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_第1页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_第2页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_第3页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_第4页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2.1运输业概述2.2运输业的发展2.3我国运输业的发展前景2.4生产地的区位决定2.5城市功能区与交通条件的关系2.6市场区位与国际贸易2.7地区间客货交流表(-表),2.1运输业概述1.运输业的形成(三个阶段四个时期)(1)手工业生产阶段运输的动力主要是人和畜力车船虽已出现,但制造不精良规模不大,未形成广泛的劳动协作(2)工场手工业生产阶段劳动协作,集体劳动有简单机械,劳动生产率有较大的提高,(3)机器生产阶段1785年英国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标志人类和交通运输业进入了机器生产阶段发展时期和形成标志:水上机器运输业发展时期:1807年世界上第一艘轮船在北美哈马逊河下水,揭开了机械运输的新纪元陆上铁路运输业发展时期:1825年世界第一条铁路(英国斯托克顿到达灵顿的铁路)正式开通,陆上公路、管道和航空运输业发展时期:1861年世界上第一条输油管道在美国铺设;1886年世界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汽车在德国问世;1903年世界第一架飞机在美国上天建立综合运输体系时期:五种运输方式分工和协作,向一体化、自动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2.运输业的性质(1)它是物质生产部门:强调运输在物质产品的价值创造和使用价值实现方面的作用即实物性产品通过运输业实现使用价值,运输自身有创利的责任(2)它是公益服务业:强调运输业的服务性质即为社会经济生活与消费提供服务(3)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强调运输业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的先决条件,强调交通运输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4)它属于第三产业,3.运输业的经济意义(1)交通运输业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2.交通运输是形成城市和经济布局的重要因素;城市形成的三个因素: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需要交通便利的条件政治的需要,3.交通运输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中国科学院陆大道研究员这样描述“点轴带”系统的开发模式。除了农作物的种植此外,社会经济活动大都产生或集中于点上,形成大小不等的城市和城镇相邻市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不上向各个方向平均扩散,而是阻力最小的方向,即沿着交通线、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线状基础设施进行扩散的。由于物质能量交流的频繁,期间便产生较大的接触优势,导致新的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逐渐成为产业带或发展轴线具体分析如下:,(1)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阶段,生产力是均匀分布的。(如图),(2)到工业化初期阶段,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在A、B两点出现了城市(如下图),A、B两点之间的交通线也得到加强。,(3)由于集聚因素的作用,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设施继续在A、B两点集中,单一的交通线也发展成为包括各种运输方式和动力输送、通讯联络等线状束,(4)在沿线的C、D、E、F、G各点也开始形成一些新的集聚,交通线也得到相应延伸,进一步的发展使得A、B点集聚成为最大的经济中心,使沿线变成发展条件最好,效益水平最高、人口和技术经济集中的发展轴线。,4.交通运输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5.交通运输是现代工业化的先驱6.交通运输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7.交通运输有利于降低和稳定物价8.运输在支持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方面作出较大的贡献:具体分析如下:,表2-2是美国和中国人均运输水平的对比,其中美国是1997年水平,中国是2001年水平。就人均运输水平而言,货运中,管道运输美国是中国的46倍,民航是15.4倍,公路是8倍;客运中,民航运输美国是中国的20.5,公路是13.3倍,铁路和水运中国已超过美国。,表2-3是美国19801997年、中国1985-2002年间交通运输对国民的贡献发展趋势对比。就总体水平而言,无论是在货运还是客运方面,美国运输系统的生产水平均大大超过中国。两国国民对运输的依赖程度都增加得很快。可以说,运输系统一直在不断地扩大为持续增长的人口和经济提供各种服务。考虑到人口的不断增多,实际交通运输的增长比表23还要快些。,4.运输业的经济特征(1)运输业的劳动对象是货物或旅客,不改变劳动对象的属性或形态,只改变其空间位置(2)运输生产过程和运输消费过程同时进行(3)运输业具有隐性社会贡献的特性:运输业的经济效益体现在国家利税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