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一单元整理笔记_第1页
人教版七下一单元整理笔记_第2页
人教版七下一单元整理笔记_第3页
人教版七下一单元整理笔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一、 文学常识: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二、 结构以空间变化为序(百草园、三味书屋)百草园(1-8) 过渡(9) 三味书屋(10-25)百草园:百草园的景物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三味书屋:过渡:留恋环境:严肃活动:枯燥并有趣三、 问题:1“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子有何作用?答:突出“单是”,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无穷乐趣。2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答: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答: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突出孩子爱玩心里。4第九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第九节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三味书屋的反感之情。 5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 答:入学礼节 教书先生 教学内容 同窗学友6文章中怎样写先生?答: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 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学生捧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 三是不太束缚学生。7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答:游戏是孩子的本性8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答: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太受约束,令人深感枯燥。但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9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3)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四、中心:作者正是在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中,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而又欢乐的心理。五、字词归纳:攒 拗 确凿 菜畦 桑葚 轻捷 蟋蟀 臃肿 脑髓 书塾 方正 博学 蝉蜕 人迹罕至 人生鼎沸1并:连同2确凿:确实3菜畦:菜地4轻捷:轻快5臃肿: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6攒:凑在一块儿7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8敛:收拢9罗汉:佛教称断绝了一切嗜欲,解脱了烦恼的僧人。10鉴赏:鉴定和欣赏11人迹罕至:少有人来12秕谷:长得不饱满的谷粒13系:打结14书塾:就是私塾,就是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15无从:没办法16方正:正派17消释:溶解18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19言:这里是“字”的意思19蝉蜕: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是脱下的壳20同窗: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21戒尺:旧时书塾李教师用来责罚学生(打手心)的木板22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23拗: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24盔甲: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的战衣25荆川纸:一种竹纸,薄而略透明26影写:把纸蒙在帖上照着描27绅士:旧时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作者原名林含英,原籍台湾苗栗二、结构(双线并行,典礼和回忆)毕业典礼前(1)回忆昨日看望爸爸(2-12)回忆一年级爸爸逼我上学(13-29)回忆当时的感受(30-31)毕业典礼看是(32)回忆爸爸爱花(33-34)毕业典礼进行(35-37)回忆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38-45)回忆爸爸鼓励我独自去寄钱(46-53)毕业典礼后(54-68)四、 问题:1 插叙的作用是什么?答: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内容丰富不繁杂,时间交错不凌乱。2 为什么写“爸爸爱花”? 答:呼应前文握衣襟上的花;为后文埋伏笔,使作品浑然天成。3 最后一段应怎样理解?答:爸爸去世,我已经长大了,不能再像小孩子一样了,应该担当起“大人”的责任和义务。4 文中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答:富有严爱、爱家人、善于教子、重感情、爱花。5文章标题应怎样理解?答:文章的题目一语双关,他一方面指爸爸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花的凋落又象征着爸爸离开人世。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苦与无奈,同时也引起了读者深深的眷恋。五、 字词归纳肿胀 叮嘱 恐惧 骊歌 花圃1油鞋:一种涂上桐油,于下雨天穿着的鞋2油纸伞一种用涂上桐油的纸做伞面的雨伞3挪窝儿: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这里指起床。4鸡毛掸子:用鸡毛绑成的清除灰尘的用具5咻咻:模拟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6骊歌:告别的歌丑小鸭文学常识:作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文章大意:一只丑小鸭历经曲折变成了一只白天鹅。中心: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字词归纳:丑陋 讪笑 嫉妒 来势汹汹1 距:雄鸡、雉等腿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2 木屐:木头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沉着冷静、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选自普希金诗集,普希金,俄国诗人,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未选择的路:借自然之路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没法后悔,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弗多斯特,美国诗人字词归纳:伤仲永 王安石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地相处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人们便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父亲;有的用钱请仲永题诗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来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差不多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就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条件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很多。他最终成为常人,就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慧,又聪明到这样的程度,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常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恐怕连做一个普通人都不可能吧?解释:1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2尝:曾经3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4异焉:对此(感到)诧异5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6自为其名:自己提上自己的名字。7收族:和统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8自是:从此9立就;立刻完成10文理:文采和道理11邑人:同县的人12稍稍:渐渐13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14利其然:以此为有利可图15扳:通“攀”,牵,引16环谒:四处拜访17先人:这里只王安石的父亲18称:相当19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20通悟:通达聪慧21受之天:“受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22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23受于人:之后天所受的教育24不至:没有达到“要求”25彼其:他26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二、结构:第一阶段:幼年 天资过人第二阶段:少年 才思衰退第三阶段:青年 才能泯灭三、问题1题目中的“伤”字有何含义?答:1.为一个天资聪明的儿童最终沦为“众人”而感到惋惜。2.感慨仲永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