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相比于其前版《GB 1589-1989》,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更新与调整,旨在适应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现状,提高道路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以下为具体变更内容概述:
-
外廓尺寸限制调整:新标准对不同类型车辆的外廓尺寸进行了重新规定,部分车辆的长度、宽度和高度限值有所放宽,以适应现代车辆设计趋势和运输需求,如增加了铰接列车的长度限值,以促进货物高效运输。
-
轴荷限定细化:针对不同类别和用途的车辆,新标准详细规定了各轴的荷载限制,更加科学合理地分配车辆载荷,确保道路桥梁安全和车辆行驶稳定性。
-
质量限值优化:调整了各类车辆的总质量限值,特别是对于货车、客车及挂车等,旨在平衡运输效率与道路基础设施承受能力,减少超载现象,保护道路设施。
-
新增特殊车辆规定:针对新兴的特种车辆类型,如集装箱运输车、大件运输车等,新标准增设了专门的规定和限值,填补了之前标准在这方面的空白。
-
技术参数定义明确化:在车辆尺寸、轴荷及质量的测量方法、计算规则等方面提供了更为精确和详细的说明,提高了标准的可操作性和执行的一致性。
-
安全与环保考量:新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融入了更多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考量,鼓励使用更加节能、环保的车型,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
国际接轨:《GB 1589-2004》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国际通行标准和规定,使得我国车辆标准与国际标准更加接近,便于国际贸易和交流。
这些变化体现了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规范化管理的决心,以及对提升道路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和促进环境保护的综合考虑。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1589-2016
- 2004-04-01 颁布
- 2004-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I C S 4 3 . 0 2 0一一T 04巧黔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 1 5 8 9 - 2 0 0 4 代替 G B 1 5 8 9 -1 9 8 9 % - V- n1 v J 乡 . t = L L r . k - , _J . - , F - 1. - : - I 巨 ,c己 荟 日 r l o ! f A=拍 目T Tr , j * , , 宁 护 , ,W * i、 T W J * FV O W * A W I : J* 三王 三 1-JON 上口 L i mi t s o f d i me n s i o n s , a x l e l o a d a n d ma s s e s f o r r o a d v e h i c l e s -2 0 0 4 - 0 4 - 0 1 发布2 0 0 4 - 1 0 - 0 1 实施 中 华 人民 共 和国 国 家 质 量 监督 检 验 检疫 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 iGB 1 5 8 9 - 2 0 0 4 前 胃 本标准为全文强制。 本标准是对G B 1 5 8 9 -1 9 8 9 汽车外廓尺寸限界 的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与G B 1 5 8 9 -1 9 8 9 ( 汽车外廓尺寸限界 相比主要区别如下: 增加三轮汽车、 三轴客车、 挂车的外廓尺寸限值要求( 4 . 1 . 1 ) ; 增加车辆通道圆和外摆值的测量方法及要求( 4 . 1 . 2 . 4 、 附录 A) ; 增加汽车、 挂车和汽车列车的轴荷及总质量的限值要求( 4 . 2 , 4 . 3 ) ; 增加对汽车、 挂车和汽车列车的“ 其他要求” ( 4 . 4 ) ; 修改客车、 货车等车辆的 外廓尺寸限值要求( 原 标准4 . 1 , 4 . 2 , 4 . 3 , 现标准4 . 1 . 1 、 表1 ) , 本标准的附录 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代替 G B 1 5 8 9 -1 9 8 9 汽车外廓尺寸限界 。 本标准对新 定型产品自 实施之日 起执行, 对在生产产品自 发布之日 起1 2 个月后执行。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交通部、 公安部共同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 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 1 5 8 9 -1 9 8 9 , G B 1 5 8 9 -1 9 7 9 0 GB 1 5 8 9 - 2 0 0 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 轴荷及质A限值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 挂车及汽车列车的外廓尺寸、 轴荷及质量的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在道路上使用的汽车( 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 2 6 0 0 0 k g的汽车起重机除外) 、 挂车及汽车列军。本标准不适用于军队装备的专用车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3 7 3 0 . 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 B / T 3 7 3 0 . 2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G B / T 3 7 3 0 . 2 -1 9 9 6 , i d t I S O 1 1 7 6 : 1 9 9 0 ) G B / T 3 7 3 0 . 3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 G B / T 3 7 3 0 . 3 -1 9 9 2 , n e q I S O 6 1 2 : 1 9 7 8 )3 术语和定义 G B / T 3 7 3 0 . 1 , G B / T 3 7 3 0 . 2 , G B / T 3 7 3 0 . 3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 要求 本标准规定的车辆应满足4 . 1 , 4 . 2 , 4 . 3 , 4 . 4的相应要求。4 . 1 车辆外廓尺寸要求4 . 1 . 1 车辆外廓尺寸限值 汽车、 挂车及汽车列车的外廓尺寸应不超过表1 规定最大限值。4 . 1 . 2 车辆外廓尺寸的其他要求4 . 1 . 2 . 1 当汽车或汽车列车处于满载状态、 外后视镜底边离地高度小于 1 8 0 0 m m时, 其单侧外伸量不得超出汽车或汽车列车最大宽度处2 0 0 m m。外后视镜底边离地高度大于或等于1 8 0 0 mm时, 其单侧外伸量不得超出汽车或汽车列车最大宽度处 2 5 0 m m,4 . 1 . 2 . 2 汽车的顶窗、 换气装置等处于开启状态时不得超出车高 3 0 0 mm,4 . 1 . 2 . 3 汽车的后轴与挂车的前轴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3 . 0 0 m( 牵引中置轴挂车除外) 。4 . 1 . 2 . 4 汽车和汽车列车( 不计具有作业功能的专用装置的突出部分) 必须能在同一个车辆通道圆内通过 , 车辆通道圆的外圆直径 D , 为 2 5 . 0 0 m, 车辆通道圆的内圆直径 D : 为 1 0 . 6 0 m。汽车和汽车列车由直线行驶过渡到上述圆周运动时, 任何部分超出直线行驶时的车辆外侧面垂直面的值( 车辆外摆值)T不得大于 0 . 8 0 m ( 单铰接客车的车辆外摆值 T不得大于 1 . 2 0 m ) , 测量方法见附录 AoGB 1 5 8 9 - 2 0 0 4 表 1 汽车、 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的最大限值单位为 毫米幼 GB 1 5 8 9 - 2 0 0 44 . 2 车辆的最大允许轴荷限值4 . 2 . 1 单轴 汽车及挂车单轴的最大允许轴荷不得超过表2 规定的最大限值。 表 2 汽车及挂车单轴的最大允许轴荷的最大限值单位为千克共六 月4 . 2 . 2 并装轴 汽车及挂车并装轴的最大允许轴荷不得超过表 3 规定的最大限值 。 表 3 汽车及挂车并装轴的最大允许轴荷的最大限值单 位为千克一 4951m# 9%o%E1 000 mm# F ff(J 1 300 mm#vcRX%n%w-,1 000 mm,.# 5R*O%f9,1 300 mm.# CtJ131 FwwmuznFffx1 300 mn一4 . 2 . 3 其他类型的车轴 对于其他类型的车轴, 其最大允许轴荷不得超过该轴轮胎数X 3 0 0 0 k g 4 . 3 车辆总质f限值4 . 3 . 1 最大允许总质f 汽车、 挂车及汽车列车的最大允许总质量不得超过各车轴最大允许轴荷之和, 且不得超过表 4 规定的最大限值。4 . 3 . 2 最大设计总质, 货车、 挂车的最大设计总质量不得小于表 4 规定的最小限值。GB 1 5 8 9 - 2 0 0 4 表 4 汽车、 挂车及汽车列车最大允许总质f的最大限值及最大设计总质f的最小限值 单位为千克月4 . 4 其他要求4 . 4 . 1 汽车或汽车列车驱动轴的轴荷不得小于汽车或汽车列车最大总质量的 2 5 0 o ,4 . 4 . 2 四轴汽车( 自卸车除外) 的最大允许总质量 的数值( 单位 : t ) 不能超过其最前轴至最后轴的距离的数值( 单位: m) 的 5 倍。4 . 4 . 3 挂车及二轴货车的货箱栏板高度不得超过 6 0 0 m m, 二轴 自卸车、 三轴及三轴以上货车的货箱栏板高度不得超过 8 0 0 m m, 三轴及三轴以上 自卸车的货箱栏板高度不得超过 1 5 0 0 m m, G B 1 5 8 9 -2 0 0 4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车辆通道国与外摆值测f方法( 如图 A . 1 和图 A . 2 所示)A . 1 车辆通道圆A . 1 . 1 汽车或汽车列车以直线行驶状态停于平整地面上。A . 1 . 2 汽车或汽车列车起步 , 由直线行驶过渡到直径 D , ( 按照车辆最外侧部位计算, 但是不计具有作业功能的专用装置的突出部分) 为 2 5 m 的圆周 内行驶 , 至少在圆周 内行驶 1 / 2 圈( 半个圆周) , 在此过程中车速控制在5 k m / h 至1 0 k m/ h 之间。A . 1 . 3 在此圆周内运动的车辆, 最外侧部位在地面上的投影所形成的圆周轨迹即为车辆通道圆的 外圆。A . 1 . 4 在此圆周内运动的车辆, 最内侧部位在地面上的投影所形成的圆周轨迹即为车辆通道圆的内圆。A . 1 . 5 上述过程左右各进行一次。A . 2 车辆外摆值A . 2 . 1 汽车或汽车列车以直线行驶状态停于平整地面上。A . 2 . 2 沿车辆最外侧部位向地面做投影 , 并做与车辆纵向中心线平行的投影线。A . 2 . 3 汽车或汽车列车起步, 由直线行驶过渡到直径 D , ( 按照车辆最外侧部位计算 , 但是不计具有作业功能的专用装置的突出部分) 为 2 5 m 的圆周内行驶, 至少在圆周内行驶 1 / 2 圈( 半个圆周) , 在此过程中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