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阴阳五行学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一段(从“阴阳者天地之道”至“热极生寒”)内容:论述了阴阳是认识自然及人体疾病的根本法则。,(一)第一小段内容:阴阳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1.阴阳是分析和归纳万事万物的纲领。2.阴阳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毁灭的根源。阴阳的互根统一:事物发生 变化之父母阴阳的消长制约:事物发展 生杀之本始阴阳的失去制约:事物毁灭,3.阴阳是事物变化的内在动力(神明之府也)。4.治疗根本大法是协调阴阳。,(二)第二小段1.运用阴阳分析事物的现象。阳气清轻升浮:积聚为天阴气重浊下降:凝聚为地2.运用阴阳分析事物的性质阴静阳躁。3.运用阴阳分析事物的规律阳杀阴藏。,关于“阳杀阴藏”: 注释一:指四时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正常发展规律。 注释二:指阳生阴亦生,阳杀阴亦杀,阴阳双方协调统一,相互为用。 注释三:阳生阴长为阴阳之治,阳主生发,阴主养长;阳杀阴藏为阴阳之乱,阴阳失调时,阳热亢盛,万物焦枯,类秋之肃杀,阴寒偏盛,万物闭藏,类冬之躲藏固闭。,4. 运用阴阳分析事物的功能。 阳化气阳动而散,具有温煦、推动人体的功能,故能“化气”,将体内有形物质转化为无形之气。 阴成形阴静而凝,具有滋养人体的功能,故能“成形”,将外界营养转化为具体有形的物质。,5.运用阴阳说明事物的转化。转化的条件:“极”(寒极、热极)转化的形式:四季转化病理转化:如热证转化为寒证。现象的转化: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证。,第二段(从“寒气生浊浊阴归六府”) 内容:通过考察自然而得到的阴阳清浊升降的运动规律,用以概括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一)自然界中阴阳清浊升降的运动规律: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二)人体阴阳清浊升降的正常运动为生理现象。清阳 上升:出上窍(提供给视听嗅觉等功 能赖以发挥的精微物质)(或 涕、泪等轻清的分泌物) 外出:发腠理(卫阳之气行于腠理分 肉之间温养腠理) 实四肢(水谷精微中清轻稀薄的东 西充实肢体骨肉),浊阴 下降:出下窍(指食物糟粕、水液由二阴 排出) 内入:走五脏(水谷精微中浓厚稠浊的部 分,如精、血、津液等, 由五脏收藏) 归六腑(水谷及消化吸收后残余 的糟粕由六腑传化),(三)人体清阳浊阴升降失常则属病理变化。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指完谷不化)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指脘腹积滞胀满),(四)阴阳清浊升降的理论对后世医学的启示治疗学: 清阳不出上窍或浊阴上犯清窍的头晕、耳目失聪证:益气升提法、化痰降浊法 * 清阳不发腠理的肺气不宣证:宣肺发表法 清阳不实四肢的手足厥逆证:温阳通络法 浊气在上的肠胃积滞证:攻下法 浊阴不归六腑的水肿证:利水攻逐法、淡渗利湿法 *,清阳出上窍【案例】沈,三月十三日:中气下陷,疲倦无力,面色萎黄,午后头冷而痛,无非阴霾蒙蔽,脉沉不起,舌白无华。劳力内伤之候,正合东垣升清之法。党参一钱五分,细辛三分,全当归一钱五分,陈皮一钱五分,蔻仁一粒,黄芪一钱五分,川芎四分,升麻四分,茅竹一钱五分,炮姜四分,炙甘草四分,柴胡四分,冬术一钱五分,茵陈三钱。(摘自张山雷医集 医案部分),浊阴出下窍【案例】李芳园淋证,溺疼、茎中坐作痒治验:李芳园,甲午七月。患淋证二十余日,溲出兼疼,茎中带痒,大便秘结。旧有痔疾、脱肛。脉形弦数,按之不足。阴亏夹湿火,灯后浊甚,静则少。动则多,色带淡黄。拟益阴降火,佐升清降浊法。大生地五钱,元武板五钱,炙,炙鳖甲三钱,知母一钱半,川黄柏一钱半,盐水炒,川木通一钱,薏苡仁五钱,炒。上药七味,河水煎好去渣,送补中益气丸三钱。服两帖,浊少,溲出,茎中痛痒大减。照方再三剂,诸恙俱平,惟浊未净尽。用六味地黄汤去萸肉,加车前子、黄柏、线鱼鳔(以牡蛎粉同炒成珠)煎服遂愈。(摘自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竹亭医案) ,第三段(从“水为阴”至“气伤于味”) 内容:味、形、气、精、化的相互转化关系及饮食物的转化代谢过程。(一)气、味的阴阳属性气:饮食/药物的气,无形而升散,为阳;味:饮食/药物的味,有质,沉降,属阴。,(二)气、味、形、化、精的转化。 味归(归:滋养)形(形食味):人摄取有味的食物、药物,取其精华而滋养形体,充实形体。 形归气(气生形):形体充实了,真气才能旺盛,表现为种种生命活动。 气归精(精食气):在旺盛的真气促动下,药食之气转化成精血。 精归化(化生精):精血充盛了,人身的气化过程才能实现。,气归精、精食气、气伤精:气,指食物之气;形归气、气生形、精化为气、气伤于味:气,指元气。本段含义: 药食气味可以充养人体,并转化为精血形体组织; 药食气味的转化必须依赖人的气化功能,气化作用靠“气味”供应能量; 药食气味过量会致病(伤气、伤形)。,第四段(从“阴味出下窍”至“厚则发热”) 内容:以阴阳分析并概括地说明了药味气味厚薄及功能。(一)药食气味的升降趋向 阳气出上窍:药、食之气轻清,为阳,主升散而从上窍发出。 阴味出下窍:药、食之味重浊,为阴,主沉降而从下窍排出。,(二)药食气味厚薄性能不同的机理味(属阴) 厚阴中之阴:纯阴直降而泄下 (如大黄、黄柏) 薄阴中之阳:通利、淡渗(如 泽泻、桃仁、茯苓)气(属阳) 厚阳中之阳:助阳生热(如附 子、鹿茸) 薄阳中之阴:发散、外泄(如 银花、麻黄),第五段(从“壮火之气衰”至“少火生气”) 内容:少火、壮火的含义及与元气消长的关系。,(一)少火、壮火的含义1.从“药食之气”立论 壮火:气味厚,辛热而能助阳生热的纯阳之品(如乌头、附子) 少火:气味薄,温热而能温补元气的温和之品(如人参、黄芪),2.从“火为阳气”立论壮火:阳气过于亢盛的病理之火少火:阳气平和的生理之火,(二)少火、壮火与元气消长的关系 壮火食(同“蚀”,消蚀)气,散气:壮火使元气消亡耗散 少火生气,气食(同“饲”)少火:少火能平和地温补元气,使元气壮盛,第六段(从“气味辛甘发散为阳”至“重热则寒”) 内容:以阴阳的偏胜转化解释寒热病的发生、发展。(一)五味属性 辛(走气,性升散)甘(发散,灌溉四旁):发散为阳 酸(收,涌上)苦(泄下):涌(呕吐)泄为阴,(二)阴阳偏胜的变化导致了寒热病的发生六淫之邪 阴邪寒邪、湿邪、凉燥邪: 感则生寒 阳邪风邪、暑邪、火邪、温 燥邪:感则生热,1.阴胜则阳病,阴胜则寒2.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三)阴阳偏胜至极点的转化导致寒热病的发展1.重寒则热(重:重复;极)(1)多次感寒,寒邪入里郁积化热;或过食酸苦之品而伤阳,寒到极点而从热化,转为热证。(2)寒极生热2.重热则寒(1)热证过久伤及元气、阴液,产生里虚寒证;或久服辛甘之品而生内热,热到极点会转化为寒证。(2)热极生寒,第七段(从“寒伤形”至“冬生咳嗽“) 内容:论述内外发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四时伏气为病的一般规律。,(一).外来发病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及产生的病证1.寒热邪对人体气、形的损伤 寒邪:凝滞收引,使汗孔腠理闭塞 伤形体 气滞水停 肿 热邪:热性丰隆,易壅滞气机 伤气分 气机不通 痛,2.五气偏胜的致病特点风胜则动 病机:风性动摇不定 致病特点:出现动摇不定的病证(如:头目眩晕,肢体痉挛麻木,震颤,抽搐)热胜则肿 病机:热性丰隆,火性集中,使局部气机壅滞肉理,聚为肿 致病特点:局部红肿(如丹毒、局部痈疡),目赤肿痛,牙龈或咽喉红肿,燥胜则干 病机:燥性干涩,燥而兼热易耗伤津液;燥而兼寒易凝涩津液。 致病特点:津液涩少、干燥的病证(如目、鼻、皮肤干涩,咽喉干痛,咳嗽少痰或带血丝,口渴舌干等)寒胜则浮 病机:寒性凝滞收引,使气滞水停 致病特点:浮肿的病证(如风水,肢体水肿等),湿胜则濡泻 病机:湿为阴邪,易困遏脾阳,使水谷不化而成注泻。 致病特点:泄泻,稀便,粘滞不化。,病案:庞某,女,4个半月,1970年7月1日入院。住院号10749。发热,腹泻、呕吐10日,昨日腹泻达22次,有时呕吐,口不渴,自昨日禁食12小时,要求中医会诊:精神弱,面色黯,前囟及眼窝凹陷,腹部胀满,肠鸣音弱,大便呈淡黄稀便,量多尿少,舌质红。舌苔白腻而粘,脉濡数,体温39.辨证:暑湿夹食作泻。治法:清暑解毒,利湿止泻。处方:六一散12克,藿香、葛根各4.5克,茯苓、大腹皮、炒扁豆各6克,姜厚朴、苏叶各3克。7日后复诊,热退,身微汗,腹胀减轻,不呕吐,尿量增多,大便每日10次,色质好转,口润,舌不粘腻,暑湿渐化,脾虚益显,继以健脾止泻之法而获痊愈出院。(何世英儿科医案) ,(二).内伤致病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外感伤形体:六淫侵犯人体,从肌表而入,故伤形体肌表。 内伤(指七情):七情太过,病从内生,伤及内脏气机,使气血紊乱(故“喜怒伤气”),如:暴怒伤阴怒伤肝,使气血紊乱(伤阴)暴喜伤阳喜伤心,使心气涣散而神逸(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厥逆之气上行,邪气亢盛,充盛经脉,并使神气浮越耗散。,(三).“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的含义1.重,指“极”,阴极而阳生,阳极而阴生,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转化。2.本段特定含义:重,指重合。说明伏气致病的规律。 重阳必阴:四时之阳与六气之阳重合则产生阴寒(如飧泄) 重阴必阳:四时之阴与六气之阴重合则产生阳热(如春温病),(四).四时伏气为病的一般规律1.“伏气”概念:指病机,上一季感受的外邪,不即时发病,而是留伏于体内到下一季再发病,一发病即见里证,或表里同病。,2.伏气为病的规律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伤于寒邪,寒邪内伏,郁闭于里,至春季阳气升发,与春之气相合,郁而发为热证。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春伤于风邪,引动肝木之气,留连于夏季,木王乘土,使脾运化失常,大便完谷不化。,夏伤于暑,秋为痎疟:夏伤于暑邪,暑汗不出,暑热内伏至秋季,秋凉外束,寒热交争而为疟疾。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夏秋之交感受湿邪,不即时发病,湿郁化热,至冬季寒气外侵,外寒内热,相搏于肺而生咳嗽。,3.伏气为病的一般因素:邪气伏藏,时气诱发,第八段(从“余闻上古圣人”至“阳在外,阴之使也”) 内容: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概述了“四时五脏阴阳”的系统结构。,阴阳的基本概念: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 阴阳的属性规律: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阴阳的运动规律:左升右降 阴阳的相互关系:在内的“阴”是阳气守持、依附的基础;在外的“阳”是阴精役使发挥的表现。二者互根互用。,第九段.(从“法阴阳奈何”至“病之形态也”) 内容:阴阳偏胜的表现、转归及与时令气候的关系。,(一)阳偏胜的表现、转归及与时令气候的关系1.表现: 身热:阳热亢盛,邪正剧争 喘粗为之俯仰:邪热迫肺,呼吸不利 腠理闭,汗不出而热:热盛伤阴,阴液耗伤而无汗 齿干以烦冤:邪热伤阴(齿干),热扰心神(烦闷) 腹满:燥热内结,腑气不通,2.转归:死(阳热亢盛,阴液枯竭)3.与时令气候的关系:阳盛(阴衰)则 能冬:冬天阴盛,助体内的阴以制阳 不能夏:夏季阳热亢盛,助长邪热之气煎熬阴液,使之更虚,(二)阴偏胜的表现、转归及与时令气候的关系1.表现: 身寒,汗出:寒伤阳气,使之温煦功能下降,故身寒;卫阳伤,不能固摄肌表,腠理疏松,故汗出。 身常清:肤冷,四末不温,阳衰不能温四肢。 数栗而寒:阴寒与阳气交争,故栗;阴胜阳衰而感寒冷。 寒则厥:阳衰不温四肢。 腹满:阴寒内结,脾胃阳衰,水谷不运。,2.转归:死(阴寒盛极,阳气衰微)3.与时令气候的关系:阴胜(阳衰)则能夏:夏之阳热可助体内之阳,使阳能制阴;不能冬:冬季阴寒之气更助体内阴邪,遏制阳气,使之更虚。,无论阳胜阴衰还是阴胜阳衰,都会出现“腹满”,并为死证。这是因为“腹满”一症反映出脾胃之气阻滞或衰败,无论是中焦气机枢纽阻滞还是脾胃衰败,都影响后天精微物质的吸收,必不免于死。,第十段(从“邪风之至”至“害皮肉经脉”) 内容:论述了外感病的发病特点、早期治疗的机理及人体脏腑组织对各种外邪的易感性。,(一)外感病的发病特点:起病急,传变快(二)早期治疗的意义: 邪在皮毛,邪浅病轻,邪易除; 若邪胜正退,邪气入五脏后,邪盛正虚,此时攻邪易伤正,扶正易碍邪,攻补两难,故预后差,半死半生。,(三)人体脏腑组织对不同邪气的易感性 五脏:与四时相通,四时外感易伤脏。 六腑:主传化水谷,故饮食失节易伤六腑 皮肉筋脉:湿性粘滞,易留于皮肉筋脉,产生水肿、拘挛、关节肿胀或屈伸不利等病症(证)。,第十一段(从“善用针者”至“诊则不失矣”)(一).论述了针刺的治疗原则及早期诊断的方法。 1.针刺的治疗原则: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从阴引阳:从属阴的腹部、阴经、下部取穴位,引导经络之气加以调整,来治疗属阳的六腑、阳经、上部的病症。 从阳引阴:从属阳的背部、上部、阳经取穴位,引导经络之气加以调整,来治疗属阴的五脏、阴经、下部的病症。 以右治左,以左治右:取对侧的穴位治疗(左病取右侧穴位,右病取左侧穴位治疗)。,2.早期诊断方法 论点:见微(病之初)得过(病的发展变化) 方法: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过之理。,(二)阴阳在诊察中的重要性1.察色分阴阳:如面色(肤色)阴:沉滞(沉)、晦暗(浊)、枯槁(夭),主邪盛正败阳:浮露(浮)、鲜明(清)、润泽(明),主邪浅病轻,2.按脉分阴阳:阴:沉、迟、虚、细、弱阳:浮、数、实、滑、洪,(三)四诊合叁举例及意义1.举例:(1)审清浊而知部分审查病人面色清明晦浊的变化可知病情所在部位。 面色 清明:浮露鲜明,病在表 晦浊:沉滞晦暗,病在里,(2)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审查病人的呼吸状态,听病人声音变化可知病人痛苦所在。 病在上焦:呼吸急迫、短促(肺气壅滞、不宣) 病在下焦:呼吸深长而困难(肾不纳气,肺肾俱虚),(3)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诊察四时脉象正常与否可知病变所属的脏器。 权:指沉脉,为肾脉 衡:指轻浮脉,为肺脉 规:指圆滑脉,为肝脉 矩:指洪大脉,为心脉,(4)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切按尺肤、寸口脉,诊察浮沉滑涩的变化可之疾病发生的原因。 寸口脉浮、尺肤润滑:外邪初犯,津液未伤 寸口脉沉、尺肤沉滞:外邪入里,津液耗伤,2.四诊合参的意义“则诊之不失矣”,第十二段,内容:本段原文论述了运用阴阳理论确定的治则理论及具体治法。,一.治病步骤,先审察疾病的 阴阳性质 轻重缓急虚实 部位(上下表里气血)再选择正确的治法。,二.治法归类,(一)针刺:据病势的盛衰而选择针刺的时机。病之始起 可刺 邪浅病轻,针刺易于祛邪病势衰退 邪气衰退,针刺易于祛邪病势正盛:不可刺邪正相搏,斗争剧烈,此时针刺易伤正。,灵枢逆顺:“无刺火高火高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势必大昌。” ,(二)据病势轻重的不同的治法运用,1.因其轻而扬之【含义】邪犯肺卫,病势轻浅的在表之证,用轻扬宣散的方法。【举例】解表药多轻清升浮,用于邪犯肺卫皮毛的表证。,2.因其重而减之,【含义】积渐形成的病势深重的病证(如癥积),用逐步减轻病邪的方法。【举例】如消蚀法。,(三)根据邪正虚实的治法运用,1.虚证(1)治疗大法因其衰而彰之:正气虚衰,用补益法扶正。(2)具体治法,“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含义】形为外,形不足多指阳气不足。对于形体不足、阳气虚损的病证,用气厚的药物温养阳气。 气厚:指性热的纯阳之品,如附子、肉桂、巴戟天等。,“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含义】精藏于内,精不足指阴精亏虚。对于阴精不足的病证,用味厚的药物滋填阴精。 味厚:如龟板、猪脊髓等血肉有情之品及黄柏等坚阴之品。,“气虚宜掣引之”,【含义】掣引,指补气升提法。气虚下陷的病证,用补气升提法治疗。 如:气虚下陷的内脏脱垂、泄泻等,用举元煎、补中益气汤治疗。,“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含义】即阴虚、阳虚证的治法。阴虚阳亢证用滋阴法,叫“阳病治阴”(即“寒之而热者取之阴”);阳虚阴盛证用补阳法,叫“阴病治阳”(即“热之而寒者取之阳”)。,2.实证,(1)治疗大法“其实者,散而泻之”:实证有表里之分,表实宜宣散,里实宜泻(清泻、通泻)。(2)具体治法,“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含义】渍,水浸。邪气在表,可用汤液浸渍或熏蒸皮肤来取汗治疗。 如:风寒表证初期无汗、头身痛,用辛温发散药煎汤浸洗或熏蒸。,“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含义】邪在皮毛,可用发汗解表法治疗。,“其高者,因而越之”,【含义】病邪在胸、上焦者,用散法使邪从上部发越而散。 如:涌吐法、解表法。,“其在下者,引而竭之”,【含义】引而竭,指涤荡、引导法。病邪在下部、下焦者,可用涤荡疏利法使邪从下走。 如:利尿法、攻下法、攻逐水饮法。,“中满者,泻之于内”,【含义】邪在中部、中焦的痞满坚实的病证,可用消散法使邪从中消。 如心下痞,用泻心汤治疗。,“血实者,宜决之”,【含义】决,冲决、开破,指针刺放血法。血瘀壅实之实证,可用刺络放血法治疗。后世引申为活血破瘀法。 如:下肢脉痹或急性腰痛、腰扭伤之实证,用委中放血法治疗。,“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含义】病邪急猛之证,应按其邪盛或正衰的不同表现,以收敛病势、制伏邪气法治疗。 如:热盛动血的吐血、鼻衄,一则清泄其热,一则止血,方用泻心汤/玉女煎合十灰散。,虚、实证治疗方法总结:,虚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因其衰而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彰之 气虚宜掣引之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其高者,因而越之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其实者实 其在下者,引而竭之 散而泻之 中满者,泻之于内 血实者,宜决之 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因势利导”治则运用,“势”指病势:轻症轻治,重者重治(如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剽悍者,按而收之等)“势”指病位(地势):根据病位,采取就近治疗,用最快方法祛邪外出(如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势”指病时(发病时间):根据邪正盛衰择时治疗,尤其是周期性发作的疾病,在将发而未发之时治疗,可取得良好的预防与治疗效果。(如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再如疟疾病,可在发作前用药,能缓解发作,缓解病情。),总结“阴阳学说”,一.“阴阳”的概念 阴阳最早指日光的向背,后来阴阳学说发展为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和宇宙观。 什么是阴阳?简单地说,它是一种哲学概念,是古代用以分析和认识事物的思想方法,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阴阳是自然界中事物变化的根本,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可用阴阳来加以概括,而阴阳本身,是一种说理工具。,中医用阴阳来说理,也用以概括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有名”指概念,“形”指具体形质,阴阳有名而无形,说明阴阳不是一个具体形质,而是一种概念,一种认识方法。,阴阳是古代解释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方法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春秋易传:指四季天然气象太阳火少阳木太阴水少阴金指地火水风四元素,八卦,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家电网县域供电所客户服务经理招聘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监狱护士招聘面试预测题及答案
-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二第6课六国年表
- 2025年军工涉密运输资质考试高频错题及答案
- 地籍测绘课件
- 2025物流租赁合同与管理司机
- 物流宣传协议
-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综合题及答案
- 2025年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投资经理招聘笔试题库附答案
- 2025汽车租赁合同模板(标准版)
- 第1章 汽车4S店概述
- 呼兰河传完整版课件
- 医疗器械监管实务
- 旅游景区反恐防爆应急预案
- 实验室隐患排查培训
-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人教新课标版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浪潮iqt在线测评题及答案
- 中外运社招在线测评题
- 森林防火条例
- GB/T 18802.331-2024低压电涌保护器元件第331部分: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 HG∕T 4693-2014 工业氟硅酸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