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音韵三、填空题(在各题中划横线的地方填上合适的内容)565传统音韵学有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 三大部门,现代又新增了一个 北音学 部门。566上古音是指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研究上古音的主要材料是上古韵文和谐声偏旁 。567中古音是指六朝至唐宋时代的语音。研究中古音的主要材料是 切韵一系韵书 。568汉末、魏晋至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分别是音韵学的萌芽期、创立期、发展期和全盛期。569明朝陈第明确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 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的理论。570最早创立字母的是唐末一个名叫 守温 的和尚,他创立的字母是30 个。571“五音”是根据 发音部位 来分的;清浊是根据 发音方法 来分的。572“五音”指的是唇、舌、 齿 、 牙 、喉五类音。574对比现代新名称,重唇音即 双唇 音、齿头音即 舌尖前 音。575传统三十六字母中,喉音包括现代所谓零声母、 舌根音 和 半元音 三类音。577中古语音是指魏、晋六朝到唐宋时期的语音,它以隋 朝陆法言切韵音系为代表。578研究中古语音的主要材料有 韵书 、韵图 两类著作和一些系统性的反切材料。580今存完整的切韵系韵书,最重要的是 宋代的 广韵 。583广韵的韵目按四声区别计有206 个,以平声赅上去入则有61 个韵部。584广韵音系,入声韵只和 阳声韵 相配,而不和 阴声韵 相配。585广韵各韵目中每一个圆圈下第一字附有反切,代表一个 小韵 ,即一组 同音字 。586根据同用和独用的规定,刘渊等人把广韵合并为106韵,即平水韵,又叫 诗韵 。587平水韵有106个韵目,若不计声调,则为 31 个韵部。588首先用16 个韵摄来概括归纳广韵韵部系统的是韵图四声等子 。589广韵的精华是它的 反切 ,清代陈沣首创 反切系联 法来研究中古音。593“阴阳对转”首先由戴震发现,继而由 孔广森 正式提出,后来,章太炎又发展了它。594近古音是指 元明清 时期的语音,以 中原音韵 音系为代表。596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两大韵书是 切韵 和 中原音韵 。597中原音韵全书分为 韵谱 和 正语作词起例两部分。598中原音韵有 19 个韵部, 46 个韵母。599“早梅诗”的内容是:“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它出自 兰茂 的 韵略易通 。四、判断题(判断各题所述内容的正误,如果正确就在括号内打上,如果错误就打)600音韵学又叫历史语音学。( )601所谓“叶韵”,就是古人用韵不严,杂用众韵也算谐和。( )602唐末和尚守温创立的字母就是传统三十六字母。( )603牙音和齿音实际都是舌音。( )604“韵”有时要求声调也相同。( )605韵母在古代只分二呼,到现代才分为四呼。( )607切韵一书的编写宗旨是“广文路,赏知音。”( )608广韵平声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可以说是平声分阴阳之滥觞。( )609旧时科举考试有“该死十三元”的说法,是因为诗韵中“元”韵字分属臻摄和山摄。()610陈沣在广韵音类分析上有开创性贡献,而高本汉在音值构拟上影响极大。( )611从广韵声母到三十六字母,新出现的声母有“非敷奉微”和“知彻澄娘”。( )612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无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此诗中的“回”字当属“蟹”摄字。()613沈约谢灵通传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骈文和诗歌要讲究对仗技巧。( )614沈约谢灵运传论:“自灵均以来,多历年代,虽文体稍精,而此秘未睹 。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这段话意思是说,声律平仄的道理是他(沈约)的独得之秘。()615颜氏家训音辞篇:“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这儿所说的“反语”是指反切的前身。( )616颜氏家训音辞篇:“南人以钱为涎,以石为射,以贱为羡,以是为舐;北人以庶为戍,以如为儒,以紫为姊,以洽为狎。”这是批评南人在韵母上有失,北人在声母上有谬。( )617钱大昕“古无舌上音”是说上古没有“知彻澄娘”四母。()618“照二归精”即指“照”母等二字在上古归于“精”母。( )619上古声母或韵部都可互相转化,谓之通转。( )620古今声调的演变,往往以声母的清浊为分化条件。( )621从中原音韵到现代都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这说明四声调值相沿不变。( )622入声韵必须有塞音韵尾,入声调却不一定。()623中原音韵的体例是以韵部为纲,以四声为纬。( )624撮口呼在中原音韵已经产生。( )625“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冯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此曲证明中原音韵以四声通押原则来分韵部是合理的。( )626“藤”是古“定”母字。()六、单项选择题(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项中选取一个正确的项,并把序号写到括号内)667音韵学四大部门中,综合分析音节结构兼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的部门是(C )A古音学 B今音学 C等韵学 D北音学668下列史实中,标志学人已经具备音节分析能力的是(A)A反切的出现 B四声的确定 C韵书的产生 D字母的创立669“叶音”说萌生的时代是(B )A汉末 B南北朝 C宋代 D元明清670第一个给古韵分部的音韵学家是( C )A吴棫 B陈第 C顾炎武 D钱大昕686宋元等韵学家称为合口呼的韵母,其中必有元音(B )Ai Bu Cy Do687等韵学家给韵母分等的依据是( D)A有无i韵头 B主要元音的舌位和开口度C有无韵头及主要元音的舌位和开口度D有无i韵头及主要元音的舌位和开口度688洪音与细音的分别,根据是( A )A有无i韵头 B主要元音的舌位和开口度C有无韵头及主要元音的舌位和开口度D有无i韵头及主要元音的舌位和开口度689下列典籍,属于韵图的是( B )A韵补 B韵镜 C韵略 D四声韵谱690唐韵的作者是( C )A王仁煦 B陈彭年 C孙愐 D陆法言691集韵的作者是(A)A丁度 B刘渊 C周德清 D邱雍692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的作者是(A )A刘渊 B王文郁 C张天锡 D丁度693反映唐代以来近体诗用韵部类的韵书是(C )A唐韵 B广韵 C平水韵 D切韵695下列属江摄者是( B )A阳 B觉 C唐 D铎696广韵“船”母和( C)母在三十六字母中合为床母。A初 B书 C崇 D禅697广韵声母中的“并”母在三十六字母中分出( B )A微 B奉 C云 D以698研究上古声母的主要材料是( B )A上古韵文 B谐声偏旁 C韵图 D反切699下列各组声母,可以通转的是(A)组A 溪纽和晓纽 B帮纽和端纽 C明纽和疑纽 D定纽和影纽702下列属古“定”母的字是( B )A天 B田 C颠 D点703下列属古“微”母的字是( A )A文 B羊 C哀 D眼704下列属古“晓”母的字是( A)A许 B徐 C胥 D绪706三十六字母中轻唇音今读 的是( C )A奉 B非 C微 D敷707中原音韵中的次浊声母是(D)到现代消失了。A并 B匣 C喻 D微708中原音韵中的“车遮”韵主要来源于广韵中的(B )韵。A佳 B麻 C皆 D支七、多项选择题(从每题所给的五个选择项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项,并把序号分别写到括号内)721下列代表字,属于十六摄标目的是( AD )A通 B真 C侵 D假 E元722下列韵母中,属于宋元开口呼的有( CE )AoBuan Cian Duen Eiuan723.下列韵母中,属于宋元开合口呼的有(AD )Au Ben Cian Duen Eiuan724.下列韵母中,属于洪音的有( AB )AoBen Cian Diuan Ei725.下列韵母中,属于细音的有( CD )AoBuen Ciuan Di Euan728下列属开口洪音的是( AB )A歌 B豪 C东 D灰 E模736研究上古音的主要材料是( ABCD )A偕声偏旁 B上古声训 C中外译音 D诗经用韵E上古作品中的通假字739下列各组上古声母,能够通转的是( CE )A帮纽和见纽 B并纽和定纽 C庄纽和精纽 D明纽和泥纽 E透纽和昌纽744中原音韵到现代,消失的次浊声母是( AC)A微 B娘 C疑 D喻 E来746中原音韵中来源于“咸”摄的闭口韵部是( DE )A真文 B寒山 C侵寻 D廉织 E监咸747中原音韵中来源于中古“山”摄的韵部是( CDE )A江阳 B监咸 C先天 D桓欢 E寒山十、阅读题(细读各题所给的内容,并按要求做题)756凡切韵之动,势若转圆;讹音之作,甚于枘方。免乎枘方,则无大过矣。练才洞鉴;剖字钻响;疏识阔略,随音所遇,若长风之过籁,南郭之吹竽耳。古之佩玉,左宫右徵,以节其步。声不失序,音以律文,其可忽哉!(刘勰文心雕龙声律)(一)找出上段文中意义相对的句子;(二)概述上段文字的主旨。写文章不能失去声律的搭配次序,要用音韵来加以规范。757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耶?”曰:“我有道也。A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B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C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庄子达生)(一)写出文中的比喻句。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撅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758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战者果而已矣,勿以取强焉。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是谓果而不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老子道经)(四)文中的“不”和“勿”有何异同?都是否定副词,不同处在于“不”是表一般性否定,不需译。“勿”则是表祈使性否定,相当于今“不要”。第四章 古音知识的运用三、填空题(在各题划横线的地方填上合适的内容)829用一个字来给另一个同音字注音的方法叫直音 ,常用x音x 的格式。832反切的原理是双声、叠韵,因此反切上字必定和被切字 双声 、同清浊 。833反切的原理是双声、叠韵,因此反切下字必定和被切字叠韵、 同声调 、同开合口。836齐梁时代随着 四声 的发现,而在诗歌创作中开始讲究 平仄 。837诗律就是近体诗的格律,即近体诗创作在句数、字数、用韵、 平仄 、 对仗 、等方面所要遵循的格式和规律。838近体诗是指发端于 南北朝齐梁 时期,形成于 唐朝 初年,成熟于唐朝中期的有严谨格律的旧体诗歌。840古体诗又称 古风 ,指近体诗产生以后,诗人们仍按 古诗 作法所创作的旧体诗歌。841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包括五言诗、 七言诗 和 乐府。 846律诗的对仗方法和体式主要有工对、宽对、 借对 、 流水对 等。848借对 亦称“假对”,指利用汉语一词多义现象和 谐音 关系而构成的对仗。849 流水对 亦称“串对”,指利用联出句和对句字面相对偶,语义 欲一意相承。850工对指律联的出句和对句 平仄 相反、 词性 相同、指称对象相类。851词最初是为“曲子”(乐曲)填写的歌词,当时称为 曲子调 ,写词则称为填词。852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853绝大多数词牌与词的内容无关,所以词牌之外有的还有词题或 小序 。854比较通行的词谱有清人万树编的 词律 和王亦清等奉康熙皇帝命编纂的钦定词谱。859清人戈载的词林正韵把词韵分为十九部,其中舒声14 部,入声5 部。四、判断正误题(判断各题陈述内容的正误,正确的就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873派入现代汉语阴平、阳平中的古入声字,在诗律中可看为平声字。( )874唐代以后的人所作的诗都是近体诗,唐以前所作的诗则为古体诗。()878孟效邀花伴:“边地春不足,十里见一花。及时须遨游,日暮饶风沙。”这是五言绝句。()879词谱是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 )六、单项选择题954近体诗押韵的依据是( B )A广韵 B平水韵 C中原音韵 D切韵十、阅读题(细读各题所给的内容,并按要求回答问题)998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李商隐安定城楼)(一)找出这首诗的用韵情况。用的是平声“尤”韵,首句不入韵。999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廉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競豪奢。 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柳永望海潮)(一)指出这首词的用韵情况。所用韵为词韵十九部中的第十部,即平声“麻”韵,并且一韵到底。(二)写出词中对仗的句子。“烟柳画桥,风簾翠幕”;“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第七章 虚词用法三、填空题(在各题中划横线的地方填上适当的内容)1657在代词当中,除 辅助性 代词 者、所 之外,都可以单独作句法成份。1658表示谦称的词,都是 名词 ,而不是 代词 。1659人称代词的尊称表示法主要是通过 称人以词 、 称官职 或称人以褒词、称人以近侍来表示。1660“者、所”用作辅助性代词,“者”通常是指代 动作行为的施事 ;“所”通常是指代 动作行为的受事 。1663在“臣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句中“无”的词性是不定代词,意思是没有谁。1665“他”在上古汉语中主要是用作旁指代词,用作他称代词是在魏晋以后出现。1666在“莫如商君反者”句中,“莫”是 否定副词,意思是 不要 。1668“其新孔嘉,其旧为之何”句中,“孔”是 程度副 词,意思是 非常或很 。1672谦敬副词一般都是由 动词和 形容词 虚化而来。1674“暂”作为副词,古今对比,在表示时间的概念上,古代是指突然,现在是指暂时 。1675连词是连接词、词组 和 句子 ,从而构成各种不同的逻辑关系的一类词。1676“而”作连词用法较多,但从大类上讲,一是 顺接 ,二是 逆接 。1677“以”作连词、介词都可表原因,其区别在于:从形式上看,“以”作连词表原因一般用在 句首 ,作介词表原因一般用在 句中 。1683“虽”作连词主要表让步,但当“虽然”讲时则属于 已然性事实让步 ,当“即使”讲时则属于 将然性假设让步 。1684“虽然”使用上的特点是 自成一逗 ,意思是 虽然如此 。1689汉书霍光传:“先帝托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句中前两个“以”是介 词,后一个“以”是 连 词。1691在古汉语中,介词的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省,其中省宾语最经常的是以和 与 两个介词。1694“是”用在前置宾语之后,应看作是结构助词,从修辞上讲主要起突出宾语作用。1695作为音节助词,“有”的作用是 作名词词头,“其”的作用是作形容词词头 。1696“言”作为音节助词,其作用主要是动词词头 ,主要常出现在诗经 当中。1697语气词“也”用在句中主要表示停顿,用在句尾主要表示静态陈述,作用是表断定。1698语气词“矣”主要表示 动态陈述 ,对事物发展情况带有 报道 性质。1703不同作用的三个语气词连用时,其顺序一般是陈述+疑问+感叹,虽然各有作用,但确定全句的语气重点应以 最后一个语气词 为准。四、判断正误题(判断各题所述内容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1704代词不同于名词、动词等实词,因其指代内容不固定,不存在词类活用现象。( )1705“他”作为人称代词,早在上古文献中就出现了。( )1706“彼、而、若”等人称代词带有明显的轻蔑色彩。( ) 1707“吾子、子”都可作为人称代词的尊称,所以它们的词性是代词。( )1708“ 或、莫”在古汉语中主要是用作无定代词,语法功能主要作主语。( )1709“ 然”作代词主要是谓词性的。( )1710“是”在上古汉语中主要作近指代词,偶尔可作判断词。( )1711“者”用作辅助性代词主要是指代动作行为的施事而不表示受事。( )1712在上古汉语中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在一、二、三身代词中都有。( )1713“而”作对称代词使用,主要语法功能是作定语,作主语的情况绝无。( )1714“安、恶、焉”作为疑问代词主要是问处所。( )1715“谁、孰”主要是问人,但也都能构成选择问。( )1716“曾”作副词时,在古汉语中主要是表时间。( )1717“稍”作副词基本是“逐渐”意,绝不表示“稍微”意。( )1718“未”和“未尝”用作副词,在用法上是一样的。( )1719“不”和“弗”用于否定副词,在使用上是无区别的。( )1720“相、见”用作指代性副词是汉代以后才有的用法。( )1721“愈、益、弥、加”作为程度副词都有“更加”义。( )1722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句中“良”是个表肯定的语气副词。( )1723史记陈丞相世家:“陛下第出伪游云梦。”句中“第”是“及第”义。( )1724论衡问孔:“不为行道,徒求食也。”句中“徒”是范围副词,意为“只”。( )1725“第、但、特、直、独、徒”几个副词,在表意上是一样的,因为它们的读音在上古都属“定”母。( )1726“颇、略、曾、仅”作副词,在古代都有两种用法,而现代只剩下一种用法。( )1727“曾”用于表时间或情态,“仅”用于表极少或极多,在读音上是一样的。( )1728“乃、即、亦、皆、悉、本、诚”等词,在判断句中都能译成“是”,因此都可认为是判断词。( )1729古汉语中单音连词居多,而复音连词或成套使用的连词较少。( )1730在“晋于是始墨”句中,“于是”的用法相当于今语的“于是”。( )1731连词“而”表假设主要是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1732连词“及”在用法上有“先后之别”的特点。( )1733连词“然”表转折具有“口虽然而势已转”的特点。( )1734“今”在古汉语中既可作假设连词又可作时间副词。( )1735古汉语中的“然而”一般都可理解成今语的“然而”。( )1736“虽然”在古汉语中都是两个连词的连用。( )1737庄子逍遥游:“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句中“则”表承接。( )1738介词基本上都属于实词虚化。( )1739“以、为”用作介词都可表原因。( )1740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赏以春夏,刑以秋冬。”句中两个“以”都是连词。( )1741柳宗元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句中“以”是介进处所。( )1742战国策赵策:“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句中“为”表目的。( )1743新序杂事:“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句中“以”的用法同“于”,均表处所。( )1744“焉、诸”二字作为兼词使用时都是因快读而成。( )1745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句中以“是动词。( )1746“于、为”表被动都必须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 )1747“因“作介词表凭借,与“因”本义为“席子”的功能有关。( )1748“有”作为音节助词只出现在专有名词前边。( )1749“薄、言、曰、于”等音节助词主要出现在诗经当中,汉代以后基本消失。( )1750“是”作为结构助词使用时,其主要作用是提宾。( )1751“之”既可作结构助词,又可作音节助词。( )1752“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该词组可作任何一种语法成份。( )1753“也、矣、焉、耳”用在句尾时,都是表直陈的语气词。( )1754“哉“和”夫”在表达感叹语气上是相同的。( )1755“夫”用作句首语气词时,带有引发议论的意味。( )1756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句中“焉”是兼词。( )1757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句中“也”表示对祈使语气的肯定。( )1758左传宣公二年:“君能补过,衮不废矣。”句中“矣”表感叹。( )1759在“大哉,尧之为君也。”句中“哉”表停顿。( )十、阅读题(细读各题所给的内容,并按要求做题)1992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馀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为人也?”上曰:“长者也。”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学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侧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措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史记张释之列传)(一)找出文中谦称敬称表示法各一例。1谦称词:臣,自称以卑位,作主语,我。2敬称词:陛下,称近侍,作主语,您。(二)解释加点词的具体用法。尽:范围副词,全;乃:时间副词,于是;曾:情态事词,竟然;相:范围副词,互相;徒:范围副词,仅。(三)翻译划线的语句。(1)想以此显示脱口而出像回声响应无穷无尽的才能。(2)当官不应该像是这样吗,上林尉不称职。(3)这两个人谈论事情竟然说不出完整的话。(4)官吏凭辨事快捷、追究过错苛薄互相争胜,然而它的流敝是没有实际内容的空文而已。1993秦王谓唐且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欤?”唐且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且曰:“(战国策魏策)(二)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用法。直:范围副词,表限止,只;亦:语气副词,表测度,意思是“大概”;尝:时间副词,表示过去时,曾经;未尝:复音否定副词,是对全过程的否定,意为“从来没有”;亦:副词,表限止,只不过。(四)解释文中加点词的用法。1995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四)对下列各句作语法分析,并说明“之”的用法。(1)是何子之情也?表领属。(2)君子见人之厄则衿之。前“之”为助词,表领属,译为“的”;后“之”为第三人称代词,他。(3)吾见子之君子也。取消句子独立性(4)子之国何如?“之”为助词,表领属,译为“的”。(5)臣已告之矣。“之”为第三人称代词,指代华元,作宾语。第十章 古汉语修辞方式三、填空题(在各题划横线的地方填上合适的内容)2369“修辞”一词最早见于易经乾卦文言 ,而具有现在的修辞格意义的运用,最早见于元朝 王构 编撰的修辞鉴衡。237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句中以“岁寒”比喻 浊世 ;以“松柏之后凋”比喻 君子的操守 。2376项羽本纪:“白起为秦将,北坑马服。”这里的“马服”代称马服君赵括 ,这是 以官名代人名 。2381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对偶句中 复句对 的例子,又称作 扇面对 。2383从语法角度看,组成对偶的两个语言单位,一般是 并列 关系,而串对之间,则是 承接 或因果关系。2384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诗豆秸煮豆粒,暗指 兄弟相残 ,属于 句意相关 修辞格。2393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引用的目的是为了“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四、判断正误题(判断各题所述内容的正误,正确的就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就在括号内打上)2398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句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 ) 2404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句中的“二毛”代称老年人。( )2406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运用了正对,同时又是复句对、宽式对的修辞格。( )2407一夕就郎宿,通夜语不息,黄叶万里路,道苦真无极。(南朝乐府读曲歌)句子运用了词义双关的修辞手法。( )2408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陷芙蓉,见莲不分明。(南朝乐府子夜歌)句中运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法。( )240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句中运用了句意双关的修辞手法。( )2410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句中“其卒王霸”是合叙,意谓有的称了王,有的作了霸主。( )2413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 “充”与“实“为互文修辞手法。( )2414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诗句中运用了同义词互文的修辞方法。( )2415未尝敢饮食君之酒肉。(庄子徐无鬼)句中运用了互文修辞法。( )2416老子与龙,人、物也。(论衡知实)句中运用了合叙的修辞格。( )2417从引用的内容看,引用可分为引言、引事、用典、引文四种。( )2418“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是“讽喻”而不是“委婉”。因为委婉格一般限于词、句方面,而不包括篇章。( )2420行年四十,舅夺母志。句中运用了委婉修辞方法,不是对偶。( )2421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句中运用了代称的修辞方法。( )2422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句中“更衣”意即“更换衣服”。( )2423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王维渭川田家)句中“式微”是明引诗经邶风式微的篇名,暗取篇中“胡不归”之意。( )六、单项选择题(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项,并将序号填到括号内)2447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这句使用的修辞方式是( B )A明喻 B隐喻 C借喻 D讽喻2448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句中使用的修辞方式是(A)A代称 B比喻 C双关 D委婉244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句中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D)A双关 B对偶 C比喻 D代称2450抽矢扣轮,去其金。(孟子离楼下)句中“金”的意思是( C )A比喻贵重 B代称兵器 C代称箭头 D代称印245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D)A明喻 B隐喻 C博喻 D借喻245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句中使用的修辞方式是( C )A双关 B比喻 C代称 D委婉2453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句中“三晋”是代称,其类型是( D )。A以部分代全体 B以具体代抽象 C以古代今 D以泛称代个别2454毫毛不敢有所近。(史记项羽本纪)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D )A代称 B用典 C委婉 D比喻245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句中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D )A正对 B反对 C串对 D句中对2460空织无经纬,求匹理自难。(南朝乐府子夜歌)句中的“匹”是( B )A谐音双关 B词义双关 C句意双关 D以上都不是2464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杜甫潼关吏)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D )A代称 B比喻 C双关 D夸张2466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荀子天论)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C )A互文 B夸张 C合叙 D比喻2468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B)A委婉 B合叙 C用典 D互文2471孔子曰:“苛政猛于虎。”君尝疑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B )A引言 B引文 C借代 D双关2473虽少,原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B )A借代 B委婉 C双关 D比喻2474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D )A互文 B对偶 C用典 D委婉2475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此句的修辞手法是(A)A引言 B引事 C委婉 D夸张七、多项选择题2480下面都用了代称辞格,属于“以部分代全体”的有( CD )A怀金垂紫。(后汉书冯衍传)B四海之内,皆举首望之。(孟子滕文公上)C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D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E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辛弃疾水龙吟)2481“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ADE)A代称 B引用 C比拟 D比喻 E夸张248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ABC )A互文 B比喻 C代称 D回环 E委婉2483下列句子中属于流水对的是( BDE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C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荀子王霸)D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E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2484以下句子属于正对的是( ABCE)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C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隋。(韩愈进学解)D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商君书更法)E吞吐百川,写泄万壑。(鲍照登太雷岸与妹书)2485以下句中运用双关手法的是( AD )A空织无经纬,求匹理自难。(南朝乐府子夜歌)B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D石阙生口中,衔碑不得语。(南朝乐府读曲歌)E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489“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B )A比喻 B引用 C委婉 D夸张 E双关2490“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ABCE )A对偶 B比喻 C引用 D双关 E互文249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句中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BC )A明引 B暗引 C引文 D引言 E引事2492“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句中运用了( AC )修辞方法。A代称 B双关 C委婉 D引用 E合叙2493“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DE )A双关 B对偶 C用典 D委婉 E代称十、阅读题(细读各题所给的内容,并按要求做题)2506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诉衷情)(一) 指出所标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此句为引用,暗引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句中的“关河”是代称,原为山川除要之处,这儿代边境。此句为引用,引用了战国时苏秦西游秦国的典故。“胡”为代称,原为对古代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这儿指入侵中原的“金人”。此句以“秋”代霜,当属代称;又以霜喻发,为隐喻。天山,代称,喻指边疆。沧州,代称,水滨,古代指隐者居住之地。250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裹,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 指出所标各句使用的修辞方式。句比喻形势的危急。隐喻。此句比喻阳光照射下的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张开,明喻,因限于诗句的字数,省略了比喻词“似”。角声满天,夸张。燕脂,即胭脂,比喻浅红的晚霞。也有的说比喻战士的鲜血。隐喻。黄金台,引用,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置黄金以招贤才。2508“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孟子滕文公上)(一) 指出文中所标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代称。“素”代指帽子。代称。“铁”代指农具。代称。“陶冶”(工作)代指工匠。 综合试题一三、单项选择填空 (10分)7、广韵把中古时期的韵分为(C)A、30韵 B 、106韵 C、206韵 D、19韵 8、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运用了修辞方式中的( B)A、比喻 B、委婉 C、双关 D、夸饰七、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词性、语法作用、怎样语译。 (12分)1、(苻)坚默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其:人称代词,定语,你们的。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者:辅助性代词,与“假舟楫”组成者字结构作主语,的人。3、(朱)穆家居数年,在朝诸公多有相荐者。相:指代副词,状语,他。4、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而:连词,连接主谓结构,如果。5、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之:助词(或连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将其变为偏正结构作宾语,不译出。6、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以:介词,与前置宾语“一”组合成介词结构作状语,用。综合试题二二、填空题 (10分)9、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合叙 。 三、单项选择题 (10分)6、下面句中“或”作句中语气词的一句是( D )A、宋人或得玉 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C、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D、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8、“36字母”大致代表了哪个时期汉语语音的声母系统( B )A、隋代 B、唐宋 C、元代 D、明清综合试题三一、填空题(10分)7、齐桓公伐楚中的“不虞君之涉吾地也”用了修辞方式中的 委婉 。8、“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这段文字用了修辞方式中的夸张。二、单项选择题 (10分)9、下面四人中不是清代“说文四大家”的是( B )。A、段玉裁 B、陈彭年 C、王筠 D、朱骏声四、综合题(32分)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什么词类,在句中的作用或意义是什么?A、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指示代词,定语,“那种”之意B、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介词结构作补语C、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是指示代词,“这样”之意;“而”是连词,连接转折的内容D、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句首语气词,表示下面将发议论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判断它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并说明理由(8分) 滕王阁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该诗是古体诗,理由如下: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家田地协议书模板
- 医学实验协议书模板
- 广东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山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工作人员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出租车广告合同协议
- 服务合同廉洁协议书
- 村里危房补休协议书
- 宁波市水利局直属事业单位2025年下半年招考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核酸小屋保管协议书
- 校园路沿石合同范本
- 框架协议算不算合同
- 电子商务客户数据分析及应用培训教材
- 2025年行政执法人员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2025年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 DB63 T1686-2018青海省生土砌体房屋技术导则地标
- 电杆安装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考试测试题(附答案)(共三套)
-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
- 高压氧治疗健康宣教
- 2025年KET词汇表表格
- 微信表情包设计市场分析
- 安全生产培训考试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