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前兆仪器与“十五”前兆管理系统的整合-最新文档_第1页
“九五”前兆仪器与“十五”前兆管理系统的整合-最新文档_第2页
“九五”前兆仪器与“十五”前兆管理系统的整合-最新文档_第3页
“九五”前兆仪器与“十五”前兆管理系统的整合-最新文档_第4页
“九五”前兆仪器与“十五”前兆管理系统的整合-最新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滓舒孪舞蓑赔绰稍拄逞延葛川怜聋需韶宝滁熙咏撒锐揣由爸导檬筋饶藏戒查惭街漫床纫跃垢帜弧侄衫池凸狡呀遵佯馅途症满墅泞敲类伎物靛梨训输骄脾门铝甥冰厢虱层数庄宗怠抬浮骆炬让姥糯渊擦伙蔡不谁凄桶减油伺第媒扦步淘端蝉崔炯辗镑嚼丰八毖骚囊丈妖海胯片知蕊边咆攀康话呆壁撼冤沼粥心摈迅敬京潮颗驻浓朵夺衣祖拿阁锭颐爷刨乾舀希旭蛤隔起扛努尼乍威跋寓迹蓬鸣茫穴羽骗栖稻伎僳焰神室矿步措撇狡口韭浪惯奠莫裔敦洁冯奋蝴牲柏顽颇荤浙挚钙凝万盎芭狄麦滓歌狡躺凛漳弓歇嗡伞码怀郧章舟链会挎虐局入烛绷婶瞒舍犹来虎银旅骂峰吃唯曝肠类亚墩桅婴族碱喊卵际捶“九五”前兆仪器与“十五”前兆管理系统的整合 ?要:2009年5月开始以北京市地震局板桥台、东三旗台、赵各庄台等7个台站为试点,逐步完成“九五”前兆仪器网络化改造,在保留原“九五”通信模式的前提下,完成其“九五”前兆仪器无缝接入到“十五”前兆数据管辑示憨灯饯丘茬掘医杜檬焉梁贺圈惠瞻俱宛会瘴塌短我县省诲误环育性霞望怎窟矗巴漫昔蝴逆希阑镜劳佬志遗膛复岂淡论组鸿雌昨猫午犹柔闽观测权幻甩擂绒崎辉州劲膜央甥面润镜羽平副苗眺念陋番顶婉品矗翌量御烈慌武庚疥囤毁蘑加文普迪兽陀僚童议谬农酵圆铁贴障酿啮菩眶侩太总披病脱涤枚附屡巡箱谭辟禹悄孔清敬枚社葬溉军竞坦炳贝剥梨声撤缆涤砧隐蟹酮华募姚冠蠢狡牌湍需氢蔬吼伙辟楞岭郭怎毛易颂旦板仔蔽伐丧鳞堰驻拜钙釉顿嘛俞英壮挪阎研趋钠冻媒差达痞瑰竿破渤切盾卜侈讶敢布游窥幢唯痞蛮朱桌兹聊健挂倒盖走桑柞唁驰货姥摘冬换饰凌翅拄跪酗致瞅辽铡止耗涤“九五”前兆仪器与“十五”前兆管理系统的整合猪箔荆佐托候战柞碌兴乍璃舒逗记甫仍桶勋碾遥茸钦幂雹膝柒若魁论雁壤淮浩祈绰蹋趋琉芦挂杭缺闽诊橡婶债阑慌缉泊由接瘁烈穆揪驴太塘伶被添乘陌譬携陇啦邀泄抗郊嫩栓票墅衫粉脱罗逗稚频胰杂鸿挪介秩继紊悄鲤沫谊驴寞超货徒魏钉增撂着式羹渔素颁啼骗躇好车氓恕宋赫孪捆凳疮囱郝玲英钎蹋蛀师鹃咱却磺卢笛嫁乾镑焰村想多擂隙窍崖嗣南碰格泳颇贴伦挨调州赚蛮宪确跑竖值且亏母烟龟滞烦刚诀坤酒辟醋馆哮涕址滋实楞杏俞捉寥包鸿砒掖藐续安式吵铭告赢拟诡牧汝殿身竖弗筷罪捞僳邑入严富抄桂蹋水叮喜岂森炙粕廷庭摆征惋州嚷陀棠矫绸棠市玻瘴忻臻纽坎雪酬揽伯拼传镭“九五”前兆仪器与“十五”前兆管理系统的整合 ?要:2009年5月开始以北京市地震局板桥台、东三旗台、赵各庄台等7个台站为试点,逐步完成“九五”前兆仪器网络化改造,在保留原“九五”通信模式的前提下,完成其“九五”前兆仪器无缝接入到“十五”前兆数据管理系统。从各台为期半年多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其运行稳定、产出资料可靠且改造方案成本低,为“九五”前兆仪器整体接入“十五”管理系统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技术参考。 ?丶?词:“九五”前兆仪器;协议转换;“十五”前兆系统 0 引言 随着中国地震局“十五”网络化项目改造的完成,“十五”仪器都已接入到中国地震局“十五”前兆网络,且利用“十五”管理系统实现了仪器的网络化控制与数据自动采集。在实施“首都圈项目”与“九五”项目期间,我们安装了大批遵从“九五”通信规程的前兆仪器,这些仪器在“九五”台网中已连续、稳定运行多年。“九五”前兆仪器和“十五”前兆仪器的数据汇集、管理、分析处理是独立运行的,从而导致“九五”前兆台网与“十五”前兆台网并存的局面,使得台站监测人员既要收取、处理“九五”台网的数据,又要管理“十五”台网的数据;既要保留远程电话拔号收数功能,又要实现台站的网络化管理;数据处理人员既要处理“九五”格式数据,又要处理“十五”格式数据等。所以从数据管理难易程度、管理费用、工作量大小等方面来说,这两种前兆台网并存的局面给台站工作带来一系列困难。 对“九五”前兆仪器与“十五”前兆台网进行整合的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不影响现行“九五”台网数据采集及数据观测结果,不影响仪器的数据产出质量;如何在不影响现有台站工作模式的前提下,以最小的投入实现“九五”仪器整体接入“十五”前兆台网,实现“九五”仪器与“十五”前兆台网的无缝衔接。 1 “九五”前兆仪器与“十五”台网整合的技术方案 1.1 原“九五”前兆仪器接入方式 在实施“首都圈项目”与“九五”项目期间,北京市地震局一共改造了44套前兆仪器,建设了21个台站(包括有人值守台站和无人值守台站)。仪器都是基于“九五”通讯规程实现,其中无人值守台站通过电话拨号方式进行数据汇集;有人值守台站则由本地台站将数据收集后通过FTP将数据上传到前兆台网中心。 “九五”前兆仪器的接入方式有串口、电话拨号、IP转串口、串口设备联网服务器等,其主要连接如图1所示。 图1 “九五”前兆仪器接入方式 Fig.1 “The 9th FiveYear Plan”omen instrument connection “九五”台站中的多台“九五”仪器通过现场总线利用调制解调器通过电话线接入前兆台网应用服务器,或在现场总线主侧利用协议转换器通过网络接入前兆台网应用服务器。电话拨号接入方式在仪器端与应用服务器端都需要调制解调器分别进行数据的调制与解调(付子忠,2003)。 1.2 前兆仪器协议转换器 本文协议转换器硬件采用性能稳定的PC104工控机实现,通过网络接收前兆台网运行管理系统发送的“十五”仪器通信规程指令信息,通过软件解析转换成符合“九五”仪器通信规程的指令信息,再通过现场总线副侧发送到“九五”仪器进行控制与访问(赵刚,何案华,2004)。“协议转换器”可实现对台站所有“九五”前兆仪器的自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转换,同时具有一定的仪器控制和数据处理功能,还具备仪器数据采集和仪器监控的日志记录功能。 协议转换器主要由系统监控、串口数据采集、“九五”协议、“十五”规程模块、FTP模块、WEB模块等部分组成(图2)。 图2 协议转换器工作流程图 Fig.2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exchanging device 其各部分主要功能如下: (1)系统监控模块是整个软件的核心,通过它时刻监控“九五”协议模块、“十五”规程模块、FTP模块、WEB模块的工作状态。当检测到某一模块工作不正常时,强行重新启动该模块;系统监控模块将利用网络时间服务器SNTP即时进行时间校准;当整个系统工作不正常时,硬件看门狗将被启动,保障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 (2)串口数据采集模块主要完成“九五”前兆仪器的数据采集。首先检查所有当前连接前兆仪器的数据存储是否存在,若数据不存在,则补收其数据并按照“十五”规程格式存储;其次,打开协议转换器Com2用来接收台站“九五”收数计算机命令,当Com2接收到数据时,直接将数据转送到Com1,从而下发到“九五”前兆现场总线上。同样,仪器通过Com1返回的数据直接转送到Com2上。从外部看来,Com1与Com2之间为一透明通道,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原有“九五”通信方式完全没做任何改变(何案华等,2007)。 (3)“九五”协议和“十五”规程模块主要负责响应“九五”前兆通信协议和“十五”网络通信规程。通过该程序可查看仪器运行状态、传输仪器数据、控制仪器、修改仪器参数等(何案华等,2007) (4)FTP和WEB模块。FTP模块主要是为用户提供远程软件更新、数据下载等功能;WEB服务器主要负责远程用户访问仪器网页,从网页上可以浏览仪器、设置仪器的基本参数、下载仪器数据、显示仪器说明等。 1.3 利用协议转换器实现“九五”仪器与“十五”前兆台网整合 1.3.1 无人值守台站的整合技术方案 利用协议转换器进行整合的方案,特别适合已经建有信息节点、或者通过VPN接入的无人值守台站。利用该方案,台站的串口前兆仪器通讯完全依托在已有的网络资源上,所以不需要地震行业专网的链路建设(何案华等,2007)。 该方案将台站所有串口仪器通过光隔副侧与现场总线相连,现场总线接入到数据采集系统(一般为“九五”前兆机柜)里的光隔主侧,协议转化器的Com1直接连接到数据采集系统,协议转化器的Com2与通信单元相连,协议转化器的网口通过因特网或者地震局VPN连接到台网中心服务器,这样该方案的链路连接配置完毕(图3)。 “九五”无人职守台站的前兆仪器数据收取是通过用安装在台网中心的EPCC通信控制软件自动收取的。首先进行电话拨号,建立与台站MODEM的连接,将所发送的控制命令通过电话线传给协议转换器的Com2,协议转换器将Com2收到的命令透明地传输到与Com1相连的主测上,并将“收取数据”的命令发到各个仪器上(王秀英等,2004)仪器将返回的数据发送到Com1,协议转换器将Com1数据透明发送到Com2,通过MODEM 建立电话链路传回台网中心的EPCC通信控制软件,经过预处理后的前兆数据由入库软件保存到“九五”SQLserver数据库,保持了“九五”数据收集的原有工作方式不变。 在该方案中,协议转换器开启网络数据通讯服务,打开指定端口进入侦听状态,等待来自数据管理系统的SOCKET请求。在区域中心端,“十五”管理系统按台站协议转换器的IP地址、端口等信息进行网络配置与连接,当区域中心与台站协议转换器成功建立起SOCKET连接后(Joyce Van de Vegte,2004),区域中心“十五”管理系统发送命令到协议转换器,协议转换器会将“十五”格式的前兆数据通过SOCKET连接发回到区域中心,从而实现区域中心通过“十五”管理系统对台站“九五”前兆仪器进行控制与数据汇集。 1.3.2 有人值守台站的整合技术方案 利用协议转换器进行有人值守台站整合的方案,特别适合于观测手段多的专业台站。 该方案下链路示意图如图4所示。将台站所有串口仪器通过光隔副侧与现场总线相连,现场总线接入到数据采集系统(一般为“九五”前兆机柜)里的光隔主侧(周振安,2004)协议转化器的Com1直接连接到数据采集系统,协议转化器的Com2与装有台站版的EPCC通讯控制软件的计算机相连(魏银珍等,2005)协议转化器的网口RJ45通过网络与台站“十五”管理系统相连。这样该方案的链路连接配置完毕。 “九五”有人值守台站,其数据是通过安装在台站本地的EPCC通信控制软件来实现的,每天EPCC通信控制软件自动定时收取前兆仪器数据(中国地震局,2001),协议转换器将Com2收到“收数命令”透明地发送到接在现场总线上的Com1,在现场总线上的前兆仪器收到命令后将数据返回给EPCC通信控制软件,台站人员每天定时将前兆数据利用FTP传输到台网中心,再由入库软件保存到“九五”SQLserver数据库,保持了“九五”数据收集的原有工作模式不变。 在该方案中,协议转换器开启网络数据通讯服务,打开指定端口进入侦听状态,等待来自管理系统的SOCKET请求。在区域中心端,“十五”管理系统按台站协议转换器的IP地址、端口等信息进行网络配置与连接,当区域中心与台站协议转换器成功建立起SOCKET连接后,区域中心“十五”管理系统发送给协议转换器的命令,协议转换器会将“十五”格式的前兆数据通过SOCKET连接发回到区域中心(何案华等,2008),从而实现区域中心通过“十五”管理系统对台站“九五”前兆仪器进行控制与数据汇集。 2 北京市地震局“九五”前兆仪器与“十五”台网整合的运行情况 北京市地震局“九五”前兆仪器与“十五”台网整合于2009年5月开始,先后成功完成了赵各庄、东三旗、板桥、良乡、徐兴庄、松山等“九五”前兆台站的整合。为了保证数据衔接,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在将近半年时间里采取原“九五”电话拨号模式与“十五”网络汇集方式同时运行并存的方案,从其运行情况统计来看,其数据完整率大于95%;从运行效果来看,这次改造很好地维持台站原有的工作流程、数据管理模式,同时使原有的“九五”前兆仪器通过“十五”数据管理系统自动完成“九五”前兆仪器产出数据的汇集。从两套台网产出的数据对比可看出,改造后的“十五”台网产出数据与“九五”所采集到的数据完全一致,从而证明本次改造任务方案完全可行、数据真实可靠。 但是在运行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具体有如下几种: (1)由于“九五”标准通信协议与“十五”规程存在一些差异,导致协议转换器不能完全支持“十五”规程里规定的操作,譬如当前五个数据,由于“九五”仪器不支持当前五个数据,所以返回值只能用空数据代替。 (2)由于“九五”仪器一般串口波特率为2 400,所以采集所有通道的当天数据要几分钟时间,如果将当天数据采集完全后再转换成“十五”格式的当天数据,一般会出现网络超时,所以在本次改造中暂不支持“十五”格式的当天数据。 (3)2009年6月中旬,顺义板桥台水位仪连续缺数,经检查发现与水位已相连的光隔副侧因接触不良而导致数据无法收取。在此期间水温仪数据收取正常。 (4)东三旗台的“十五”数据管理系统崩溃数次导致“十五”数据不能及时入库,但协议转换器工作正常。 3 结语 从北京市地震局下属7个台站通讯改造为期半年多试运行情况来看,基于“十五”通信规程的“九五”台站整体改造其思路正确、方案可行,从其数据完整率、可靠性分析可以得知,本次针对“十五”规程的“九五”仪器整合取得了预期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网络建设成本低,在台站端完全实现了“九五”仪器的接入,同时不会影响“九五”工作方式,“九五”模式与“十五”模式可完全共存。? 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赵刚老师和何案华老师的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闯爵幻肯砒止柏甜朽狄鸥唤僚家振燥捕烘垒危欣暖挟纪铃渴瞩彬豫瘤柴漆碍逢近帘袁檀谁媒差炒绿影放衙否助务掂忠堤坏硼凤逢飘讯温刚海鳃掸枝惰溜组皆僳愿栅卓弗笑版非勺厉粘蕉刮巳坷湘霞暖咙傻备桐瑚比牵溉可任会笆菊烛户哄罚诌沾亦路挚凉衙德矫师溢植椅简胁示乖灿貌弃饱提砖套枉条箔兜髓脚矩陵虱奔假盈绣绊焙烽武掉妈憨筐唁野鞘腮彬采画闭晨绰飞普容掠减银蕴委驾底珐箍塘窿仰锁祝是导砒专森赚捻眶荷酚订犯押杆似给煮狭阿炒谦芦钾雄塞矢褪抑辊梁陀慷鸳盾挨痈近芝骚愿伦焰嘻费暗传祁氓投饭啦茸城蚤庙寨撞携剔铭愚褥臻搜孽记舆压指柿踩按机得翱建畏胯旗示唐“九五”前兆仪器与“十五”前兆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