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临床用量研究_郭敬_第1页
厚朴临床用量研究_郭敬_第2页
厚朴临床用量研究_郭敬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中医杂志2015年12月第34卷第12期 厚朴,入药历史悠久,在出土的武威汉简治百 病方中已有应用。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谓 “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 虫。”名医别录1加以补充,言其“主温中,益气,消 痰,下气,治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逆 不止。 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 较准确地记录了本品的主要功用。 本研究拟通过对 厚朴现代临床用量进行研究,提出厚朴的合理用量 范围与相关影响因素,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以“厚朴”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 自1954年至今的文献,从中手工筛选出应用厚朴治 疗各种疾病的临床报道(包括临床试验与个案),共 891篇作为原始分析资料。 1.2方法从原始资料中提取厚朴的临床用量,参 考中医临床专家的观点和经验,提取可能影响用量 的相关因素(如年龄、病位、病性等)等信息,经过数 据规范化处理后,利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探 讨其可能影响临床用量的机制。 2研究内容与结果 2.1主治病种根据文献报道,现代临床中应用厚 朴治疗的疾病广泛,涉及多个系统,主治病证50余 种,见表1。 厚朴临床用量研究 郭敬,陈弘东,徐立鹏,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摘要 对现代中医临床中厚朴的用量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厚朴根据年龄的参考用量为儿童(14岁)7 g, 成人( 14岁)15 g。厚朴根据病性的参考用量为急重症用量较大,19 g为其临床参考值,慢性疾病用药较小,12 g为临床参考 值。厚朴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病位在中上焦时用量较小,以13 g为临床参考值,病位在下焦时用量较大,以22 g为参考值。 应用厚朴时可采用适当的服药法和给药方式以达到“增效减量”的效果。应关注厚朴可能产生的常见和罕见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厚朴;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28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7-358X(2015)12-0950-03 收稿日期2015-03-18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 (编号:2010CB530601) 通信作者 仝小林,E-mail:xiaolintong66。 表1厚朴主治病种分类 疾病归属系统疾病名称 呼吸系统感冒、支气管肺炎、哮喘、慢性咳嗽、咽炎、呼吸窘迫综合征 循环系统肺心病心力衰竭、冠心病 消化系统 慢性腹泻、便秘、呃逆、黄疸、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肠梗阻、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阑尾炎、急慢性胰腺炎、 急慢性胆囊炎、胃食管反流、胃轻瘫、胃癌、细菌性痢疾 泌尿系统肾积水、输尿管结石、小便频数、慢性肾衰竭 生殖系统阳痿、不孕、乳腺小叶增生、闭经 神经系统中风病、失眠、脑出血、急性颅脑损伤、肝性脑病 头面五官头痛、咽痛、牙痛、面瘫、口腔溃疡、牙周炎、下颌关节处淋巴结肿、耳鸣、疱性角膜炎、口腔溃疡、早期声带小结 皮肤湿疹、痤疮、荨麻疹、多发性疖肿、 肢体关节腰痛、肩周炎 其他有机磷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精神分裂症、破伤风 2.2用量范围与影响因素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厚 朴每日单剂用量的范围非常宽,最小剂量为3 g,最 大剂量为100 g。 通过分析文献特征,总结出可能影 响厚朴用量的主要因素,从年龄、病位、病性、剂型、 给药途径等方面加以探讨。 2.2.1年龄查阅原始文献发现,临床应用厚朴的 年龄跨度较大,最小为出生2 d,最大为82岁。 提取 厚朴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文献,研究厚朴用量与 年龄的关系,随机提取有明确厚朴用量的文献200 条,剔除6条无年龄标注的数据。 以14岁为分界点 950 DOI:10.16295/ki.0257-358x.2015.12.022 山东中医杂志2015年12月第34卷第12期 分为两组,即14岁为儿童, 14岁为成人,将194 例数据分为两组。 因两组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故 进行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厚朴用量 在儿童与成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计算其 均值分别为(7.483.242)g、(14.8212.67)g,故建 议厚朴的临床用量儿童和成人分别为7 g、15 g作为 儿童、成人的参考基准值。 2.2.2病位表1可见,厚朴的主治病证比较广 泛,厚朴归脾、胃、肺、大肠经,因此将厚朴所治疾病 的病位按上、中、下焦进行划分,分析厚朴用量与病 位的关系。 随机摘取病位可按三焦分属的167份文 献数据,按所致疾病所属病位分上、中、下三焦三组, 因三组数据属非正态分布,进行多独立样本的非参 数检验,结果显示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 两分别进行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病 位在上焦和中焦时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 0.05);病 位在上焦与下焦时、病位在中焦与下焦时用量有显 著性差异(P0.05)。 因此将数据分属上焦与中焦的 数据合并,与病位在下焦的数据分为两类,其均值分 别为(12.884.86)g和(22.022.97)g,故建议临 床用量为13 g、22 g为病位在上中焦、下焦的临床用 量参考基准值。 2.2.3病性病势的轻重缓急是决定厚朴用量的 重要因素,急者重者需力挽狂澜,用量宜大,缓者轻 者需徐徐图之,用量宜小。 从文献中,我们发现厚朴 治疗急重性病证,如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肠梗 阻等疾病时,用量较大。 而治疗慢性病证,如阳痿, 不孕,慢性咳嗽,慢性咽炎等疾病时,用量相对较小。 从原始数据中随机摘取173条记录,按发病情况分 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因数据为非正态分布,进行两独 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用量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按照急慢性疾病的不同,将厚朴分为两 类,其均值分别为(18.8518.66)g和(12.294.27)g, 因此,厚朴的临床用量可以将19 g、12 g作为急性、 慢性发病的参考用量基准值。 2.2.4给药方式厚朴除常规用于内服外,亦可用 于外治法,其中灌肠为临床较为常用。 以大承气汤、 厚朴三物汤为基础方,从原始数据中摘取83份文 献,按给药方式分为灌肠、口服两类,因两组数据为 非正态分布,进行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厚朴用 量无显著性差异(P 0.05)。 因此,在临床上,灌肠和 口服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不影响厚朴的用量。 灌肠 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可能与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黏膜, 增加药物吸收的速度,使药物更快地发挥药效有关。 厚朴还见于其他外治法。 李忠2用厚枳散脐疗治疗 腹胀,如肝胃不和型腹胀,用厚朴、枳实各1 g,香附 0.5 g,研细面,敷脐,每次0.3 g。 李浩然3用巴豆壳 加等分厚朴研粉,纸卷点燃吸烟,每次2或3口,用 于治疗梅核气、咽炎,其见效比汤剂快,尤其是梅核 气,常一次即获愈。 此用法机制与雾化法相同,且药 物可直接被咽喉部血管吸收,直达病所,药物浓度 高,见效快。 综上所述,给药方式不同,有效成分的 种类和剂量,以及作用途径和机制都可能会不同,这 些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来阐释。 2.2.5剂型除了常规的汤剂外,厚朴方剂还有其 他剂型,如酒剂、丸剂、粉剂。 罗德珍等4用半夏厚 朴酒治疗咽异感症,其中厚朴用量为5 g,加800 mL 白酒浸泡7 d后,煎煮40 min,每天空腹含咽20 25 mL,疗效颇佳。 此法厚朴日用量不足1 g,远小于 临床基准参考值15 g,却确有疗效,究其原因,可能 有三:白酒久泡药材,药物成分能充分析出。 现代 药理研究表明,厚朴酚等酚类以及-桉叶油醇等 挥发油为厚朴的主要成分5,厚朴酚有抗炎抗菌的 药理作用,联苯酚类化合物难溶于水,具有较好的 脂溶性6,-桉叶油醇等挥发油具有镇静、化痰平喘 功效7。 提示酒煎或者酒浸相对于水煎更有利于有 效成分的析出,白酒浸泡可能为厚朴的最佳煎煮方 式。酒性升散,行药势,可增化痰解郁之效。含 咽酒剂,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与咽喉部,直达病所。 孙 心楚8用川厚朴治疗阿米巴痢疾,将厚朴制成浓缩 煎剂,成人每次口服20 mL(相当于生药6 g),一日 两次,平均23 d大便开始成形。 钱可久9用单味 厚朴治疗肌强直,取915 g分煎两次顿服,一般服 用1 h即可使肌强直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疗效可 维持56 h。 后改用厚朴粉口服,每次1.53 g,1日 3次,每次服用后可维持45 h。 可见厚朴粉剂服用 时的用量较汤剂较小。 况矣才10用麻子仁丸和黄芪 治疗习惯性便秘,将药打粉制蜜丸服用,每次1丸, 日服3次,其中厚朴为100 g,每丸10 g,按药物配比 换算厚朴日用量为3.6 g左右,远小于15 g。 虽其用 量较小,但其疗程以月计,这可能与疾病性质有一定 关系。 2.2.6不良反应厚朴药性平和,在神农本草经 中属中品,少有不良反应。 厚朴口服毒性较小,因厚 朴所含毒性成分主要是木兰箭毒碱,其具有神经- 肌肉接头阻断作用,能引起类似麦酚生的中枢性肌 松弛作用11,但其在胃肠内较难吸收,吸收后即由肾 脏排泄,在血中浓度较低,因此口服煎剂并不能出现 951 山东中医杂志2015年12月第34卷第12期 降压和肌松弛作用12。 查阅原始资料中文献,发现 大剂量应用厚朴可能会引起呕吐,可用少量频服的 方法来减少发生率,而不必减量。 3总结 本草汇言13云:厚朴,宽中化滞,平胃气之药 也。 凡气滞于中,郁而不散,食积于胃,羁而不行,或 湿郁积而不去,湿痰聚而不清,用厚朴之温可以燥 湿,辛可以清痰,苦可以下气也。 故古代本草书中厚 朴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呕逆泻利,虫积痞积,或 肺气胀满,痰涎喘嗽,或胃气壅滞,水谷不行,用此消 食化痰,去湿散胀,平土、金二脏,以致于中和也。 可 知古人对厚朴的认识较为全面。 现代临床应用中, 厚朴主要局限在消化系统,且多为臣使,鲜为君药, 那么如何将厚朴的主治与功效转化为实际临床疗 效,最大程度发挥厚朴的疗效? 关键就在于把握合 理的用量与用法。 前人已经积累了大量应用厚朴的 成功案例,我们要做的就是继承前辈经验,分析影 响厚朴用量的各种因素,再结合现代药理与临床研 究,更全面地发挥厚朴多种功效。 参考文献 1 陶弘景.名医别录(辑校本)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103. 2 李忠.厚枳散脐疗腹胀验例J.辽宁中医杂志,1982(2):50. 3 李浩然.巴壳散的临床妙用J.吉林中医药,1986(1):30. 4 罗德珍,张居会,邹山莲.半夏厚朴酒治疗咽异感症50例C. 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001. 5 杨秋明,梅贞.厚朴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J.中国 药房,2010,21(23):2166-2167. 6 张建和,符伟玉,莫丽儿.中药厚朴及其提取工艺的研究概况J.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5):313-314. 7 李玲玲.厚朴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1,32(8): 686-687. 8 孙心楚.川厚朴治疗阿米巴痢疾46例的效果J.中级医刊, 1960(7):9. 9 钱可久.厚朴治疗肌强直J.中医杂志,1985(6):19. 10 况矣才.麻子仁丸合黄芪治疗习惯性便秘83例的疗效观察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4):54-55. 11 龚建明,林勇.厚朴的现代研究与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2008, 10(2):125-126. 12 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医学基础教研组.厚朴药理工作小结J. 新医药学杂志,1973(4):31-32,42. 13 倪朱谟.本草汇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55- 356. 研究表明全蝎的药效部位主要是蝎毒,蝎毒的 主要有效成分为蛋白质类物质1,现代药物仿生提 取多利用蛋白水解酶对蛋白质水解从而得到特定的 活性肽或者提高蛋白类药物的提取率2。 而利用蛋 白酶对经传统方法发酵后的全蝎粉酶解提取蛋白质 还未见报道,故我们通过对全蝎粉进行发酵后再酶 解提取,并利用超滤分段,对分段后蛋白质含量进行 测定比较。 1材料 1.1仪器FA-1104N电子天平,KQ-250E超声波 提取器,WT600-2J超滤仪,UV9100B可见分光光度 计,超低温冰 柜 (-80 ,725型 ,ThermoForma公 司),水浴锅(常州汉彩实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1.2试剂牛血清蛋白(BR)、无水乙醇(AR)、磷 发酵全蝎粉酶解前后水提超滤液蛋白含量比较 张盼盼 1,周建国2,张 伟 3,房 康 3,李 珂 3,韩春超4,王集会4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250355;2.北京协和医科大学2015年级硕士研究生, 北京100730;3.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级本科生,山东 济南250355;4.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250355) 摘要 目的:比较发酵及发酵后酶解全蝎粉水提液超滤后各部位蛋白含量。 方法:利用白僵菌采用传统发酵方法对全蝎粉 进行发酵处理,并利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发酵全蝎粉进行酶解,酶解与未酶解水提液经超滤后用改良Lowry法测定蛋白质 含量。 结果:酶解后发酵全蝎粉水提液中分子量8 kDa蛋白质浓度较未酶解水提液中分子量8 kDa蛋白质浓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