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20092)_第1页
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20092)_第2页
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20092)_第3页
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20092)_第4页
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2009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2009.2)第1课 五彩的烟花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五彩的烟花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现烟花灿烂辉煌的瞬间。教材选择以油画棒或蜡笔(这两种作画工具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为了叙述的方便只写油画棒这种作画工具)和水彩涂色相结合为主的作画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作画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能力和良好习惯。教材中提供了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作画步骤,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基本技巧;提供了张凭忽报人间曾伏虎的国画作品,让学生领略画家对烟花的感受;四幅烟花照片和两幅学生作品都表现得色彩夺目和富有情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知识,为他们的创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 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 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 五、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烟花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1.激趣。 (1)学生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 (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很美吗?为什么? (3)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面进行描述)。 (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 3.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用油画棒画出烟花,用水彩涂底色,涂满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 (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 4.创作。 (1)主题:画出放烟花的情景(没有放过烟花的同学可以画想象中的烟花)。 (2)建议:可以画节日中五彩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烟花的感受。 (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处理画面;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与众不同。 6.拓展。 (1)举办烟花主题日活动:开展烟花组画、壁画等展示活动,讲有关烟花的故事或进行看图写话和读文画图比赛。 (2)课外留心一些有关烟花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欣赏烟花的美。 油画棒水彩画材料和技法介绍。 (1)油画棒材料介绍。 油画棒是一种固体的绘画颜料,它是在粉画的基础上加进一定比例的油和软蜡,经过加温、加压、冷却、定型而成。 油画棒色彩鲜艳,使用方便,能直接在纸上和画布上使用。油画棒可以和其他颜料配合使用。油画棒具有厚重的色彩效果和丰富的颜色品种,因而深受儿童的喜爱,是儿童理想的绘画工具。 适合油画棒作画的画纸比较多,一般常用的纸是表面比较粗糙的图画纸,还有各种色卡纸和灰、白卡纸。另外,水砂纸也是非常好的材料,因为水砂纸不仅容易着色,而且有较沉着的底色,作画效果更具有特色。 目前市场上油画棒的品种很多,最为著名的有台湾产的派通牌和日本产的樱花牌。这两种品牌的油画棒,质地细腻、松软,色泽纯正、鲜艳,色谱齐全,分为16色、25色、50色等几种。上海产的马利牌与进口产品性能不相上下,而且价格低,产品分为16色和25色两种,较为普及且容易购买到。 挑选油画棒时,无论是何种品牌,一定要选择质地松软、色泽鲜艳、颜色品种较齐全的产品。 (选自李观生编著:儿童美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4月) (2)水彩颜料介绍。 水彩颜料从原料上说是从动物、植物、矿物质等各种物质中提取制成的,也有化学合成的。 (3)油画棒水彩画介绍。 油画棒有不溶于水的特点, 所以它和水彩颜料结合使用,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效果,也叫油水分离法。在以油画棒为主的表现手法中,先用油画棒对全幅作品进行充分表现,然后根据画面需要,再用相应的水彩颜料涂底色衬托,这种方法既简便又快速,画面效果也很好。花 炮 源 流 述 略第2课 水彩游戏 教学目标:1.了解染、吹、淌、滴这些不同水彩技法产生的效果。2.初步学习运用染、吹、淌、滴这些水彩技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水彩画。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习惯,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教材分析: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不管是“丢手帕”、“老鹰捉小鸡”,还是简单的兔子舞,都能释放他们的纯真和快乐。水彩游戏以色彩的流动变化、水色交融,让儿童充满想象和向往,更能激起他们的创造力。当随意的染、吹、滴、淌造就一幅幅意想不到的杰作时,孩子们的想象之窗也被打开了,染出万花筒,吹成百草园,滴出太阳雨,淌出千千万万朵美丽的火花,使我们看到了他们赋予作品的稚拙却深刻的情感。水彩游戏对培养儿童色彩的敏锐感知力、调控力与想象力有较大的作用,而这些能力也是孩子们以后学习新知、参与社会、创建事业所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本课以水彩游戏为题,通过水彩的不同技法和工具材料的运用,表现各种不同的色彩搭配形成的效果,新奇有趣,极富想象力。教材选择了红、黄、蓝、绿等常用色彩组成的学生作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不同的色彩名称,感受色彩游戏的魅力。教材还选择了染、吹、滴、淌这些水彩画技法,更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不同纸张、不同表现手法所造就的非凡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水彩画的兴趣,同时还让学生进行适当地联想、想象、添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审美情趣。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水彩游戏的各种玩法。难点:运用多种形式的水彩技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水彩画。课前准备(学生)水彩颜料、调色盘(盒)、水彩画笔、毛笔、吸管等水彩画的作画工具(教师)课件、资料等教学过程1.出示课件,引出课题。(1)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水彩游戏画与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并给这些画取名字。(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板书:水彩游戏。2.观察范画,学习技法。 (1)出示课件,让学生思考这些画的表现方法,并请学生来说说。(2)教师归纳:染、吹、淌、滴。(3)教师举一个以春天为主题的例子进行示范。3.学习创作,提供主题。 (1)提出创作要求:尝试染、吹、淌、滴等多种形式的水彩玩法,并对效果进行联想、添画,创作出一幅有主题的作品(主题自定),并为自己的画取个名字。(2)提出创作建议:构思新颖、独特,有创意;用多种方法尝试水彩的不同效果,水彩玩法尽量多样化、与众不同,呈现出自己的特色,表达出自己的心情、情感;突出主题。 (3)播放音乐,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着重于水彩技法、情感刻画等方面的指导)。4.提出建议,作品讲评。 (1)提出评价建议: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是否选择了合适的色彩;是否自如地运用了水彩游戏的各种玩法;是否创造性地刻画了主题等。(2)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5.本课总结,课外延伸。 (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解决学生疑问。(2)课后要求学生动手尝试其他玩法,和家人一起创作(还可以用作品布置装饰自己的房间)。 第3课 缤纷花布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布料的花纹,并能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些喜欢的花布图案,以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材选了一位小女孩穿着花布做的衣服和各式花布图片让学生来感知花布的艺术魅力。提示还展示了三幅油画棒水彩画,分别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作品,以及一块花布的制作步骤。在讨论角中呈现了五幅运用点、线、面不同组合形式的花布作品,并提示学生底色不同,作品的效果也不同等内容,为学生创作花布提供了素材。最后,教材渗透的一个重要教学思想就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对美术基本元素的领悟力,教师在备课时是不容忽视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点、线、面等美术元素,知道它们不同的组合形式和作用。 2.通过对花布的观察和欣赏,能运用点、线、面进行巧妙组合,大胆地运用蜡笔(或油画棒)水彩画等形式涂色,能设计出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花布。 3.通过对点、线、面的综合感知、设计、制作,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点、线、面巧妙地设计花布。 难点:设计时能够做到形状和色彩的和谐统一,富有情趣。 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了解、欣赏花布,准备铅画纸、蜡笔(或油画棒)、水彩颜料等 (教师)各种各样的花布、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1.欣赏花布。 播放课件:图案精美、色彩各异的花布及用花布制作的艺术品。提问:结合实际,谈谈花布的用处;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布。 2.揭示课题。 揭题:缤纷花布。 3.知识传授。 (1)传授点、线、面的知识:点具有的形象和大小都是相对的,如:小花点、方点、圆点、三角点以及不规则的点等;线有长短、宽窄、粗细、曲直、动感、力感、空间感等变化,线具有多种表现功能;面也有长度、宽度、位置、形状、面积、方向等变化,面可由点排列而成或由线排列或封闭而成。 (2)传授不规则的散点式组织法和倾斜式组织法等。 (3)运用点、线、面纸片拼贴各种形状的花布。 4.学生创作。 (1)主题: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单位纹样(如植物、动物、几何图形等)。 (2)注意:教师鼓励学生可以大胆地展开想象,画出心中新颖美观的花布;提倡随意性,但是得注意空间疏密匀称,线条要流畅,点面要有变化;用蜡笔(或油画棒)描绘出图案,再用水彩涂底色,并做到色彩之间的对比和统一。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结合上面的拼贴游戏作指导)。 5.课外拓展。 (1)根据教师传授的方法为自己或父母设计一块新颖、色彩鲜艳的花布(课后也可用印模制花布)。 (2)试着用自己设计的花布装饰房间或做其他用途。 相关资料: 民间印染花布 民间印染花布在我国传统染织艺术中独树一帜。它以单纯的色调、朴实的造型、清新的风格给人以永恒的魅力。印染花布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在明、清以后在民间广为普及,深受人们喜爱;/bbs它以民间土靛与土布为原料,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制作方便。品种有印染、蜡染、扎染等,由于制作方法的不同,它们发挥各自的长处,尽显其纯朴自然之美。民间印染花布题材涉及广泛,大都蕴含吉祥的意义,其纹样风格清纯、质朴、大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 蓝印花布。 (1)蓝印花布介绍。 蓝印花布蓝白二色,色彩深沉明快,图案朴实典雅,具有浓厚的乡土味。千百年来,用蓝印花布做成的服饰、床被、围裙、桌布等成为百姓的日常家用品。 蓝印花布的纹样图案都来自于民间,反映了百姓的喜闻乐见,寄托着他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老百姓那种健康和质朴的心灵,在民间蓝印花布上得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因而蓝印花布真实地反映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积淀。桐乡蓝印花布是世界蓝印艺术苑中绚丽的花朵。蓝印花布以植物蓝草作染料,用天然石灰、黄豆粉作印花防染剂,在纯棉织物上以其朴实清新的风格自成一派,散发着永恒的艺术芳香。中国蓝印花布源于秦汉、盛于宋代。 在民间,蓝印花布不仅是多姿多彩的衣料,而且又被制成门帘、头巾、帐幔、床单和饰品,和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图解。蓝印花布制作虽不十分复杂,但工艺又十分讲究,主要的工序有四道。一是纹样设计和花版制作。用点、线、面结合成纹样,然后用纸刻成花版,最后用熟桐油油漆晾干。二是漏版印花(俗称“拷花”)。把石灰和黄豆粉加水拌和成印花防染浆,漏刮在织物上,待七天期的阴晾干燥,才能染色。 三是植物染料染色。用蓝草的色素制成染液,在室温下进行多次染色。一般浅色染三至四次,中色七至八次,深色十次以上。四是刮花子及清洗。染色后的蓝印花布经晒干或烘干,用刮刀刮掉防染浆层,然后用流水多次清洗,洗尽浮色。 图案色彩的表现技法。 由于图案设计要适应各种不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产品需要、材料选择特点等,所以图案色彩的表现技法亦不同,常用的图案色彩表现技法也就多种多样,一般有以下八种技法: (1)平涂法。 平涂法是运用单色平涂或书法用笔来表现出图案的造型,或采用多种多样的色彩来表现色彩变化与层次关系。 (2)点绘法。 点绘法是以大小不同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点来表现图案的造型、结构、层次与空间处理的一种方法。 (3)勾线法。 勾线法是用笔勾线来表现图案的造型特征。常采用均匀的、粗细的、起伏的、变化的线条来表现图案。 (4)渲染法。 渲染法是在图案中运用国画工笔的方法,以单色和多色进行渲染的技法。用颜色来表现图案造型的明暗、光润、色泽等特点。 (5)干笔法。 干笔法是运用浆彩、笔触、撇丝的手法,表现图案造型的质感与层次的变化。 (6)喷染法。 喷染法是运用喷色工具,采用渲染、退晕的方法,造成和谐的特殊效果,使画面显得光润、柔和的表现技法。 (7)退晕法。 退晕法大多是以同类色和相近色进行深浅推移色阶的方法,来表现和谐、统一的节奏感的。 (8)立粉法。 立粉法是以平涂和退晕两种手法为基础,而后用立粉进行勾线,使之呈现凹凸起伏的特殊效果,再加以金、银勾填,获得富丽堂皇效果的一种技法。 图案色彩表现技法,可通过学习有关方法而不断产生新的技法,也可根据需要创造出多种多样、绚丽多彩的表现技法。第4课 美丽的盘子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盘子的种类、形状、特点,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盘子的装饰图案,并通过对盘子的欣赏,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和学会对美的追求。盘子制作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纸、布、塑料等。盘子的形状多以圆形常见,也有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盘子的花纹装饰性强,有人物、动物、风景、器物和几何形等,好多盘子具有象征意义。盘子既有装饰作用,可以用精心设计的盘子布置房间、美化环境,还有实用价值。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注意了材料的拓展、盘面花纹的多样、形状式样的变化等,以此来深化美丽盘子的主题,促使盘子的设计更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 本课选了李平凡的孩子、明代的青花枇杷果绶带鸟纹盘和学生盘子作品的照片,使学生对设计制作有了感性的认识。另有七件学生作品是运用纸拼贴和泥塑的方法制作的,为学生的设计提供了材料和形式上的参考,同时提供了用盘子装饰房间的图片,拓展了盘子的装饰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盘子,认识盘子的特点和种类,了解有关盘子的历史。 2.通过对不同盘面的花纹、图案进行设计,并运用添画或拼贴等技法,培养学生大胆设计、 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制作一个美丽的盘子。 难点:对盘面进行装饰设计,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和审美情趣。 四、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卡纸等作画工具 (教师)盘子实物、照片、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看实物,激发制作欲望。 1)欣赏盘子的实物(出示课件),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盘子的种类:木盘、瓷盘、泥盘、纸盘、玻璃盘、水晶盘等。 (2)提问:你最喜欢哪个盘子?为什么?盘子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盘面的花纹及装饰物的特点是什么?装饰有什么规律和用途? 2.做设计,挖掘潜在能力。 (1)请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盘子及盘中的花纹。 (2)设计建议:盘面图案可以是几何形、人物、动物、植物、器具等,形状以圆形为主,也可以画其他的形状。 (3)学生在优美的古典乐曲中设计、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说意图,碰撞创造火花。 (1)向全班展示优秀的设计稿。 (2)课后完善自己的设计,下节课带来制作。 第二课时: 1.欣赏范作。 出示范作及师生的优秀设计稿, 师生共同评议,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2.示范操作。 教师边演示边讲制作步骤(以纸盘子为例子,示范制作):做盘面(有的学生没有现成的纸盘子,可以把卡纸剪圆取代);用所熟悉的技法(添画、彩泥拼贴等)来装饰花纹等。 3.学生创作。 (1)学生创作时可以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盘子。 2)学生合作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提醒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制作工具,并积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调动他们的创新能力,能利用添画法或彩泥粘贴法制作出美观而又与众不同的盘子)。 4.作业讲评。 互相欣赏作品(从技法、工艺、构思等方面来欣赏),并把作品送给同伴。 5.课外拓展。 (1)装饰自己制作的盘子。 (2)鼓励学生收集有关盘子的资料。 相关资料: 青花枇杷果绶带鸟纹盘。 此盘高9.2cm,口径51.2cm ,为明代宣德年间所制。明代青花以宣德所制为佳,青花瓷器的造型、纹饰极为丰富,用料技法已达到完美成熟的阶段。纹饰用鸟兽、虫鱼、花卉、草木以及云龙、海水、人物等,配合得当。此盘绘画纹饰精细明快,盘形为折沿莲瓣口,通体作十六莲花瓣形,盘心平坦,圈足,盘心绘枇杷一枝,枝上鸟作回首衔果状,简洁生动,宛如一幅宋人图画。盘的造型是元末明初流行式样,器形大而规整,堪称精品。 第5课 粘贴小动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要求粘贴可爱的小动物,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小动物种类、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以及猜一些关于小动物的谜语等。同时,也可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故事和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这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还可提高趣味性和知识性。教材选了十多幅学生的泥塑作品、粘贴步骤的图片和提示、建议等,目的是使学生在创作时有较丰富的参考资料。学生创作时,首先应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老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能用夸张、拟人等手法将小动物进行变形,使其变得更加有趣、可爱、奇特。另一方面,在小动物的色彩选用上,要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自己进行积极的色彩搭配,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第三,还要进行形象的创新(包括环境的创设),可以设计一个或一组小动物,也可添加环境,还可设计一个场面等,充分拓展学生的创作空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泥塑的一般特点和小动物的不同种类。 2.掌握彩泥或黏土粘贴的一般操作方法,能用彩泥或黏土粘贴出有趣、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的兴趣,从小树立爱护小动物、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粘贴小动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难点:创造性地制作自己心中的各类小动物。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纸、油画棒等 (教师)范作、动物挂图、动物头饰、收集的有关动物的谜语等 1.游戏。 (1)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动物世界(说明:为了激发创作热情,每个学生头上都戴着自己喜爱的或熟悉的小动物头饰进教室)。 (2)请学生上台表演自己喜爱或最熟悉的动物的动作,让另外的学生猜动物名称(还可以让学生猜猜动物谜语,也可以让学生互猜。举例:长得像条鱼,大得像艘船,背上冒喷泉,你猜我是谁?答案是鲸)。 2.欣赏。 认识各种动物,并观赏动物外形、神态等,请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关于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特征(比如:大象生活在森林里、老虎爱吃肉、狮子是百兽之王、小鱼儿离不开水、小鸭子会游泳和公鸡穿着花外衣等等)。 3.设计。 (1)要求构思设计自己喜爱或最熟悉的小动物,可用夸张变形等方法。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交流。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 (2)说说自己的绘画作品注意了哪些细节,哪些需要改进。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黏土)、小刀、牙签、底板(卡纸或三合板等) (教师)范作、挂图 教学过程: 1.复习。 挂出动物图片,重温上一节课有关小动物的知识。 2.创作。 (1)请学生拿出上节课画的小动物设计稿,编编故事,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2)欣赏范作,让学生猜猜这么漂亮的小动物是怎样粘贴的。 (3)教师边演示边讲授主要步骤:小动物的整体构思;粘贴法和浮雕法粘贴,动手制作可爱的小动物。 (4)注意事项:动物的动态、外形、色彩、纹路等特征;组织上应做到疏密有致;造型活泼、生动、有趣;可利用夸张和变形等方法;可以添加小装饰物;粘贴时要细心、卫生、安全。 3.讲评。 (1)按自己设计的小动物画稿进行设计粘贴。 (2)学生创作完毕,展示作品。 (3)在制作技巧等方面教师作指导,然后师生共评。 4.表演。 教师播放音乐,请学生扮演各种小动物进行动物狂欢。 5.拓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分组或独自(也可以和家人一起)粘贴出小动物的故事、动物城 相关资料: 彩色泥塑的工具、材料。 彩色泥塑制作最主要的工具是泥工刀,一般用木头、塑料或有机玻璃等材料,有各种形状,有的是一头尖另一头扁,有的似一片柳叶的形状,也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其他形状和规格。另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找一些物品作工具,如小梳子、毛线针、笔杆、小剪刀、小刀等。 泥塑的材料一般有黏土、橡皮泥、彩泥等几种。本书主要选用彩泥为材料。彩泥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可塑性强。彩泥在文具店或商店里都可以买到。彩泥有许多颜色,初学者一般只要选购红、黄、蓝、黑、白几种就可以了。另外,还要准备一些辅助材料,如大头针、火柴梗、牙签等。 彩泥泥塑的基本方法 搓:两手心相对,均匀地转动,把彩泥搓成一个圆球,或把彩泥来回搓,搓成圆柱体。要求无裂缝。 捏:用手指将彩泥捏压扁或弯曲成所需要的形状。 接:用火柴梗或牙签将彩泥的两个或多个部件连接起来。 压:用手掌或手指将彩泥压扁,或用工具压出所需形状或花纹,如用小木梳可以压出一排平行而整齐的条纹。 贴:将一块或多块彩泥压放在另一块彩泥上。 刻:用泥塑刀在彩泥面上刻出所需的纹样。 挖:用泥塑刀或其他工具挖出一部分彩泥进行造型。 切:用泥塑刀分割彩泥,/bbs也可用线来分割。 剪:用剪刀剪开彩泥,使之成为所需的形状。 编:用两条或两行以上的彩泥条按编织的方法编织成所需的形状。 插:用大头针、牙签、火柴梗等直接插在彩泥上,或将这些物品先包上彩泥,再插在彩泥上。 糅: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彩泥糅合在一起,使色彩及花纹产生变化。 第6课 船儿出航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船儿出航为题,目的是使学生对未来怀有美好愿望,树立起朦胧的个人理想。教材通过提问船的类型、用途、造船特点,使学生了解有关船的知识,为进一步设计自己心目中的船准备素材。教材提供了用蜡笔、油画棒和水彩创作并结合拼贴的示范作品,展示富有特点的行驶中的船,为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打下基矗教材还提供了一些学生作业,有绘画的,有手工的,还有许多学生一起放船出航的场面,进一步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船的知识,知道船的基本结构和用途。 2.能用蜡笔(或油画棒)、水彩画等形式创作出富有特色的航行中的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3.使学生从小热爱航海事业,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航行中船的特点的表现。 难点:描绘航行中的船,体现学生的想象和创意。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船的特点;收集有关船的资料,体会航行中船的魅力;准备油画棒(或蜡笔)、水彩笔、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航船。 播放课件:航行中的船。思考:航行中的船有什么特点?怎样表现航行中的船(教师强调航行中的船与环境的变化)? 2.欣赏范作。 (1)播放课件:欣赏美术作品,体会各种各样的船和航行中的船的特点等。思考: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方法(构图、造型、技法、情感、创意)? (2)师生共同讲讲有关航行中的船的故事。 (3)教师小结。 3.学生创作。 (1)创作主题:船儿出航。 (2)学生提出创作意向。 (3)教师建议:可以以故事单幅的形式画出航行中的船,也可以画触礁或风浪中的船,还可以画各种形态各异的航行中的船。 (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作业。 (1)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如作品名称、创作过程、想法等)。 (2)采用自评、他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 5.回家作业。 回家修改自己的船,下节课用手工的形式创作出来。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拼贴材料工具(如剪刀、纸张、布、胶水、两面胶等) (教师)船的模型、课件等 教学过程 1.评价作业。 让学生上台介绍回家修改后的绘画作品,说说存在的优缺点。 2.比较异同。 (1)播放实物投影:绘画的船与手工的船。思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2)播放课件:船儿出航了(进一步体会手工船的特点)。 (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可以创作多功能的船、外形美观的船、有创意的船等。 3.示范制作。 (1)播放课件:以剪贴为例的手工船的 制作过程。思考:这条手工船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有什么优缺点? (2)教师强调制作手工船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整体观察、剪、贴、安全等)。 4.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主题:航船在我心中。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评价作品。 (1)以自评为主,他评和教师评为辅。 (2)评价建议:船的造型是否独特美观、富有创意。 (3)进行思想教育,如:假如你是船长,遇到危险时怎么办? (4)举办一场航模比赛,看谁制作的船最棒。 6.课外作业。 收集有关船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航模比赛。 相关资料: (1)船的历史。 船舶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当时又是谁最先完成了这项伟大发明的,今天任何人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华民族是人类中最早制造船只的民族之一。 约公元前2000年,木板船开始出现了。其中风帆的使用也许是人类最值得骄傲的一个创举。早期的木船由于体积小,又大多是短途航行,可以靠篙、桨、橹,可以靠人力,尽管速度较慢。随着船越造越大,尤其是长途、逆水或顶风时,人力就远远不够。后来有了帆船,就是在逆风时,走Z字形航线,也还能巧妙把风力汇集起来,成为一种动力,推动帆船前进。人类从此开始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航程。19世纪左右,木帆船发展到了巅峰,出现了可达世界各地的各种战船和商船。 1807年8月9日,克勒蒙克号的试航成功标志着船舶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蒸汽动力新时代开始取代帆船时代。它还预示着铁船时代的即将到来。 今天的船,不但可以如履平地般航行在水面上,而且可以潜行在水面下,可以在水面飞行(气垫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航行在海洋上就会如同在家里一样平稳。 (2)为什么用钢铁做成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 把一块铁放在水中,很快就沉到水底了。如果把这块铁加工成很薄的、较大的一个铁盆,这个铁盆就会浮在水面上。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要弄清楚其中的道理,得从浮力与物体的重量无关,而与它们的体积有关入手。如果把两份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两个球,一个做成空心的,一个做成实心的,然后称它们各自在水中的重量,空心球在水中较实心球轻。因为空心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实心球。如果把它们浸入到装满了水的量杯中,可测出它们排出的水量。空心球的排水量大于实心球,因为空心球的体积大于实心球。从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那就是,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的排水量有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愈大,排开的水愈多,物体所受浮力就越大。 就钢铁而言,虽然其密度较大,但把它造成大轮船后,其体积不知增大了多少倍,浮力也增加了许多倍,因此,用钢铁造的大轮船就能浮在水面上。 第7课 “蘑菇”家园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蘑菇”家园为题,让学生看到自然界中蘑菇奇特的造型能带给人们自由、灵动的创作灵感。教材的纸工作品选用鲜艳的红色蘑菇屋顶、黄色的小路、穿着蓝衣服的人物,使作品显得更富有生活情趣。教材所选择的学生作业造型奇特、形式多样,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方法提供了选择余地。本课要求运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设计“蘑菇”家园,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二、教学目标: 1.观察蘑菇的生长特点,了解蘑菇的有关知识。 2.能运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设计“蘑菇”家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通过“蘑菇”家园的设计,表达对自己家园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有自己特色的“蘑菇”家园。 难点:综合创作能力、创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了解有关蘑菇的知识(如蘑菇的种类、生长环境、特点、形状、色彩、用途等),准备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等 (教师)课件、录像、范作等 教学过程 1.交流特点。 (1)播放录像:蘑菇的生长过程。思考:蘑菇是怎么长大的? (2)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分组交流课外了解到的蘑菇知识(如说说蘑菇的造型特点、写蘑菇的观察日记、讲述有关蘑菇的故事等)。教师小结。 2.作品分析。 (1)播放课件:蘑菇作品。提问: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2)提供欣赏意见:画面整体的处理,蘑菇的造型、色彩特点,作者的情感。 (3)学生当小老师上台尝试分析作品。 (4)教师小结。 3.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主题:美丽的“蘑菇”家园。 (2) 提出创作建议:用绘画的方法进行创作,可以联想、想象、夸张,融入自己爱家园的情感。 (3)学生创作,同桌互相帮助,指出存在的问题。 (4)作业讲评:教师评、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4. 回家作业。 (1)回家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品。 (2)准备下节课的纸塑工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橡皮泥、小装饰物等 (教师)“蘑菇”家园模型图、课件、范作等 教学过程: 1.分析问题。 (1)师生共同分析上节课存在的问题。 (2)明确本节课任务:用泥塑的方法创作“蘑菇”家园。 2.欣赏范作。 (1)欣赏“蘑菇”家园模型,提问:这座“/bbs蘑菇”家园你喜欢吗?你觉得哪一部分最漂亮?有什么地方存在不足,需要修改? (2)教师小结(强调创作时的注意点)。 (3)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创作目标。 3.学生创作。 (1)学生创作“蘑菇”家园(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合作)。 (2)教师巡回指导,多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讲评作业。 (1)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展示作品,小组自由交流。 (2)教师评价小结。 (3)学生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品。 (4)同桌或小组合作,介绍自己的家园或表演有关的小节目。 5.课外拓展。 课外进一步探索蘑菇的特点,发现新的秘密。 相关资料: 蘑菇的基本常识 (1)蘑菇喝饱了水会长得更快吗? 雨停了,空气里散发着扑鼻的清香,树林里传来小鸟的歌声。小鸟从树上飞下来,站在湿湿的泥地上,觉得特别舒服。“哇,这么多蘑菇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呀?”小鸟惊讶地叫道。蘑菇晃了晃它的大脑袋说:“小鸟,我刚才喝了好多好多的雨水,身体就一下子变大了,你看,我长得多高多快呀。” (小知识: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被人们称为“蛋白蔬菜”。常吃它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病毒和癌细胞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还可以降低血压。) (选自马加等主编:新世纪幼儿版十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2)为什么蘑菇生长不需要阳光? 蘑菇是食用真菌的统称,它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品。蘑菇既能在野外生长,也能在室内生长。不过,它喜欢阴暗潮湿,不需要阳光。在阳光下,它反而不能生长,甚至会死亡,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蘑菇是一种较奇特的植物,它的外形像一把把小雨伞,有的伞面大如脸盆,有的则小如图钉,而味道也各有不同。 蘑菇不像其他植物那样靠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质以提供自己生长的需要,它没有叶绿素,它的生长繁殖完全靠菌丝分解,吸取营养茎中一些现成的有机物质和矿物质。因为它具备这样较奇特的生理机能和构造,所以生长时不需要阳光。 只要留意,你会知道在野外蘑菇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而人工培植蘑菇时,都得把窗户封闭起来,还得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这样蘑菇才能长得更好。 蘑菇家园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认为主要是激发学生运用橡皮泥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生活中原有的物体形象加以变形、夸张或改变,打破原有的色彩定势,积极主动地运用色彩的对比、相间或重叠,创造出富有情趣的形象来。在这一过程中,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不留痕迹地导入了本课的要求:造型与色彩可以突破常规,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想像和创造;色彩搭配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能突出主要的造型。这为学生的创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没有过多的限制,只要自己觉得漂亮好看、有趣就行。 在这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比较好。这样的话,在制作过程中,既是个体又是小集体。因在讨论的时候,四个人可以分工合作一幅作品中的某一部分,然后再拼贴添画成一幅完整的有内容的有趣作品;也可以在讨论中相互知道各自最喜欢、最有趣的、准备制作的是什么,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借鉴,最后把各自的作品拼在一张卡纸上,形成一个整体,相互欣赏,在欣赏中自然会相互比较、评论。同时,也让他们的心目中初步形成一种合作的意识,不但可以自己独自创作出有趣的形状来,在拼贴中也会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在展示评述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或本组的作品放在投影仪下进行展示,对此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兴奋,做完的学生几乎都想在台上说一说,表现表现。我想,这可能就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吧。只要把自己的作品在投影仪下放一放,大屏幕上出现了自己的作品,心里就特别高兴特别自豪。为此,我在心里暗暗决定,以后的美术课,要尽量让学生的作品能在上面展示展示,使他们都感到自己是最棒的、最优秀的、最能干的,从而持续有效地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第 8课 各种各样的树 一、教材分析: 树,是自然界最具魅力与韧性的精灵,它姿态万千,随季节起舞,演绎着不同季节的万般风情。树的种类繁多,由根、干、枝、梢、叶五部分组成,其中树枝有互生、轮生、对生之别,有前后左右的穿插,树冠有伞状、球状、宝塔状等,显示出树的非凡魅力。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借树抒情、托树言志,写下了一篇篇动人的诗章,创造出一幅幅迷人的图画。同时,树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是巨大的,扎根土壤、防风固沙、平衡生态、绿化地球 本课以各种各样的树为题,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教材以大幅迎客松的照片为示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树的知识,如树的结构、外形和种类;还提供了春夏秋冬四季树的不同色彩变化,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中树的语言及魅力;此外,又呈现了画家的白桦、木棉作品,以及数幅学生作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及激发其对艺术美感的体验与追求。最后,教材通过讲述如何保护树木及开展有关活动,拓宽了本课的主题。二、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结构、外形和种类等知识。 2.运用绘画、拼贴的形式来表现所观察到的树的特点,并进行添加、想象的训练。 3.培养热爱树木,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表现树的特点。 难点:表现不同季节中的树所具有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不同的树的特点,准备常规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1.交流认识。 (1)师生交流有关树的知识(如树的结构、外形、种类、色彩等)。 (2)播放课件:大森林。提问:课件中的哪些树是你认识的或喜欢的?请为大家介绍一下。 (3)课件展示树的结构图(抢答激趣)。 2.树的变化。 (1)播放课件:不同季节中的同一组树。要求学生谈谈对作品的感受。 (2)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 3.欣赏范作。 (1)播放课件:画家眼中的树。思考:这幅画哪里画得最好? (2)教师小结:强调画面中艺术家的情感处理和树的精神品质。 4.学生创作。 (1)创造主题:各种各样的树。可以画一棵树或一组树在不同季节下的变化,也可以画树的生长过程,还可以画各种各样的树。 (2)学生说说创作思路。 (3)教师提供创作意见:注意树的形状、特点、色彩、肌理,可以结合速写等形式,加入自己的想象也行。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作业讲评。 (1)师生互评作业(从树的特点、形状、色彩、肌理、构图和情感的表达等方面来讲)。 (2)课外调查树的作用。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颜色的布和纸、剪刀等工具 (教师)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学生交流。 (1)播放课件:树的作用。思考:树有哪些作用? (2)学生交流,代表汇报,教师小结。 2.保护树。 (1)播放课件:人类对树木的保护。提问:你还知道人类为了保护树木采取了哪些措施? (2)教师小结:强调要保护树,学习树的精神。 3.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主题:保护树木,保护我们的家园。 (2)提出创作建议:可以运用拼贴的方法,可以全体制作,可以手工与绘画结合(小组合作和个体创作结合也可以)。 (3)学生创作, 讲评作业。 4.课外拓展。 (1)课外收集有关树的诗歌、散文、故事等。 (2)说说我们要如何保护树。 (3)在教室里布置绿色家园,宣传有关保护树的知识。 相关资料: 树的基本常识 (1)千年开花的铁树。 铁树也称“苏铁”,是一种常绿乔木,叶集生茎顶,花顶生,种子可食,茎髓可采淀粉。苏铁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种子植物,它起源于古生代的二叠纪,曾与恐龙同时称霸地球,被地质学家誉为“植物活化石”。 铁树又名凤尾蕉、避火蕉、金代等。在民间“铁树”这一名称用得较多,因为据说它木质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铁。 “铁树开花”比喻事情难成、不可能实现或极少见。但在热带地区,二十年以上的铁树几乎年年都可以开花。铁树雌雄异株,花形各异,花期六到八个月。雄球花长椭圆形,花球黄褐色;雌株花扁圆形,浅黄色。 (2)会呼吸的榕树。 有一种古怪的树木叫榕树,它的树枝向下生根。这些根有的悬挂在半空,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这些根叫“气根”。多数气根直达地面,扎入土中,起着吸收养分和支撑树枝的作用。直立的气根就像树干,一棵榕树最多可有四千多根气根,从远处望去就像一片树林。 据说,世界上最大的榕树在孟加拉,那棵榕树的树冠可有覆盖一个半足球场那么大的土地,用“独木成林”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3)枝条飘拂的柳树。 柳树枝条柔韧,叶片狭长,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十分喜爱的树,有“垂柳”、“问柳”的叫法。柳树是落叶乔木或灌木,春天开黄绿色花,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成熟后随风飞散,这就是柳絮。 柳树柔软的枝条可以编织筐、包、篮子等。柳条包要用去了皮的柳枝编。在施工工地戴的柳条帽用柳枝编,既轻便又能保证安全。第9课 卡通宝宝 一、教材分析: 卡通起源于漫画,是漫画传入中国之后的称谓。漫画的原义是开玩笑的、逗乐的画,它分为传统风格漫画与新型漫画。传统风格漫画是由单幅或四格漫画组成的讽刺性的画,新型漫画一般被称为卡通,它采用了多变的形式,以格为单位,直接以画面代替了镜头,并以画面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的认识,极像电影分镜头的剧本。卡通画与电影、电视接轨,形成了动画片。卡通在世界上以美国、日本的发展较为成熟,特别是日本,堪称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