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古树名木普查操作细则-广东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_第1页
广东古树名木普查操作细则-广东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_第2页
广东古树名木普查操作细则-广东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_第3页
广东古树名木普查操作细则-广东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_第4页
广东古树名木普查操作细则-广东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 操作细则 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广东省绿化委员会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二二一六年四月一六年四月 I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总则总则.1 第一条目的任务.1 第二条工作依据.1 第三条调查范围及内容 .2 第四条调查方法.2 第五条工作流程.3 第六条调查时间.3 第七条人员资格.4 第二章第二章技术标准技术标准.5 第八条术语定义.5 第九条古树分级.5 第十条名木范畴.6 第十一条古树名木现场鉴定.6 第十二条地形因子.9 第十三条古树名木特征代码编制.10 第三章第三章准备工作准备工作 .12 第十四条组织准备.12 第十五条技术资料准备.12 第十六条物资仪器工具准备.12 第十七条技术培训.12 第四章第四章调查工作调查工作 .13 第十八条每木调查.13 第十九条古树群调查.17 II 第五章第五章资料汇总资料汇总 .20 第二十条县级资料汇总.20 第二十一条市级资料汇总 .20 第二十二条省级资料汇总 .21 第六章第六章质量管理质量管理 .22 第二十三条管理制度 .22 第二十四条质量检查 .22 第二十五条质量要求 .22 第七章第七章普查成果普查成果 .24 第二十六条普查成果统计表 .24 第二十七条古树名木分布展示图.24 第二十八条信息管理系统 .24 第二十九条普查成果 .24 附表一 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26 附表二 古树群调查表.27 附表三 古树名木树种鉴定表.28 附表四 古树名木清单.29 附表五 广东省 市 县(区、市)古树名木分类株数统计表.30 附表六 广东省 市 县(区、市)古树名木名录 .31 附表七 广东省 市 县(区、市)古树名木分树种株数统计表.32 附录一 古树名木鉴定意见书.33 附录二 古树名木编号方法.34 1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目的任务目的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 规和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试行)相关规范性文件,结合广东 省古树名木资源实际情况,制定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操作细 则。 古树名木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我省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 分布状况、生长情况;单株古树名木树种、树龄、保护级别、生长 地点、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养护管理等数据和照片资料;掌握了 解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等方面价值;以及古 树名木保护管理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制订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 规、政策文件、规划设计及养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条第二条 工作依据工作依据 1、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试行)(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2015 年 7 月); 2、古树名木鉴定标准(试行)(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2015 年 7 月); 3、古树名木代码与条码(LY/T 16642006) 4、森林资源代码 树种(LY/T 14391999)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GB/T2260) 2 第三条第三条调查范围及内容调查范围及内容 本次普查的范围是我省城镇、乡村范围内的古树名木,自然保 护区内生长的古树名木不纳入普查范围。 要求全面系统地查清全省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 和生长情况,对古树名木进行建档立案,形成完整的文字、影像、 电子资源档案;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建立全省古树名木管 理信息系统,健全古树名木动态监测体系,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 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形成定期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 1、古树名木每木定位和调查; 2、古树群调查; 3、广东省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 4、编制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报告; 5、普查成果应用。 第四条第四条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 本次普查以全省各县(县级市、区)绿化委员会为主体,以原 有古树名木普查数据、资料为主要信息源,充分利用已有的普查成 果,以县(县级市、区)为单位,逐镇、逐村、逐单位、逐株进行 调查核实,对缺项因子进行补充调查;对于新增古树名木,通过现 地实测,填写调查登记表并建档立案,形成完整的文字、影像、电 子档案等。 3 利用国家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省古树名木资源数据 库,构建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 第五条第五条 工作流程工作流程 第六条第六条调查时间调查时间 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的普查工作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拟 定本次普查工作时间期限为 20162018 年。计划 2016 年完成珠三 角九市及汕头、梅州市下属各县区及南雄、高州的古树名木调查; 建立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在 2017 年完成全省完成普查外 业、资料整理及信息录入以及省级数据汇总及报告编写。2018 年, 完善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络信息化、动态监测数 字化。 4 第七条第七条 人员资格人员资格 为保证本次全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的质量,要求各县(市、区) 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技术负责人具有林业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 称,参加普查的技术人员须有林业专业背景或有从事林业调查工作 经验。 5 第二章第二章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 第八条第八条 术语定义术语定义 古树古树 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名木名木 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与科学价值和具有重要纪 念意义的树木。 古树群古树群 在特定区域内生长成片并相互依存的多株古树组成的 群体。 特征代码特征代码 表示一株古树名木或一片古树群的特征信息的代码。 胸径胸径 指树木根颈以上离地面1.3m处的主干带皮直径;分枝点 低于1.3m的乔木,在靠近分支点处测量;藤本及灌木测量地径。 树高树高 指树木从地面上根颈到树梢之间的高度。 平均冠幅平均冠幅 指树冠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垂直投影平均宽度。 生长势生长势 指树木生长发育的旺盛程度。 第九条第九条 古树分级古树分级 古树分为三级,树龄 500 年及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树龄在 300 499 年的树木为二级古树,树龄在 100299 年的树木为三 级古树。 6 第十条第十条 名木范畴名木范畴 名木不受树龄限制,不分级。具有以下特征的树木属于名木的 范畴: (1)国家领袖人物亲植树木; (2)外国元首或著名政治人物所植树木; (3)国内外著名历史文化名人、知名科学家所植或咏题的树木; (4)分布在历代皇家园林、庙宇、道观等场所,与著名历史文 化名人或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并具有历史记载的树木; (5)分布在风景名胜区,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或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内涵的标志性树木; (6)分布在名人故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7)树木分类中作为模式标本来源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树木; (8)其它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和科学价值和具有重要纪 念意义的树木。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古树名木现场鉴定古树名木现场鉴定 1 1、古树鉴定、古树鉴定 树种鉴定树种鉴定 观察鉴定对象营养器官(茎、叶)和繁殖器官(花、果)形 态、解剖特征和生长特性,根据中国树木志的形态描述和检索 表,鉴定出树木的科、属、种,并记录其拉丁学名和中文名。 7 树龄鉴定树龄鉴定 根据树木健康状况、当地技术条件、设备条件和历 史档案资料情况,在不影响树木生长的前提下,按以下先后顺序优 先原则,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进行树龄鉴定: (1)文献追踪法:文献追踪法:查阅地方志、族谱、历史名人游记和其它历 史文献资料,获得相关的书面证据,推测树木年龄。 (2)年轮与直径回归估测法:年轮与直径回归估测法:利用本地(本气候区)森林资源 清查中同树种的树干解析资料,或利用贮木场同树种原木进行树干 解析,获得年轮和直径数据,建立年轮与直径回归模型,计算和推 测古树的年龄。 (3)访谈估测法:访谈估测法:凭借实地考察和走访当地老人,获得口头证 据,推测树木大致年龄。 (4)针测仪测定法:针测仪测定法:通过针测仪的钻刺针,测量树木的钻入阻 抗,输出古树生长状况波形图,鉴定树木的年龄。 (5)年轮鉴定法:年轮鉴定法:用生长锥钻取待测树木的木芯,将木芯样本 凉干、固定和打磨,通过人工或树木年轮分析仪判读树木年轮,依 据年轮数目来推测树龄。 (6)CTCT扫描测定法:扫描测定法:通过树干被检查部位的断面立体图像,根 据年轮数目鉴定树木的年龄。一种不需锯树就能准确地测定出树龄 的树龄测定仪器。该仪器类似医用CT 扫描机,体积不大,使用时只 要把树干圈在里面进行扫描,树龄即会迅速显示出来,不会对树木 造成损坏。这种仪器能测定直径m 以内的树干,它可测知千年以 内的古树。 8 (7)碳碳1414测定法:测定法:通过测量树木样品中碳14衰变的程度鉴定树 木的年龄。 实际应用三原则:从易到难、技术有效应用、引用前人成果。 生长势等级鉴定生长势等级鉴定 根据树木叶片、枝条和树干生长的正常或衰 弱程度划分为正常、衰弱、濒危、死亡四级(表 1)。 表表1 1 古树名木生长势分级古树名木生长势分级 分级标准分级标准生长势级生长势级 别别叶片叶片枝条枝条树干树干 正常株 正常叶片量占叶 片总量大于95% 枝条生长正常、新 梢数量多,无枯枝 枯梢 树干基本完好,无坏死 衰弱株 正常叶片量占叶 片总量95% 50% 新梢生长偏弱,枝 条有少量枯死 树干局部有轻伤或少量坏 死 濒危株 正常叶片量占叶 片总量小于50% 枝杈枯死较多 树干多为坏死,干朽或成 凹洞 死亡株叶片全部枯死枝杈全部枯死干皮全部坏死 2 2、名木的判别与鉴定、名木的判别与鉴定 判定树木是否属于名木范畴,采用以下鉴定方法: (1)实物证据鉴定法:根据植树现场、名人故居、庙宇的树木 和建筑实物及其图片,判定树木是否属于名木范畴; (2)书面证据鉴定法:根据科技文献、新闻报道、文史档案中 的记载等书面证据及其图片,判定树木是否属于名木范畴。 9 (3)口头证据鉴定法:根据了解植树历史相关人员的口头证据, 判定树木是否属于名木范畴。 3 3、古树名木鉴定的组织与实施、古树名木鉴定的组织与实施 (1 1)鉴定机构)鉴定机构 一、二、三级古树均由所在县(市、区)绿化 委员会负责组织专家鉴定。鉴定结果一级古树和名木报由省绿化委 员会审定,二级古树报地级市绿化委员会审定,三级古树由县(市、 区)绿化委员会自行审定。负责审定的省、市绿化委员会对上报的 鉴定结果有疑义的,可自行组织专家鉴定。 (2 2)鉴定人员)鉴定人员 鉴定小组应由名以上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其 中至少人具有高级职称。 (3 3)鉴定技术要求)鉴定技术要求 古树名木现场鉴定后须出具古树名木现 场鉴定意见书 (见附录) ,并附照片和电子图片。对于同时具备一 级古树和名木条件的树木,需要同时提交古树和名木的技术档案。 4 4、古树名木鉴定结果的认定与发布、古树名木鉴定结果的认定与发布 对一级古树和名木的审定结果,由省级绿化委员会报省级人民 政府认定后公布。对二级古树的审定结果,由市级绿化委员会(直辖 市由区县绿化委员会)报市级人民政府认定后公布,报省级绿化委员 会备案。对三级古树的审定结果,由县级绿化委员会报县级人民政 府认定后公布。各地古树名木普查结果由省级绿化委员会统一报全 国绿化委员会备案。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地形因子地形因子 坡向坡向 古树名木的地面朝向称坡向,分为 9 种,划分标准见下 表 2。 10 表表2 2 古树名木坡向划分标准古树名木坡向划分标准 北 坡:方位角 33822东北坡:方位角 2367 东 坡:方位角 68112 东南坡:方位角 113157 南 坡:方位角 158202 西南坡:方位角 203247 西 坡:方位角 248292 西北坡:方位角 293337 无坡向:坡度5的地段 地面坡度地面坡度 分为 6 级,具体分级标准见下表 3。 表表3 3 古树名木地面坡度分级标准古树名木地面坡度分级标准 级为平坡: 5级为缓坡: 514级为斜坡: 1524 级为陡坡:2534级为急坡:3544级为险坡: 45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古树名木特征代码编制古树名木特征代码编制 单株古树名木的特征代码由22位数字组成,包括古树名木标识 代码、级别代码、种类代码、树龄代码、树高代码、胸围(地围) 代码、冠幅代码、生长势代码和生长环境代码。具体结构及编制方 法如下(图1、表4): 图图 1 1 单株古树名木特征代码的结构单株古树名木特征代码的结构 11 表表4 4 单株古树名木特征代码的编制单株古树名木特征代码的编制 组成码段组成码段占位符占位符说明说明 古树名木标识代码 X X1 1 古树为 1,名木为 2,既是古树又是名木为 3 级别代码 X X2 2 用 1 位数字表示 种类代码 X X3 3 X X4 4 X X5 5 X X6 6 描述古树名木的种类,用 4 位数字表示, 采用 LY/T1439 中树木种类的代码。 树龄代码 X X7 7 X X8 8 X X9 9 X X10 10 古树名木的树龄,用 4 位数字表示,名木 用 8888 表示。 树高代码 X X11 11 X X1212 X X1313 为古树名木的树高测量值,以米(m)为单 位计至小数点后 1 位,用 3 位数字表示 胸围(地围)代码 X X14 14X X1515 X X1616 X X1717 为古树名木的胸围测量值,以厘米(cm) 为单位,计至整数,用 4 位数字表示 冠幅代码 X X18 18 X X1919 X X2020 为古树名木冠幅测量平均值,以米(m)为 单位,计至整数,用 3 位数字表示 生长势代码 X X21 21 表示古树名木的生长情况,正常、弱、濒 危、死亡分别表示为 1、2、3、4 生长环境代码 X X22 22 表示古树名木分生长环境情况,好、中、 差分别表示为 1、2、3 注:按照实际测量值编制特征代码。不必描述或代码值不足以填满规定位数的, 可用“0”补足位。 12 第三章第三章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组织准备组织准备 本次古树名木普查工作由广东省绿化委员会统一部署,省绿委 办负责组织全省古树名木普查督导检查工作,市、县级绿委办负责 具体实施。由省绿委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检 查验收。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技术资料准备技术资料准备 1、收集原有古树名木普查成果资料和相关文件; 2、准备外业调查所需表格。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物资仪器工具准备物资仪器工具准备 根据古树名木普查内容,准备相应普查设备和仪器,如电脑、 打印机、照相机、摄像机、GPS、测高仪、海拔仪、皮尺、围尺、坡 度仪、记录夹、铅笔、手持数据采集器等。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技术培训技术培训 由省绿委办和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根据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 (式行)制定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操作细则,组织开展全省普查 技术培训,统一普查方法和技术标准。所有调查人员必须参加技术 培训,学习普查操作细则及有关业务知识。 13 第四章第四章 调查工作调查工作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每木调查每木调查 1.编号:编号方法按附录二进行,古树名木的编号为 17 位。调 查人员需填后四位数,其余自动生成。古树名木的编号具有唯一性, 是古树名木的身份证。编号从调查顺序号转变而来。 2.树种:识别鉴定树木的科、属、种。无把握识别的树种,要 采集叶、花、果或小枝条制作标本,由专家进行鉴定。 3.位置:调查填写树木的具体位置,小地名要准确,是单位内 的可填单位名称,标注具体分布区域,并利用 GPS 进行精确定位。 4.生长特点:根据树木的生长周边环境选择散生或群状。 5.树龄:限于古树调查。分两种情况,凡是有文献、史料及传 说有据的可视作“真实年龄”;“估测年龄”在估测前要认真走访, 并根据各地制定的参照标准类推估计。 6.古树等级:限于古树调查。分为三级。详见第二章技术标准 第九条。 7.栽植时间:限于名木调查。根据实际栽植时间填写年月日。 8.栽植人:限于名木调查。填写实际栽植人,要求写栽植人全 名。 9.类别:限于名木调查。名木分纪念树、友谊树和珍贵稀有树 等。 14 10.树高:用测高器、标杆或皮卷尺实测,以米为单位,记至小 数点后 1 位。 11.胸径:指树木根颈以上离地面 1.3m 处的主干带皮直径;分 枝点低于 1.3m 的乔木,在靠近分支点处测量;藤本及灌木测量地径。 以厘米为单位。外业调查填写胸围,精确到 1 位小数。 12.冠幅:分“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量测,以树冠垂直投 影确定冠幅宽度,计算平均数,以米为单位,记至整数。 13.立地条件 (1)海拔:根据地形图、手持海拔仪或 GPS 测定。 (2)坡向:现场测定,根据第二章第十二条坡向划分标准确定。 (3)坡度:现场测定,根据第二章第十二条地面坡度分级标准 确定。 (4)坡位:分脊部、上部、中部、下部、山谷、平地 6 个坡位, 现场确定。 (5)土壤名称:根据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记载到土类。我省森 林土壤主要有红壤、赤红壤、砖红壤、黄壤、紫色土、山地草甸土、 石灰土、滨海盐土、滨海沙土等。土壤分类见表 5,广东省土壤水 平分布见图 2。 表 5 广东省各类土壤分布表 土纲土纲土类土类代码代码分布区域分布区域 砖红壤砖红壤101 主要分布在东经 10941-11058,北纬 2013-2135之间,即分布在电白、 化州、高州以及廉江的南部、茂名市的茂南区和雷州半岛全部。 铁铁铝铝 赤红壤赤红壤102主要分布在北纬 2135-2431之间海拔 300-450m 以下的低丘台地。 15 红壤红壤103 主要分布在北纬 2430上下之北的中亚热带海拔 700m 以下和南亚热带垂 直带海拔 300-800m 的低山丘陵区。南雄、始兴、仁化、乐昌、乳源、连 山、连南、阳山、曲江、和平、连平、蕉岭、平远、怀集、广宁等地有大 面积分布。 土土纲纲 黄壤黄壤104 分布在海拔 600-700m 以上的中、低山地,乳源、乐昌、始兴、南雄、连 州、连南、连山、阳山、大埔、梅县、平远、丰顺、揭西、普宁、饶平、 揭东、惠来、和平、连平、东源、紫金、龙门、怀集、广宁、德庆、新兴、 封开、郁南、云安、新会、开平、台山、恩平、阳东、阳西、阳春、高州、 信宜、电白、广州、深圳皆有分布。 沼泽土沼泽土151 指经常处于渍水或潮湿水分状态下的水成土。零星分布于河流两侧低洼地、 滨海沙堤间洼地、离海较远的古泻湖或山前、山间局部洼地。水成水成 土纲土纲 水稻土水稻土152全省水稻田 半水成半水成 土纲土纲 潮土潮土163 由河流冲积物、三角洲沉积物及谷底沉积物发育而成的土壤。主要集中分 布在各大江河出海的河口三角洲平原以及丘陵山地的宽谷盆地等冲积平原 地区。 (滨海)盐(滨海)盐 土土 171 指退潮后露出海面的滩涂土壤。分布在粤东至粤西海岸线及其岛屿的滨海 地区。盐碱盐碱 土纲土纲 滨海砂土滨海砂土173主要分布在粤东至粤西海岸线及其岛屿的滨海地区。 紫色土紫色土181 主要分布在白垩纪至第三纪红色构造盆地中的中低丘陵台地上,南雄、连 州、曲江、仁化、乐昌、翁源、阳山、连南、乳源、东源、兴宁、五华、 梅县、怀集、清新、三水、罗定、高要、高州、广州等有分布。 石灰土石灰土182主要分布在清远、韶关、肇庆、云浮以及阳春等地。 岩岩层层 土土纲纲 火山灰土火山灰土186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 高山高山 土纲土纲 山地草山地草 甸土甸土 191 零星分布在海拔 800m 以上的高山山顶迎风面或局部山凹,如广东最高峰 石坑崆、乐昌的牛背脊、九峰山地、丰顺铜鼓嶂、鸿图嶂、梅县阴那山、 博罗罗浮山、肇庆鼎湖山、信宜大田顶等有分布。 16 图 2 广东省土壤水平带分布示意图 14.生长势:根据古树名木生长势在地上叶片、枝条和树干生长 正常或衰弱程度划分为四级:正常株、衰弱株、濒危株、死亡株。 分级标准见表一。 按照树木现在的生长势选择,在调查表相应项上打“”表示。 对调查中发现已死亡的古树名木直接填写,死亡古树名木不进入省 统一编号,不进入资源总量统计,调查号要编,在成果报告中说明。 15.生长环境:分“良好”、“差”、“极差”三级,按照古树 现在的生长环境选择,在调查表相应项上打“”表示。 16.生长场所:分为“远郊野外”、“乡村街道”、“城区”、 “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古迹区”五个类型,按照古树现在 的生长场所选择,在调查表相应项上打“”表示。 17.现存状态:分“正常”、“移植”、“伤残”和“新增”四 种。按照古树名木的现有状态选择,在调查表相应项上打“”表 示。 18.古树历史(名木介绍):简明记载群众中、历史上、流传的 对该树各种神奇故事,以及与其有关的名人轶事和奇特怪异性状的 传说等,字数 300 字以内。 19.权属:分国有、集体、个人、其它,据实确定,打“”表 示。 17 20.管护责任单位或个人:根据调查情况,如实填写具体负责管 护古树名木的单位或个人。无单位或个人管护的,要具体说明。 21.树木特殊状况描述:包括奇特、怪异性状描述,如树体连生、 基部分杈、雷击断稍、根干腐朽等。如有严重病虫害,简要描述种 类及病害危害症状。 22.树种鉴定记载:非疑难树种,由调查人员确定。调查人员无 把握定名的疑难树种,野外填写古树名木树种鉴定表(附表三), 并采集(花、叶、果实、树皮照片),由县(市、区)专业技术人 员根据标本鉴定;县(市、区)无法确定的,照片送市鉴定,以此 类推。特别重要的古树名木,请专家现场鉴定。 23.地上保护现状:分七种,在调查表相应项上打“”表示。 有“护栏”、“支撑”、“封堵树洞”、“砌树池”、“包树箍”、 “树池透气铺装”及“其它”。 24.养护复壮现状:分七种,在调查表相应项上打“”表示。 有“复壮沟”、“渗井”、“通气管”、“幼树靠接”、“土壤改 良”、“叶面施肥”及“其它”。 25.照片及说明: 古树名木要用全貌彩照,照片要清晰自然地 突出古树的全貌。照片编号与古树名木编号要致。照片如有特殊 说明可附简单说明,字数 50 字以内。 26.外业调查表格填写:根据以上每木调查内容,各县(市、区) 负责填写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附表一),并汇总形成古树 名木清单(附表四)。 18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古树群调查古树群调查 古树群调查,根据外业实地调查情况,各县(市、区)按照 古树群调查表(附表二)格式要求如实填写。 1、地点:从大地名到小地名,填到村委会和小地名。 2、主要树种:填写古树群中的占大多数的古树树种名。 3、四至界限:在古树群的东南西北边界各测一点 GPS 坐标。 4、面积:利用 GPS 测定或在地形图上勾绘确定。单位:公顷。 5、古树株数:每株古树都确定后数株数确定。 6、林分平均高:取三棵标准古树测其高度,取平均值作为平均 高。 7、林分平均胸径:测量古树群中所有古树的胸径取算术平均值。 精确至一位小数。 8、郁闭度:有林地或疏林地样地内乔木树冠垂直投影覆盖面积 与样地面积的比例,可采用对角线截距抽样法(对角线截距抽样方 法:即每隔 2m 设一个观测点,有树冠遮蔽时算一个郁闭点,用两条 对角线上的郁闭点总数除以观测点总数而得)或目测方法调查,精 确到小数点后二位。 当郁闭度较小(0.30 以下)时,采用平均冠幅法测定,即用 样地内林木平均冠幅面积乘以林木株数得到树冠覆盖面积,再除以 群落面积得到郁闭度。 对乔木林郁闭度0.70、或坡度大于 36郁闭度可以目测。 9、海拔、坡度、坡向、与土壤名称:与单株古树名木调查方法 19 相同。 10、土层厚度:调查古树群落所属土类的土层厚度,以 cm 为单 位记载,精确到 1cm。 11、下木:调查下木的种类和株数。 12、地被物:活地被物是由苔藓、矮小草本和矮小半灌木等构 成,调查地被物的总盖度。 13、盖度: 草本覆盖度:群落内草本植物垂直投影覆盖面积与群落面积的 比例,采用对角线截距抽样或目测方法调查,按百分比记载,精确 到 5%。灌木覆盖度:群落内灌木(含下层幼树)树冠垂直投影覆盖 面积与群落面积的比例,采用对角线截距抽样或目测方法调查,按 百分比记载,精确到 5%。 14、管护现状:调查是否有管护。 15、人为经营活动:调查是否有人为经营活动。 16、管理单位:调查古树群落是有管理单位并写明单位名称。 17、保护建议:文字简单说明保护管理的建议。 20 第五章第五章 资料汇总资料汇总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县级资料汇总县级资料汇总 县(市、区)上报市资料,须经县(市、区)组织专家评审论 证后,通过古树名木管理系统完成数据录入。报送材料包括纸质版 和电子版,报送资料主要有: 1.全部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古树群调查表和对应照 片(只要电子版); 2.需要上级组织鉴定的树种标本和对应的古树名木树种鉴定 表; 3.县(市、区)古树名木清单; 4.县(市、区)古树名木普查报告一式五份。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市级资料汇总市级资料汇总 各地级市在抽查合格后,应经市组织专家评审论证后,向省普 查领导小组报送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资料主要有: 1.全部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古树群调查表和对应照 片(只要电子版); 2.需要上级鉴定的树种标本和对应的古树名木树种鉴定表; 3. 市级古树名木清单; 4. 市古树名木普查报告一式五份。 21 原始数表必须上报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绿委办)。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省级资料汇总省级资料汇总 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绿委办)和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对对各 市的古树名木普查成果要严格审查、抽查,并汇总全省古树名木数 据,编写全省古树名木普查报告,经省专家鉴定委员会论证合格后 向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报送下列资料: 1.广东省国家一级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平均年龄达 500 年以上的古树群调查表和对应照片; 2.广东省古树名木分类株数统计表(附表五); 3.广东省古树名木名录(附表六); 4.广东省古树名木分树种株数统计表(附表七); 5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总结报告(附省质量检查报告或专 家评审论证意见)一式五份。 22 第六章第六章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管理制度管理制度 各地要建立健全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质量管理和技术责任 制度,落实责任人。加强调查质量的监督,逐级检查验收,发现问 题及时纠正,切实把好调查工作质量关。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质量检查质量检查 各县(市、区)普查结束后,要进行自检。在自检合格基础上, 市要逐县(市、区)组织抽查,省对每个市组织抽查。抽查数量不 少于普查总量的 5。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质量要求质量要求 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试行)中古 树名木普查工作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本次普查工作质量分以下 4 个 等级: 1.优秀:树种鉴定正确率达 95以上,各项调查因子误差小于 5,树种及株数漏登率小于 5; 2.良好:树种鉴定正确率达 95以上,各项调查因子误差小于 5,树种及株数漏登率小于 10; 3.合格:树种鉴定正确率达 95以下、90以上,各项调查因 子误差小于 10,树种及株数漏登率小于 10; 23 4.不合格:树种鉴定正确率在 90以下,各项调查因子误差大 于 10,树种及株数漏登率大于 10。 24 第七章第七章 普查成果普查成果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普查成果统计表普查成果统计表 1.广东省古树名木分类株数统计表; 2.广东省古树名木名录; 3.广东省分树种株数统计表。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古树名木分布展示图古树名木分布展示图 根据古树名木普查每木调查 GPS 坐标定位信息,利用古树名木 信息系统软件绘制全省古树名木分布展示图。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将本次古树名木普查成果数据资料全部录入国家古树名木信息 管理系统,形成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成果数据库。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普查成果普查成果 根据调查成果,由省绿委办和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共同编写完成 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报告和广东省古树名木质量检查报告。 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报告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包括古树名木普查工作组织和实施情况, 工作经验、存在问题和建议、相关说明等内容。 25 第二部分:调查成果,包括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分布特征、分 析评价,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成效、存在问题和建议等。 广东省古树名木质量检查报告内容:包括工作组织、检查内 容、检查数量及方法、发现问题及处理、结论、需要说明的情况和 建议等。 26 附表一附表一 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 省 市 县(市、区) 古树编号调查号:原挂牌号原挂牌号 中文名: 别名: 树 种 拉丁名: 科 : 属: 乡镇(街道): 村(居委会): 小地名: 生长场所:远郊野外;乡村街道;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风 景名胜古迹区 位置 经度:纬度: 特点散生; 群状权属 国有;集体;个人其 它 名木类别纪念树友谊树珍贵树栽植人:栽植时间: 特征代码 树龄真实树龄: 年估测树龄: 年 古树等级 一级;二级;三 级 树高: 米胸围: 厘米 冠幅平均: 米东西: 米南北: 米 立地条件海拔: 坡向: 坡度: 度 坡位: 部土壤名称: 生长势 正常株衰弱株濒危株 死亡株 生长环境良好 差 极差 影响生长 环境因素 现存状态正常; 移植; 伤残; 新增 古树历史 (限 300 字) 管护单位 (个人) 管护人 树木特殊 状况描述 树种鉴定记载 地上保护现状 护栏;支撑;封堵树洞;砌树池;包树箍; 树池透气铺装;其它 养护复壮现状 复壮沟;渗井;通气管;幼树靠接;土壤改良; 叶面施肥;其它 照片及说明 调查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27 附表二附表二 古树群调查表古树群调查表 _省(市)_市_县(区、市) 地 点乡镇(街道): 村(居委会): 小地名: 古树群编号 调查号 主要树种 四至界限(GPS 坐标)东:南:西:北: 面 积 公顷古树株数 林分平均高度 米 林分平均胸径 (地径) 厘米 平均树龄 年郁闭度 海 拔 米坡度(度) 坡向 土壤名称 土层厚度 厘米 种类 下 木 密度(株数): 种类灌木草本地衣 地被物 盖度(%) 管护现状 人为经营活动情况 目的保护树种科属 管护单位 保护建议 备 注 调查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28 附表三附表三 古树名木树种鉴定表古树名木树种鉴定表 _省(市)_市_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