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互联网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_第1页
农业互联网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_第2页
农业互联网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_第3页
农业互联网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_第4页
农业互联网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互联网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内容提要,第一节现代农业和农业互联网化的内涵第二节农业互联网化的基本现状第三节农业互联网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景第四节抓好农业互联网化的几点感想第五节基层农业服务体系的主要作用,第一节现代农业和农业互联网化的内涵,一、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现代技术装备、实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农业,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内涵不尽相同。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和互联网化,最终实现农业的商品化、科学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在于以下个方面:一是加大农业基本建设,进行标准化的规模化生产,做到科学化、集约化和产业化;二是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民培训服务体系、农村金融保险服务体系、市场体系以及贯穿上述体系的互联网体系;三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二、农业互联网化关于农业互联网化涵义的认识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农业互联网化就是农业全过程的互联网化,即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其基本内涵解释不一,大体上可按服务领域、农业层面、农业过程和互联网化体系进行划分。,第一,按服务领域划分。一是农业资源和环境互联网化;二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管理互联网化;三是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市场互联网化;四是农业科技教育互联网化;五是农业政策法规互联网化;六是农村社会、经济互联网化。第二,按农业层面划分。一是农业互联网化的应用技术基础;二是互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三是互联网技术在农业宏观决策和管理中的应用;四是互联网技术在公众农业互联网服务领域的应用。第三,按农业过程划分一是农业生产过程的互联网化;二是农产品流通过程的互联网化;三是农业管理过程的互联网化;四是农村社会服务的互联网化。第四,按互联网化体系划分一是互联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互联网化建设的基本条件;二是互联网资源是农业和农村互联网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三是人才队伍是农业和农村互联网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四是服务与应用系统是农业和农村互联网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是规则体系是农业和农村互联网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环节;六是运行机制是农业和农村互联网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和措施。,三、现代农业和农业互联网化的关系农业互联网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要以互联网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使之脱胎换骨获得新的发展条件。依靠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突破及成果推广,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将农业资源、生产要素、市场互联网的运用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全面提高农业的发展能力。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促进,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总之,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农业互联网化将始终与农业现代化相伴相随。,第二节农业互联网化的基本现状,我国农业互联网化建设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但问题依然突出。第一,农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投入不足;第二,农业互联网化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很好发挥;第三,农业互联网资源没有有效开发利用,农业互联网化服务水平较低;第四,农业互联网人才匮乏。,第三节农业互联网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景,第一,发挥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是实现农业互联网化的基本前提。政策支撑。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第二,科学规划农业互联网资源,建立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农村市场互联网服务系统、农业科技互联网联合服务系统和农业管理服务系统是农业互联网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必须科学梳理三个方面的互联网资源:一是整合内部互联网资源,研究制定统一互联网标准,开发统一互联网采集处理软件,整合农业部门现有互联网采集渠道,解决指标不健全、渠道不畅通、报送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二是建立稳定的涉农互联网收集、沟通渠道农产品进出口、库存、配额、外经外贸等互联网,与海关总署、粮食局供销总社、国家计委和外经贸部等部门进行互联网交换;三是开发国际农产品生产贸易互联网源,包括生产、供应、价格动态、进出口国政策、检验检疫标准、贸易动态等互联网,与质检局、物价局交换互联网,并与国际专业数据库合作,确保互联网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开发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产品监测预警、农村市场互联网服务、农业科技互联网联合服务和农业管理服务四大系统,有效规划农业互联网资源,为长期的农业互联网化建设提供方向性指导,使后续工作可以有的放矢地延伸。,第三,加强主体培育是实现互联网化的内在动力之源。一是当前在全国上下火热进行中的新农村建设不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广泛救济运动,而是社会成员共同努力实现生产生活发展的必然阶段,因此它内在地需要农民自身的觉醒和更新。二是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三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力量。农民作为农业互联网化的应用主体,培养其较强的互联网意识和应用能力尤为重要。小结经济全球化、全球互联网化、互联网技术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标签,在这样一个宏大的背景下互联网化将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巨翼,带动中国农村社会走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好前景。,第四节抓好农业互联网化的几点感想,第一,形成政府主导的农业互联网投入机制,完善农业互联网化的基础设施;第二,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完善农业互联网化的支持体系;第三,逐步完善农业互联网服务体系,积极为农民提供各类互联网服务;第四,加强农业互联网技术人才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的互联网技术素质。总体来讲,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接受各种互联网的能力有限。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办互联网培训班、网络训练班等,着重培养农民的互联网意识、互联网知识和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同时,加强农业互联网化宣传,鼓励农民通过电话、计算机网络等向农业互联网部门和专家进行各种互联网咨询,及时掌握农产品市场价格及供求状况,充分发挥互联网化在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第五节基层农业服务体系的主要作用,第一,基层农业服务的认识一、农业技术和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二条规定,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农用航空技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农村能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部过程的活动。,二、乡镇农业服务工作的职责1、总结农业生产经验,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为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当好参谋,制订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计划。2、开展技术宣传、培训,举办技术讲座,普及农业技术知识。3、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农业部门反应农事动态和农民意见,为农民提供技术和经济互联网,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4、承担上级农业推广部门下达的试验示范任务。遵循“自愿互利”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服务。配合上级农业执法部门做好当地有关农业执法工作。,三、当前农业服务工作的重点1、抓生产调研。找准农业生产面临的各种灾害根源,科学制订避灾减灾措施。2、抓现场示范。通过示范辐射推广各项高产栽培技术,带动大面积生产工作。3、抓高产创建。及时研究、集成和推广农业生产关键技术,提高粮食单产。4、抓项目实施。公正、透明、科学、规范地执行中央各项惠农政策。5、抓宣传培训。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搞好典型宣传、技术培训和组织发动。6、抓成果转化。积极推广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二,南充农业生产现状一、南充农业的生产资源1、耕地(1)耕地面积:至08年底实有耕地面积448.76万亩,其中水田219.76万亩,旱地229.0万亩。全市人均占有耕地0.61亩。(2)土壤肥力:境内土壤质地壤土占91.6%,粘土8.1%,砂土0.3%。其中微碱性和中性土壤占耕地总面积的60.6%和31.5%;微酸性和酸性土壤占6.8%和1.1%。境内高产土壤占总耕地的24.6%;中产土壤占41.6%;低产土壤占33.8%。(3)土壤类型:水稻土遍布平坝、丘陵和山区,土壤肥沃,主产水稻;紫色土分布于丘陵和北部山区,土壤结构良好;新积土分布在江河沿岸的一级阶地上,土壤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较强;黄壤土分布在低山、中山和江河沿岸的二、三级阶地上,粘、酸、瘦、板明显。,2、劳动力(1)从业人口:截止08年底全市总人口749.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9.39万人,非农业人口150.1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36.70万人,其中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192.34万人。(2)年龄结构:据2005年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1.03%。(3)从业素质:据2005年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农村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平均仅为6年,文化素质普遍很低。,3、自然条件(1)气候特征:辖区内平均气温差别不大,年均温15.817.8,无霜期长达290320天,10活动积温为48005700。全境年降水量在9801150毫米之间,大致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夏季约占全年的45%,秋季约占25%,冬季约占5%,春季约占25%。盛夏连续高温天气较多,常有旱情发生;秋季绵雨时间长,云量大、日照少,冬季多雾,日照时间短。(2)水源丰富:南充地表水系较为发达,属于嘉陵江流域,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约100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约20条。水资源总量为400多亿立方米,每公顷耕地占有水12063立方米。,4、农业设施据08年统计,全市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2516处,水库、山平塘和提灌站等水利工程渠道5000公里,开渠配套率为45,农业排灌动力机械62390台,全市蓄引提水能力为21.96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12.9万亩。,二、南充农业的耕作制度1、稻田改制稻田分为冬水田和两季田,其耕作制度,冬水田一年一熟为主,两季田一年两熟为主。冬水田是缺水源地方为解决次年栽秧在冬季关水而得其名。全年生产日只100天左右,土地闲置期近9个月,对土地、光、热、水等资源都是很大的浪费。两季田是在水源得到保障的地方一年栽种水、旱两季之意。近年来常年保持在120万亩左右,采取稻-油轮作。,2、旱地改制南充市旱地改制始于1956年,大面积推广应用是在1972年,1985年后,各地按照前、后茬作物的生长规律和作物之间共生互补的原理,实行高杆套矮杆,直立套葡伏,粮食套经作,禾本科套豆科等多种组配方式,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逐步探索出了九种高产高效组合模式:“小麦/春玉米/红苕夏玉米”,“小麦/玉米黄豆/红苕夏玉米”,“小麦洋芋/玉米/红苕”,“小麦/玉米黄豆/红苕”,“小麦蔬菜/玉米黄豆/红苕秋菜”,“小麦/西瓜/红苕”,“小麦/海椒秋菜/红苕夏玉米”,“小麦/蕃茄(地瓜)秋菜/红苕”,“小麦/玉米药材/红苕”。,三、南充粮油生产能力据08年统计,全市农作物总播面1350.6万亩(复种指数达3.0),其中全市粮食作物874.4万亩,总产317477.6万公斤;全市油料作物211.7万亩,总产33800.9万公斤。,第三,种植业惠农政策简介,一、良种补贴1、补贴范围: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四种作物的种植农户和其它种植者。2、补贴标准:中稻、油菜15元/每亩,小麦、玉米10/元每亩。3、发放方式:原则上实行“一折通”形式发放,未开通的县以现金形式发放。4、主要程序:资金预拨核实面积资金发放户主确认资料保存。5、补贴原则:“谁种田补给谁、抛荒地和非农业征(占)用的耕地不予补贴、高效农业不予补贴”的原则,二、农资综合补贴1、概念:政府根据化肥、柴油、种子、农机、农药、农膜等主要农资价格上涨情况,在综合考虑当年粮价变动促农增收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弥补农民种粮的农资增支。2、原则(1)价补统筹。弥补农资涨价农民增支应考虑农资涨价幅度、粮价变化水平和财政补贴力度等因素。(2)动态调整。中央财政补贴额度动态调整。(3)只增不减。3、四川情况:四川主要选择化肥、柴油两大类作为测算增支依据。一是化肥、柴油增支一般占农资总增支的70%以上,且全国种粮农民普遍使用,易监测、好算账;二是农药、农膜占种粮农资成本的比例小,而且品种多、差价大,价格、用量均难监测核实;三是国家已安排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专项补贴,种子和农机不宜再重复补贴。,三、农机购置补贴1、补贴对象: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给予补贴。2、机具类型:包括耕整机、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等机具。3、补贴标准:不超过机具价格的30%,单机补贴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其中将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挤奶机械补贴限额提高到12万元。,4、每个农户购置限额:一户农民年度内享受补贴的购机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套(4台,即1台主机和与其匹配的3台作业机具);具备一定规模的农机服务组织年度内享受补贴的购机数量原则上不超过3套(12台,即3台主机和与其匹配的9台作业机具);直接从事植保工作的植保作业服务队年度内享受补贴购置植保机械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0台套。一个生鲜乳收购站年度享受补贴的购机数量不超过1套(3台,即1台挤奶机、1个储奶(冷藏)罐、1个运输奶罐),四、粮食最低收购价标准:国家最低收购价是中、晚籼稻0.93元/斤;油菜籽1.85元/斤;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分别为0.87元/斤、0.83元/斤、0.83元/斤。五、政策性农业保险1、投保范围:因自然灾害造成水稻、玉米、油菜减产或绝收。2、参保金额:农民交水稻6.25元/亩,玉米6.15元/亩,油菜3.85元/亩。3、理赔金额:最高金额为水稻300元/亩,玉米296元/亩,油菜282元/亩。,第四,农业新技术的运用,一、水稻强化栽培技术1、含义:根据水稻生长特性,通过强化技术措施和稻株个体生长环境,达到“强根促蘖”,实现个体增产潜力,大幅度提高产量。2、核心技术栽期-小苗早栽;密度-单本稀植;灌溉-湿润灌溉;施肥-有机肥为主。3、增产机理:早发优势明显,根系发育良好,植株生长强健,库源供应充足,抗性表现增强。提高主茎上部三张功能叶的利用率与使用效率,为大穗型品种的后期供应提供充足的库源,促进大穗的形成,增加粒数,提高了千粒重。生产上秧龄分类:长:8-10叶,大:6-7叶;中:4-5叶;小:3-4叶,4、关键技术(1)品种选择川香优9838、80优151、川香178等增产潜力大的品种。(2)小苗移栽3叶1心至4叶1心移栽产量最高。(3)适当稀植不低于1.5万窝/亩(大面积1.2万窝),一般(6+9)5寸,(6+9)4寸。(4)湿润灌溉薄水插秧,前期湿润灌溉,提早搁田,幼穗分化期灌薄水,灌浆结实期灌跑马水,后期干湿交替。(5)增施穗肥一般纯氮14kg/亩,按底肥追肥1追肥2穗肥=5221或底肥追肥穗肥=622分段施肥。(6)病虫害防治重视稻瘟病、纹枯病、水稻螟虫等常发性病虫的防治工作,注意稻飞虱等偶发虫害的监控。,二、水稻地膜覆盖栽培适宜田块高寒田、冷浸田、高磅田和缺水田。选用旱育秧生育期比常规栽培稍长的品种,进行旱育秧。作厢覆膜深起围沟,浅开厢沟。平整厢面,然后滚动膜捆进行覆膜。规范插秧在膜上打孔,照孔插秧,插完秧后,清沟通水,使膜面有一层薄水。灌溉抽穗前后各一个月,土壤持水量应维持85以上。施肥重施底肥,栽插缓苗后用腐熟的细农家肥覆盖移栽孔可提高幼苗素质。注意事项(1)全程保证膜面无水、沟中有水,严禁串灌、深灌。(2)水稻覆膜插秧要做到膜泥紧贴,平整严实。(3)防止农家肥没腐熟,化肥撒施不均造成“烧”苗。(4)防止因膜面淹水浸泡,出现徒长倒伏。(5)要严把控苗关,防止现前期旺长难控和后期早衰。,三、水稻旱育稀植技术1、旱育壮秧准备苗床。选肥沃、向阳、偏酸菜园地。按长、大、中、小苗秧本比1:7:10:20:40安排苗床面积。按长12-15米、宽1.3米、高0.1米做成地上式苗床,步道宽0.3米。调酸培肥。播前20-30天,亩用“旱育保姆”1袋均匀撒入苗床调酸消毒,同时每平方米苗床施用预先沤制腐熟的有机肥5-10、优质粪肥1.5-3,尿素40g、过磷酸钙100-200g,氯化钾40g,均匀翻耕混入10-15土层内,严禁施用碳铵、草木灰、鸡粪等。种子处理。浸种前将种子晒1天,每公斤稻种用20%三环唑4克兑水1.5公斤,浸泡种子23天,捞起洗净,催芽到种芽露白为止。稀播匀播。播芽种150-250g平方米,播后用细土盖种。秧苗管理。一是播种后喷洒1次透水,以后保持干燥,秧苗出现卷叶或早晨叶片无露水时才适量补水,移栽前1天要浇透水。二是出苗前膜内温度保持30-35;1-3叶期膜内温度20左右,外界气温不低于12,可打开薄膜两头炼苗;3叶期后,可日揭夜盖,逐渐过渡到全部揭膜炼苗。三是在3叶期,每平方米苗床可用尿素15-20克、氯化钾10克兑水叶面喷施,3叶期后,每长1叶,要追施1次叶面肥。四是秧苗1叶1心期,可用多效唑叶面喷施,控制秧苗徒长。,2、大田栽培整地:要求田块土壤细碎、疏松、耕层深厚、肥沃、上软下松。施肥:一般亩施纯氮9-11公斤,P2O58-10公斤,K2O6-7公斤,ZnSO41-1.5公斤。中、小、大苗秧,氮肥按底肥、穗肥、粒肥622比例施用,大苗秧按7:1.5:1.5比例施用,磷钾肥全部作底肥;长龄秧宜用底追一道清。基肥(占总氮量的70%),翻耕前施完农家肥;水耙前施氮肥(尿素2.5-5kg)。蘖肥(占总氮量的30%),移栽5-7天后施氮肥(尿素2.5-5kg碳铵7.5kg)。追施,对长势不均缺肥发黄的田块,一般亩用尿素5kg。穗粒肥,对土壤肥力较低,脱肥的田块可少施穗粒肥。适时栽插。日均气温稳定在15开始插秧。做到浅插、宽行、株少、稀植。合理灌溉。插秧至分蘖阶段浅水灌溉;分蘖盛期浅、湿灌溉;分蘖末期适当晾田;孕穗至出穗开花阶段,保持35cm的水层;灌浆后期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收获前710天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重视稻瘟病、纹枯病、水稻螟虫等常发性病虫的防治,注意稻飞虱等偶发虫害的监控。,四、杂糯间栽技术通过增加田间生物种群数,改平面结构为立体结构,增强田间系统的稳定性,既可减轻稻瘟病对糯稻危害,又能有效防止糯稻倒伏,增加产量。1、推广良种。选择冈优825、冈优827、冈优188、优101号、金优725等抗稻瘟病的杂交稻品种。糯稻株高比杂交稻高20cm以上,成熟期略早于杂交稻的高杆大酒谷、香糯9014等优质品种。2、适时栽插。糯稻与杂交稻同播同栽效果较好。一般3月中旬播种,杂交稻1.0公斤/亩,糯稻0.2公斤/亩。5月上中旬移栽。3、合理密植。杂交稻按(9+5)4或(10+5)寸4寸规格宽窄行栽培,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