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CE 欧洲经济委员会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汽车标准法规中文译本汽车标准法规中文译本) REGULATION No.61 企业秘密企业秘密 请勿外传请勿外传 商用车辆驾驶室后板前面外部凸出物认证的统一规定商用车辆驾驶室后板前面外部凸出物认证的统一规定 UNIFORM PROVISIONS FOR THE APPROVAL OF CO MMERCIAL VEHICLES WITH REGARD TO THEIR EXTERNAL PROJECTIONS FORWARD OF THE CAB S REAR PANEL 编制编制: 会签会签: 审核审核: 批准批准: 乘用车研究院车身设计部乘用车研究院车身设计部 国家: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源于:联合国 1984年 7月 18日协议 标题:商用车驾驶室后板前面 的外部凸出物 第 1 版 1999 年 7月 法规号:61 第I页 E/ECE/324 ) E/ECE/TRANS/505 ) Rev.1/Add.60 1984 年 7 月 18 日 联合国协议 关于轮式车辆安装及或用在轮式车辆上的装备及零部件 采用统一的技术法规以及满足这些法规的认证 相互认可的条件(*) 1958 年 3 月 20 日日内瓦通过 附录 60:61 号法规 本附录:1984 年 7 月 15 日生效 商用车辆驾驶室后板前面外部凸出物认证的统一规定 (*) 协议的原名: 有关采用机动车辆装备及零部件认证以及认证相互认可的统一条件的协议, 于 1958 年 3 月 20 日在日内瓦通过。 企业秘密 请勿外传JAC 江淮汽车乘用车研究院车身设计部 国家: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源于:联合国 1984年 7月 18日协议 法规号:61 第II页 第 1 版 1999 年 7月 标题:商用车驾驶室后板前面 的外部凸出物 61 号法规 商用车辆驾驶室后板前面外部凸出物认证的统一规定 目 次 法规 1 适用范围 (1) 2 定义 (1) 3 认证申请 (2) 4 认证 (2) 5 一般要求 (3) 6 特殊要求 (4) 7 车型更改 (7) 8 生产不一致性的处罚 (7) 9 正式停产 (7) 10 认证试验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名称和地址 (8) 附录 附录 1 按照 61 号法规对某一车型外部凸出物的认证批准、认证扩展、认证拒绝、 认证撤销或正式停产的通知书 (9) 附录2 认证标志的布置示例 (11) 附录3 H点以及实际靠背角的确定程序和它们与R点以及设计靠背角相互关系的确定程序 (12) 附录 4 凸出物及距离的测量 (18) 企业秘密 请勿外传JAC 江淮汽车乘用车研究院车身设计部 国家: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源于:联合国 1984年 7月 18日协议 标题:商用车驾驶室后板前面 的外部凸出物 第 1 版 1999 年 7月 法规号:61 第1页 61 号法规 商用车辆驾驶室后板前面外部凸出物认证的统一规定 1 适用范围 1.1 本法规适用于 N1,N2和 N3类商用车辆外部凸出物,且仅限于下面定义的外表面。它不适用于外后视镜 (包含它们的支撑)或诸如天线和行李架等附件。 1.2 本法规旨在当碰撞发生时,降低对同车辆外表面相撞的人所承受的危险和伤害严重性。 2 定义 就本法规而言: 2.1 外表面:指下面第 2.5 条定义的驾驶室后板前面车辆部分,不包括后板自身,包括象前翼子板,前保险 杠和前轮这些部件; 2.2 车辆认证:指车型就其外部凸出物方面的认证; 2.3 车辆类型:指在诸如外表面等主要方面一致的机动车辆; 2.4 驾驶室:指构成驾驶室和乘客舱的车身部分,包含车门; 2.5 驾驶室后板:指驾驶室及乘客舱外表面的最后部分。从那里不可能确定后壁板位置,就本法规而言,应 当认为它是位于驾驶座椅“R”点后面 50 cm 处的铅垂横向面板。若该座椅可调,应将其置于其最后的 驾驶位置(见附录 3) 。不过,在试验检验机构允许的条件下,若认为 50 cm 对特定车辆不适合,则制 造厂可以要求另一距离; 2.6 基准面: 指通过前轮中心一水平平面或位于地面以上 50 cm 高度处的一水平平面, 选二者中较低的一个; 企业秘密 请勿外传JAC 江淮汽车乘用车研究院车身设计部 国家: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源于:联合国 1984年 7月 18日协议 法规号:61 第2页 第 1 版 1999 年 7月 标题:商用车驾驶室后板前面 的外部凸出物 2.7 底线:指按下面方式确定的线: 当一高度不确定,轴线铅垂,锥面与轴线成 15 角的圆锥沿该负载车辆外表面移动时,在移动过程中保 持其同车身外表面最低点的接触,那么底线就是该接触点的几何轨迹。在确定底线时,不考虑排气管或 车轮, 也不考虑附加到车身底部的功能机构外形, 如用于拖拉或车辆发生故障时而使用的千斤顶支撑点, 悬吊架或配件。在轮罩外部空间应设想有一虚构的紧邻外表面的扩展面,外表面的位置并不改变。在确 定底线时应将前保险杠考虑进来。受车辆类型制约,底线可能位于保险杠轮廓的外侧边缘,或者处于保 险杠下面的车身面板处。这里若有两点或多点同时接触,那么取最低点来确定该底线。 2.8 圆角半径:指对构件圆形形状以最近似圆弧加以考虑时的该圆弧半径。 3 认证申请 3.1 车型就其外部凸出物的认证申请应由车辆制造厂或其正式代理提出。 3.2 申请时应提交下列文件一式三份。 3.2.1 车辆正、侧视图的照片。 3.2.2 认证试验执行机构所要求的外表面图,以证明满足下面第 5 条和第 6 条的规定。 3.3 申请者应向认证试验执行机构提供: 3.3.1 代表该认证车型的一辆样车,或者需要如本法规中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试验的车辆主要的部件。 3.3.2 若检验机构要求,还应提供所用材料的样本和某些部件。 4 认证 4.1 按照本设计法规提交认证的车辆若满足下面第 5 条和第 6 条的要求,则应批准该车型的认证。 4.2 对每一种认证批准的型式,应授予一个认证号,其前两位数字(00 为本设计法规原始版本号)代表认 证发布时本设计法规的最新修订系列。 同一协议方不得将同一个认证号授予具有不同外部结构的同一车 型或另一车型。 企业秘密 请勿外传JAC 江淮汽车乘用车研究院车身设计部 国家: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源于:联合国 1984年 7月 18日协议 标题:商用车驾驶室后板前面 的外部凸出物 第 1 版 1999 年 7月 法规号:61 第3页 4.3 按本设计法规对某一车型作出的认证批准,或认证拒绝均应以通知书形式通知该协议有关各缔约方,通 知书的格式应与本设计法规附录 1 相符。申请认证用的,第 3.2.1 条及第 3.2.2 条中引用的图纸和照片尺 寸均不能超过 A4(210 mm297 mm)幅面,或叠成 A4 幅面并且大小合适。 4.4 在获得本设计法规车型认证批准的每一辆车上,在详细说明该认证形式的某一方便的位置上,可加以一 明显的国际认证标志,其构成如下: 4.4.1 环绕字母“E”的一圆圈后面接已批准认证国家的区分号码(1) 4.4.2 在 4.4 条中规定的圆圈右边,标上本法规号,大写字母“R” ,一短划线和认证号。 4.5 获得本设计法规认证批准的车辆, 若满足已按其他一个或多个附加到本协议的其他设计法规认证的车型 时,则 4.4.1 条所述的认证标志不必重复。这种情况下,只需在该标志右方的纵向,逐行列出其他各项 已获得认证批准的设计法规号和认证号以及附加符号。 4.6 认证标志及附加符号应清晰、易认、耐久。 4.7 认证标志应位于制造厂车辆技术规格标牌附近。 4.8 本设计法规附录 2 给出了认证标志布置示例。 5 一般要求 5.1 在汽车空载,车门、车窗及各种盖板均处于关闭状态时,本法规的规定不适用于车辆外表面的以下部分。 5.1.1 上限为地面以上 2.00 m 位置的水平面,下限为第 2.6 条确定的参考平面或是第 2.7 条确定的底线(以制 造厂选择为准)两平面之间区域的外部,或者是 5.1.2 在静止状态下,这此部件的布置应使其不被直径为 100 mm 的球体所触及。 5.1.3 在该区域下限参考平面处,应考虑落在两垂直平面之间的车辆部件,一个平面与车辆外表面相切,而另 一平面位于指向车辆内部 80 mm 处且平行于前一垂直面。 (1) 1 德国,2 法国,3 意大利,4 荷兰,5 瑞典,6 比利时,7 匈牙利,8 捷克斯洛文尼亚,9 西班牙, 10 南斯拉夫,11 英国,12 澳大利亚,13 卢森堡,14 瑞士,15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6 挪威,17 芬 兰,18 丹麦,19 罗马尼亚,20 波兰,21 葡萄牙。随后的代号将按批准承认关于对轮式车辆安装及/或用 在轮式车辆上的装备及零部件采用统一的技术法规以及满足这些法规的认证相互认可条件的协议的时间顺序指 定给有关国家,所指定的代号将由联合国秘书长通知各协议国。 企业秘密 请勿外传JAC 江淮汽车乘用车研究院车身设计部 国家: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源于:联合国 1984年 7月 18日协议 法规号:61 第4页 第 1 版 1999 年 7月 标题:商用车驾驶室后板前面 的外部凸出物 5.2 车辆外表面不应露出伸向外部可能刮及行人、自行车或摩托车的部件。 5.3 也不应当露出下面第 6 条所指出的朝外的尖锐部件,或在碰撞情况下因为形状、尺寸、硬度的原因对撞 着或擦着的人可能产生更大危险、造成更大身体伤害的凸出物。 5.4 外表面凸出物的肖氏硬度应不大于 60,弯曲半径应小于下面第 6 条规定的值。 6 特殊要求 6.1 饰件、商用符号、商用标识数字和字母 6.1.1 饰件、商用符号、商用标识数字和字母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 2.5 mm,但若这些部分未凸出周围表面 5 mm,则可不受此限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朝外的边缘应是钝的。 6.1.2 饰件、商用符号、商用标识的数字和字母,当它们凸出周围表面 10 mm 时,在几乎平行于安装它们平 面的某一平面的任何方向最凸出点,在受到 10 N 的力时即应缩回、脱落或弯曲。 施加 10 N 的力要运用一直径不大于 50 mm 的平头锤。若不能这样,应使用其他等效方法。饰件在缩回、 脱落或弯曲后,残留部分凸出不应超过 10 mm,也不应有任何尖锐边缘。 6.2 前照灯遮光板和灯圈 6.2.1 前照灯上的凸出的遮光板和灯圈,若相对前照灯的配光玻璃外表面不超过 30 mm,且曲率半径不小于 2.5 mm,那么它们是被允许的。 6.2.2 可收缩式前照灯在工作和收缩两个位置均应满足上述第 6.2.1 条的要求。 6.2.3 上述第 6.2.1 条的规定不适于嵌装在车身板件内的前照灯或是外伸在车身板件上的前照灯,当然车身本 身要符合上面第 5.2 条的要求。 6.3 前脸装饰格栅 格栅各栅格曲率半径: 若相邻栅格的间隔大于 40 mm,则不应小于 2.5 mm; 若相邻栅格的间隔介于 25 mm 至 40 mm 之间,则不应小于 1 mm; 若相邻栅格的间隔小于 25 mm,则不应小于 0.5 mm。 企业秘密 请勿外传JAC 江淮汽车乘用车研究院车身设计部 国家: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源于:联合国 1984年 7月 18日协议 标题:商用车驾驶室后板前面 的外部凸出物 第 1 版 1999 年 7月 法规号:61 第5页 6.4 风窗刮水器和前照灯清洗装置 6.4.1 上面提到的装置应满足:风窗刮水器的转轴应带有保护罩,其曲率半径不小于 2.5 mm,距最凸出点 6.5 mm 以内扇区测得表面面积不小于 150 mm 。 6.4.2 风窗刮水器和前照灯清洗装置的喷嘴曲率半径不小于 2.5 mm。凸出不到 5 mm 的喷嘴外向饰件应是光 滑的。 6.5 保护装置(保险杠) 6.5.1 前保护装置的末端应向车身外表面弯曲。 6.5.2 前保护装置的各部件应设计成所有朝外固定表面的曲率半径不小于 5 mm。 6.5.3 诸如牵引装置、绞盘这样的装备不应凸出于保险杆最前端。然而,假若绞盘在不使用时被一个半径不小 于 2.5 mm 的合适的保护覆盖物遮住时,则它们可以凸出保险杆的最前端。 6.5.4 第 6.5.2 的要求不适用于凸出少于 5 mm 的保险杠各部分,或安装在保险杠上或嵌在保险杠内的各部分。 凸出少于 5 mm 的装置边缘应是钝的。对于在本设计法规其他条款中所涉及到的,安装在保险杠装置上 的设备,本法规所包含的特定要求仍然适合。 6.6 车门、行李箱、引擎盖、通风口、入口挡板、把手的手柄、铰链、按钮 6.6.1 上面提到的各部件凸出不应超过: 对于按钮 30 mm, 对于把手和引擎盖扣件 70 mm, 对其它情况 50 mm, 所有这些部件曲率半径不得小于 2.5 mm。 6.6.2 如果操作时车门侧面手柄是旋转式的,它们应满足下面的要求: 6.6.2.1 对于平行于车门表面旋转的手柄,手柄开启端必须指向后面,手柄末端弯向车门表面并且周围有保护措 施或嵌在凹槽中。 企业秘密 请勿外传JAC 江淮汽车乘用车研究院车身设计部 国家: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源于:联合国 1984年 7月 18日协议 法规号:61 第6页 第 1 版 1999 年 7月 标题:商用车驾驶室后板前面 的外部凸出物 6.6.2.2 对可以不与车门表面平行,任何方向向外转动的手柄,在关闭位置时,手柄的自由端应朝后或朝下并安 置在一个保护套内或是嵌在凹槽中。 不符合上述条件但满足下述条件的仍可接受: 它们有独立的回位机构, 若回位机构损坏,手柄凸出表面不超过 15 mm。 在开启位置,它们的曲率半径大于 2.5 mm(若最大开启位置凸出小于 5 mm,那么该要求不被采用,在 这种情况下向外部分应是钝的) ,从最远凸出点起 6.5 mm 以内测量得到的其终端表面面积不小于 150 mm 。 6.7 脚踏板 脚踏板的边缘应被倒角。 6.8 空气、雨水横档板和防尘车窗档板 边缘能够指向外侧,其曲率半径不小于 1 mm。 6.9 金属板件边缘 如果金属板件的边缘向车身表面方向翻边,其边缘不会被直径 100 mm 的球体触到,或者该边缘被一弯 曲半径不小于 2.5 mm 保护套罩住,那么该金属板件边缘满足要求。 6.10 车轮螺钉帽、轮毂罩盖和保护装置 6.10.1 车轮螺钉帽、轮毂罩盖和保护装置不应露出任何翼状凸出物。 6.10.2 当车辆直线行驶时,位于车轮旋转轴线的水平面以上的车轮零件(除轮胎以外) ,没有任何部分外凸超 过车轮上部车身面板边缘在某一水平面的垂直凸出物。然而,如果在实现某种许可功能的要求下,覆盖 车轮螺钉帽和轮毂的保护装置可以凸出超过车轮上部车身面板边缘的垂直凸出物, 当然必须满足凸出部 分表面的曲率半径不小于 5 mm 且超过车轮上部车身面板边缘的垂直凸出物的外凸部分绝不能超过 30 mm。 6.10.3 如果螺钉和螺钉帽外凸超过轮胎外表面的凸出部分(位于穿过车轮旋转轴线水平面上部的轮胎部分) , 那么应安装满足上面第 6.10.2 条要求的保护装置。 企业秘密 请勿外传JAC 江淮汽车乘用车研究院车身设计部 国家: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源于:联合国 1984年 7月 18日协议 标题:商用车驾驶室后板前面 的外部凸出物 第 1 版 1999 年 7月 法规号:61 第7页 6.11 千斤顶支点和排气管 6.11.1 千斤顶支点(如果有的话)和排气管(一条或多条)不应凸出超过底线垂直凸出物或基准面同车辆外表 面相交部分的垂直凸出物 10 mm。 6.11.2 尽管有上述要求,如果排气管的边缘在其末端的倒角圆角半径不小于 2.5 mm,那么排气管凸出仍可以 超过 10 mm。 7 车型更改 7.1 该车型的任何更改都应通知批准该车型认证的认证部门,认证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7.1.1 认为所做的更改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并且在任何情况下车辆仍能满足本法规要求;或 7.1.2 要求执行认证试验的检验机构提供进一步的试验报告。 8 生产一致性 8.1 对于更改的认证,无论是批准还是拒绝,均应按上面第 4.3 条规定的程序通知采用本法规协议的各缔约 方。 每一辆贴有本法规规定认证标志的车辆,在外部凸出物方面均应符合经认证批准的车型。 8.2 为了核实上述第 8.1 条规定的一致性,应对连续生产出的贴有本法规规定的认证标志的车辆进行充分的 随机检查。 9 生产不一致性的处罚 9.1 如果不符合上述第 6 条所规定的要求或者车辆不能通过附录 3 规定的试验, 则应撤销已按本法规对车型 所作的认证批准。 9.2 如果认证部门撤销其先前批准的认证,应立即以认证格式的副本通知采用本法规的其他缔约方,该副本 在结尾应以大写字母标上“APPROVAL WITHDRAWN” (认证撤销)和声明日期。 10 正式停产 如果认证执有者完全停止了一种已按本法规认证批准的车型的生产,他应通知批准认证的认证部门。根 据收到的相关通知,认证部门应以认证格式的副本通知其他采用本法规的其他缔约方,该副本在结尾应 以大写字母标上“APPROVAL WITHDRAWN” (认证撤销)和声名日期。 企业秘密 请勿外传JAC 江淮汽车乘用车研究院车身设计部 国家: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源于:联合国 1984年 7月 18日协议 法规号:61 第8页 第 1 版 1999 年 7月 标题:商用车驾驶室后板前面 的外部凸出物 11 认证试验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名称和地址 采用本法规的缔约方,应该将试验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名称及地址通知给联合国秘书处。该试验部门 负责进行认证试验,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授予认证并受理在其他国家发行的认证批准、认证扩展、认证拒 绝或认证撤销的书面通知。 企业秘密 请勿外传JAC 江淮汽车乘用车研究院车身设计部 国家: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源于:联合国 1984年 7月 18日协议 标题:商用车驾驶室后板前面 的外部凸出物 第 1 版 1999 年 7月 法规号:61 第9页 附录 1 (最大规格:A4(210 mm297 mm) ) 签发机构:行政管理部门 依据 61号法规就外部凸出物对某一车型给予认证批准 (认证拒绝、撤销或正式停产)的通知 认证号: 1 该车型的商品名称或商标 2 车型 3 制造厂的名称和地址 4 制造厂代理商的名称及地址 5 提交认证的车辆 6 进行认证试验的部门 7 该检验机构提交报告的日期 8 该检验机构提交报告的编号 9 认证批准/拒绝(1) 10 认证标志的布置示例 11 驾驶室后板相对驾驶员座椅 R 点的位置(见 2.5 条) 12 第 5.1.1 条中所确定区域的下限: 参考平面/底线 (1) 划去不适用部分。 企业秘密 请勿外传JAC 江淮汽车乘用车研究院车身设计部 国家: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源于:联合国 1984年 7月 18日协议 法规号:61 第10页 第 1 版 1999 年 7月 标题:商用车驾驶室后板前面 的外部凸出物 13 地址 14 日期 15 签署 16 将后板前部车厢的前、后及侧面部分的照片(带认证号)附在本通知书中。 企业秘密 请勿外传JAC 江淮汽车乘用车研究院车身设计部 国家: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源于:联合国 1984年 7月 18日协议 标题:商用车驾驶室后板前面 的外部凸出物 第 1 版 1999 年 7月 法规号:61 第11页 附录 2 认证标志的布置示例 A型 (见本设计法规第 4.4 条) 贴在商用车辆上的上述认证标志表明该车型在外凸出物方面已经在荷兰(E4)按第 61 号法规通过认证,认证 号为 002439,认证号表示该认证是依据 61 号法规原始版本批准的。 B 型 (见本设计法规第 4.5 条) 贴在商用车辆上的上述认证标志表明该车型已经在荷兰(E4)依据61 号法规和 10 号法规(1)通过认证。认证号 表示在各自认证批准时,61 号法规没有被修改过,10 号法规则包括 01 系列修订版本。 后一号码仅作为示例给出。 企业秘密 请勿外传JAC 江淮汽车乘用车研究院车身设计部 国家: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源于:联合国 1984年 7月 18日协议 法规号:61 第12页 第 1 版 1999 年 7月 标题:商用车驾驶室后板前面 的外部凸出物 附录 3 “H ”点及实际靠背角的确定程序和它们与“R ”点以及设计靠背角相互关系的确定程序 1 定义 1.1 “H”点:指出乘客舱就座乘客的位置是下面第 3 条所述人体模型的大腿与躯干间旋转理论轴线在纵向 垂直平面内的轨迹。 1.2 “R”点或乘坐基准点:指由车辆制造厂确定的基准点: 1.2.1 相对车辆结构确定的坐标; 1.2.2 与最低和最后正常驾驶位置或由车辆制造厂为每一乘坐位置给出的使用位置相对应的躯干/大腿旋转 点, “H”点的理论位置。 1.3 “座椅靠背角” :指座椅靠背相对铅垂位置的倾斜角。 1.4 “实际靠背角” :指下面第 3 条中描述的人体模型的躯干线与通过“H 点”的铅垂线之间的夹角。 1.5 “设计靠背角” :指车辆制造厂所规定的角度: 1.5.1 该角确定了在最低和最后正常驾驶位置时或车辆制造厂为每一乘坐座椅所给出的使用位置的座椅靠背 角; 1.5.2 在“R”点由铅垂线与躯干线形成的角度; 1.5.3 理论上与实际靠背角相一致。 2 “H”点与实际靠背角的确定 2.1 对于制造厂提供的每一座椅都应确定其“H”点与实际靠背角。如果认为同一排的座椅是相同的(长条 座椅、相同座椅等) ,那么对于每排座椅只需确定一个“H”点和一个实际座椅靠背角,将下面第 3 条 中描述的人体模型安放在该排有代表性的位置上,该位置应是: 2.1.1 对于前排情况,驾驶员座椅; 2.1.2 对于后排或后几排座椅,外侧座椅。 企业秘密 请勿外传JAC 江淮汽车乘用车研究院车身设计部 国家: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源于:联合国 1984年 7月 18日协议 标题:商用车驾驶室后板前面 的外部凸出物 第 1 版 1999 年 7月 法规号:61 第13页 2.2 在确定“H”点和实际靠背角时,座椅应被置在最低和最后的正常驾驶位置或由制造厂为其确定的使用 位置。若座椅倾斜度可调,应将其锁止到制造厂要求的位置,或者在没有任何要求的情况下调节到尽可 能接近相对铅垂位置 25 左右的实际靠背角位置。 3 人体模型描述 3.1 应使用与平均身高的成年男子质量、外形相一致的三维立体人体模型。在下面图 1 和图 2 中描述了这样 的人体模型。 3.2 人体模型的构成: 3.2.1 模拟身体背部和模拟身体乘坐部分的两组构件围绕代表躯干和大腿铰接轴线的轴转动, 人体模型体侧该 轴标记即是人体模型的“H”点。 3.2.2 模拟腿部的两组构件铰接到模拟乘坐部分的构件上。 3.2.3 模拟足部的两组构件通过模拟踝关节的转轴铰接到腿部。 3.2.4 此外,模拟身体乘坐部分的组件应安装一水平仪,以便能够确定其横向方位。 3.3 身体各部分质量块应被安放于对应于其重心的合适位置,使人体模型总质量达到 75.6 kg左右。各种重 块的详细资料在本附录附件图 2 的表中给出。 3.4 躯干基准线被认为是穿过腿部与骨盆连接关节和颈部与胸部连接的理论关节的一条直线 (见本附录附 件图 1) 。 4 人体模型安装 三维立体人体模型应以如下方式安装: 4.1 车辆应水平放置,座椅按上面第 2.2 条规定调整; 4.2 试验座椅表面应覆盖一块有利于纠正人体模型位置的布; 4.3 人体模型被置于试验座椅上,其旋转轴线应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面; 4.4 人体模型足部按下列方式安置: 4.4.1 在前排座位,人体模型座板上的横向定位水平仪应水平; 企业秘密 请勿外传JAC 江淮汽车乘用车研究院车身设计部 国家: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源于:联合国 1984年 7月 18日协议 法规号:61 第14页 第 1 版 1999 年 7月 标题:商用车驾驶室后板前面 的外部凸出物 4.4.2 在后排座位,应尽可能同前排座椅相接触。如果两脚落在地板上高度不同的部位上,应以先与前排座椅 接触的脚作为基准来放置另一只脚。使装在人体模型座板上的横向水平仪指示水平; 4.4.3 如果“H”点是在中间座椅确定的,则双脚应在车厢通道一边一只地放置; 4.5 重块应安放在大腿上,确定横向定位的水平仪应指示水平,重块应布置在代表人体模型座板组件上; 4.6 将人体模型背板前倾,用 T 形杆将人体模型拉离座椅。使人体模型在其座椅上向后滑动,直到不需加 保持力为止(直到背板接触到靠背为止) ,将人体模型重新放到车辆座椅上; 4.7 给人体模型施加两次大约 10010 N 的水平载荷。载荷施加的方向及作用点如图 2 中黑色箭头所示; 4.8 重块应安装在左右两侧,躯干重块应置于合适位置。横向定位水平仪应保持水平; 4.9 保持人体模型上的横向定位水平仪水平,使人体模型背板前倾直至躯干重块位于“H”点上方,以便消 除同座椅靠背间的任何摩擦; 4.10 将人体模型背板轻轻地后移以完成安装操作。人体模型的横向定位水平仪保持水平。如果不是这样,上 述步骤应重新操作。 5 结果 5.1 当人体模型按上述第 4 条要求被安装完毕时,车辆座椅的“H”点和实际座椅靠背角是由“H”点和人 体模型躯干基准线的倾斜角构成的。 5.2 应测量出相对三个相互垂直平面的“H”点坐标与实际靠背角,并同车辆制造厂所提供的数据相比较。 企业秘密 请勿外传JAC 江淮汽车乘用车研究院车身设计部 国家: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源于:联合国 1984年 7月 18日协议 标题:商用车驾驶室后板前面 的外部凸出物 第 1 版 1999 年 7月 法规号:61 第15页 6 确定“R”点和“H”点的相对位置以及设计靠背角和实际靠背角间的相对关系 6.1 按照第 5.2 条的要求对“H”点和实际靠背角测得的结果应同车辆制造厂提供的“R”点坐标和设计靠 背角相比较。 6.2 如果由坐标确定的“H”点位于水平与铅垂方向边长均为 50 mm 且对角线交于“R”点的正方形内,并 且实际靠背角偏离设计靠背角小于 5 ,对于上述乘坐位置,应认为“R”点与“H”点相对位置以及设 计靠背角与实际靠背角相对关系满足要求。 6.2.1 如果符合上述条件,则应该采用该“R”点和设计靠背角来检验。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应调整人体模型, 使其“H”点与“R” 点重合,实际靠背角与设计靠背角重合。 6.3 如果“H”点或实际靠背角不符合上述第 6.2 条的要求,则“H”点或实际靠背角应再确定两次(共三 次) ,如果这三次操作中有两次的结果符合要求,则应认为试验结果满足要求。 6.4 除非这三次试验结果中至少有两次满足第 6.2 条的要求,否则该试验结果将被认为不符合要求。 6.5 如果上述第 6.4 条描述的情况出现或由于车辆制造厂未提供有关“R”点位置或设计靠背角的数据,而 使检验无法进行时,则应取三次测量值的平均值用于本设计法规涉及“ R”点或设计靠背角的所有场合。 企业秘密 请勿外传JAC 江淮汽车乘用车研究院车身设计部 国家:欧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自考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自我提分评估含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计算机一级通关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自考专业(会计)通关题库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自考专业(计算机网络)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教师资格通关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4化验员题库试题(B卷)附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专升本考前冲刺试卷(能力提升)附答案详解
- 2023年度文化教育职业技能鉴定考前冲刺练习题附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考点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同步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
- 反射疗法师3级通关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小学生防骗防诈安全教育课件
-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 中外广告史(第三版) 课件全套 何玉杰 第0-11章 绪论、中国古代广告的发展- 日本广告的发展
- 三年级全一册《劳动与技术》第二单元 活动3《创意剪纸》课件
- 肺结节科普宣教
-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 空调维保项目进度保障计划
- 放射科室风险评估报告
- 各类组织架构图课件
- 创伤性窒息护理课件
- 人口老龄化对寿险产品需求结构的影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