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8实践操作探究类问题_第1页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8实践操作探究类问题_第2页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8实践操作探究类问题_第3页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8实践操作探究类问题_第4页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8实践操作探究类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8:实践操作、探究类问题81. (2012湖北襄阳10分)如图,PB为O的切线,B为切点,直线PO交于点E、F,过点B作PO的垂线BA,垂足为点D,交O于点A,延长AO与O交于点C,连接BC,AF(1)求证:直线PA为O的切线;(2)试探究线段EF、OD、OP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若BC=6,tanF=,求cosACB的值和线段PE的长【答案】解:(1)连接OB,PB是O的切线,PBO=90。OA=OB,BAPO于D,AD=BD,POA=POB。又PO=PO,PAOPBO(SAS)。PAO=PBO=90。直线PA为O的切线。(2)EF2=4ODOP。证明如下:PAO=PDA=90,OAD+AOD=90,OPA+AOP=90。OAD=OPA。OADOPA,即OA2=ODOP。又EF=2OA,EF2=4ODOP。(3)OA=OC,AD=BD,BC=6,OD=BC=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设AD=x,tanF=,FD=2x,OA=OF=2x3。在RtAOD中,由勾股定理,得(2x3)2=x2+32,解得,x1=4,x2=0(不合题意,舍去)。AD=4,OA=2x3=5。AC是O直径,ABC=90。又AC=2OA=10,BC=6,cosACB=。OA2=ODOP,3(PE+5)=25。PE=。【考点】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垂径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1)连接OB,根据垂径定理的知识,得出OA=OB,POA=POB,从而证明PAOPBO,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先证明OADOPA,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A与OD、OP的关系,然后将EF=2OA代入关系式即可。(3)根据题意可确定OD是ABC的中位线,设AD=x,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表示出FD、OA,在RtAOD中,由勾股定理解出x的值,从而能求出cosACB,再由(2)可得OA2=ODOP,代入数据即可得出PE的长。82. (2012湖北随州13分)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 (1)解方程x22x3=0. 巡视后老师发现同学们解此题的方法有公式法、配方法和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法)。 接着,老师请大家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解第二道题: (2)解关于x的方程mx2+(m3)x3=0(m为常数,且m0). 老师继续巡视,及时观察、点拨大家.再接着,老师将第二道题变式为第三道题:(3)已知关于x的函数y=mx2+(m3)x3(m为常数). 求证:不论m为何值,此函数的图象恒过x轴、y轴上的两个定点(设x轴上的定点为A,y轴上的定点为C); 若m0时,设此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点B,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求m的取值范围;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观察图象,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请你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解上述三道题. 【答案】解:(1)由x22x30,得(x+1)(x3)=0,x1=1,x2=3 。 (2)由mx2+(m3)x3=0得(x+1)(mx3)=0m0, x1=1,x2= 。(3)1当m=0时,函数y= mx2+(m3)x3为y=3x3,令y=0,得x=1;令x=0,则y=3。直线y=3x3过定点A(1,0),C(0,3)。2当m0时,函数y= mx2+(m3)x3为y=(x+1)(mx3),抛物线y=(x+1)(mx3)恒过两定点A(1,0),C(0,3)。综上所述,不论m为何值,此函数的图象恒过x轴、y轴上的两个定点A(1,0),C(0,3)。当m0时,由可知抛物线开口向上,且过点A(1,0),C(0,3)和B(,0),观察图象,可知,当ABC为Rt时,AOCCOB,即。OB=9。B(9,0) 。当,即:m时,ABC为锐角三角形。 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0m或m0且m3。【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分类。【分析】(1)用因式分解法或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用因式分解法或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分m=0和m0讨论即可。 考虑ABC为Rt时点B的位置,即可求出ABC为锐角三角形时,m的取值范围。 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观察图象可知,当0m90,当m90。综上所述,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0m或m0且m3。83. (2012湖北十堰12分)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B、C,已知A(1,0),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P为线段BC上一点,过点P作y轴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D,当BDC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3)如图2,抛物线顶点为E,EFx轴于F点,M(m,0)是x轴上一动点,N是线段EF上一点,若MNC=90,请指出实数m的变化范围,并说明理由【答案】解:(1)A(1,0),C(0,3)在抛物线y=x2bxc上,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2)令x22x3=0,解得x1= 1,x2=3。B(3,0)。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设P(a,3a),则D(a,a22a3),PD=(a22a3)(3a)=a23a。当时,BDC的面积最大,此时P(,)。 (3)由(1),y=x22x3=(x1)24,E(1,4)。OF=1,EF=4,OC=3。过C作CHEF于H点,则CH=EH=1。当M在EF左侧时,MNC=90,则MNFNCH。设FN=n,则NH=3n,即n23nm1=0,关于n的方程有解,=(3)24(m1)0,得m,当M在EF右侧时,RtCHE中,CH=EH=1,CEH=45,即CEF=45。作EMCE交x轴于点M,则FEM=45。FM=EF=4,OM=5。即N为点E时,OM=5。m5。综上所述,m的变化范围为:m5。【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由y=x2bxc经过点A(1,0),C(0,3),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令x22x3=0,求得点B的坐标,然后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由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直线BC的解析式。再设P(a,3a),即可得D(a,a22a3),即可求得PD的长,由SBDC=SPDC+SPDB,即可得SBDC,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当BDC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3)过C作CHEF于H点,则CH=EH=1,然后分别从点M在EF左侧与M在EF右侧时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84. (2012辽宁本溪14分)如图,已知抛物线y=ax+bx+3经过点B(1,0)、C(3,0),交y轴于点A,将线段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点B的对应点为点M,过点A的直线与x轴交于点D(4,0)直角梯形EFGH的上底EF与线段CD重合,FEH=90,EFHG,EF=EH=1。直角梯形EFGH从点D开始,沿射线DA方向匀速运动,运动的速度为1个长度单位/秒,在运动过程中腰FG与直线AD始终重合,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t为何值时,以M、O、H、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作点A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A,直线HG与对称轴交于点K,当t为何值时,以A、A、G、K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t值。【答案】解:(1)抛物线y=ax+bx+3经过点B(1,0)、C(3,0),,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3。(2)当直角梯形EFGH运动到EFGH时,过点F作FNx轴于点N,延长E H交x轴于点P。 点M是点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 点M的坐标为(0,1)。 点A是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 点A的坐标为(3,0)。 OA=3,OD=4,AD=5。 E HOM,E H=OM=1, 四边形EH OM是平行四边形(当E H不与y轴重合时)。 FNy轴,N Gx轴,FN DAOD。 直角梯形EFGH是直角梯形EFGH沿射线DA方向平移得到的, FD=t,。 EF=PN=1,OP=ODPNND=41=3。 EP=,EH=1,HP=1。 若平行四边形EH OM是矩形,则MO H=900,此时HG与x轴重合。 FD=t,即。 即当秒时,平行四边形EHOM是矩形。 若平行四边形EH OM是菱形,则O H=1。 在RtHOP中,即 得,解得。 即当秒时,平行四边形EHOM是菱形。 综上所述,当秒时,平行四边形EHOM是矩形,当秒时,平行四边形EHOM是菱形。(3)秒或秒。【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二次函数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直角梯形的性质,平移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的判定。【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将B(1,0)、C(3,0)代入y=ax+bx+3即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直角梯形EFGH运动到EFGH时,过点F作FNx轴于点N,延长E H交x轴于点P。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用t表示出OP=3,HP=1。分平行四边形EH OM是矩形和菱形两种情况讨论即可。(3)y=x+2x+3的对称轴为x=1,A(0,3), 点A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A(2,3)。 A A=2。 设直线AD解析式为,则由A(0,3),D(4,0)得,解得。直线AD解析式为。由(2)知,点G的纵坐标为1,代入得横坐标为。由HG=2得,即或。解得或。当秒或秒时,以A、A、G、K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85. (2012辽宁营口14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D=4,M是AD的中点,点E是线段AB上一动点,连结EM并延长交线段CD的延长线于点F(1) 如图1,求证:AE=DF;(2) 如图2,若AB=2,过点M作 MGEF交线段BC于点G,判断G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 如图3,若AB=,过点M作 MGEF交线段BC的延长线于点G 直接写出线段AE长度的取值范围; 判断G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解:(1)在矩形ABCD中,EAM=FDM900,AME=FMD。AM=DM,AEMDFM(ASA)。AE=DF。(2)G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过点G作GHAD于H,A=B=AHG=90,四边形ABGH是矩形。 GH=AB=2。MGEF, GME=90。AMEGMH=90。AMEAEM=90,AEM=GMH。又AD=4,M是AD的中点,AM=2。AN=HG。AEMHMG(AAS)。ME=MG。EGM=45。由(1)得AEMDFM,ME=MF。又MGEF,GE=GF。EGF=2EGM =90。G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AE。GEF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过点G作GHAD交AD延长线于点H,A=B=AHG=90,四边形ABGH是矩形。GH=AB=2。MGEF, GME=90。AMEGMH=90。AMEAEM=90,AEM=GMH。又A=GHM=90,AEMHMG。在RtGME中,tanMEG=。MEG=600。由(1)得AEMDFMME=MF。又MGEF,GE=GF。GEF是等边三角形。【考点】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1)根据已知和矩形的性质由ASA得出AEMDFM,即可得到AE=DF。(2)G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过点G作GHAD于H,由AAS证明AEMHMG得到ME=MG,从而EGM=45。由(1)AEMDFM得ME=MF。由MGEF得到GE=GF。从而证得EGF=2EGM =90。因此G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另解:过点M作MHBC于H,得到AEMHGM。 过点G作GHAD于H,证出MGHFMD,证出CF=BG,CG=BE,证出BEGCGF。从而G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E与B重合时,则G与C重合,GEF就是CBF,易知C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如图,当点G与点C重合时, 由AD=4,M是AD的中点得MD=2;由AB=得DC=。 tanDMC=。DMC=600。AME=300。 。当点E与点B重合时,。线段AE长度的取值范围为AE。GEF是等边三角形。过点G作GHAD交AD延长线于点H,则一方面由证明AEMHMG可得。在RtGME中,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求得MEG=600。另一方面由(1)AEMDFM得ME=MF,又由MGEF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GE=GF。从而得出GEF是等边三角形。86. 2012辽宁锦州12分)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作正方形ADEF,连接CF.(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求证: BDCF. CF=BCCD.(2)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其它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CF、BC、CD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3)如图3,当点D在线段BC的反向延长线上时,且点A、F分别在直线BC的两侧,其它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CF、BC、CD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若连接正方形对角线AE、DF,交点为O,连接OC,探究AO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解:(1)证明:BAC=90,AB=AC,ABC=ACB=45。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AD=AF,DAF=90。BAD=BAC-DAC,CAF=DAF-DAC,BAD=CAF。BADCAF(SAS)。 ACF=ABD=45。ACF+ACB=90。BDCF 。 由BADCAF可得BD=CF,BD=BC-CD,CF=BC-CD。 (2)CF=BC+CD。 (3)CF=CD-BC 。AO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BAC=90,AB=AC,ABC=ACB=45。则ABD=180-45=135。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AD=AF,DAF=90。BAD=DAF -BAF,CAF=BAC -BAF,BAD=CAF。BADCAF(SAS)。ACF=ABD=180-45=135。FCD=ACF -ACB =90,则FCD为直角三角形。正方形ADEF中,O为DF中点,OC=DF 。在正方形ADEF中,OA=AE ,AE=DF,OC=OA。AOC是等腰三角形。【考点】动点问题,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分析】(1)由已知,根据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通过SAS证出BADCAF,从而得到ACF=ABD=45,即可证得BDCF。由BADCAF可得BD=CF,而BD=BC-CD,从而CF=BC-CD。(2)同(1)可证BADCAF可得BD=CF,而BD=BCCD,从而CF=BCCD。(3)同(1)可证BADCAF可得BD=CF,而BD=CDBC,从而CF= CDBC。通过SAS证明BADCAF,得ACF=ABD=180-45=135。从而得到FCD=90。由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得到OC=DF。由正方形ADEF中,OA=AE ,AE=DF,从而得到AOC是等腰三角形。87. (2012河南省10分)类比、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等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用到,如下是一个案例,请补充完整.原题:如图1,在ABCD中,点E是BC边上的中点,点F是线段AE上一点,BF的延长线交射线CD于点G,若,求的值。(1)尝试探究 在图1中,过点E作EHAB交BG于点H,则AB和EH的数量关系是 ,CG和EH的数量关系是 ,的值是 (2)类比延伸如图2,在原题的条件下,若则的值是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试写出解答过程。(3)拓展迁移 如图3,梯形ABCD中,DCAB,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AE和BD相交于点F,若ABCD,则的值是 (用a,b含的代数式表示).【答案】解:(1)AB=3EH;CG=2EH;。 (2)。如图,作EHAB交BG于点H,则EFHAFB。AB=mEH。AB=CD,CD=mEH 。EHABCD,BEHBCG。CG=2EH。 (3)ab。【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分析】(1)本问体现“特殊”的情形, 是一个确定的数值。依题意,如图,过点E作EHAB交BG于点H,则有ABFHEF。AB=3EH。ABCD,EHAB,EHCD。又E为BC中点,EH为BCG的中位线,CG=2EH,。(2)本问体现“一般”的情形, 不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但(1)问中的解题方法依然适用。(3)本问体现“类比”与“转化”的情形,将(1)(2)问中的解题方法推广转化到梯形中:如图所,过点E作EHAB交BD的延长线于点H,则有EHABCD。EHCD,BCDBEH。CD=bEH。又,AB=aCD=abEH。EHAB,ABFEHF。 。88. (2012河北省12分)如图1和2,在ABC中,AB=13,BC=14,cosABC=探究:如图1,AHBC于点H,则AH= ,AC= ,ABC的面积SABC= ;拓展:如图2,点D在AC上(可与点A,C重合),分别过点A、C作直线BD的垂线,垂足为E,F,设BD=x,AE=m,CF=n(当点D与点A重合时,我们认为SABD=0)(1)用含x,m,n的代数式表示SABD及SCBD;(2)求(m+n)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m+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对给定的一个x值,有时只能确定唯一的点D,指出这样的x的取值范围发现:请你确定一条直线,使得A、B、C三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之和最小(不必写出过程),并写出这个最小值【答案】解:探究:12;15;84。拓展:(1)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 (2)由(1)得, ABC中AC边上的高为,x的取值范围为。 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时,的最大值为15,当时,的最小值为12。(3)x的取值范围为或。发现:直线AC,A、B、C三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之和最小,最小值为。【考点】动点问题,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有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 垂直线段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析】探究:在RtABH中,AB=13,BH=AB。 根据勾股定理,得。 BC=14,HC=BCBH=9。根据勾股定理,得。 。拓展:(1)直接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2)由(1)和即可得到关于x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根据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当BDAC时,x最小,由面积公式可求得;因为AB=13,BC=14,所以当BD=BC=14时,x最大。从而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求出m+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当时,此时BDAC,在线段AC上存在唯一的点D;当时,此时在线段AC上存在两点D;当时,此时在线段AC上存在唯一的点D。因此x的取值范围为或。发现:由拓展(2)知,直线AC,A、B、C三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之和(即ABC中AC边上的高)最小,最小值为(它小于BC边上的高12和AB边上的高)。89. (2012吉林省10分)问题情境如图,在x轴上有两点A(m,0),B(n,0)(nm0)分别过点A,点B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y=x2于点C、点D直线OC交直线BD于点E,直线OD交直线AC于点F,点E、点F的纵坐标分别记为yE,yF特例探究填空:当m=1,n=2时,yE= ,yF= ;当m=3,n=5时,yE= ,yF= 归纳证明对任意m,n(nm0),猜想yE与y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拓展应用(1)若将“抛物线y=x2”改为“抛物线y=ax2(a0)”,其他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yE与yF的大小关系;(2)连接EF,AE当时,直接写出m与n的关系及四边形OFEA的形状【答案】解:特例探究:2,2;15,15。 归纳证明:。证明如下: 对任意m,n(nm0)时,所以直线OC的解析式为:;直线OD的解析式为:;此时 解得,;解得,。 此时。 拓展应用:(1)。 (2)n=2m;四边形OFEA是平行四边形。【考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综合运用,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函数解析式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分析】特例探究: 当m=1,n=2时,C(1,1),D(2,4),所以直线OC的解析式为:;直线OD的解析式为:;此时,解得,E(2,2),yE=2;.解得,F(1,2),yF=2。此时。 当m=3,n=5时,C(3,9),D(5,25),所以直线OC的解析式为:;直线OD的解析式为:;此时,解得,E(5,15),yE=15;解得,F(3,15),yF=15。. 此时。归纳证明:与特例探究的求法类同。拓展应用:(1)若将“抛物线y=x2”改为“抛物线y=ax2(a0)”,其他条件不变,仍然有:。 此时,所以直线OC的解析式为:;直线OD的解析式为:;此时解得,;解得,。此时。(2)由得化简,得n=2m。由n=2m得OB=2OA,EF=AB=OA。又且EBx轴,FA x轴,EFAB。四边形OFEA是平行四边形。90. (2012青海省10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平分线CF于点F请你认真阅读下面关于这个图的探究片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1)探究1:小强看到图(*)后,很快发现AE=EF,这需要证明AE和EF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但ABE和ECF显然不全等(一个是直角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考虑到点E是边BC的中点,因此可以选取AB的中点M,连接EM后尝试着去证AEMEFC就行了,随即小强写出了如下的证明过程:证明:如图1,取AB的中点M,连接EMAEF=90FEC+AEB=90又EAM+AEB=90EAM=FEC点E,M分别为正方形的边BC和AB的中点AM=EC又可知BM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ME=135又CF是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ECF=135AEMEFC(ASA)AE=EF(2)探究2:小强继续探索,如图2,若把条件“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的任意一点”,其余条件不变,发现AE=EF仍然成立,请你证明这一结论(3)探究3:小强进一步还想试试,如图3,若把条件“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延长线上的一点”,其余条件仍不变,那么结论AE=EF是否成立呢?若成立请你完成证明过程给小强看,若不成立请你说明理由【答案】解:(2)探究2,证明:在AB上截取AM=EC,连接ME,由(1)知EAM=FEC。AM=EC,AB=BC,BM=BE。BME=45。AME=ECF=135。AEF=90,FEC+AEB=90。又EAM+AEB=90,EAM=FEC。在AEM和EFC中,AME=ECF,AME=ECF,EAM=FEC,AEMEFC(ASA)。AE=EF。(3)探究3:成立。证明如下:延长BA到M,使AM=CE,连接ME,BM=BE。BME=45。BME=ECF。又ADBE,DAE=BEA。又MAD=AEF=90,DAE+MAD=BEA+AEF,即MAE=CEF。在MAE和CEF中,BME=ECF,AM=CE,MAE=CEF,MAECEF(ASA)。AE=EF。【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析】(2)在AB上截取AM=EC,然后证明EAM=FEC,AME=ECF=135,再利用“ASA”证明AEM和EFC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证明。(3)延长BA到M,使AM=CE,然后证明BME=45,从而得到BME=ECF,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证明DAE=BEA,然后得到MAE=CEF,再利用“ASA”证明MAE和CE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91. (2012青海西宁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边OA在y轴的正半轴上,O在x轴的正半轴上,已知A(0,4)、C(5,0)作AOC的平分线交AB于点D,连接CD,过点D作DECD交OA于点E(1)求点D的坐标;(2)求证:ADEBCD;(3)抛物线yx2x4经过点A、C,连接AC探索:若点P是x轴下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AC于点M是否存在点P,使线段MP的长度有最大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解:(1)OD平分AOC,AOD=DOC。 四边形AOCB是矩形,ABOC。AOD=DOC。AOD=ADO。OA=AD(等角对等边)。A点的坐标为(0,4),D点的坐标为(4,4)。(2)证明:四边形AOCB是矩形,OAB=B=90,BC=OA。OA=AD,AD=BC。EDDC,EDC=90。ADE+BDC=90。BDC+BCD=90。ADE=BCD。在ADE和BCD中,DAE=B,AD=BC,ADE=BCD,ADEBCD(ASA)。(3)存在。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x4,点P是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设P点坐标为(t,t 2t4 )。设AC所在的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A(0,4)、C(5,0),解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4。PMy轴,M(t,t+4)。PM=。当t=时,PM有最大值为5。所求的P点坐标为(,3)。【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矩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