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CR连续提取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胥思勤,李勤奋.环境科学研究实验教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1、重金属形态2、重金属形态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3、本实验的目的4、实验原理5、实验步骤6、数据处理,1.重金属形态,重金属形态是指重金属的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四个方面,即某一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以某种离子或分子存在的实际形式。重金属进入土壤后,通过溶解、沉淀、凝聚、络合吸附等各种作用,形成不同的化学形态,并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元素活动性、迁移路径、生物有效性及毒性等主要取决于其形态,而不是总量。故形态分析是上述研究及污染防治等的关键。,2、重金属形态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自Chester等(1967)和Tessier等(1979)的开创性研究以来,元素形态一直是地球和环境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在研究过程中,建立了矿物相分析、数理统计、物理分级和化学物相分析等形态分析方法。,由于自然体系的复杂性,目前对元素形态进行精确研究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在诸多方法中,化学物相分析中的连续提取(或逐级提取)(Sequentialextraction)技术具操作简便、适用性强、蕴涵信息丰富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逐级提取(SEE)技术的发展历程,6070年代(酝酿期)以Chester和Hughes(1967)为代表的一些海洋化学家尝试用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溶蚀海洋沉积物,将其分成可溶态和残留态两部分,进而达到研究微量元素存在形态的目的。,70年代末(形成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Tessieretal.(1979)用不同溶蚀能力的化学试剂,对海洋沉积物进行连续溶蚀和分离操作,将其分成若干个“操作上”定义的地球化学相,建立了Tessier流程。,80年代(发展期)不同学者在对Tessier流程改进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20多种逐级提取流程。其中,影响较大的逐级提取流程有Salomons流程(1984)、Forstner流程(1985)、Rauretetal流程(1989)等。,90年代(成熟期)为获得通用的标准流程及其参照物,由BCR等主办的以“沉积物和土壤中的逐级提取”(1992)、“环境风险性评价中淋滤/提取测试的协和化”(1994)和“敏感生态系统保护中的环境分析化学”(1998)等为主题的欧洲系列研讨会先后召开,并分别出版了研究专刊。Ureetal.(1993)在Forstner(1985)等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Ure流程,后经Quevauvilleretal.(1997,1998)修改,成为BCR标准流程,并产生了相应的参照物(CRM601)。BCR为欧洲共同体参考物机构(EuropeanCommunityBureauofReference)的简称,是现在欧盟标准测量和测试机构(StandardsMeasurementsandTestingProgramme,缩写为SM&T)的前身。,Rauretetal.(1999)等对该流程作了改进,形成了改进的BCR流程,成为欧洲新标准,并产生了相应的参照物(CRM701)。同时,Halletal.(1996,1999)在Chao(1984)和Kerstenetal.(1989)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GSC标准流程。GSC为加拿大地质调查局(TheGeologicalSurveyofCanada)的简称。,2000年以后(完善期)在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2000年)上总结了90年代元素形态分析结果,系统探讨了元素形态分析在分析化学中的作用、分析方法可靠性等一些关键问题,并倡导了欧洲微量元素形态主题网“形态21”工程。之后,一些研究者还探讨了土壤样品采集和预处理方法的标准化和参照物制备等问题。,3、本实验的目的,了解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的种类、历史沿革、优缺点。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方法掌握土壤重金属形态BCR连续提取法的原理,实验步骤,并能进行正确操作。,4、实验原理,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析是指用各种提取剂对土壤重金属的各个形态进行连续提取,进而采用一定的方法测量其各形态含量。,连续提取通常依次采用中性、弱酸性、中酸性、强酸性提取剂对土壤重金属进行提取,同时随着提取步骤的深入,提取条件也不断加强。,顺序提取模拟各种可能的自然的及人为的环境条件变化,合理使用一系列选择性试剂,按照由弱到强的原则,连续溶解不同吸收痕量元素的矿物相。把原来单一分析元素全量的评价指标变成为元素各形态的分析量,从而提高了评价质量。,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中共有的或是比较重要的形态的定义如下:,可交换态重金属:是指吸附在土、腐殖质及其他成分上的金属,对环境变化敏感,易于迁移转化,能被植物吸收。反映了人类近期排污影响即对生物毒性作用。,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指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在碳酸盐矿物上形成的共沉淀结合态,对环境条件特别是pH值最敏感:当pH下降时,易重新释放出来而进入环境;当pH升高时,有利于碳酸盐的形成。,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重金属:一般是以矿物的外囊物和细分散颗粒存在,活性的铁锰氧化物比表面积大,吸附或共沉淀阴离子而成。当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较高时,有利于铁锰氧化物的形成,铁锰氧化物的结合态反应了人文活动对环境的污染。,有机结合态重金属:使土壤中各种有机物与土壤中的金属螯合而成的,反应水生生物活动及人类排放富含有机物的污水结果。,残渣态重金属:一般存在硅酸盐、原生和次生矿物等土壤的晶格中,是自然地质风化的结果,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释放,能长期稳定在沉积物中,不易为植物吸收。主要受矿物成分及岩石风化和土壤侵蚀影响。,BCR法是欧洲参考交流局(EuropeanCommunityBureauofReference)提出的较新的划分方法,将重金属形态分为4种,即:酸溶态(弱酸提取态,如碳酸盐结合态)、可还原态(如铁锰氧化物态)、可氧化态(如有机态)残渣态。,5.实验步骤,(1)弱酸提取态:准确称取通过100目筛的风干土壤样品1.0000g置于100mL离心管中,加入40mL0.1mol/LHOAc,放在恒温振荡器中225下连续震荡16h,然后放入离心机中3000r/min下离心20min。将离心管中的上清液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浓度,表示为C1。,(2)可还原态:向上一步残渣中加入40mL0.5mol/L的NH4OHHCl,放在恒温振动器中225下连续震荡16h,然后放入离心机中3000r/min下离心20min。将离心管中的上清液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浓度,表示为C2。,(3)可氧化态:向上一步残渣中加入10mLH2O2(pH值23),搅拌均匀后室温下静置1h后用水浴加热至852,再加入10mLH2O2,在恒温水浴箱中保持8521h.加入50mL1mol/LNH4OAc,放在恒温振动器中225下连续震荡16h,然后3000r/min下离心20min。将上清液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浓度,表示为C3。,(4)残余态:分别加入10mLHNO3和4mLHF,使酸和样品充分混合均匀。把装有样品的消解管放进干净的高压消解罐中,拧上罐盖,进行微波消解。微波消解仪消解系统的最佳条件(见表1)。消解后取出消解管,置于智能控温电加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执业药师考试彩蛋押题及参考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年山西省孝义市中考物理经典例题(研优卷)附答案详解
- 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考前冲刺测试卷带答案详解(培优)
- 自考专业(国贸)考前冲刺练习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全优】
- 2024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自我提分评估附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5年专升本考试黑钻押题附答案详解【A卷】
- 2025园林绿化作业人员考前冲刺练习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职称计算机练习题附答案详解
- 2024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前冲刺练习题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河南省孟州市中考物理预测复习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煤矿安全规程2025版解读
- 监狱公选面试题库及答案
- 尿培养的采集
- 具有法律效应的还款协议书6篇
- 东航空乘英语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绿植租赁协议(简易版)
- T-AOPA0062-2024电动航空器电推进系统动力电机控制器技术规范
- 《三级工学一体化师资培训》课件-第四课:教学活动策划
- 2024年一级建造师《民航机场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诗歌朗诵稿: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