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盖冲压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1页
喇叭盖冲压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2页
喇叭盖冲压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3页
喇叭盖冲压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4页
喇叭盖冲压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 文)喇叭盖冲压模三维设计及数控仿真加工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and CNC machining simulation of stamping die of speaker cover 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052 学生姓名: 李风芝 学 号: 指导教师: 张南乔(教授) 2009 年 6 月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喇叭盖冲压模三维设计及数控仿真加工摘要:在传统的工业生产中,工人生产的劳动强度大、劳动量大,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 工业生产中模具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冲压模具可以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轻工人负担,具有重要的技术进步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叙述了冲压模具的发展状况,说明了冲压模具设计的重要性与本次设计的意义。经查阅资料,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完成了工艺方案的确定。然后进行拉伸力、冲裁力的计算和拉伸、冲裁工作部分的设计计算;对主要零部件进行设计和对标准件进行选择。通过以上计算完成复合模的成型和绘制。最后,将所设计的凸凹模进行数控仿真加工。本文介绍的模具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方便可靠,对类似工件的大批量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关键词: 复合模;工艺分析;三维设计;数控仿真加工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摘要Three-dimensional design and CNC machining simulation of stamping die of speaker coverAbstract: In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production, workers in labor-intensive production, labor, and seriously affect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With today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dustrial production has been growing mold caused by the use of attention. Stamping die can greatly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reduce the burden of worker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economic valu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stamping die, stamping die design shows the importanc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design. By access to information, to process analysis of the parts to complete the process of determining program. And then proceed to the tensile force, the calculation of blanking and tensile strength, punching part of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work;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standard parts. Calculated through the above-mentioned compound die to complete the forming and drawing. Finally, the convexity module designed for CNC machining simulation. The dies here discussed can be easily made, conveniently used, and safely operated. And it could be used as the reference in the large scale production of similar workpieces.Keywords: Compound Die; Process Analysis;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CNC machining simulation目 录1 绪论 1冲压模具的发展现 2冲压模具的发展重点与展望 32 冲压工艺性分析及冲压模方案确定 4冲压工艺性分析 5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的确定 63 冲压模工艺过程的确定 74 模具的设计84.1 落料模设计计算94.2 冲孔模设计计算104.3 拉深设计计算115 冲压设备的选择6 模具结构设计6.1 落料凹模6.2 冲孔凹模6.3 冲孔凸模6.4 凸凹模6.5 成型推板6.6 其他模具零件结构尺寸6.7模具的闭合高度7 典型模具零件的加工工序8 三维实体装配9 仿真加工结论 Y致谢 Y参考文献Y附录Y附表清单:表1 1表2 Y表3 Y表4 Y表5 Y表 6 Y(略)表X 淮海工学院二九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30 页 共 5 页 1 绪论我国的冷冲压模具工业正在飞速发展,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所用到的产品,几乎都离不开模具,使用模具已经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我的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喇叭盖冲压模三维设计及数控仿真加工,完成这个设计的过程是一次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冲压模具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根据考古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有冲压模具被用于制造铜器,证明了中国古代冲压成型和冲压模具方面的成就在世界领先。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中国首次建立了冲模车间,该厂于1958年开始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精冲模具。在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之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定的各类冲压模具的生产能力。 1.1 冲压模具的发展现状1.1.1冲压模具市场情况 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一些低档次的简单冲模,已趋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 主要现象有:一是进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高的大型精密模具,而出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档模具,因此技术含量高的中高档模具市场满足率低于冲压模具总体满足率,这些模具的发展已滞后于冲压件生产,而技术含量低的中低档模具市场满足率要高于冲压模具市场总体满足率;二是由于我国的模具价格要比国际市场低格低许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因此其在国际市场的前景看好;三是近年来港资、台资、外资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这些企业中大量的自产自用的冲压模具无确切的统计资料,因此未能计入上述数字之中。 1.1.2冲压模具水平状况 大型冲压模具已能生产单套重量达50多吨的模具。为中档轿车配套的覆盖件模具国内也能生产了。精度达到12m,寿命2亿次左右的多工位级进模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能够生产。表面粗糙度达到Ra1.5m的精冲模,大尺寸(300mm)精冲模及中厚板精冲模国内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由原华中工学院和武汉733厂于1984年共同完成的精冲模CAD/CAM系统是我国第一个自行开发的模具CAD/CAM系统。由华中工学院和北京模具厂等于1986年共同完成的冷冲模CAD/CAM系统是我国自行开发的第一个冲裁模CAD/CAM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冷冲模CAD/CAM系统也于同年完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汽车行业的模具设计制造中开始采用CAD/CAM技术。国家科委863计划将东风汽车公司作为CIMS应用示范工厂,由华中理工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发的汽车车身与覆盖件模具CAD/CAPP/CAM集成系统于1996年初通过鉴定。在此期间,一汽和成飞汽车模具中心引进了工作站和CAD/CAM软件系统,并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1997年一汽引进了板料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CAE软件并开始用于生产。 21世纪开始CAD/CAM技术逐渐普及,现在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冲压模具企业基本都有了CAD/CAM技术。国内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了CAD/CAM技术。DL图的设计和模具结构图的设计均已实现二维CAD,多数企业已经向三维过渡,总图生产逐步代替零件图生产。且模具的参数化设计也开始走向少数模具厂家技术开发的领域。 在冲压成型CAE软件方面,除了引进的软件外,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等都已研发了较高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并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快速原型(RP)与传统的快速经济模具相结合,快速制造大型汽车覆盖件模具,解决了原来低熔点合金模具靠样件浇铸模具,模具精度低、制件精度低,样件制作难等问题,实现了以三维CAD模型作为制模依据的快速模具制造,并且保证了制件的精度,为汽车行业新车型的开发、车身快速试制提供了覆盖件制作的保证,它标志着RPM应用于汽车车身大型覆盖件试制模具已取得了成功。 围绕着汽车车身试制、大型覆盖件模具的快速制造,近年来也涌现出一些新的快速成型方法,例如目前已开始在生产中应用的无模多点成型及激光冲击和电磁成型等技术。它们都表现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优点。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经过几十年努力,现在我国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包括信息工程和虚拟技术等许多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已在很多模具企业得到应用。 虽然如此,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些主要表现在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轿车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轿车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但总体上和国外多工位级进模相比,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技术正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高精度、高效益加工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高性能的五轴高速铣床和三轴的高速铣床的应用已越来越多。NC、DNC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可以进行倾角加工和超精加工。这些都提高了模具型面加工精度,提高了模具的质量,缩短了模具的制造周期。 模具表面强化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工艺成熟、无污染、成本适中的离子渗氮技术越来越被认可,碳化物被覆处理(TD处理)及许多镀(涂)层技术在冲压模具上的应用日益增多。真空处理技术、实型铸造技术、刃口堆焊技术等日趋成熟。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接技术也得到了应用。 1.2 冲压模具的发展重点与展望 发展重点的选取应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趋势和目前状况来确定。可按产品重点、技术重点和其他重点分别叙述。 1.2.1冲压模具产品发展重点。冲压模具共有7小类,并有一些按其服务对象来称呼的一些种类。目前急需发展的是汽车覆盖件模具,多功能、多工位级进模和精冲模。这些模具现在产需矛盾大,发展前景好。 汽车覆盖件模具中发展重点是技术要求高的中高档轿车大中型覆盖件模具,尤其是外覆盖件模具。高强度板和不等厚板的冲压模具及大型多工位级进模、连续模今后将会有较快的发展。 多功能、多工位级进模中发展重点是高精度、高效率和大型、高寿命的级进模。 精冲模中发展重点是厚板精冲模大型精冲模,并不断提高其精度。 1.2.2冲压模具技术发展重点。模具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是朝信息化、高速化生产与高精度化发展。因此从设计技术来说,发展重点在于大力推广CAD/CAE/CAM技术的应用,并持续提高效率,特别是板材成型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模具CAD、CAM技术应向宜人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并提高模具CAD、CAM系统专用化程度。 为了提高CAD、CAE、CAM技术的应用水平,建立完整的模具资料库及开发专家系统和提高软件的实用性十分重要。从加工技术来说,发展重点在于高速加工和高精度加工。高速加工目前主要是发展高速铣削、高速研抛和高速电加工及快速制模技术。高精度加工目前主要是发展模具零件精度1m以下和表面粗糙度Ra0.1m的各种精密加工。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搞好模具标准件生产供应也是冲压模具技术发展重点之一。 为了提高冲压模具的寿命,模具表面的各种强化超硬处理等技术也是发展重点。 对于模具数字化制造、系统集成、逆向工程、快速原型/模具制造及计算机辅助应用技术等方面形成全方位解决方案,提供模具开发与工程服务,全面提高企业水平和模具质量,这更是冲压模具技术发展的重点。 2 冲压工艺性分析及冲压模方案确定工件名称:喇叭盖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 材料厚度: 图2.12.1 冲压工艺性分析(1)冲压件为钢板,是优质碳素结构钢,具有良好的可冲压性能;(2)工件可以看成由有凸缘的圆筒件和锥形件构成,要求外型尺寸,没有厚度不变的要求,因此工件的形状满足拉深工艺要求。各圆角尺寸,满足拉深对圆角半径的要求。由查参考文献1中表7.14可知它的尺寸精度为IT13级,满足拉深工序对工件的公差等级的要求。(3)该零件的外形是圆形,比较简单、规则。工件中间有孔,且孔在平面上,孔与件边缘之间的距离较大,即满足。这部分可以用冲裁工序完成,查参考文献1中表2.3,可知冲裁件外型尺寸和孔尺寸能达到的尺寸精度为IT11级,查参考文献1中表7.14可知该工件的精度要求能够在冲裁加工中得到保证。(4)零件图上未标注尺寸偏差的,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经查参考文献1中表7.14,各尺寸为: 。2.2 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的确定 根据工件的根据工件的工艺性分析,可知冷冲压要完成的基本工序有:拉深、落料、冲孔和整形。由此制定两套工艺方案:方案一:先落料,然后冲孔,再拉伸及整形,三个简单模,图2.2所示。此方案模具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制造周期短,但是需要三道工序,三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率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要求,而且工件尺寸的累积误差大,所需要的模具操作人员也比较多。方案二:拉深、落料、冲孔、整形复合模。如图2.3所示。此方案模具结构紧凑,工序集中,对压力机工作台面的面积要求较小,且内外形相对位置及零件尺寸的一致性非常好,制件面平直,并且制造精度高。缺点是结构复杂,安装、 图2.3试和维修不方便,制造周期长。 图2.2由零件图可知,有凸缘的圆筒件部分的拉深尺寸不大,锥形很浅,亦可一次拉成,可以考虑采用复合模;又由于产品批量较大,工序分散的单一工序生产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应考虑集中的工艺方法。经综合分析论证,采用拉深、落料、冲孔、整形复合模既能满足生产量的要求,又能保证产品质量和模具的合理性,故采用方案二。3 冲压模工艺过程的确定。4 模具的设计4.1 落料模设计计算4.1.1毛坯尺寸及排样根据凸缘的相对直径查参考文献1中表4.4可得。 将拉伸件划分成若干简单的几何形状,图2.1所示。 图4.1 于是 其中, 8371.56 2090.09 2025.53 2583.17 9620.72 3216.99 所以, 8371.56+2090.09+2025.53+2583.17+9620.72+3216.99 27908.06 则 根据该冲压件的形状特征,采用直排有废料排样方式。如图4.2所示。 图4.2冲裁件毛坯直径,查参考文献1中表2.8得最小搭边量。 条料宽度:进距:一个进距材料利用率: 4.1.2压力中心计算此工件是对称形状的冲裁件,其压力中心位于轮廓图形的几何中心上。4.1.3 冲裁工艺力该模具采用弹性卸料和上出件方式。(1)落料力 其中, 查参考文献1中表2.12可取08钢 故 (2)卸料力 查参考文献1中表2.10得则 (3)顶件力查参考文献1中表2.10得则 4.1.4 落料模刃口尺寸 零件尺寸: 查参考文献1中表2.12得:查参考文献1中表2.17得因数:查参考文献1中表2.14得:凸、凹模采用分别加工的方法,按参考文献1中表2.16的公式有: 校核:,可见,不满足的间隙公差条件,应该缩小,提高制造精度,才能保证间隙在合理范围。取 故,4.2 冲孔模设计计算4.2.1 冲孔力 4.2.2 冲孔模刃口尺寸零件尺寸:已知:查参考文献1中表2.14得:按参考文献1中表2.16的公式有: 校核:,不满足的间隙公差条件,应该缩小,提高制造精度,才能保证间隙在合理范围。取 故,4.3 拉深设计计算4.3.1 确定拉深次数(1)有凸缘圆筒形件部分的拉深次数凸缘相对直径毛坯相对厚度由此查参考文献1中表4.11可得拉伸的最大相对高度。,由此可知,这部分可以一次拉成。(2)锥形部分的拉深次数,因此这部分为浅锥形,而浅锥形可以一次拉成。综上所述,拉深部分可以一次拉成。4.3.2 拉深力查参考文献1中表4.17得任意形状拉深件的拉深力又查参考文献1中表4.23得则 4.3.3 拉深模刃口尺寸 零件尺寸:拉深单边间隙取 因为是一次拉深成型,所以凸凹模的圆角半径等于零件的圆角半径,即根据零件尺寸和查参考文献1中表4.30得故按参考文献1中表4.29的公式得 5冲压设备的选择综合以上得总冲压力为 为了使压力机能安全工作,取 故选择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J23-80。查参考文献1中表7.10得到压力机的主要参数如下:公称压力:滑块行程:最大封闭高度:最大封闭高度调节量:工作台尺寸: 垫板尺寸: 模柄孔尺寸 工作台垫板厚度:6模具结构设计6.1 落料凹模 6.1.1 模的刃口高度 该零件形状略复杂,且采用的是复合模,因此用直刃口。 查参考文献2中表4-2得刃口高度。6.1.2 厚度和壁厚凹模厚度采用公式计算。-最大冲裁力,。-修正系数。查参考文献2中表4-3得。所以 凹模的壁厚 此处取。因此可以确定出落料凹模的尺寸,如图6.1所示。 图6.16.2 冲孔凹模6.2.1凹模的刃口高度同样采用直刃口,且刃口高度和落料凹模的刃口高度相同,即6.2.2 凹模厚度和壁厚 采用公式计算。 查参考文献2中表4-3得 所以 图6.26.3 冲孔凸模厚度为由此可以确定冲孔凸模的尺寸,如6.2所示。6.4 凸凹模 图6.3最厚部分为6.5 成型推板中间部分厚 图6.46.6 其他模具零件结构尺寸6.6.1 模座尺寸落料凹模的外径为 因为工件尺寸较大,选择中间导柱圆形模座,由此查参考文献1中表7.32,选取凹模周界的模座其它参数: 上模座的尺寸:, ,, ,下模座的尺寸:, ,, , 有尺寸可知,模座的横向与纵向尺寸分别为和,而所选压力机工作台的尺寸前后为,左右为,可见完全符合要求。 图 6.5上模座6.6.2 垫板垫板的厚度选。冲裁时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按计算,中间垫板可取。 图 凸凹模固定板 凸凹模与固定板选用配合。查参考文献3中表3-5,凸凹模固定板的尺寸为。 凸凹模的高度为,则可以取凸凹模固定板的厚度为。6.6.4 冲孔凸模固定板冲孔凸模与固定板选用配合。查参考文献3中表3-5,凸模固定板的尺寸为。 考虑到工艺较复杂,孔的尺寸为,选取凸模的长度为,则凸模固定板的厚度按计算得 6.6.5弹压卸料板 查参考文献1中表2.29,卸料板宽度等于落料凹模的外径,即 由以上查参考文献1中表2.29得。查参考文献1中表2.30得到卸料板孔与凸模的单边间隙卸料螺钉的安装采取卸料弹簧与卸料螺钉安装在一起的方式。凸凹模的边缘厚度则凸凹模固定板的厚度按选用,这里取因此 综合考虑到上模座的厚度,然后查参考文献1中表7.58,选取的卸料螺钉,其它的尺寸为:,,。弹簧孔的尺寸查参考文献1中表2.33得弹簧外径 座孔内径 6.6.6模柄 采用凸缘模柄B型,根据所选压力机的模柄孔尺寸查参考文献1中表7.39,选取的模柄,其它的尺寸为: ,, , 模柄为有凸缘的,比较适合适用于较大的模具。模柄与上模座安装孔用,所以上模座孔的尺寸为。6.6.7打杆和推杆 这里取打杆直径。 打杆活动区间取,则推杆长度可取。打杆长度为。推杆的直径略小于孔径,取,推杆的凸缘部分的尺寸为。6.6.8 弹顶装置 抬起工件的弹顶装置的活动范围为,弹顶器的活动区间可定长度,。则打杆的长度须大于,考虑到冲裁刃口高度为,可取打杆的长度为,又因为顶杆所在位置的平面尺寸为,查参考文献1中表7.55可以选取基本尺寸,长度为。 托住成型推板的顶杆的长度大于,查参考文献1中表7.55可得,基本尺寸,长度为,数量为三个。与之相配合的顶板选择A型,查参考文献1中表7.56可得它的尺寸为:,。6.6.9挡料销 查参考文献1中表7.44,所选固定挡料销的尺寸为:,。6.6.10 螺钉和销钉 (1) 螺钉的直径和分布查参考文献1中表2.34,由于落料凹模的厚度为,于是选择螺钉为,间距为。 据此紧固上模座与垫板,以及凸模固定板的螺钉安排三个,圆柱销钉两个,另外,前面已经设计过且也为,二者穿插使用。三个螺钉查参考文献1中附表7.59,的内六角圆柱头螺钉的尺寸为:,,。考虑到,拧入凸模固定板左右,于是选择,可知拧入凸模固定板的长度恰好为。查参考文献4中表14-45的螺钉安装孔尺寸,可得的卸料螺钉的孔尺寸为,的内六角圆柱头螺钉的孔尺寸为:,。两个圆柱销钉,其直径同螺钉,即,查参考文献1中表7.61得,长度取。销钉与孔采用过渡配合。由此查参考文献3中附表3-2,附表3-4和附表3-5得孔的尺寸为,销钉的尺寸为。(2)模柄的紧定螺钉可以根据选择的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数量为四个。按参考文献1中附表7.59,其尺寸为:,。上模座的厚度为,于是可以选取,。 (3)下模座与垫板,冲孔凸模固定板,中垫板以及落料凹模紧固,考虑到零件较多,要求螺钉的长度较长,因此螺钉直径为,安排三个。与三个圆柱销钉穿插。查参考文献1中表7.59,的内六角圆柱头螺钉的尺寸为:,,。又由于,拧入落料凹模的长度取左右,于是选择。 查参考文献4中表14-45的螺钉安装尺寸,可得的内六角圆柱头螺钉的孔尺寸为:,。于是可以知道拧入落料凹模的长度恰好为。 另外用三个圆柱销钉,其直径同螺钉,即,查参考文献1中表7.61得,长度取。销钉与孔采用过渡配合。由此查参考文献3中附表3-2,附表3-4和附表3-5得孔的尺寸为,销钉的尺寸为。销钉在下模座、下垫板、冲孔凸模固定板以及中顶板全长配合,其余部分与落料凹模配合。6.6.11 导套和导柱 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采用。 根据算选上模座的尺寸和,下模座的尺寸和,查参考文献1中表7.35,选取与上模座配合的A型导套的尺寸分别为: ,油槽数3,。,油槽数3,。选取A型导柱,由于,模具在闭合状态时导柱上端面与上模座顶面的距离不小于,而下模座底面与导柱面的距离,又根据所选导套的尺寸查冷冲压模据设计与制造中表7.33可得导柱尺寸分别为:,取。,同样取。可以取,。6.7模具的闭合高度由以上的计算可知 所选压力机的最大封闭高度为,滑块的行程为,所以 , ,即 由此可见在取值范围内,满足设计要求。7 典型模具零件的加工工序7.1 冲孔凸模加工工艺过程工序号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1 备料备制尺寸为的棒形锻料 2热处理退火(消除锻后残余内应力) 3 车(1) 车一端面,打顶尖孔,车外圆至;掉头车另一端面,长度至;打顶尖孔。(2) 双顶尖顶,车外圆尺寸,至要求;车尺寸至要求。 4检验检验 5磨削淬火达硬度56-60HRC 6线切割切除工作端面顶尖孔,长度尺寸至。 7 磨削磨削端面至。7.2 上垫板加工工艺过程工序号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1 备料锻件(退火状态): 2粗铣铣外圆至,铣端面至尺寸 3平磨磨两大平面。厚度达 4钳(1) 划线 螺纹过孔中心线,销钉过孔中心线(2) 钻孔 钻螺纹过孔、销钉过孔到要求 5热处理淬火 硬度:54-58HRC 6平磨磨两大平面厚度达要求 8 三维实体装配9 仿真加工前面已介绍了上垫板的加工工序,现说明其数控仿真加工的过程。首先将所绘的上垫板的三维实体图,存为格式保存,然后用master cam9.0打开,即是上垫板在master cam 中的实体。然后返回主菜单,单击刀具路径,选择外形铣削串联,选择完成后,单击执行,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刀具,进给速率,主轴转速等基本参数,单击确定,完成切槽凸模的仿真加工,如图9.1,9.2所示。最后输出*.MC9, * .CNC两个文件。其中数控仿真加工文件见下: 图 9.1 图9.2%O0000(PROGRAM NAME - TCAO45)(DATE=DD-MM-YY - 24-05-06 TIME=HH:MM - 19:23)N100G21N102G0G17G40G49G80G90/N104G91G28Z0./N106G28X0.Y0./N108G92X0.Y0.Z0.( 3. FLAT ENDMILL TOOL - 1 DIA. OFF. - 1 LEN. - 1 DIA. - 3.)N110T1M6N112G0G90X-12.5Y-5.598A0.S3000M3N114G43H1Z50.N116Z10.N118G1Z0.F3.N120X-15.299Y-.75F450.N122G2X-14.Y1.5R1.5N124G1X0.N126G2X1.299Y-.75R1.5N128G1X-1.5Y-5.598N130Y-43.N132G2X-3.Y-44.5R1.5N134G1X-3.5结论紧张的模具设计,在老师指导下,终于结束了。通过这次设计过程,我在原来的理论基础上增加了实战性的知识,同时我也感受到要成为一个模具设计师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本次设计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