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呷 髫 原文瓣攀磐 栏 目主持人 李惠军 教 材 评 解 关 于儒 学 何时 成 为官 方 哲 学的 思 考 从岳麓版“ 宋明理学” 一课教学说起 O 罗士祷 缘 起 : 课 堂观 察 与探 索 意 向 有位 老师上课 题为 “ 宋 明理 学 ” 的公 开 课 , 在授 完新课 后 , 随 即提 出这 样 一个 问题 : “ 概 括归 纳 中 国 古代 历史上儒 学 地位 的变化 。 ” 课 堂 上 , 学 生 围绕 问 题议 论 , 该 老 师 最 后 总结 并 展 示 : “ 先秦 时 , 儒 学 只 是众 多思想 流派 中的重 要 一 家 。西汉 武 帝 时 , 儒学 开始 居 于 统 治 地 位 。 明 清 两 代 , 儒 学 成 为 官 方 哲 学 。 ” 就在 大 多 学 生 摘 抄 、 记录 老 师 这 一 展 示 内容 时 , 一 个学 生突然 站 起来 , 对 老 师 的 概述 提 出质 疑 : 老师 总结 不 准 确 。正 确 答 案 应 该 是 : 汉 武 帝 时 , 儒 学就 成为 “ 官 方哲 学 ” , 开 始 居 于 统 治地 位 , 明 清两 代 , 继 承这 一 趋 势 , 确 定 了理 学 在 思 想 界 的统 治 地 位 。并且说 出 了两 个 依据 : 一 是岳 麓 版 必 修 第 3 课 “ 汉 代 的思 想大 一统 ” 中 的叙述 : “ 从 此 , 儒 学 成 为 各级 学校必修 的重要 内容 和朝 廷选 官 的考查 标 准 , 从而 确立 了儒 学 在 中 国传 统 文 化 中 的主 流 地 位 。 ” 二是第 4课 “ 宋 明 理 学 ”中的 表述 : “ 程 朱 理 学适 应 统治 阶级 的需 要 , 南 宋 以后 逐 渐 发 展 成 官 方 哲 学 。 元朝 曾将朱 熹 编 著 的 四书 章 句集 注 作 为科 举 考 试 内容 。明初 继 承这 一 趋势 , 确 定 了理学 在 思 想界 的统 治地位 。 ” 一石 激起 千 层 浪 , 学 生 讨论 的热 情再 次燃起 。是 的 , 从 文 字 上 看 , 教 科 书 的 表述 似 乎 存 在前后 不一 的嫌 疑 , 难 怪 学 生 会 有 这 样 的质 疑 , 而 且 质疑 得 很 有 道 理 。此 时 , 我 看 了一 眼执 教 老 师 , 他 并没有 惊慌 , 反而露 出 了满意 的微 笑 。 倾 听学生 的质 疑 , 思 考 教 师 的 概 述 , 比较 两 课 的 阐释 , 一方 面 , 我 为 学 生 的 不 唯 师 、 不 唯 上 、 不 唯 书的创新 探求精 神 而高 兴 , 这 也让 听课 老师 看 到 了 课 改所带 来 的可喜 变 化 。另 一方 面 , 我 还在 思 索一 些 问题 : 为什 么该 教师 会 这样 概 述 ?他 的概 括 总结 是否有道 理 ?他 是无 心 之语 还 是 有 意设 计 、 另有 目 的?课 堂上 , 我来 不及 梳 理 和深 究 , 倒 是 对 “ 儒学 何 时才 成 为 官 方 哲 学 ”这 个 问 题 有 了 继 续 思 考 的 想 法 。 可 以说 , “ 儒学 何 时才成 为 官方哲 学 ” 也 是 长期 以来 困扰 一线教 师 的问题 。究 其 原 因 , 可能 还在 于 岳麓版教 科 书 没 讲 清 楚 并 前 后 表 述 不 一 。第 3课 “ 汉 代 的思 想 大 一 统 ” 说 汉 代确 立 了儒 学 在 中 国传 统 文化 中的 “ 主流地位 ” , 第 4课 “ 宋 明理学 ” 又 说程 朱 理学在 “ 南 宋 以后 ” 逐 渐 发展 成 “ 官 方 哲 学 ” 。虽 然从 学科 的科 学性 上 看 , 这 两 个 表 述 没 有 问 题 , 但 这 样 的文 字呈现 , 容 易 给学 生 和老 师 造成 了理解 上 的障碍 , 也 会有一 些 疑 问 , 例 如 , 儒 学 与程 朱 理学 的 区别何在 ? “ 主流地 位 ” 与 “ 官方 哲 学 ” 是 怎样 的关 制是 近 年 来 各 种 考 试 命 题 的 重 点 , 也 是学 生答 题 的易错 环 节 , 所 以在 复习教 学 过程 中要 注 意从 不 同角 度 和 层 面进 行 比较 。 首 先 , 引导 学生通 过 自学 回顾 这 一学 习 主题 , 归 纳 影 响 一 个 国 家 政 治 体 制确 立 的 因素 。其 次 , 基 于 史 实 进行 分 析 , 确 定 思 考 此 类 问 题 的 角度 : 历史 传 统 ; 当时资 本 主 义经 济 发展 的程 度 ; 资 本 主 义 制 度 确 立 的方式 ; 革 命 时期 的指 导 思想 。 7 0 2 0 1 3 年 第5 期 ( 总 g 3 3 5 期 ) 再次 , 指 导 学 生通 过 列 表 的 方 式 对美 国的总 统共 和 制 和英 国君 主 立宪 制 从 以 上 四个 角 度 进 行 概 括 、 整 理 。最 后 , 选 取 一份 有 代 表 性 的学 生学 习成果 交 流 、 完 善 , 进 而认识 法 国议 会制 共 和 制 和美 国 总统 制 共 和 制 、 英 国君 主立 宪 制 和德 国二元 制君 主制 的特 点 。 通过 以 上 选 题 、 作 答 情 况 分 析 、 课 堂交 流 和 引导 , 学 生加 深 了 对 这一 内容 的 理 解 , 即对 资 产 阶 级 代议制 的 君 主立 宪 制和 民主共 和制 的确 立及 发 展 有 了深 入 的认 识 和理 解 , 并 对 英 国君 主 立 宪 制 确 立 的 实 质 有 了 进 一 步 的 认 识 英 国君 主立 宪 制 确 立 的实 质是 一 种 妥 协 , 而 这 种 妥 协 不 是 软弱 , 不 是放 弃原 则 , 而 是一 种解 决 问题 的 积 极 方 法 , 是 一 种 追 求 共赢 的大智 慧 。 ( 作者地 址河 北省 迁安 市第 三 中学, 0 6 4 4 0 0 ) 教 材 评 解 系? “ 南 宋 以后 ” 这 一 非 常 宽 泛 甚 至 模 糊 的表 述 又 该 怎样 理解 ?是 南 宋后 期 还 是 南 宋 以后 的元 朝 、 明 朝 ?等 等 。仔细 分析 学生 的质 疑 , 也 就 能理 解 为 什 么 会 出现 学 生 认 为 是 汉 武 帝 时 期 而 非 老 师 认 为 的 明清 时期 的分歧 了。 思考 : 线 索 梳 理 与 多 元 分 析 带 着课 堂观 察 的 收获 和 继 续 探 索 的 问题 , 我 打 开 网络 输入 关键 词进 行 搜 索 , 发 现 关 于 这 一 问题 的 看 法还 真 是 五 花 八 门 : 有 说 是 汉 武 帝 时 , 也 有 说 是 在 南宋 或元 朝 , 还 有说 是 明清 。究 竟 何 时 儒学 成 为 官 方哲 学 , 哪 一 个 观 点 更 有 说 服 力 , 还 得 下 功 夫 阅 读 、 研 究 。 本 着求 真求 实 的科 学 态 度 , 怀 着 对 历 史 的尊 敬 和对 学 生历 史学 习 的责 任 , 我 认 真 翻 阅 了 张仁 忠 著 中 国古 代史 、 张 岂之 主编 中国历史 以及 裔 昭 印 主编 世 界文 化 史 等 。一 番 阅读 和梳 理 , 反 复思 考 与 整理 , 笔 者 认 为 , 要 澄 清 究 竟 何 时 儒 学 成 为 官 方 哲 学 的 问题 , 得从 基本 概念 和发 展演 变进行 辨 析 。 首 先 , 要理 清 几 个 概 念 , 即 从 概 念 的 把 握 中准 确 理解 教科 书 的表 述 。第 一 , 什 么是 儒 学 ?儒 学 即 儒 家思 想 , 由孔 子创 立 , 最 初 指 的是 司仪 , 后来 逐 步 发 展为 以尊卑 等 级 的仁 为 核 心 的思 想 体 系 , 几 经 发 展 才成 为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 主 流思 想 。第 二 , 什 么是 理 学 ?理学 是指 宋元 明清 时 期 的哲 学 思 潮 , 又 称 道 学 。产 生于北 宋 , 盛 行 于南 宋 、 元 明 时代 , 清 中期 以 后 逐渐 衰落 。理 学 有 广 义 和 狭 义 之 分 。广 义 理 学 指 既贯 通宇 宙 自然 ( 道 ) 和人 生命 运 ( 佛 ) 又继 承 孔 孟正 宗 ( 儒为 根本 ) 的新 儒 学 。狭 义 理学 指 程 颢 、 程 颐 、 朱 熹为代 表 的 , 以理 为 最 高 范 畴 的学 说 , 即程 朱 理 学 。程朱 理学 虽仍 以孔 孟 儒 学 为正 宗 , 但 它 吸 收 了佛 、 道 等 内容 , 将 天理 、 仁 政 、 人伦 、 人 欲 内在 地 统 一 起 来 , 构 建 起 理 学 的 世 界 观 。显 然 , 宋 元 明 清 时 期 的儒 学 主 流 是 理 学 , 即 儒 的 概 念 已经 发 生 了 变 化 , 此儒 并 非 先 秦 与 汉 代 之 儒 , 但 学 说 根 基 与 主 干 是一 脉 相 承 的 。 因此 , 教 科 书 编 者 应 注 重 这 些 变 化 , 力 求 精 准 、 严 密 、 严 谨 。第 三 , 何 谓 “ 官 方 ” ? 普 遍解 释 是 指 政 府 方 面 , 实 际 上 就 是 国 家 意 志 的 体 现 , 带有 专 用 的权 威 的 意 思 。第 四 , 何 谓 “ 哲 学 ” ? 即关 于世 界观 的学 说 , 是 理 论 化 、 系 统 化 的 世界 观 , 是对 自然 知识 、 社 会 知识 、 思维 知 识 的概 括 和 总结 。 “ 哲 学 ” 和 “ 官方 ” 一结合 , 就 可解 释为 国家或 政府 对 自然 观 、 社 会 观 有 统 一 的认 识 或 统 一 的价 值 标 准 。 基 于这样 的概 念 梳 理 , 因此 , 判 断 一 种 思 想 是 否 是 叶 季 厥文教攀磐 官方哲 学 , 根 本点 就 要看 它是 不 是代 表 了政府 行 为 或 国家意 志 , 即这种 思想 是不 是 统 治 者 的治 国指 导 思想 。这就说 明 , “ 官方 哲 学 ” 即代 表 了官方 的 主 流 意识 , 官方确 立 了它 的主流地 位 。 其次 , 必 须理清 儒学 的产 生 、 发 展 脉络 , 即从儒 学的 发展演 变 来认 识 儒 学 地位 的变 化 。春秋 晚期 , 孔 子创 立 以“ 仁 ” “ 礼 ” 为核心 的儒学 , 强 调统 治 者 以 德治 民 , 反 对 苛 政 和 任 意 刑 杀 , 希 望 恢 复 西 周 的礼 乐 制度 。战国 时期 , 孟 子 主 张 “ 仁政 ” , 进 一 步 提 出 “ 民贵 君轻 ” 的思 想 ; 苟 子 主张礼 法并 施 , 提 出“ 君 舟 民水 ” 的论 断 , 强 调人 民群 众 的力 量 。经 过孟 子 、 苟 子 的改造 和 发 展 , 儒 学 体 系 更 加 完 整 。战 国后 期 , 儒 学 发展 为 诸 子 百 家 中 的蔚 然 大 宗 。但 因其 设 计 的理想 政治 制度 和治 国原 则脱 离 当时 诸侯 称 霸 、 群 雄 割据 的社会 现 实 , 因而 未 能 得 到 当权 者 的 赏识 和 采 用 , 自然也 就没 有成 为 “ 官 方哲 学 ” 。 汉 初 , 为恢 复生 产 和 安 定 人 心 , 统 治 者 崇 尚道 家“ 无 为而治 ” 的思 想 , 实施 与 民休 息 的 政策 。经 过 六 十 多年 的休养 生息 , 汉 朝 经 济 实力 逐 渐 恢 复和 增 强 , 但 是 , 王 国势 力 日益膨 胀 , 边 患 危 机严 重 。为 了 加 强 中 央集 权 , 开拓 大 一统 事 业 , 公元 前 1 3 4年 , 汉 武帝 下诏征求 治 国方 略 , 儒 生 董 仲舒 迎 合 汉武 帝 的 政 治需 要 , 在 著名 的 举 贤 良对 策中系统 地 提 出 了 “ 天人感 应 ” “ 三 纲 五 常 ” “ 大 一 统 ” 学说 和 “ 罢 黜 百 家 , 独 尊儒术 ” 主 张 。这些 思 想 和主 张 不仅 强 调 、 神 化 了皇权 和等 级名 分 制 度 , 而 且符 合 君 主专 制 中央 集 权 的政 治 需 要 。汉 武 帝 接 受 了 董 仲 舒 的 建 议 并 付诸 实践 。即正式 规定 诗 书 礼 易 春 秋 为“ 五经 ” , 设 立 专 事 研 究 和 传 播 “ 五 经 ” 的教 官 即 “ 五经博 士 ” 。公元 前 1 2 4年 , 汉 武 帝 根据 董 仲舒 的 建议 , 在 中央 兴办 太 学 , 规定 太 学 生 员 为博 士 弟 子 , 一 律 由“ 五经博 士 ” 负责 教授 , 学 完 经考 试 合格 即可 到政 府 任官 。在郡 县 设 立 学校 , 儒 学 成 为各 级 学 校 必修 的重 要 内容 , 初 步 建 立 起从 地 方 到 中央 的儒 学 教 育体 系 。从 此 , 儒 家 学 说 成 为 政 府 选 拔 人 才 、 任 官授 爵的标 准 , 儒 家 经 典 成 为 官 方 规 定 的教 科 书 , 儒学 的独 尊地 位 也 就 由此 确 立 , 儒 学 开 始 成 为 “ 官 方哲 学 ” 。 魏晋 南北 朝至 隋唐 , 传 统儒 学 越 来越 脱 离 人们 企 图解释 宇 宙 自然 和 人 生 命 运 并 借 以慰 藉 心 灵 的 需要 , 变得 愈来 愈玄秘和繁琐。于是, 人们纷纷抛 弃 儒学 , 转 而 投 向佛 教 和 道 教 , 儒 学 因 此 遭 遇 巨大 危 机 佛 教本 土化 和 道 教发 展 的 挑 战 , 引起 了一 些儒学大师的警觉, 于是发 出复兴儒学 的呐喊。而 71 2 0 1 3 年第5 期 ( 总第3 3 5 期 ) 呷 髫 原文 学参 教 材 评 解 这场危 机 同时也 给儒 学 的发 展 演变 提 供 了条 件 , 那 就是 儒 、 佛 、 道 相 互 学 习 的潮 流 。这 股 潮 流 为 儒 学 吸收佛 教 、 道 教思 想 进行 自我 更新 创 造 了可能 。儒 家学 者展开 了复 兴 儒 学 、 抨 击 佛 道 的 活 动 , 同 时 又 融合 佛道思想 来解 释 儒 家义 理 , 形 成 了以理 为 核心 的新 儒学 体 系 “ 理 学 ”。其 中 , 北 宋 程 颢 、 程 颐 兄弟 和南宋 朱熹成 就最 为突 出。 “ 二程 ” 认 为 : 天 理 是 宇 宙万 物 的本 原 , 万 物 只 有 一个天理 , 主 张 先 有 理 而 后 有 物 , 这 是 理 学 的核 心思 想 。“ 二程 ” 把天理 和 伦理 道德 直 接联 系起 来 , 认为 人伦就 是 天理 。朱 熹 是理 学集 大成 者 , 强 调理 之源 在于 天理 , 而天 理就 是 作 为道 德 规 范 的 “ 三 纲 五 常” , 它 是 人 性 的最 高 境 界 。 同时 又 指 出人 性本 来与 天理 一致 , 但 为 后 天 的 欲 望 所 蒙 蔽 , 所 以 强 调 “ 存 天理 , 灭人 欲” 。显 然 , 程 朱 理 学 将 人们 追 求美 好牛 活 的要求视 为人 欲 , 这 就将 封 建 纲 常 与宗 教 的 禁 欲 主义结 合起 来 , 从 而适 应 了封 建 社 会 从 前期 向 后期 发展转 变 和封建 专制 主义 进 一 步加 强 的需 要 。 即程 朱理 学 以儒 学 为 宗 , 吸 收佛 、 道 , 将 天 理 、 仁政 、 人伦 、 人欲 内在 统一 起 来 , 使儒 学 走 向政 治 哲 学 化 , 为封建 等级 特 权 的统 治 提 供 了 更 为 精 细 的 理 论 指 导和世界 舰支 持 , 有力 地 维 护 了封 建专 制 统 治 。但 奇怪 的是 , 朱 熹 的 学说 在 南 宋 时 却 被斥 “ 伪 学 ” , 其 本 人也遭 到 了“ 莫须有 ” 式 的人 身攻 击( 不唯 朱熹 如 此 , 程学 也 在 南 宋 绍 兴 年 间被 禁 锢 ) 。直 到 朱 熹 去 世 后 九 年 即 l 2 0 9年 , 才 得 以 “ 平 反 昭 雪 、 恢 复 名 誉 ”。又 过 了十 八 年 即 1 2 2 7年 , 宋 理 宗 才 发 布 诏 书 , 追 封 朱 熹 为太 师 、 信 国公 , 提 倡 学 习 四书 章 句 集 注 。 由此 , 朱 熹理 学才 正式 成 为南 宋 的 “ 官方 哲 学 ”, 但 此时离南 宋 的灭亡 已不远 l。 元 朝科举 考试 皆 自朱 熹所 定 “ 四书 ” 出题 , 诠 释 亦 以朱 熹编著 的 四书章 句集 注 为标 准 , 理 学作 为 “ 官方哲 学 ” 的地 位 进 一 步加 强 。 明太 祖 朱 元 璋 为 重建封 建秩序 , 以程 朱理 学 来 强化 思 想 统治 。明成 祖更加 尊崇 程朱理 学 , 特 命翰 林 学 士 胡广 等 人编 纂 四书大 全 五经 大 全 性 理 大 全 , 辑 录宋 元 理 学各 家之说 , 颁 行 全 国 , 并 规 定 科 举 考 试 必 须 以此 为标 准 , 不 符 合 程 朱 理 学 的 思 想 则 被 视 为 异 端 , 加 以排 斥 。官方 的这种 导 向 , 使 程朱 理 学 在科 举 取 士 的社会 以及 思 想 文 化 领 域 占据 了统 治 地位 。直 至 1 9 0 5年 废 除科 举 为 止 , 文 官 考 试 皆 不 超 出朱 学 范 围 。由此可见 , 宋元 明清 时期 的几代 统 治 者都 把 程 朱理学 作 为正统 思想 , 而 程朱 理 学作 为 “ 官 方哲 学 ” 最早 可追溯 到南 宋末 , 而 明确 确立 其 在思 想 领 域 的 |赫 7 2 2 0 1 3 年 第5 期 (总第3 3 5 )卜一 一 统 治地位 则是在 明朝初 期 。 认 识 : 阅 读 思 考 与实 践 研 究 回到本文 开始 的 问题 和课 堂 观 察情 况 , 笔 者认 为 , 执教 老师 的结论 是 不够 严谨 的 , 但 “ 概括 归 纳 中 国古代历 史 上 儒 学 地 位 的 变化 ” 这 一 问 题 的 提 出 , 不 仅具有 探 究 性 , 而 且 更 具 挑 战 性 。 因为 , 学 生 根 据 这一 问题发 现 了教科 书 编 写 中存 在 的一 些 瑕疵 , 这既是挑 战权威 , 更 是 挑 战 自我 ; 而 且 , 这 一 问题激 起 了学 生求知 的欲 望 , 在质 疑 老 师所 给 结论 的过 程 中 , 养成 了好 学 、 乐 学 、 勤 于 思 考 、 敢 于 质 疑 的学 习 品质 。一堂 好 课 , 不 应 拘 泥 形 式 , 关 键 在 于 能 否 引 起师生 的共 鸣 和 激 发 学 生 求 知 的 热 情 、 思 考 的 诉 求 。回想学 生质 疑老 师 问题 时执 教 老 师 的 满 意微 笑 , 我也 有点 心领 神 会 。但 是 , 笔 者 想说 的是 , 我们 应该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燃气储运中级工考试预测题及解析
- 工作总结及个人成长报告
- 五一银行活动方案
- 田青蛙动态课件
- steam课件电信教学
- 用药安全知识培训材料课件
- 制作表格直播教学课件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期中基础复习卷(B卷)(含答案无听力音频及原文)
-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单元检测题(含答案)-2025-2026学年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 副本
- 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
- 乘客遗失物品处理课件
- 美编设计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
- 肿瘤患者有效沟通技巧
- 医院科室停电应急预案
- 2025-2030中国工业用地开发与产业升级分析报告
- 2025年教育学家教学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考试试题(有答案)
- 第1课 互联网和物联网 课件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