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知识_第1页
职业卫生知识_第2页
职业卫生知识_第3页
职业卫生知识_第4页
职业卫生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卫生知识知识第一部分 职业卫生知识的基本概念(1)职业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的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病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3)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因素。 第二部分 职业卫生知识一、职业卫生知识概述1.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工作内容职业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是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它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2.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可以分为五大类: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目前我国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2002年4月18日新公布的职业病目录范围共有十类、115种。 尘肺有13种:如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有11种:如外照射急性、亚急性、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病等; 职业中毒56种:如铅、苯、汞、锰、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如中暑、高原病等;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如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等; 职业性皮肤病8种:如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等; 职业性眼病3种:如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等;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如噪声聋、铬鼻病等; 职业性肿瘤8种:如苯所致的白血病、石棉所致的肺癌、间皮瘤等; 其他职业病5种:如职业性哮喘、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等。 法定职业病的诊断权由国家认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行使,并非一般医疗机构可以认定的。 3.职业病预防原则与基本措施 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三级预防,对乙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 落实三级预防的基本措施有:实施劳动卫生监督,包括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以及事故性处理。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是其重要的内容;降低有害因素浓(强)度。常见的卫生技术措施有从工艺上改进、防止有害因素逸散,推广运用低毒,无毒的材料或技术,配置个人防护用品、通风防尘等;职业性健康体检。已成为常规的措施有就业职业性体检,定期职业性体检和离退休职业性定检。 二、有害工作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及控制(一)有害工作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 1.什么是有害工作环境? 有害工作环境是指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时,有害于身体健康的环境空间的总称。有害工作环境一般是指高温、高寒、井下、剧毒、高噪声、高浓粉尘、大振动、强辐射等工作环境和场所。 2.什么是职业性有害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引起职业病的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它主要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或应用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生产性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包括三类: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混合性粉尘是指无机性粉尘与有机性粉尘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存在的粉尘,如合金加工尘、煤矿开采时的粉尘、金属研磨尘等。 3.什么是职业性有害物理因素? 职业性有害物理因素主要包括: (1)不良的气候条件,如高温、高寒、高湿、热辐射等; (2)异常的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3)生产性振动、噪声; (4)非电离辐射,如红外线、微波、紫外线、激光、高频电磁场、无线电波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射线、射线、宇宙线等。 4.与作业场所环境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具体包括什么? 与作业场所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场所的设计不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如厂房狭小,车间布置、厂房建筑布局不合理等; (2)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缺乏采暖设施、通风换气设施、防暑降温设施、防噪防振设施、防尘防毒设施、防射线设施、照明亮不足等; (3)缺乏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具的使用方法不正确,防护用具本身存在缺陷等。 三、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与控制(一)噪声 使人心理上认为是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起干扰作用的声音统称为噪音。 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1噪声的分类 噪声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1)空气动力噪声,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它物体相互作用所致。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 (2)机械性噪声,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 (3)电磁性噪声,由于磁场脉冲,导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生产场所的噪声源很多,即使一台机器也能同时产生上述三种类型的噪声。大多数生产性噪声的频率多属宽频带、中高频噪声,声压一般比较高,有的可高达120130分贝(A)。 噪声的卫生标准: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85分贝(A)。现有工业企业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标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分贝(A)。对每天接触噪声不到八小时的工种,根据企业种类和条件,相应放宽。 (二) 高温 1高温危害 (1)高温对人体的影响 高温作业人员的作业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高温作业的危害程度与气温、湿度、气流、辐射热和个体耐受性有关。国家标准GB 420084高温作业分级依据生产性热源、工作地点气温和劳动时间率将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级别。 (2)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 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主要是根据各地区对限制高温作业级别的规定(例如建设项目宜消除、级高温作业)采取措施。 1)尽可能实现自动化和远距离操作等隔热操作方式,设置热源隔热屏蔽(热源隔热保温层、水幕、隔热操作室(间)、各类隔热屏蔽装置)。 2)通过合理组织自然通风气流、设置全面、局部送风装置或空调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 3)依据GB93589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的规定,限制持续接触热时间。 4)使用隔热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解决高温作业危害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防暑降温措施,主要是隔热、通风和个体防护。 高温作业的危害:(1)、高温对人体的体温可产生影响,当产生环境温度过高、温度又打时,人体的体温增高,此时易发生中暑,中暑是高温环境下作业发生的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当气温超过34度时就可能发生中暑。(2)、高温作业人的排汗量高,可造成人体严重脱水并损失大量氯化钠(人体的一种盐),引起水盐平衡失调,科引起人体循环衰竭和热痉挛,并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3)、在高温下体力劳动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长,可能使体温过度升高,血压下降,而不能继续工作。另外还可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还可影响到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注意力下降,动作的准确性和反应性降低。防范(处理)措施:(1)、发生中暑的病人应迅速转移至通风良好的阴凉环境里休息,给予含盐的饮料,重病人迅速送医院治疗。(2)、对生产环境的热源进行隔离,车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防止中暑。(3)、定期参加健康检查及加强新工人就业前的检查。(4)、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参加高温作业应穿戴好防护用品。(5)、参见高温作业人员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盐,每日饮水不少于3升。 第三部分 职业病防治法知识1、职业病防治法发布实施的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10月27 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现于以公布,自2002年5月1日起实施。 2、劳动者依法享有哪些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劳动者依法享有以下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培训权:劳动者有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 保护权:依法享有获得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力。 知情权:劳动者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权利; 检举控告权:劳动者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有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依法拒绝作业权:劳动者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参与决策权:劳动者享有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要求赔偿权:劳动者对职业危害造成的健康损害有依法要求赔偿的权利; 特殊保护权:未成年工、女工、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依法享有特殊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3、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怎样防治职业病? 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以下职业卫生安全理念。要从我做起,主动参与岗前培训; 要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要培养良好的操作行为,杜绝违章操作;要主动创建清洁的作业场所,做到物品有毒和无毒分开,有用与无用分开,有用物品分类存放,无用物品及时处理;要熟知作业场所、设备、产品包装、贮存场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等醒目位置设置的职业安全卫生警示标识的含义,并遵守警示标识的规定;要经常检查、维护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使其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不得随意停止使用或拆除;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劳动者应当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提高自身保护意识。 4、密闭空间职业危害及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多发生在密闭空间作业中,常见密闭的空间有洞穴、隧道、下水道和其他出入孔道、锅炉、罐体等。 密闭空间存在的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硫化氢、一氧化碳、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