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_第1页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_第2页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_第3页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_第4页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 王锟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经济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提要 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二元范畴, 是贯穿韦伯社会学的中心线索。在具体的分析中, 韦伯用与工具理性和 价值理性相关的 “形式合理性 实质合理性” 及 “责任伦理 意图伦理” 的范畴, 描述资本主义在经济、 法律、 政治以及 精神领域的合理化, 揭露了工具理性吞噬价值理性所产生的现代性问题。 关 键 词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韦伯; 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 C91 -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3637(2005)01 -0120 -03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现代社会科学话语的丛聚, 这是 一组意谓丰富、 歧义迭出的术语, 毋宁说, 它是意义的 “陷 阱” 。要理解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本义, 就要看韦伯是如 何运用它们的。 一、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渊源 最初明确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二元范畴并影响现代 社会科学的人是马克思 韦伯。 “工具理性” 与 “价值理性” , 是德文 (ZWeckratiOnalit t) 与 (W ertratingalit t) 的翻译。作为 分析世界文明历史最重要的 “理念类型”(idea types) , 它们源 于韦伯最基本的概念 “行为” 。 韦伯认为,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中人的行动。人某 种行为的发生是因为它值得去做或有意义, 因此,“行为” 是 指行动者赋予主观意义的行为, 它必须服从于一定的目的, 或者体现一定的意义。据此, 他提出了社会行为的四种类 型: 即以目的为趋向的工具理性和以价值为趋向的价值理 性; 另外还有自觉或不自觉遵从风俗、 习惯的传统行为; 以及 行为人受感情和情绪影响的 “情绪化” 行为。按韦伯的观点, 既然人类行为都是有意向的行为, 因此行为一般是自觉的、 有意识的结果。他的观点暗含着 “理性人” 的预设, 即人是能 思考和选择的动物, 人类的行为一般是合乎理性的。因此, 合理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行为最重要, 而非理性的传统行 为和 “情绪化” 行为居于边缘和次要地位。 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内涵是什么?韦伯认为, 工具理 性, 即 “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 并利 用这种期待作为 条件 或者作为 手段 , 以期实现自己合乎 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 。也就是说, 人们 为达到精心选择的目的, 会考虑各种可能的手段及其附带的 后果, 以选择最有效的手段行动。因此, 持工具理性的人, 不 是看重所选行为本身的价值, 而是看重所选行为能否作为达 到目的之有效手段。更确切地说, 所选的手段是否是最有效 率、 成本最小而收益最大。工具理性行为者常常把外在的他 人或事物当作实现自己的工具或障碍, 其典型表现于人的市 场行为中。 相对照, 价值理性即 “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 伦理的、 美学的、 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 无条 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 不管是否取得成就” 。也就是 说, 人们只赋予选定的行为以 “绝对价值” , 而不管它们是为 了伦理的、 美学的、 宗教的, 或者出于责任感、 荣誉和忠诚等 方面之目的。具体地讲, 价值理性仅看重行为本身的价值, 甚至不计较手段和后果。 韦伯有新康德主义的思想背景, 其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范畴也可能受康德道德哲学的影响。 康德的实践理性是指有理性的行动者, 自己按照经过理 性思考而选择的原则自愿行动。如果这样, 那些选定的原则 就是 “我应该” 遵守的客观原则, 就其对意志具有强制性来 说, 成为理性行动者的 “命令” 。康德把这种 “命令” 分为 “假 言命令” 与 “定言命令” 两种形式。 “假言命令” 是指 “把一个 可能行为的实践必然性, 看作是达到人之所愿望的、 至少是 可能愿望的另一目的的手段” 。 “定言命令” 即康德的 “绝对 命令” , 则 “把行为本身看作是自为的客观必然性, 和另外的 目的无关” 。也就是说, “定言命令” 将行为当作达到所期 望目的的手段, 命令所责成的行为因它是到达目的 “技巧” 或 “工具” 而善良, 而 “定言命令” 则认为行为在道德上本身是善 良的, 它不仅仅是达到其他目的的工具而善良。韦伯像康德 一样, 强调行动者的理性选择, 其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同康 德的 “假言命令” 和 “定言命令” 一样, 都以 “目的 手段” 的 关联来解释人的行为, 只不过韦伯重在社会学而康德则在道 德哲学, 但在两种行为的划分上, 韦伯可能受康德的影响。 二、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不同理解 韦伯在不同层面理解、 使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形成 了与它们相关的另外两组概念: 即形式合理性 实质合理 性; 责任伦理 信念伦理。 1 .经济的合理性 韦伯认为, 近代西方的资本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合理性经 021 社 会 学 研 究 甘肃社会科学 2005 年第1期 济, 这种经济活动源于一种特殊的价值理性, 即韦伯所谓的 “赚钱的天职” 或 “工作伦理” 。也就是指人们把在经济活动 中拼命赚钱投资却生活节俭的行为, 视为一种 “天职” 。韦伯 指出, 这种把赚钱视为天职的价值理性, 是资本主义兴起的 精神动力。在论述具体理性的经济活动时, 韦伯采用了形式 合理性 实质合理性两个范畴。 “形式合理性” 是指 “货币核算用于经济目的的程度” , 即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利用货币来计算成本和收益的最大机 会, 以图追求货币收益的最大化。 “形式合理性” 的实质是工 具理性在经济行为中的典型体现。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资本主义在经济过程中选择了形式化的手段, 其表现在: 市 场契约和贸易自由, 生产资源的私人所有, 成本核算, 企业经 营与家政分离, 以及自由的劳动力市场, 可能还包括合理配 置资源的组织管理 即大企业的科层化和流水生产线等。 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经济行为中最有效率、 成本最低的形式化 手段。 在讨论经济合理化时, 韦伯追问: 经济的 “形式合理性” 就意味着经济的实质合理性吗?他认为,“形式合理性” 不能 保证实质的合理性。因此, 他用 “实质合理性” 概念来评判表 现为 “形式合理性” 的资本主义经济。 “实质合理性” 是指社会价值规范对纯粹 “货币核算” 用 于经济活动所 “允许” 的程度。韦伯承认,“实质合理性” 是 一个 “含义十分模糊的概念” , 因为它取决于判断所依赖的价 值标准。如果当人们把用金钱计算一切看作罪恶时, 这种经 济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是对立的; 如果把为最大限度 的人口提供最大限度的物品当作评价标准, 形式合理性与实 质合理性在相当程度上是吻合的。问题在于你把什么作为 判断的 “终极价值” 或 “绝对价值” 是平等、 效率, 还是 “最 大多数的福利” 。所以, 实质合理性与 “价值理性” 密切关 联。 必须指出, 实质合理性与价值理性虽有关联, 但它确实 不同于价值理性。通盘考察韦伯的思想后便知, 他常常将价 值理性用于对人的行为的分析, 而实质合理性是对整个 “形 式合理性” 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价值判断, 它们可能是两 个层面的问题。 2 .组织的合理性 在政治和法律领域的合理化, 就是组织和统治的合理 性。韦伯以 “工具理性” 和 “价值理性” 为参照, 提出了著名的 “统治类型学” : 即 “传统型” 、“魅力型”(Chrisman) 和 “法理 型” 统治。其中 “法理型” 是以工具理性为本质的, 而 “传统 型” 和 “魅力型” 大致可归属价值理性。 韦伯指出组织和统治的合理化, 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的 官僚制, 它包括 “法理型” 的国家管理和大企业的科层化管 理。 韦伯把官僚制看作最合理、 最有效率的制度, 这与官僚 制的结构 功能特点是分不开的。它表现在: 第一、 权责 分明, 其职位权限有明确的规定; 官员的职务有明确的等级, 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等级中, 受上级监督, 对上级负责; 官员 由任命而不是选举产生。第二、 建立在专业技术资格之上的 用人制度, 官员必须严格服从明确的组织规范和操作程序; 官员必须全日制工作, 并根据职位、 资历、 业绩由上司决定其 晋级、 提升和报酬等。韦伯认为, 官僚制具有严密、 精确、 专 业化、 权责分明的特点, 体现了工具理性的本质。它是国家 达到其目的的有效工具, 是国家管理的一种形式化的手段。 韦伯认为, 法律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至关重要。在分 析法律合理化时, 他再次区分法律的 “形式合理性” 和 “实质 合理性” 。韦伯指出, 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律, 大多继承了罗马 法而显示了形式合理性的特征。表现在: 第一、 有一个完整 的成文法体系; 第二、 按犯罪证据审判的合理程序; 三、 专业 化的法律工作者队伍, 如律师、 法官、 法学家等。另一方面, 诉讼过程中的形式逻辑和严格的因果推理, 也是形式合理性 的具体表现。 法律的 “实质合理性” 则表现在东方中国和印度的法律 中, 其司法过程常常由具体的伦理或政治标准来指导, 不必 求助于抽象的、 形式化的法律规则。比如, 中国的法官在判 案时会兼顾个人的责任和环境, 遵从传统人情和伦常观念。 尽管韦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这种实质合理性法律的公正性, 但他还是强调形式化的法律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制 度上的重要意义。 韦伯指出, 资本主义官僚制是 “合理的 法治的” 权 威, 不仅它的实施需要严明的法律保障, 而且在现代社会里, 由于人们坚信 “人民权力至上” , 由民选议会通过的法律具有 某种 “绝对价值” , 所以, 官僚制的合法性必须通过法律来支 持。在这个意义上, 官僚制的工具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价 值理性吻合的。 3 .精神的合理性 精神领域的合理化就是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的实践活动、 宇宙观、 知识论和伦理价值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合理化, 是指技术使人的行 为变得有计划、 可预测性, 增强人们到达目标的能力, 具体表 现在资本主义的理性企业和官僚制, 使赚钱和管理成为一门 技术。 韦伯指出, 从历史上看, 科学技术大规模运用于经济生 产中是19世纪, 它与资本主义早期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自然科学起初是作为一种理论上的知识形态, 它是一种新哲 学, 它是资产阶级知识阶层通过 “唯理智论” 来把握宇宙这个 “有意义的整体” 或 “有意义的宏大秩序” 的方式” 。然而这 种对宇宙理解的结果, 却使机械论的宇宙观代替了目的论的 宇宙观, 形成了所谓的 “理性的自然主义” 。新的宇宙论认 为, 世界只不过受内在于自然的机械力支配, 无所谓有目的 的 “神” 或 “超自然力” , 神和超自然力被驱除出宇宙, 这就是 韦伯所谓的 “除魅” 。韦伯认为,“除魅” 的结果, 就是使人们 理性地指出: 世界本质上是无意义的。 另外, 知识论上合理化的结果, 就是理智知识的胜利。 当休谟把事实与价值分开, 认为合理性的知识仅限于可观察 的、 实验和逻辑推理而来的知识, 而情感、 价值和信仰知识是 主观的、 非理性的, 它不是客观的。因此, 韦伯认为, 现代社 会中任何形式虔诚的宗教信仰, 都在某一点上直接和间接的 121 社 会 学 研 究 甘肃社会科学 2005 年第1期 包含着 “理智牺牲” O1l。 当然, 精神领域的工具合理化, 并不排除价值理性的位 置。相反, 韦伯重视伦理价值。他认为, 世界是无意义的, 但 人生不能没有意义。他希望人们选择个人能够相信的某种 最高价值, 从而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意义。韦伯克服人生无意 义的方法, 就是选择以 “学术为事业” 。他像清教徒似的以学 术为 “天职” , 一方面获得了价值信仰, 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 根据; 另一方面, 以学术工作而工作, 遵守学术的 “工作伦 理” ,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 “价值中立” , 追求真知。 在 “以政治为职业” 的演说中, 韦伯提出著名的政治家的 “责任伦理” 和 “信念伦理” 问题。韦伯指出, 持 “信念伦理” (或终极目的伦理) 的人, 认为宇宙和人类是有理性的、 善良 的, 相信善良的意图会带来好的结果。他们认为, 每一次政 治行为都必须是道德的, 他们为了行为的纯洁性, 甚至无视 行为的结果。韦伯指出, 持 “信念伦理” 的人, 常常把纯洁的 行为导致罪恶的后果, 归结为世界和人的缺陷、 甚至天意和 神命。尤其是在历史实践中, 他们为了实现至善信念, 如 “千 年至福王国” 的到来, 不惜动用血腥和暴力的手段。韦伯尖 锐地批评到: 持 “信念伦理” 的政治家实质是 “不负责任的。 ” 相对照, 持 “责任伦理” 的人认识到了世界和人不完美的 本质, 知道最善良的意图往往会带来相反的结果, 认识到政 治有一定独立的领域, 不可能总是用 “纯道德” 的手段行动, 政治家只是必须为自己所选择的手段之可预见的后果负责。 可以看出, 韦伯的 “信念伦理” 就是政治家职业伦理中的价值 理性, 而 “责任伦理” , 就是政治家职业伦理的工具理性。韦 伯还指出, 政治本质上是某种 “恶” 的东西,“信念伦理” 和 “责 任伦理” 很难和谐相处。一个理性的政治家必须按责任伦理 行动, 但这不意味着放弃价值理性而纯粹以工具理性行动, 当一个政治家要奉献于民族和国家的事业时, 就是价值理性 行为O 12。 由此可见, 意义只不过是人主观赋予、 是人们价值选择 的结果, 是个体的一种信仰, 它很难说是理性的。在现实中, 我们虽然离不开价值信仰, 但我们不能说信仰最终是合理 的。在这里,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紧张和鸿沟是显而易见 的。 三、 余论 理性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事物, 它除包括工具理性外, 还 有价值、 感情和传统等可能被不正确地称为 “非理性” 的部 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共同推动着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 明的车轮, 正如历史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张力中前行一样。 任何东西走了极端, 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工具理性也 不例外。工具理性是现代性的鲜明特征, 又是产生危机的根 源。西方现代性的结果却是工具理性过分膨胀, 价值理性相 对暗淡而打破了价值和工具间的二元平衡。工具理性已使 人对象化、 客体化, 人不再是主体、 不再是目的而成为手段。 韦伯是自由主义思想家, 他以某种矛盾的心态看待这种 结果。一方面, 他冷静地指出工具理性的合理性与其不可避 免性; 另一方面, 由于他热情珍视自由、 理性和人格尊严, 所 以又焦急地反对工具理性带来的后果。他说, 资本主义已成 为一个束缚人的 “铁笼” 。一则资本主义成为追求利润的机 器, 人成为机器的一个零件; 资本主义使 “物质产品获得了对 人类生存一种前所未有的控制力量” 。经济或物欲至 上, 清教伦理丧失, 使人失去提升的动力和凭借而沦为物质 和消费的动物。二则是官僚国家对人的宰制, 他批评官僚制 使人丧失了人性。韦伯预见性地指出, 社会主义使国家政治 的集权和经济的集权结合起来, 最终会形成一个超级的官僚 制度, 使人的自由和创造性丧失殆尽。 在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末尾那充满 “先知般” 隐 喻又带 “戏谑的” 文字里, 韦伯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作整体地 批评, 他说:“专家没有灵魂, 纵欲者没有心肝; 这个废物幻想 着它自己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程度。 ” O13 注释: 当然, 韦伯也强调现实中人的行为之复杂性, 认为它常常是多 种行为类型的杂合。 马克斯 韦伯: 经济与社会(上卷) , 林荣远译, 商务印书馆, 1997年, 第56页。 O1l韦伯: 经济与社会(上卷) , 第56、 106、568、569、 634页。 关于韦伯新康德主义的学术渊源, 在其著名的论文 社会 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的 “客观性” (1904) 和 文化科学逻辑领域 的批评研究(1906) 有所体现。 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 苗力田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 第31页。 韦伯有时还把 “价值理性” 和 “实质合理性” 混用, 更增加了其 意义的含混。 O12韦伯: 学术与政治 , 冯克利译, 外文出版社, 1998年, 第99 105页。 O13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于晓、 陈维纲等译, 三联书 店, 1987年, 第142 143页。 责任编辑: 胡政平; 校对: 珏萍 221 社 会 学 研 究 甘肃社会科学 2005 年第1期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作者:王锟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法政经济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刊名: 甘肃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GANSU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5(1) 被引用次数:17次 参考文献(9条)参考文献(9条) 1.韦伯有时还把价值理性和实质合理性混用,更增加了其意义的含混 2.康德;苗力田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2002 3.韦伯新康德 文化科学逻辑领域的批评研究 1906 4.韦伯新康德 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的客观性 1904 5.韦伯 经济与社会 6.马克斯韦伯;林荣远 经济与社会 1997 7.韦伯;于晓;陈维纲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987 8.韦伯;冯克利 学术与政治 1998 9.当然,韦伯也强调现实中人的行为之复杂性,认为它常常是多种行为类型的杂合 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 1. 曹亚琴 从失衡到和谐:人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冲突中的心灵解析期刊论文-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26(1) 2. 张淑芳 高等教育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整合的必要性期刊论文-理论月刊2008(6) 3. 刘科.李东晓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从历史分离到现实整合期刊论文-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