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_第1页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_第2页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_第3页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定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2、教育的内涵(1)广义的教育:包含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随意性、广泛性的特点,更适合个体发展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制度内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3、教育的出处孟子尽心上二、教育的属性(一)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向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5、总之,教育是人的活动,是培养人的活动。(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2、教育具有历史性。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具有继承性。当前教育与以往教育有渊源,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当教育落后于政治经济时,这时教育对政治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当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时,教育对政治经济发展起催生作用;教育的社会属性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但又与社会发展不同步三、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一)教育者主导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向他人施加影响的人,学校教师时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二)受教育者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受教育者的积极活动是好的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三)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教育措施(手段)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一)教育的起源理论名称基本观点评价代表人物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认为教育跟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神所创造的,交与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宗教宋代朱熹生物起源说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错误的混淆了动物本能活动与人类教育活动的界限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美国桑代克心理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美国孟禄教育史教科书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与劳动过程中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形成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二)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时期中国西方原始社会的教育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没有阶级性,人人平等古代教育奴隶制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开始脱离)1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2学校名称:夏-校,商-序,周-庠(西周:学在官府)3西周教学内容: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儒墨成为显学古埃及:1设置文士学校2“以僧为师,以吏为师”3教育具有阶级性古印度:宗教教育盛行古希腊斯巴达(尚武):军人、武士雅典(崇文):雅典教育的目的是使其子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综合能力,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封建社会1、 汉武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宋代之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被作为教学的基础材料和科举考试的依据;“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教会教育:学习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肾血管穿于七艺之中骑士教育:学习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阶级性: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只有统治阶级享有受教育的特权;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2)道统性:教育服从于统治之道,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3)刻板性:教育和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4)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5)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社会地位的象征;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社会较低的地位(6)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生产性近代教育(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逐渐建立了公立教育系统(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实用功利的教育目标成为主体(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对教育进行强有力的法律保障20世纪以后的教育【1】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强调教育要贯穿人的一生(2)教育的全民化:教育必须面向所有人,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均等(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不能千篇一律(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要运用现代技术【2】20世纪以后教育的发展趋势(了解)(1)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