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3个临床路径_第1页
外科3个临床路径_第2页
外科3个临床路径_第3页
外科3个临床路径_第4页
外科3个临床路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急性乳腺炎的成脓期患者。一、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痈(ICD编码:BWR0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O91,N61)(2)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根据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15版)(Davidc.sabiston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 疾病分期 郁滞期 成脓期 溃后期 3.证侯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临床常见证侯:热毒炽盛证。(3) 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乳痈(急性乳腺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期间为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痈(ICD编码:BWR020)和急性乳腺炎(ICD-10:O91,N61)的患者。2.疾病分期为成脓期3.不伴有败血症,不伴有需要特殊处理的其他疾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的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型、血糖、电解质(3)凝血功能检查(4)感染性疾病筛查(5)乳房彩超+脓肿定位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细菌培养+药敏、病理学检查、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8) 治疗方法 1.外治法:(1) 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乳房脓肿穿刺抽脓法;(2) 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乳房脓肿切开排脓术。 2.内治法:辩证选择中药汤剂。 成脓期(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3.护理:辩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体温正常。2.全身与局部症状明显好转,肿块明显缩小。3.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检查正常,乳腺彩超检查排除脓肿。(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2.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乳漏、传囊等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二、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痈急性乳腺炎ICD编码:BWR020、ICD-10编码:O91,N61)疾病分期为成脓期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0天 实际住院日: 日时间 年 月 日(第1天) 年 月 日(第2-8天) 年 月 日(第9-10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侯判断 书写病历 完善辅助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 初步拟定诊疗方式和日期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向患者及家人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确定出院时间 完成病程记录 术后择日复查乳腺彩超及血常规 必要时再次行乳房脓肿排脓术 中医辨证施治 上级医师查房 复查乳腺彩超及血常规,确定脓肿消失情况或切口愈合情况 完成出院记录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时间 达到出院标准,通知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清淡饮食 中医辨证治疗(通乳、回乳相结合)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凝血功能检查 感染性疾病筛查 乳房超声及脓肿定位 可选用如下引流方法(必要时超声引导): 1.乳房脓肿穿刺抽脓术2.乳房脓肿切开排脓术 其他疗法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口 分级护理口 清淡饮食口 中药辩证治疗术前医嘱: 血常规 乳腺彩超+脓肿定位(必要时) 可选如下引流方法(必要时超声引导):1 乳房脓肿穿刺抽脓术2 乳房脓肿切开排脓术口 脓腔提脓条引流口 刮匙与棉捻清除脓腔及炎性通道坏死组织口 切口换药口 其他疗法长期医嘱:、口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主要护理工作 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配合治疗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生活及心理护理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 指导出院带药的煎法服法 送患者出院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轻型的住院患者一、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脾心痛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轻型(ICD-10编码:K85)(2)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颁发,1993年;第四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发,2002.);急性胰腺炎(张肇达,等。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西医诊断:参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2007);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2007)(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 2.证侯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肝郁化火证 肝胆湿热证 腑实热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的患者;2.发病72小时以内入院的患者;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4.慢性胰腺炎引起的急性发作,创伤性胰腺炎、胰腺癌引起的急性胰腺炎,不能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侯学观察四诊参合,收集该病种不同证侯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7) 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2)血淀粉酶;(3)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4)凝血四项;(5)心电图;(6)腹部彩超(肝、胆、胰、脾);(7)腹部CT。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气分析、胸片、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CEA、CA-199、AFP、铁蛋白)、腹部增强CT、腹部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超声内镜(EUS)、电子内镜、腹部平片、胃肠道钡餐等。(8) 治疗方法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肝郁化火证:疏肝解郁,通腑泻火。肝胆湿热证: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腑实热结证:通腑泄热,行气导滞。2.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 针刺疗法。4. 其他疗法。5. 内科基础治疗。6. 护理调摄。7. 恢复期调理。8. 饮食指导。9. 健康指导。(九)完成路径标准1.病情稳定,腹痛腹胀等主要证侯改善;2.腹部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肠鸣恢复;3.血淀粉酶恢复至正常值高限3倍以内。(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疾病由急性胰腺炎轻型转化成急性胰腺炎重症时,需要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2.合并其他严重疾病,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3.对于怀疑或已证实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在治疗中病情恶化者,需行鼻胆管引流或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二、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ICD-10编码:K85)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时间 年 月 日 (第1天) 年 月 日 (第2-3天)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侯判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完善辅助检查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对患者继续监护 明确诊断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侯判断 防治并发症 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入院检查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脾心痛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禁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静脉点滴中药注射液 中药灌肠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 针刺治疗 基础治疗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相关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尿淀粉酶 便常规+隐血 血淀粉酶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血脂、血糖 腹部CT 血压监测长期医嘱: 脾心痛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禁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静脉点滴中药注射液 中药灌肠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 针刺治疗 基础治疗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主要护理工作 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一级护理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 静脉抽血 配合急救和治疗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生活与心理护理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 年 月 日 (第4-5天) 年 月 日 (第6-10天)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生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是否可进食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侯判断 根据结果与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防治并发症 治疗效果、危险性和预后评估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案 完成出院总结 通知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脾心痛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禁食、或进食流质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静脉点滴中药注射液 中药灌肠 针刺治疗 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口 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血常规、血淀粉 酶、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口 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中医辨证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 配合治疗 心理与生活护理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 健康宣教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精浊病(慢性前列腺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一、 精浊病(慢性前列腺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 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精浊病(TCD编码:BWN0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ICD编码:N41.101)。(二) 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参照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7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2) 西医诊断:参考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试行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2006年)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7年)2. 症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精浊病(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精浊病(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精浊病(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7年)、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试行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2006年)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精浊病(慢性前列腺炎)。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 标准治疗时间42天。(五) 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浊病(慢性前列腺炎)。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页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 以下任一情况下不进入本路径:(1) 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或有继发的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损害者。(2) 合并尿路感染、特异性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膀胱肿瘤、神经源性膀胱、尿路畸形或狭窄病变者。(3) 患者有精神病、严重神经症患者。(六) 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 门诊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 前列腺常规;(2) 尿常规和尿沉渣检查;(3) 肛诊;(4) 超声波检查。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常规、尿流率、尿动力学、膀胱镜、尿道镜、CT、MRI等。(八) 治疗方法1. 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补肾填精。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导滞。2. 外治法(1) 中药熏洗、坐浴。(2) 中药保留灌肠。3. 健康教育:忌酒、辛辣等刺激性食品。4. 心理和行为辅导。(九) 完成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