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_第1页
拉赫玛尼诺夫_第2页
拉赫玛尼诺夫_第3页
拉赫玛尼诺夫_第4页
拉赫玛尼诺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意大利波尔卡是拉赫玛尼诺夫在1906年所作。当时他和家人在意大利度假时,碰到了一位正在演唱那不勒斯歌曲的街头艺人,正是这首那不勒斯歌曲给了拉赫玛尼诺夫灵感,创作出了这首意大利波尔卡。2.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俄文: ;英文: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是一位出生于俄罗斯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1943年临终前入美国籍;他的作品甚富有俄国色彩,充满激情,且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难度见称,纳入于不少钢琴演奏家的表演曲目中;被誉为世纪最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兼指挥,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倡导者。3. 家境富裕,出身于地主的家庭,父母皆为业余钢琴演奏家,其母充当他的第一位钢琴教师。拉赫玛尼诺夫从四岁开始习琴,然而最初并无突出的表现。 由于家道中落,拉赫玛尼诺夫一家迁往圣彼得堡。1882年,拉赫玛尼诺夫入读当地的音乐学院进修,1885年经介绍往莫斯科拜师尼古拉兹韦列夫( /Nikolai Zverev)门下接受严格的钢琴训练10岁时的拉赫玛尼诺夫艰苦的训练,令拉赫玛尼诺夫不久便展露出他的天份:他编写的歌剧Aleko获奖;19岁时,编写了著名的升c小调钢琴前奏曲,成为他于乐坛上的代表作;同年更完成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1892年,拉赫玛尼诺夫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第一荣誉毕业,并开始他的作曲生涯。1897年,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交响乐的首演招来劣评如潮,令他受到很大打击,他亦因而无法集中精神作曲。后来经了解,由于当天的指挥并无充份练习,再加上指挥于演奏时醉酒,以致整个首演表现得一塌糊涂。但拉赫玛尼诺夫并未因而振作起来,往后的数年更因此停产,直至得到心理治疗师尼可莱达尔的医治,才重拾自信。1900年,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并以此献给尼可莱达尔,他更亲自于首演中担任钢琴独奏。该次演出为大众所接纳,令第二钢琴协奏曲成为大众喜爱的作品。拉赫玛尼诺夫除作曲外,亦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家,他于1904年担任Bolshoi Theatre的指挥。在俄国,他被誉为最杰出的歌剧 指挥。1906年,由于俄国政治上的动荡,拉赫玛尼诺夫举家离开俄国暂居意大利,后来再迁往德国德累斯顿,期间他编写著名的第二交响乐,并于欧洲多国巡回指挥。1909年,拉赫玛尼诺夫第一次往美国表演,他为表演更编写了被誉为最困难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令他在美国大受欢迎。回到俄国后,拉赫玛尼诺夫担任莫斯科爱乐交响乐团的指挥,成为当地乐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1914年,俄国政治十分动荡,不少剧院为免受暴民破坏而关闭,最初拉赫玛尼诺夫并无离开祖国之意,但由于他出身富裕家庭,由曾是地主,拉赫玛尼诺夫开始意识到周围的危险。1917年,拉赫玛尼诺夫获邀到瑞典演出,他乘此良机举家离开俄国,最终于1918年移居美国。为谋生计,拉赫玛尼诺夫开始其钢琴演奏生涯,在他人生余下的廿多年里,于美国及欧洲各地演奏,但却再无踏足祖国的机会。 1931年,拉赫玛尼诺夫于瑞士卢塞恩湖边置业,按照旧居模样布置,并编写了以钢琴及交响乐演奏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拉赫玛尼诺夫曾经说过:“我感到我工作时比闲散时更强,所以我祈求上帝让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上帝应允了他的祈祷,七十岁时,拉赫玛尼诺夫仍不停四处演出,直至于1943年2月才因身体不适被逼停止下来,然而不久却诊断出患了癌症。同年3月,拉赫玛尼诺夫病情恶化致无法进食,到了3月26日更陷入昏迷状态。一群音乐家联名以电报预祝他的七十岁大寿,可惜他却无缘庆祝自己的诞辰,最终于1943年3月28日辞世。在拉赫玛尼诺夫离开俄国前,曾编写弥撒曲Vesper Mass,这亦是他为自己丧礼编写的作品,当中一句歌词(英译版本)如下:Lord, now lettest Thou Thy servant depart in peace.(“主,现在就让你的仆人在平安中离去。”)、1873年4月1日,拉赫玛尼诺夫(以下简称拉氏)出生于谢苗诺沃。拉氏曾祖父曾经在圣彼的堡师从著名演奏家菲得尔学习,拉氏的母亲安娜奥娜斯卡雅是圣彼的堡音乐学院的毕业生。拉氏的最早的钢琴教育就来自母亲。1882年拉氏举家迁往圣彼得堡,入学圣彼的堡音乐学院,师从德米纳斯基学钢琴。但此间拉氏家庭发生了大事,姐姐和父亲先后去世,只有母亲照看他。由此,拉氏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内向孤僻。 1885年,拉氏在表兄的介绍下,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茨维列夫,接受到极严格的训练,从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茨维列夫的弟子,拉氏有机会去圈里的聚会,先后见到了鲁宾斯坦,塔涅耶夫,柴科夫斯基等,并对他后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18871888年,拉氏写出了第一批最初的作品。包括乐队谐谑曲和一些钢琴小品。1890年的夏天,拉氏来到家乡伊凡诺夫卡,在那里他遇到了日后的妻子同时也是自己表妹的娜塔莉娅萨蒂娜。坠入情网的拉氏为心上人写了一首六手联弹的圆舞曲和浪漫曲。回到莫斯科后,拉氏动笔创作了管弦乐曼佛雷德,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柴科夫斯基的同名交响曲。1891年,拉氏在家乡完成了第一钢琴协奏曲。12月回到莫斯科,向自己的老师阿连斯基献上了第一部交响诗罗斯基斯拉夫王子。 1892年3月,拉氏在音乐学院举办了自己的音乐会,演奏了自己的三重奏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另一方面,拉氏加紧创作毕业作品根据普希金长篇叙事诗吉普赛人改变的歌剧阿连科。这一年,拉氏获得金质奖章,以优异成绩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 毕业之后的拉氏马上投入到繁忙的音乐会演出之中。期间,拉氏还完成自己最出名的作品之一升C小调前奏曲。暑期,拉氏非常放松,相继完成两套艺术歌曲和一首幻想曲。还有从莱蒙托夫诗歌中获得灵感创作的幻想曲岩石。1895年,拉氏完成了费时多日的d小调第一交响曲。1897年3月,由格拉祖诺夫指挥首演。出人意料的是,第一交响曲惨遭失败。此后大约三年时间,拉氏一蹶不振,连已经动笔的佛兰切斯卡达里米尼也被搁置,直到数年后才完成。1901年11月,拉氏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完成并首演,拉氏亲自担纲独奏,作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拉氏也成功地战胜了心理疾痼,重新振作起来。恢复了自信的拉氏进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1901年,他完成了大提琴奏鸣曲和为双钢琴而作的第二号组曲。次年拉氏又完成了自己第一部比较重要的合唱作品根据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歌谱写的康塔塔春。不久,拉氏宣布了和纳塔丽娅的婚事。1903年夏,拉氏在家乡度过。创作歌剧贪婪骑士。大女儿伊连娜出世。继续创作搁置以久的歌剧佛兰切斯卡-达-里米尼。1906年,拉氏亲自指挥吝啬骑士与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的首演。2月,俄国局势动荡,拉氏前往意大利。后避居得累斯顿。 在德累斯顿相对安定的环境里,拉氏先后完成了第二交响曲(19061908年)。第一钢琴奏鸣曲(1907年)。交响诗死岛(1909年)。1907年5月拉氏第二个女儿塔吉亚娜出生。夏季的伊凡诺夫卡成为拉氏的主要创作地。1908年夏,在此地,拉氏完成了难度惊人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并于次年在美国首演。此后几年,日子相对平静,在繁重的巡回演出同时,拉氏相继完成了十三首前奏曲(作品32,1910年),音画练习曲(作品33,1911年),第二钢琴奏鸣曲(1913年)。1913年,拉氏辞去了很多合约,想用于很多创作。另一个大动作是辞去帝国音乐协会主席职务。二月,拉氏来到罗马,历史性的凑巧住进柴科夫斯基的弟弟莫德斯特柴科夫斯基从前住过的房子。 一天,拉氏收到一封匿名信件,落款只说是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一位大学生,信里附有一首巴尔蒙特翻译的爱伦坡的名为钟的诗歌。建议拉氏以此为题创作一部作品。拉氏仔细阅读了诗歌,马上引起了浓厚的兴趣。并回想起自己童年对教堂隆隆钟声的记忆。巴尔蒙特的译作节选了诗歌的精华,共四章。拉氏根据这四章,充满激情的谱写了交响合唱钟。在创作中,拉氏始终认为是柴科夫斯基在激励着自己。冬天的罗马不太冷,拉氏沉浸在前所未有的松弛和激情中。拉氏后来回忆到:每天我都要在钢琴和书桌前呆上好久,直到西沉的落日投进最后一缕阳光才停笔。拉氏把钟称为他的第三交响曲,后来还把钟归入康塔塔,拉氏进一步表示,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充满危机的1914年到来了。战争的爆发使得俄国动荡不安。此间拉氏一直呆在俄国南方。9月拉氏突然接到瑞典方面的邀请,希望他到斯德哥尔摩演出,拉氏利用这次机会,携妻带女一起离开了俄国。也就此告别了俄国。拉氏先到斯德哥尔摩,然后转到哥本哈根。由于没有了固定的收入,拉氏不得不增加场次,但依然入不敷出。1918年底,拉氏收到了美国方面的邀请。11月,拉氏举家迁到美国纽约。在经纪人查尔斯艾利斯的安排下,拉氏成为“斯坦威”公司的签约艺术家。斯坦威在四个月内安排拉氏演出40场,借以推广钢琴。尔后的两年,拉氏又于胜利公司签定了录音合同,灌录自己的钢琴作品。1921年的中期,拉氏摆脱了经济危机,在美国买了房子,房子按伊凡诺夫卡老宅的样子建造,雇了俄国仆人,一切都按拉氏在俄国的老样子摆设。从1923年的演出季开始,拉氏逐渐增加了在欧洲的演出。生活安定之后,拉氏将精力投入到作曲中。至此,拉氏终于完成了第四钢琴协奏曲。这首冗长的协奏曲题献给俄国作曲家梅特涅。拉氏开玩笑说自己这部作品是钢琴协奏曲领域的尼伯龙根指环,意思是说,作品的长度惊人。1927年3月,拉氏亲自登场演奏,在费城首演。随后又进行了修改,交给TAIR出版。1931年1月,拉氏突然在纽约时报发表一篇抨击苏联政府的文章。3月9日,苏联政府作出了反映,在全苏范围禁演拉氏的作品。(两年后解禁)拉氏一下子成了“人民的敌人”。夏天,拉氏重新修订了第二钢琴奏鸣曲,还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钢琴独奏作品柯莱里主题变奏曲,并于当年10月在蒙特利尔首演。1934年,拉氏在瑞士的谢纳尔别墅完成了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这首钢琴与乐队的作品是拉氏晚年最著名的音乐。作者用帕格尼尼著名的24首随想曲为主题,展开24段变奏,其中第18变奏如歌的行板后来更是凭借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而闻名遐迩! 此时的拉氏健康情况已经恶化,但是为了生活他仍需不停的巡演。1939年6月,英国邀请拉氏到伦敦,参加柯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举行的以拉氏音乐为基础创作的芭蕾舞剧,拉氏已无力成行。二次世界大战已迫在眉睫,家人觉得继续呆在欧洲有危险,启程美国。秋天,拉氏完成了最后一部作品交响舞曲,并在此修订了第四钢琴协奏曲。经纪人给拉氏19421943年的演出季安排了相当多的演出。名声所累,拉氏也只能接受。况且这些演出的收入一部分将捐给他正在饱受战争蹂躏的祖国。拉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劳。情况到了1943年初变的越发糟糕,拉氏已变的越发虚弱。医生初步诊断是胸膜炎积液严重。要求立即卧床休息。但拉氏坚持演完了2月17日在诺克斯微尔的音乐会,然后才不得不结束巡演,和家人回到洛杉矶贝弗利山的家中休养。在洛杉矶,医生诊断为晚期癌症,且完全扩散到肺部和骨头。根据在拉氏最后时刻陪在他身旁的钢琴家霍洛维茨回忆:拉氏的病情恶化的非常快,1943年3月28日早晨,拉氏在家中去世。离自己的生日仅剩几天。70岁。他最后的话是,永别了,永别了,我再也见不到你们了。 拉赫玛尼诺夫作有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 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之岛、钟以及浪漫曲等著名作品。后从事指挥,介绍了不少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 1918年移居美国后,创作上充满了不协和与悲剧性,成为二十世纪上半叶重要的钢琴演奏家。向往革命的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出生于富贵家庭,二十岁就一举成名。在音乐史上,像他这样顺利的音乐家是少见的。但是,拉赫玛尼诺夫在政治上并不是守旧派,同当时的很多俄罗斯知识分子一样, 他对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俄国社会现实是不满的。从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出这种倾向:升c小调前奏曲和他的代表作第二钢琴协奏曲有着阴森的背景、沉重的低音,是一种彷徨、苦闷心情的写照;春潮则充满青春气息,活泼向上,表现出 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渴望。1905年,俄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其影响是深远的。此后一直到1918年 “二月革命”,这一时期成为拉赫玛尼诺夫创作力最为旺盛的阶段。 编辑本段大师逸事1、钢琴对小时候的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件惩罚工具,据说其母惩罚小拉赫玛尼诺夫时,会要求他坐在钢琴底下。 2、拉赫玛尼诺夫的身材高大,拥有一双巨大的手,左手能轻易按到跨十二度的琴键,故此并非所有人能演奏他的作品。他的身材可能与一种名为马凡氏综合症 (Marfan Syndrome) 的遗传病有关,患者其中一个征状是修长的四肢及手指。 3、拉赫玛尼诺夫曾居于其师兹韦列夫的寓所内,由于同学们练习的声音过份嘈吵,拉赫玛尼诺夫向其师要求一个较宁静的环境以专心作曲而引发争执,最终令两师徒拆伙。 4、拉赫玛尼诺夫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时,获评审委员一致推举为第一荣誉毕业生,其师兹韦列夫亦是评审委员之一。兹韦列夫于毕业礼时,更以金表作为贺礼赠予拉赫玛尼诺夫,两师徒亦冰释前嫌,此金表亦成为拉赫玛尼诺夫珍而重之的物品。 5、拉赫玛尼诺夫接受心理治疗时,其治疗师尼古拉达利( /Nikolai Dahl)要求他每天接受诊治,拉赫玛尼诺夫每次均需坐于漆黑的房间内,听治疗师不停重覆说:“你将开始创作协奏曲你会工作得称心如意你的协奏曲会是最好的”拉赫玛尼诺夫最终于诊疗期末时,完成了著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6、拉赫玛尼诺夫于1902年与Natalia结婚,其意大利籍的妻子亦是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钢琴家。 7、拉赫玛尼诺夫喜欢于安静的环境创作,他曾说:“没有比安静独处对我更有帮助。” 8、“拉赫曼尼”在俄语有“挥霍无度”之意,拉赫玛尼诺夫之父正是一个胡乱挥霍的赌徒,最后更典当家业,弃妻儿不顾。 编辑本段大师人生的最低谷(1895-1901)1895年1月,拉赫玛尼诺夫先生完成了他的第一交响曲,编号op.13,题献给令他深爱着的安娜(他朋友彼得罗蒂斯申基斯的妻子),在作品中,他称安娜为A.L.直到后来人们才得知“A.L”是何许人。 献给安娜的一首钢琴歌曲整部作品的乐思来自于献给安娜的一首钢琴歌曲,而拉赫玛尼诺夫也为这首作品倾注了他最大的心血,他坚信这将是他迄今为止最伟大的作品。 1896年3月28日,这首作品在圣彼得堡首演,由格拉组诺夫指挥。可是整部作品写法过于新颖,以至于指挥排演不当,演出效果很差,拉赫玛尼诺夫在音乐会没有结束时就愤怒的破门而出。 批评家们把他这个曲说的一无是处更令他愤怒的是,批评家们把他这个作曲者说的一无是处,却忽略了指挥者和演奏者的拙劣不堪。拉赫玛尼诺夫虽然坚信这是一部好作品,不仅因为这部作品首次引用了他最喜爱的中世纪圣咏愤怒的日子,并在乐曲中使用了新颖的表现手法,更因为这首作品是献给他深爱的人的。但是打击毕竟太大,拉赫玛尼诺夫身心受损,一生也没有再动这部作品一手指头。1899年4月19日,拉赫玛尼诺夫访问伦敦,指挥了鲍罗丁的伊戈尔王子、他自己的交响诗岩石。英国皇家爱乐协会邀请他创作一首钢琴协奏曲,这就是第二钢琴协奏曲。 他陷入了创作危机 就在这时,他却突然陷入了创作危机他发现自己写不出东西来,他没有灵感了。一方面由于工作繁忙,演出过多,他无暇作曲,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明白,第一交响曲给他的打击太大,他根本无法忍受同样的打击在发生在他身上,更糟糕的是他面临着与安娜夫人终止关系的境况。这些都导致他无法正常的作曲。 他的朋友都想帮助他他的姑夫亚历山大萨亭(alexander satin)请亚历山德拉列文(alesandra leivin)公主出面,给拉赫玛尼诺夫提供了两次与列夫托尔斯泰见面的机会。虽然大文豪告诉他:“你是音乐家,你必须创作才行,这是你的责任。”但是拉赫玛尼诺夫在激动不已之余,依旧写不出一个音符来。萨亭先生最终请来心理师尼古拉达尔(nikolai dahl)为他治疗。这位医生精通神经学、催眠术,而且热爱音乐,对拉赫玛尼诺夫的风格很熟悉,于是针对拉赫玛尼诺夫的性格进行治疗。几个月的治疗中,达尔对拉赫玛尼诺夫催眠后不断对他说:“你会开始做曲的,你会开始做曲的,你将写的很好,写出称心如意的作品。你写的协奏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