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二期体育场馆初设建筑_第1页
广州大学二期体育场馆初设建筑_第2页
广州大学二期体育场馆初设建筑_第3页
广州大学二期体育场馆初设建筑_第4页
广州大学二期体育场馆初设建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大学城二期体育场馆第五设计标(广州大学)方案设计报告 |2005 年 3 月| 第 1 页 第一篇第一篇 概述概述 1.11.1 项目简介项目简介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北部的小谷围岛,投资 300 亿,定位为高层次人才培养 基地、领先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广州的文化胜地, 广州大学新校园规划用地面积 1975.6 亩,其中教学区 1389.7 亩,生活区 585.9 亩, 中环路从校园东南角穿过,将校园自然分割为教学区与生活区。 广州大学新校园总体规划强调“以人为本,崇尚生态”的设计原则,突出以水为主题 的岛城、绿谷、水院自然景观规划特色。 新校园呈现双轴双环,众星拱月的人文景观,其中南北向为礼仪景观轴,南入口广 场,图文广场,体育馆广场和体育场沿轴线布置,形成校园最重要的空间序列。 1.21.2 大运亚运背景大运亚运背景 亚运会亚运会:2004 年 7 月 1 日,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法赫德.萨巴赫亲王郑重宣布: “广州成为 2010 年第 16 届亚洲夏季运动会举办城市”。 大运会:大运会:2004 年 9 月,全国大运会新闻发布人宣布:广州市将举办 2007 年第八届全国 大学生运动会。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将成为本次大运会的主赛场。 这些赛事决定了广州大学体育场馆需要具备举办国际赛事的条件。 本次初步设计在方案审批通过的基础上,保持“完全体育场所”概念,综合业主,政 府主管部门和校方的意见进行了优化。 1.31.3 设计背景设计背景 1.3.11.3.1 城市城市 广州,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广州地处广东省东 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范围为东经 112 度 57 分 114 度 3 分,北纬 22 度 26 分 23 度 56 分,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是华南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纽和贸易口岸。 广州市辖八区和四个县级市,总面积 7434.4 平方公里,人口 685 多万人,共设 82 个 街道办事处、78 个镇。市区平均每天有流动人口 182 多万人。 1.3.21.3.2 气象资料气象资料 广州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和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 洲冲积平原。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四季常春。全市 平均气温 2022 摄氏度,平均相对湿度 77%,市区年降雨量为 1600 毫米以上。 主要气象参数如下: 气温、湿度参数 最冷月平均温度 13.3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7 最热月平均温度 28.4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33.5 极端最高温度 38.7 最热 14 时平均温度 29.0 极端最低温度 0 最冷月平均湿度(%) 70 平均日较差温度 6.5 最热月平均湿度(%) 83 最低日平均温度 2.9 最热 14 时平均湿度 (%) 67 广州大学城二期体育场馆第五设计标(广州大学)方案设计报告 |2005 年 3 月| 第 2 页 降水参数 一日最大降水 量 284.9mm 平均年总降水 量 1699.8mm 风速参数 广州夏季平 均风速 1.8m/s 广州冬季平均风 速 2.4m/s 夏季 SE28 广州最多风 向及频率 (%) 冬季 N29 1.3.31.3.3 坐标和高程系统坐标和高程系统 本项目总平面所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为:广州城建坐标系;高程系统为:广州城建 高程系统。 1.41.4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1.4.11.4.1 经批准的设计条件及设计文件经批准的设计条件及设计文件 关于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建设和布局的意见粤教休20044 号 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 广州大学城二期体育场馆设计招标标书 2004 年 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北京中交建设工程招标有限公司 工程设计中标通知书 2005 年 3 月 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北京中交建 设工程招标有限公司 广州大学城二期体育场馆第五设计标(广州大学)方案设计报告及设计图纸 2005 年 3 月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关于对我校体育馆、场等设计方案的修改意见 2005 年 2 月 广州大学新校园办 公室 广州大学城二期体育场馆深化设计方案审查情况通报2005 年 4 月 7 日至 9 日 广 东省教育厅大学城规划建设办公室 体育工艺组专家审查意见2005 年 4 月 22 日 广州大学城二期体育场馆深化设计方 案专家评审会 1.4.21.4.2 执行的国家及地方性规范执行的国家及地方性规范, ,包括但不限于:包括但不限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建筑工程勘查设计管理条例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设计规范CJJ83-99 及设备专业有关室外管线设计的相关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37-87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31-2003/ J265-2003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评定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 年版) 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 建筑室内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关于广州大学城二期建筑防雷设计通则的函2004 年 2 月 广州市气象局 广州大学城建筑设计通则2003 年 6 月 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 广州大学城建 设指挥部 1.4.31.4.3 业主提供的大学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图。 广州大学城二期体育场馆第五设计标(广州大学)方案设计报告 |2005 年 3 月| 第 3 页 1.5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体育场 占地面积:26908 (包括比赛场地) 建筑面积:10491.38 座 席:4960 座 建筑层数:3 层(含看台) 雨篷高度:24.64 m (西侧雨篷距地高度) 20.64 m (东侧雨篷距地高度) 体育馆 占地面积:5322.32 建筑面积:8256.54 建筑层数:2 层 屋盖高度:27.3 m (距地高度) 固定座席:2892 座 活动座席:946 座 游泳场地 比赛池:5025 米 ,水深 1.32.5 米 训练池:2515 米,水深 1.3 米 附属用房建筑面积:525.20 建筑层数:2 层(含看台) 看台座席:1080 座 高尔夫练习场 场地占地面积:720 (不包括练习房) 练习房 占地面积:112.58 建筑面积:217.58 建筑层数:2 层 建筑高度:11.1 m 室外活动场地 篮球场:20 片,其中 2 片设看台和灯光,3 片只设看台 排球场:13 片,其中 5 片设看台 网球场:12 片,其中 1 片设 2000 座简易看台 1.61.6 设计条件设计条件 目前的总图和竖向设计反映现阶段基地条件。 基地周边道路标高,红线定位如有调整和补充,总图和竖向设计将随之进行调整。 广州大学城二期体育场馆第五设计标(广州大学)方案设计报告 |2005 年 3 月| 第 4 页 第二篇第二篇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 2.12.1 基地位置基地位置 广州大学二期体育场馆主要处于校园中轴线上,位于校区的北侧。本次初步设计范围 为体育场,体育馆,室外泳池及附属设施,高尔夫练习场及附属用房等四个单体建筑,以 及与之相连的室外部分。 基地位于广州大学城的西端,东北面为进出小谷围岛的高架桥,东面为中环路,西面 为校区内的教学楼,南面为图文广场。基地隔外环路为江岸,设计标高已考虑水位对场地 的影响。 2.22.2 交通条件交通条件 广州大学二期体育场馆交通主要依靠校区内的环路,并可通过中环路及外环路迅速得到 疏散。 周边道路情况: 外环路:主干道,红线宽 55 米 中环路:主干道,红线宽 60 米 校内干道:路宽 12 米 体育场周边道路:宽 4 米 基地东侧靠中环路设置了公交车站,与市区交通联系方便。 体育场馆周边道路尽量减少人车混行,外部车辆平时较少进入校区,停车场设于场地 外侧,人员步行入场。如有大型比赛,室外运动场可作为临时停车场地,以解决临时停车 场地不足的问题。场地周边道路 4 米宽,可满足消防车通行的要求。体育场及体育馆周边 均有环路,平时车辆限制进出,紧急时可让相关车辆通行。体育场及体育馆周边均匀布置 进出口,人员疏散路线分配合理。 2.32.3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 广州大学总体规划以一条南北走向的纵轴与环轴形成对比,总体规划脉络清晰,形成 层次较丰富的空间关系。体育场,体育馆与图书馆在一条中轴线上,形成一个空间序列。 游泳池位于该轴线西侧,与东侧的室外篮排球场对应。高尔夫球场位于基地西南角。 体育馆南面为湖面,景观效果良好。场地内不同宽度及等级的道路形成网络,满足各 种不同层次的交通需求。体育场北面以铺地作为象征性的轴线末端。 2.42.4 市政条件市政条件 目前场地周边道路还正在建设之中,校内干道路基完成,相应的管线埋设也已基本完 成,体育场东侧的 4 米宽车道路基及管线埋设正在进行,因此,在设计中应注意与场地现 状的条件吻合。 2.52.5 景观及绿化设计景观及绿化设计 广州大学校内引入珠江水系形成一个湖面,为校园景观增色不少。体育馆南面设置硬 铺地,可提供给校内学生露天休息活动等用途。湖岸种植观赏性热带植物及布置小品。 车行道两侧种植行道树,灌木丛及花圃等,结合道旁休息座椅,创造一个怡人的外部 环境。场馆周边人员集散广场均采用广场砖铺设,图案以简洁大方为原则。 广州大学城二期体育场馆第五设计标(广州大学)方案设计报告 |2005 年 3 月| 第 5 页 第三篇第三篇 建筑建筑 3.13.1 体育馆体育馆 3.1.13.1.1 全体育场地设计全体育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尺寸为 40 x64 米,这样的优势在于: 满足所有体育馆内体育比赛的可能,可以进行篮球,排球,羽毛球,手球,乒乓球,武 术,体操,艺术体操等比赛和训练。 出于举办国际篮球比赛的需要,可以布置出一块热身场地,满足国际篮联的场地要求。 为平时的教学,健身和集会表演活动提供更灵活的场地,最大化发挥使用效益。 下面是这块场地能进行的各种活动布置图: 3.1.23.1.2 多功能场所设计多功能场所设计 在场地东西侧设置大空间多功能用房,这些房间可用于体育教学,健身活动(武术, 跆拳道,乒乓球等),在大型比赛时可作为赛时临时用房。 3.1.33.1.3 看台布置看台布置 3.1.3.13.1.3.1 视觉质量评价视觉质量评价 视距、方位角、高度角和视野角对视觉质量均有影响,根据综合分析,得出一般球类 视觉质量分布图,结合体育馆平面分析,以确定整个坐席区在平面上的视觉质量分布,以 获得最多数量最佳视觉质量的座椅。 40 米米 64 米米 篮球羽毛球网球体操 排球乒乓球观演厅展览 广州大学城二期体育场馆第五设计标(广州大学)方案设计报告 |2005 年 3 月| 第 6 页 由上图可见,看台沿比赛区长边东西布置可保证绝大部分看台位于最佳视线区。 同时可使场馆南北通透,保证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临时座椅位于东西看台下方,可拉出布置。 3.1.3.23.1.3.2 座椅设计座椅设计 标准座位尺寸:宽 480MM,排距 850MM 贵宾席座位尺寸:宽 550MM,排距 850MM 标准座位可改造成标准媒体记者席:座距 600MM,排距 1700MM,两排座椅改造。(国际 比赛时评论员座椅和摄像机云台需要排距 2000MM,三排座椅改造) 8 个残疾人座席(座位总数 0.2%的国家标准),每个残疾人坐席尺寸为 1100mmX800mm, 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便于寻找,满足防火疏散要求 所有的座位能可以看见记分牌 固定看台固定看台临时看台 临时看台 广州大学城二期体育场馆第五设计标(广州大学)方案设计报告 |2005 年 3 月| 第 7 页 3.1.43.1.4 视线设计视线设计 3.1.4.13.1.4.1 视点选择视点选择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规定比赛场地最外侧边线为设计视点。篮球比赛 场地长 28 米,宽 15 米,两个长边各留 5 米缓冲区。东西两侧看台视点选择距中线 20 米处 地面点,即保证观众能看到场地边线内的所有活动。 3.1.4.23.1.4.2 视线计算视线计算 通过下面的公式用来进行看台的高度核算 视线公式 N = (R + C x (D + T) - R D 其中: N = 靠背高度 riser height R = 眼睛到看点的垂直距离 D = 眼睛到视点的手平距离 C = “C” 值见下 T = 每排座椅台阶的宽度 “C”值是前排观众的眼睛到“最低点视线”的垂直距离。 “最低点视线”指的是从观众眼睛到比赛场地最边缘的视线。 看台的倾斜度不能超过 30。 观众坐高按中国人坐视眼高 115CM。 3.1.53.1.5 疏散设计疏散设计 看台区共设八个疏散出口,取中部最不利出口进行疏散时间计算: 共有 490 人需要通过该出口,疏散口为 2.2m,计 4 股,每股人流通行能力按 37 人/分钟计 算。 疏散时间为 490/(437)=3.31 分钟 满足规范要求。 3.1.63.1.6 屋面系统屋面系统 3.1.6.13.1.6.1 形成原理形成原理 下面是屋面形成的图示。 球形屋面使设计和施工变得相对容易,体现在: 广州大学城二期体育场馆第五设计标(广州大学)方案设计报告 |2005 年 3 月| 第 8 页 实现均分材料规格,节省材料造价。 网架技术成熟,节省用钢量。 节点统一,便于施工安装。 3.1.6.23.1.6.2 屋面材料屋面材料 屋面材料采用压型钢板屋面板和采光阳光板天窗相结合。除中部部分天窗为可开启外, 其余均为固定天窗。可开启天窗为每个网架内开四个方形窗扇,需要通风时依靠电动向上 开启 45 度,开口朝向北向。 3.1.6.33.1.6.3 节能原理节能原理 天窗统一朝向北侧开启,结合南北墙面外窗形成室内良好通风采光系统, 这些措施能改善室内温湿度和光环境,最大限度节省空调和照明能耗,从而节约场馆运行 费用。 3.1.73.1.7 使用模式使用模式 基于我们对使用要求的理解以及我们的多功能设计策略,我们将体育馆的使用情况分 为以下三种模式以涵盖各个时期不同使用功能的需求: 体育教学模式:主要用于学校体育教学。 普通活动模式:包括对学生开放健身运动场地,校内校际普通交流比赛,大型文艺汇演, 报告会,招聘会,迎新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集会活动。 大型赛事模式:用于大运会,亚运会,单项国际比赛等大型赛事。 根据三种不同的运营模式,需要考虑不同使用群体对功能的不同需求。 健身活动:健身活动: 这种模式主要使用一层功能: 两侧多功能用房用于各类健身用房(武术,跆拳道,乒乓球); 场地用于球类,大型舞蹈活动; 学生由两侧门厅进入场馆,使用两侧的更衣和卫生间 体育比赛:体育比赛: 东部作为运动员准备,休息,更衣,检录用房; 西部中间为贵宾领导接待室,有专用楼梯上至主席台,南北两侧比赛组织用房。 观众由东西两侧楼梯上至二层平台,残疾人由专用提升机上至二层。 大型赛事模式大型赛事模式 校园体育设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时间并不多,但是由于广州大运会和亚运会的即将 举办,以及学校举办国际赛事的交流需求,体育馆仍需考虑此种模式的可能。 大型比赛期间可能需要增设一些临时设施,比如座椅,赛事技术用房,媒体用房等。 以下是我们提供的大型比赛策略: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 我们在设计体育馆的总体功能布局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大型比赛的可能。我们认为功 能规划必须保证: 运动员 技术 官员 贵宾 技术 区 比赛区比赛区 热身区热身区 计时 计分 广州大学城二期体育场馆第五设计标(广州大学)方案设计报告 |2005 年 3 月| 第 9 页 赛事临时改造最小化以免影响赛后的教学活动。 功能转变灵活最大化以免重复建设投资。 与体育场的整体赛事布局结合。 下面是我们建议的体育馆大型赛事布局简图: 体育馆东侧广场包括室外运动场地作为观众区前院(FOH),包括观众的出入口管理,人 流疏散、人群控制和排队管理。 西侧广场为体育馆的后院(BOH),提供给贵宾,运动员,媒体和技术官员和后勤出入, 同时西南侧和西北侧的区域可用作赛事室外临时设施(比如大型车辆停放)用地。 平面功能平面功能 一层平面:东侧为运动员区,设准备室,更衣休息室,检录,热身场地,兴奋剂检测, 中部为计时计分用房;西侧中部为贵宾区,西北侧为技术区,西南侧为媒体区。 二层平面:两侧均作为观众卫生间等辅助用房。 2.1.82.1.8 建筑特征建筑特征 建筑类别中型体育馆 耐火等级一级 抗震设防烈度七度 防水等级一级 主要结构选型钢网架结构屋盖,钢筋混凝 土框架 室内混凝土建筑层数地上二层 室内钢网架结构底高度25.30 米 钢网架结构屋盖顶面高度27.30 米(距地高度) 3.1.93.1.9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 外围护墙体为 200mm 厚加气混凝土,南北两端为大片竖向玻璃窗及实墙,一二层为可开 启窗扇,七米以上为固定玻璃窗。内隔墙材料同外墙,厚度以 200mm 为主. 比赛厅内墙:结合比赛厅内部的声学设计可能会在两侧增加吸声板的设置。 卫生间和更衣室:浅色内饰以表现洁净的氛围,局部可考虑木质隔断。 栏杆扶手:不锈钢磨光栏杆。 3.1.103.1.10 分层面积表分层面积表 名称面积(m) 一层5322.32 二层1585.92 三层369.90 四层951.00 马道层27.40 总建筑面积8256.54 观众 观众 观众 技术 官员 贵宾 媒体 后院后院 BOH 比赛区比赛区 FOP 前院前院 FOH 运动员 广州大学城二期体育场馆第五设计标(广州大学)方案设计报告 |2005 年 3 月| 第 10 页 3.23.2 体育场体育场 3.2.13.2.1 设计目标设计目标 满足体育教学需求 达到国内足球,田径比赛要求 达到国际足球,田径比赛训练场地要求 具备举办国际足球邀请赛的潜力。 3.2.23.2.2 场地设计场地设计 比赛场地南北向布置,纵向轴平行南北方向。 比赛场地布置周长 400 米的标准环形跑道、标准足球场和各项田赛场地。 除直道外侧布置跳远场地外,田赛场地均布置在环形跑道内侧,在环形跑道北外侧布置 障碍赛水池 周长 400 米环形跑道由两个半径 36.5 米的半圆和两个 84.39 米的直段组成,比赛按逆 时针方向跑进。弯道与东直道 8 条,西直道 10 条。西直道长 145 米,其中起点准备区 5 米,终点缓冲区 30 米。 足球场地为 68*105 米的天然草坪场地,设置比比赛场地更大的草坪区。 各田赛项目设置两个不同方位的场地,满足田赛项目对场地阳光和风向的选择需要。 西直道外侧场地最大宽度 13 米,满足中起点裁判工作、颁奖仪式等活动需要。 3.2.2.13.2.2.1 场地特点场地特点 场地在满足比赛需要的前提下,占地较小,节约用地。 各田赛项目设置两个不同方位的场地,满足田赛项目对场地阳光和风向的选择需要。 西直道外侧留有较大宽度,满足颁奖等活动的需要。 交通沟在场地内直接设置,设置栏杆与比赛场地分开,栏杆可用于平时体育教学学生压 腿活动。场地平整,减少活动的不便。 场地设置南北两个出入口,净高 4.0 米,满足大型活动的入场和车辆通行,大量人员集 散的需要。 3.2.33.2.3 看台看台 由于学校运动会及比赛决赛主要在下午举行,因此将看台设计为东西不对称布置。主 看台集中在西侧,东侧布置部分看台,两侧的出挑雨篷保证了体育场相对于中轴线的对称 形象。 看台南北向以平台相联系。形成围合的比赛空间,营造良好的比赛气氛。 3.2.43.2.4 视线设计视线设计 跳远,三级跳远 跳高 撑杆 跳高 铅球 标枪 足球场 链球 铁饼 广州大学城二期体育场馆第五设计标(广州大学)方案设计报告 |2005 年 3 月| 第 11 页 东看台跑道线 3.2.4.13.2.4.1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体育场的视线设计以通视、明视、真实、舒适四个方面为基本设计原则,并满足多种 体育比赛的观赏要求。 3.2.4.23.2.4.2 视点选择视点选择 下层看台以东侧跑道外边缘线处地面为设计视点,西侧楼座看台则以西侧沙坑中心线 处地面为设计视点,按照此视点进行视线计算,可同时满足田径、足球、演唱会、文艺演 出、群众集会、大型活动开闭幕式等多项活动对于视线通视的要求。 3.2.4.33.2.4.3 视线计算视线计算 设计参数设计参数 视线设计的 C 值采用 6cm,即视线穿过隔排观众头顶。 我国人体平均尺度坐视眼位高为115cm。 3.2.53.2.5 疏散设计疏散设计 3.2.5.13.2.5.1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疏散口大小合理,分布均匀 疏散路线明确、安全 疏散通道便捷、流畅 人流无交叉干扰 疏散时间满足规范要求。 3.2.5.23.2.5.2 疏散方式疏散方式 看台分为下部的两侧半环形看台和西侧的上部看台两部分。整体采用中行式疏散,人流 路线便捷、顺畅。其中下部的半环形看台为上行式疏散,西侧上部看台为下行式与侧边 疏散相结合的复合式疏散方式。 观众席设有纵向和横向通道,并在座席后侧设置环形疏散通道。纵向通道宽 1.1m,可 通行 2 股人流。通道间最大连续座位数横向为 42 座,纵向共 29 排,符合规范要求。 3.2.5.33.2.5.3 疏散时间疏散时间 东侧的半环形看台排数少(只有 4 排),相对每个座席分区观众人数也较少,且大都为 完全的室外看台,疏散远比西侧的上部看台简单。故这里只对西侧的上部看台进行疏散时 间计算,只要这一部分能够满足要求,其余部分就也能满足要求。 上部看台最不利的疏散部位是看台正中的座席区。以这一个座席分区 767 席为计算单 位,疏散口为 2.4m,计 4 股,每股人流通行能力按 42 人/分钟计算。 疏散时间为 767/(442)=4.565 分钟 疏散口至室外地面最远距离 22.8m,通行速度按 45m/分钟计算。 疏散时间为 22.8/45=0.507 分钟。 最不利的总疏散时间 T3.809+0.507=4.316 分钟。 最不利总疏散时间均控制在 6 分钟之内,满足规范要求。 跳远沙坑中线 广州大学城二期体育场馆第五设计标(广州大学)方案设计报告 |2005 年 3 月| 第 12 页 疏散总宽度西侧所有看台总人流股数的疏散宽度,不存在人流滞留现象。 3.2.63.2.6 雨篷设计雨篷设计 西侧雨篷基本覆盖所有上部看台,顶部材料选用自重较轻的聚碳酸酯采光板,磨砂与 透明相结合。看台后区采用同样的分隔肌理。 与西侧雨篷呼应,东侧在 130 米室内跑道用房外设出挑雨篷,下部作为附属用房的外 立面。 表面肌理采用与广州大学校园风格协调的长条网格状。 3.2.73.2.7 其他设施其他设施 在百米跑到终点处的座席上方布置了自动计时计分用房。满足大型比赛的需要。 在体育场南侧布置了固定式大型电子计时计分牌一块。 在东看台下布置 130 米室内直跑道。在满足比赛需要的同时,与东侧的训练场地结合, 形成学校的教学训练区。 设置了一套运动员休息室,分布置在东侧看台下。西看台下设贵宾休息室及裁判员休息 室,满足大型比赛等需要,东看台下休息室满足学校日常教学活动需要。 在东看台下北侧设检录区,并通过地下通道与训练场连接。 东看台下设四球道的保龄球场地。 南北环型房间作为办公,教学用房。 3.2.83.2.8 使用模式使用模式 根据使用的要求,体育场有如下使用模式: 教学 校内校际比赛 全校范围的集会活动 大型比赛训练场 3.2.8.13.2.8.1 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 使用室外场地,东侧 130 米室内跑道和看台下的大空间用房。学生可由一层直接进入 场地。 3.2.8.23.2.8.2 普通比赛模式:普通比赛模式: 运动员:由西北侧进入场地。 观众:由东西两侧楼梯上至二层平台,进入看台区。 残疾人:由西侧专用提升设备上至二层。 贵宾:由西侧一层门厅进入,通过专用楼梯上至主席台。 3.2.8.33.2.8.3 大型比赛模式:大型比赛模式: 运动员:由西北侧进入场地,比赛结束后经过西南侧的采访混合区。 观众:由东西两侧楼梯上至二层平台,进入看台区。 残疾人:由西侧专用提升设备上至二层。 贵宾:由西侧一层门厅进入,通过专用楼梯上至主席台。 媒体:由西南侧进入,设工作区和新闻发布厅。 技术官员:由西北侧进入场馆。 3.2.93.2.9 建筑特征建筑特征 广州大学城二期体育场馆第五设计标(广州大学)方案设计报告 |2005 年 3 月| 第 13 页 建筑类别小型体育场 耐火等级一级 抗震设防烈度七度 防水等级一级 主要结构选型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支架雨 篷 室内混凝土建筑层数地上二层 室外看台高度16.51 米 钢支架雨篷顶面高度24.64 米(距地高度)20.64 米(距地高度) 3.2.103.2.1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 外围护墙体为 200mm 厚加气混凝土,。内隔墙材料同外墙,厚度以 200mm 为主,卫生 间及更衣间部分墙体为 100mm 厚。 卫生间和更衣室:浅色内饰以表现洁净的氛围,局部可考虑木质隔断。 栏杆扶手:不锈钢磨光栏杆。 3.2.113.2.11 分层面积表分层面积表 名称面积(m) 一层7921.26 二层1901.90 三层(看台)1668.22 总建筑面积10491.38 3.33.3 游泳池及附属用房游泳池及附属用房 3.3.13.3.1 游泳池游泳池 二期建设的露天游泳池位于体育馆西侧。这里有较为安静的环境,朝向湖面的景观, 并不会对教学区产生噪声影响。 游泳池尺寸为 50 米 x25 米标准泳池,预留电子触摸板的安装位置。考虑到学校使用师 生有部分为初学者,因此水深设计为由 1.3 米向 2.5 米放坡。 在这个泳池中能够进行游泳锻炼、学习、水上有氧训练和水疗。 主游泳池西侧设为 25 米 x15 米训练池,水深 1.3 米。 3.3.23.3.2 附属用房附属用房 泳池附属用房位于泳池东侧,主要功能为泳池管理,更衣设施和设备用房。 附属用房上方设 1080 座露天看台。 由于功能简单,因此建筑造型采用简单体块和出挑屋檐,体现简洁大方的校园建筑风 格,同时具有南方建筑的通透,轻巧。墙面为白色涂料,不做过多装饰。设备用房地面为 水泥地面,更衣室等功能用房地面铺设防滑地砖。 3.3.33.3.3 建筑特征建筑特征 广州大学城二期体育场馆第五设计标(广州大学)方案设计报告 |2005 年 3 月| 第 14 页 建筑类别室外泳池及室外看台,附属 用房 耐火等级二级 抗震设防烈度七度 防水等级二级 主要结构选型钢筋混凝土框架 室内混凝土建筑层数地上二层,局部半地下室 室外看台高度7.47 米 3.3.43.3.4 分层面积表分层面积表 名称面积(m) 一层525.20 总建筑面积525.20 3.43.4 高尔夫练习场及练习房高尔夫练习场及练习房 3.4.13.4.1 练习场练习场 练习场位于中央水面西侧,主要用于旅游学院教学实验。 场地占地 720 平方米,发球方位向北布置以免直射阳光对教学和练习产生的眩光影响。 场地内布置起伏坡地,沙地,水池等(另行设计),种植台湾草并设自动喷淋系统,四周 为 12 米高围网。 3.4.23.4.2 练习房练习房 练习房设两层。首层层高 5.5 米,为教学练习区。南侧人口为透空门厅,设酒吧台和 休息座椅,两侧分设更衣卫生间和器材储藏间,北部沿边设置 10 个发球档位。二层为办公 和大空间教学用房,设室外走廊。 考虑统一的材料模数,我们采用了 1.5X1.5 米的方格网来布置平面和立面,使整个建 筑具有严格的对位关系。墙面采用涂料,地面为水泥地面刷水泥漆,更衣室及卫生间地面 为防滑面转。 3.4.33.4.3 建筑特征建筑特征 建筑类别室外场地及附属用房 耐火等级二级 抗震设防烈度七度 防水等级二级 主要结构选型钢筋混凝土框架 室内混凝土建筑层数地上二层 建筑高度10.50 米 3.4.43.4.4 分层面积表分层面积表 名称面积(m) 一层112.58 二层105.00 总建筑面积217.58 广州大学城二期体育场馆第五设计标(广州大学)方案设计报告 |2005 年 3 月| 第 15 页 第九篇第九篇 消防专篇消防专篇 9.19.1 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