工每天的经济收入。每个员工每天的收入直接与产量和质量考评结果挂钩,这样从机制上确保了每日必须进行考评工作。4、近三年实施典型经验取得的主要成果(见附件4-8)(1)近三年,公司主导产品主要质量指标明显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明显提高。根据大量的各工序质量考评结果,2012年以来公司制定了三年市场营销规划、三年技术进步规划等,针对性的出台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举措,产品质量和市场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得到了业界充分认可。技术质量水平、质量管理水平在中国茶叶界名列前茅,为打造普洱茶第一品牌,不断改进奠定了坚实基础。(2)促进了企业质量管理转型升级,基本实现了制度化、标准化、长期化、严格化。A、大量详实的考评数据,使来厂进行管理或产品各项认证审核的国内外专家、客户赞不绝口。企业也成为农业部国家茶叶加工专业委员会5个成员之一。B、企业成为国家茶叶标准化委员会主要成员,主导起草沱茶、紧茶、普洱茶等国家标准,先后参与全国各茶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先后起草、完善10多个企业标准,是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主要制定者的企业。C、夯实的基础管理,使公司顺利通过了各种国内外管理和产品认证,在云南茶业界,是第一批通过TQC、中国绿色食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云南名牌产品等一系列认证的企业。(3)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A 、针对性进行工艺技术质量课题攻关,成效明显。根据大量考评结果,公司对各工序质量技术存在的问题从人、机、料、法、环节等各方面系统进行“因果”分析,针对性筛选确定各种攻关课题,企业每年下达课题5个以上,使相关工序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如沱茶、七子饼茶净含量合格率,多年来考评结果合格率都只在96%左右,属于“系统问题”,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必须对计量设备进行提升改造,全部更换成先进计量(电子)设备,结果2013年以来,公司主导产品(紧压茶)净含量合格率均达99%以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B、公司先后有“工序质量标准化考评”、“食品卫生”等11个质量管理(QC)攻关小组,荣获“云南省优秀QC小组”称号,有4个生产班组荣获“云南省优秀班组”称号。为公司“优质、高效、降耗”目标作出突出贡献。公司“省认定技术中心”成为我国4个“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之一,先后承担了财政部、科技部两个国家级课题研究,承担了多项省级攻关课题,也极大促进了公司生产工序质量水平的提升。(4)促进了企业管理创新 根据沱茶揉制、茶叶拣剔等关键工序多年来考评结果提升难度大,公司决定自2012年起,实施“监督前置”和劳动竞赛等管理创新活动,根据考评结果,公司单独再次奖励季度前三名和优胜者,年终进行评选“劳动标兵”活动,年增加奖励达50多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工序产品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5、实施典型经验的经验和体会A、企业必须探讨制定一种符合企业自身实际和运用先进理论方法相结合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质量管理模式或方法。公司在八十年代末推行深化全面质量管理(TQC)和运用其先进的新老七种统计工具的基础上,1993年起充分结合“劳动密集型、传统工艺多、人为因素多”等企业特点,探讨并实施了“公司工序质量标准化考评”制度,成效明显,经验珍贵,又促进了企业质量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严格化。B、好的制度,贵在坚持。22年来,本公司一直在坚持该制度并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该制度不仅成了公司企业管理历史上执行制度的“典范”,更重要的是使下关沱茶的产品质量始终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也因此不断取得了重大的成效。该制度早已列为公司的基本质量管理制度,成为了部门车间日常基本工作职责,并得到不断完善、创新发展。C、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在深化工序质量考评制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根据考评结果加快技术进步,加大管理创新,使本公司产品质量持续稳定提升,真正成为行业质量标杆!(五)质量标杆的深化与推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集云实验校2026届中考数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
- 2026届安徽省阜阳颍东区四校联考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 2026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中考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重市庆南开中学2026届中考物理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租赁合同样本:房屋租赁协议
- 驾校教练聘用劳动协议
- 绿色环保产业扶持资金2025年申请政策解读与区域差异分析报告
- 2024年年健康服务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量化投资策略在2025年生物制药市场绩效评估报告
- 智慧公交系统2025年智能充电桩布局与充电服务评估报告
- 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解析
- 医务人员正风肃纪研讨发言材料
- 交通信号设备采购投标方案
- 涡轮发动机滑油系统-典型的发动机滑油系统
- 幼龄动物毒理学研究试验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
- JJG 972-2023离心式恒加速度试验机
- 儿内科感染性疾病诊疗规范2023版
- DB15T 562.3-2013鄂温克民族服饰 第3部分 通古斯鄂温克服饰
- 工程预付款支付申请表
- 家用燃气安全经验分享
- 英语短诗(精选20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