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问题的几点看法_第1页
关于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问题的几点看法_第2页
关于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问题的几点看法_第3页
关于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问题的几点看法_第4页
关于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问题的几点看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问题的几点看法吴晓峰(呼伦贝尔学院音乐系,内蒙古海拉尔摘要:积极、稳定与平衡的歌唱心理是一切声乐学习和演唱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不苛求自己,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不把声乐学习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教师身上;消除、克服声乐学习和演唱中的紧张心理,都是调节歌唱心理平衡的方式。关键词:歌唱心理;循序渐进;心理平衡;苛求;寄托;克服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714(-0103-02收稿日期:2009-01-01作者简介:吴晓峰(1969-,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讲师,从事声乐教学研究。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只注重演唱能力的培养,很少涉及与声乐教学和演唱有关的其他领域。其实,学习声乐和演唱歌曲外在表现为生理活动,而内在则由心理活动所支配。一切声乐学习和演唱的良好效果,在诸多因素中,应首推歌唱心理的积极、稳定与平衡,歌唱心理在声乐学习和演唱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一、要正视自己,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好高骛远声乐学习是个艰苦漫长的过程,是结合了天赋、歌唱智力、歌唱体力等因素的复杂行为。如果天赋好、领会快、方法对路,可以事半功倍,但歌唱中肌肉运动的能力,保持稳定的开喉,各声区的统一与高位置的开放等是需要长期磨炼,并非一下子能做到的。有些人不能够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歌唱条件、音乐基础、演唱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不顾声乐学习的阶段性,总与程度较高的人竞争,导致挫折感、歌唱心理不平衡,越来越焦躁,心理负担过重,引起歌唱器官运动的失调,越唱越唱不好,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学会正视自己、正视现实,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要与自己上个阶段作比较而不是与别人比,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特别是在初学阶段。只有这样,才能自我振奋、自我调节,形成平衡的歌唱心理,促进歌唱生理机制的调节,越唱越好。有些人急于求成,在学习的初期就擅自增加歌唱练习时间,或不顾实际音域和音量拼命唱高唱强,往往导致嗓子过度疲劳或声带受到过度的冲击或挤卡造成嗓音疾病。合理的歌唱应因人而异、因声乐学习的不同阶段而异。一般原则是,初学或体弱者歌唱练习时间要短,次数要少,每天不超过45分钟,唱1015分钟,休息20分钟,有了一定基础的学生可酌情增加练习时间,但每天不要超过一小时,每次练习30分钟,休息10分钟。不要过早地扩大音域和发展音量,在自然音域内还没有正确掌握运行时就强行扩大音域,人为地超音量训练,都会导致声带负担过重,产生嗓音疾病。只有扎实地练基本功,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才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也有一些人心性很高,想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程度,成为自己喜欢、崇拜的歌唱家,不按老师的规定练习而刻意地去模仿,去“造出”歌唱家的音色。殊不知,人与人的发声器官构造与发声功能状态不同,如果勉强地仿效,必定越学越不对,很容易毁掉自己的嗓音,即使基本功很成熟的人,对别人的唱法也只能作为借鉴而不能雷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学别人则不一定合适,而且成为歌唱家是需要诸多因素的完备,尤其需要长期系统、科学的声乐学习和舞台演出的磨炼,而非一下子就达到的。因此,只有正视自己、正视客观条件,充分考虑声乐学习的阶段性,不急于求成,不好高骛远,多动脑,扎扎实实,循序渐进,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越唱越好。二、不可把声乐学习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教师身上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相当一部分人把学习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教师身上,忘记了声乐学习中特殊的主客观因素的关系。声乐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相比,主观因素所占的比例大些。对教师来说应做到的是因材施教,教法得当,而学生则需要有积极的歌唱心理、歌唱智力的发挥、信息反馈的准确等等。有些学生在课外擅自唱高唱强,拼命练声、喊嗓,病中滥用歌喉,或怕唱得不好被别人听见而不练习;也有的学生课外不按教师的规定练习,自搞一套,今天模仿这个,明天研究那个,导致不良结果,却将一切过失都推到教师身上,这山望着那山高,频频调换教师,最终学业难成。殊不知声乐是感觉教学,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看,声乐技巧是由意念而产生的条件反射,这些反射是由教师帮助形成的。由于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不尽相同,调换教师后已经形成的条件301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杨军(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牡丹江摘要:舞蹈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繁衍不息,流传至今。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舞蹈创造了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景观,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与舞蹈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中,建构了宏观的、多维的、风格各异的舞蹈世界。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动作性、抒情性、节奏性、造型性和综合性。关键词:舞蹈;艺术;基本特征中图分类号:J7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6714(-0104-03舞蹈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繁衍不息,流传至今。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舞蹈创造了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景观,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与舞蹈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中,建构了宏观的、多维的、风格各异的舞蹈世界。一、舞蹈艺术的动作性舞蹈最基本的特征是动作性,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所表现的人物情感收稿日期:2009-02-01作者简介:杨军(1970-,男,黑龙江牡丹江人,高级讲师,从事民族舞蹈研究。和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都是通过人体动作进行展现和描述的。舞蹈艺术作为一种直观的艺术形象,有别于其他静止的直观艺术形象,它是以动作性的人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情节与事件的发展以及矛盾冲突的推进,情调和气氛的渲染,意境的形成等。舞蹈艺术的动作分为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动作和装饰性动作三大类。11表现性动作。指具有描述人的情感,展现人的思想,刻画人的性格功能的舞蹈动作,这类动作具有一定类型性和概括性的艺术特点。表现性动作通常采用一些急速的旋转和大幅度的跳跃动作来表达激动人心的场面和情绪,也用一些舒缓、细腻的动作来抒发人们的思想和情怀。中外不同的民族也都具有典型的代表各自地方特色反射遭到破坏,又要重新适应新条件反射。如果经常地破坏、适应条件反射,势必引起心理、生理上的较强抑制现象,最终导致心理障碍。当然,学生为了学习顺利,对声乐教师要有选择。选那些有较深、较宽理论知识,较高音乐素养,较好演唱能力,有科学灵活的教法并能调动学生歌唱欲望的教师。要信任教师,严格遵照教师的方法科学练习,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反馈,发挥歌唱智力,这样的师生合作,必然会好,成效自然也会很大。三、消除声乐学习和演唱中的紧张心理在声乐考试、比赛、舞台演出等公开演唱时,会产生心理紧张,这是一种“情绪应激”,是紧张性事物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体验。心理紧张往往不是来自实际存在的威胁,而是来自于自身不正确的认识,主要是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怕暴露自己的短处被人嘲笑。或因一些生理的不适,心境不佳,怕不能正常演唱。其实这都是自己的想象,认为不行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平时要多锻炼,培养自信心,同时演唱前要从技巧、歌词等方面下工夫,充分准备,就会做到不心虚。即使是不成功也不要气馁,及时调整情绪,总结经验,一定会成功。人的生活需要健康的心理,人做事需要心理平衡。歌唱中的心理平衡较生活中的心理平衡更为细致、精密。小小的心理失调也许在生活中不会起到破坏作用,只表现为短暂的忧虑,然而在歌唱中很可能导致重大的失败。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声乐教学的过程对教学双方来说,都是复杂的智力活动和由此而引起的大脑极度兴奋的过程,通过这种过程达到各自所希望的目的。教师的有效施教和学生的有效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积极稳定平衡的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