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应该好好利用心理学原理_第1页
企业培训应该好好利用心理学原理_第2页
企业培训应该好好利用心理学原理_第3页
企业培训应该好好利用心理学原理_第4页
企业培训应该好好利用心理学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培训应该好好利用心理学原理摘要:无论是培训经理还是专业培训讲师,如果像学校老师那样,端坐在台上不断地讲授,学员的学习目的恐怕很难保障. 无论是培训经理还是专业培训讲师,如果像学校老师那样,端坐在台上不断地讲授,学员的学习目的恐怕很难保障,你不知道他是否在认真听,用心思考和理解。倘若和学员互动起来,使用一些授课方法,比如团队活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比单纯的讲更容易让学员接受,吸引他们的关注和参与,以达到授课目的,因为这些方法符合学员的心理结构特点。心理学原理之1: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注意到,没有喂食时,狗看见喂养者或者听见喂养者的声音,就会分泌胃液和唾液。巴甫洛夫设计了实验来验证:在喂食之前先出现“铃声”刺激,铃声结束以后,过几秒钟再向喂食桶中倒食,观察狗的反应。起初,铃声只会引起一般的反射,或称自然反射,狗竖起耳朵来,但不会出现唾液反射。可是经过几轮实验之后,仅仅出现铃声,狗就会分泌唾液。巴甫洛夫把这种反射行为称为“条件反射”,把铃声称为分泌唾液这一反射行为的“条件刺激”。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铃声、红灯等),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后人称这种反射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当然这个心理学实验是针对动物的,那对成人的教学来说,也有参考价值。俗语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典型的条件反射。我们看到某个场景于是产生某种情绪,也是条件反射,因为场景和过往的经验联系了起来。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狗相当于学员,食物相当于讲师和课程。狗看到食物会泌唾液,而某些学习能力强的学员看到课程,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讲师的课程内容要符合学员的需求,这是让学员产生自然反射。而铃声相当于培训现场给学员或讲师给学员的某种“刺激”,讲师通过这些“刺激”,和学员脑子里固有对学习的理解、或某种经验呼应起来,于是导致了学员学习行为的发生,所以是条件反射。培训时,如何使用条件反射原理呢?简单地来说,讲师要模拟场景,和学员头脑中固定的某种经验配合,或唤醒学员头脑里面的学习结构,产生学习的条件反射。操作的办法如下:1.课程开始以前。有些培训主管(经理)会让领导开题做培训前的讲话,强调培训的重要性,讲师和课程的优秀,也可以暗示学员,好好学习,领导在关注你们,期待你们成长,从而营造认真学习的气氛。这就把领导的权威延续到讲师身上,于是学员在遵守纪律方面会好一些。领导的讲话,相当于铃声,在学员身上产生了条件反射。2.讲师上课如果配备一个小铃铛,一方面为了强调课堂的纪律,提醒上下课,另一方面学员以前上学时,听到铃声,一定是上课、下课或有重要事情,讲师使用铃铛就可以暗示学员,这是严肃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娱乐。于是,铃铛可以和学员以前上学时的经验联系起来,就是所谓的条件反射了。当然有的讲师使用音乐,提醒学员上课,不过学员从前没有听到音乐就上课的习惯,可能不如铃铛更有效,但音乐或许更有趣。3.培训中,讲师设计案例时,要模拟学员的工作场景,当学员看到案例,就会回想起他工作中发生的事情,然后在讲师的带动下,学员会进行思考,用心听取讲师的内容,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的案例就相当于提醒学员进入学习状态的铃声,在学员身上产生了条件反射。4.在具体的授课内容上,讲师也可以用到条件反射。讲师说:我们在工作中要团结紧张,还要什么?学员说:严肃活泼。讲师说:对!我们要劳逸结合。这就是讲师利用学员头脑里的知识结构,达到条件反射一样的互动。讲师说:知己知彼,才能怎样?学员说:百战不殆。讲师说:所以我们要非常了解客户,下面我们看了解客户的三个方面。于是课程得到了延续,讲师此时也利用了条件反射的原理。缺点及注意事项:条件反射的引导方法,大多数讲师都在使用,但如果讲师使用太频繁,学员会感到单调和疲惫,有思考力的学员,会感觉自己象应声虫一样,不断回应讲师封闭式的问题。当然讲师可以通过案例来模拟场景,和学员的经验配合起来,挖掘学员深入的思考,也是更高明地用条件发射原理。简单地来说,讲师首先要分析学员,判断学员头脑里的学习结构,然后在培训中的课程准备、现场布置、授课方法上,都可以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达到授课的目的。心理学原理之2:斯金纳实验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做了一个装小白鼠的箱子,箱内有机关,小白鼠只要碰到这个机关,就有一粒食物掉出来。开始时它们在箱子里乱动,碰巧触动机关,就有食物丸掉出来。以后,小白鼠越来越少去碰其它地方,而越来越多地去碰这个机关。最后,一想吃食物,它们就去碰这个机关。斯金纳的实验表明: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它的某种需要(获得奖赏或逃避惩罚),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在这个过程中,生物的某种行为,为了获得奖赏或逃避惩罚,于是生物产生了记忆,会重复这种行为,故称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相同的是,工具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都是利用了生物的记忆。但不同的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中的生物,是把记忆和某种相关的东西联系了起来。而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生物,它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或逃避惩罚,“某种相关的东西”变成了具体的奖励或惩罚。在管理中,管理者用KPI来考核员工,把下属的业绩和奖励或惩罚结合起来,这样的操作方式,也是使用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心理结构。但成熟的管理者都知道,考核会驱动员工工作,但不是万能的,员工还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精神方面的激励。在培训中,有的讲师也在使用这个原理,授课前,讲师把规则讲清楚,大家分小组来竞赛,讲师发小礼品,或给学员盖美女与怪兽的图章来调动大家学习的热情。这个授课方法的前提,就是利用了斯金纳实验的原理,把奖励和惩罚与学员的学习联系了起来。缺点及注意事项:这样的授课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奖励和惩罚会分散学员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因为培训的目的是让每个学员都参与,都学会,而不只是赢得团队的胜利,更不是牺牲弱的团队。从内容上来看,讲师是裁判,控制竞赛的进度,也就是说,讲师是知道正确答案的人,否则没有办法控制竞赛的节奏。而客观地来看,营销和管理的很多方面,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科特勒的营销理论,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也可能是错的,不适合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营销和管理只有适合与否,而无正确与错误之分,讲师给出的也只是个人的观点而已。现在采用竞赛的方式,讲师把个人观点强加给学员,会遇到学员的抵触和反感,造成学习的障碍。从角色上来看,讲师本质上是培训的服务者,而不是学员的管理者。讲师给学员上课是收了企业费用的,或者说是收了学员费用的。所以讲师和管理者有本质的区别。管理者可以去考核员工,可以奖励或惩罚员工,那是组织赋予管理者的权力。培训讲师这样做就不是很合适,没人赋予培训师这样的权力来考核学员,尤其是惩罚学员,相反学员因为是买单人,反而有赶走讲师的权力。因此,培训讲师作为服务者,还是关注在授课的内容而不是形式为好。内容第一,形式第二,才是正道。当然如果学员回答问题不错,参与演练的不错,讲师可以发动大家鼓掌来鼓励学员,或直接给予某种奖励,也会比竞赛的效果好些。即便是使用竞赛的方式,也要只给奖励不给惩罚,让学员感觉到没有太大的压力,更关注学习内容。心理学原理之3:马斯洛需求理论所谓需求层次理论是说,人首先要满足生理需求,有衣服穿,有饭吃,才有心思做别的。首先吃饱穿暖以后,要追求安全感,环境的安全也好,身体的安全也好,心理的安全也好。然后是“安而后能虑”,获得安全感之后开始考虑社会需要,有社交的需求,想交一些朋友,有朋友在一起才更有安全感,所谓的远亲不如近邻,也可以在志同道合的朋友那里,找到心理上的满足感。在交朋友的过程中,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最起码有人愿意听他的观点,他在团队中是被接纳和认可的,也就是满足了尊重的需求。最后他的境界提升到想为祖国和人民做一些贡献,为社会做些什么,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想活得更有价值,于是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培训中如何使用呢?培训的组织者,首先要满足学员的生理需求。比如说中午和晚上,培训组织者安排了聚餐,让学员不再为此分心,学员会感觉好。如果用餐方面比在家吃的水准要高一些,或有一些特色,学员会感觉来这里参加培训更好。住宿尤其是要干净,最好可以上网,方便学员晚上处理公务。住宿的地方要方便购物,出去以后有一些休闲场所就更好了。当然如果学员素质不高,或是被“押”着来培训的,这样的安排反而让他们方便地逃课,还不如关在深山里,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度假村培训为好。安全需求。比如教室要足够大,灯光要足够明亮;有逃生通道,这样学员有安全感;椅子干净,坐着不累;空调温度适中;并且备有茶水喝,让学员感觉舒适。社会需求。学员互相希望沟通,分享彼此的经验。于是讲师把学员分小组,在小组里有组长带动大家交流和研讨。女孩子平均分配,各个不同地区来的人,错开地坐在一起。这些方式都可以满足大家社交的需求。中国人是内向的,本来心里想和那个人交流,但我如果主动去和他认识,就显得我没面子,或万一对方不愿意认识我,不愿意和我交流,那我怎么收场呢?于是大家会都采用最保险的策略,大家都绷着。其实讲师就是打破僵局的角色,讲师在课程开始前,可以把学员分成小组,团结紧密地坐在一起,桌子不能太大,大了有谈判的感觉,在可以放下教材和水杯的情况下,越小越好,桌子的作用是让学员找到小组的感觉,不是用来写字的。在授课过程中,讲师要有意识地在课程的前面加一些简单的小组研讨,让大家通过研讨,熟悉小组的成员,为后面的培训打下基础。在课间休息时,有的讲师会放一些有意思的投影片或MTV,甚至放憨豆先生的短片,来吸引教室里的学员。这些是最愚蠢的做法!课间是学员社交的时间,是学员回顾和消化课程内容的时间,是学员之间探讨课程内容,互相学习的时间,是学员评价讲师,表示赞赏或发泄不满的时间,一句话:课间可能比课堂更重要。讲师播放的东西很有意思,会吸引一些学员的注意力,而不和别人交流,影响了授课效果。所以我的做法是,遮住投影仪只放音乐,不给学员太多的选择。尊重需求。学员在小组里,就某个主题进行了研讨,讲师要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是学员在讲师的引导和带动下,进行分享。这样的分享,满足了学员被尊重的需求。尤其是中高层的学员,他们本身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讲师要让他们在小组里分享,和大家分享。简单地来说,讲师首先要尊重学员,学员才会尊重讲师的观点,尊重课程内容。最后是自我实现。学员来培训,不单是要互相激发和交流,更主要的是想从讲师这里得到启发和参考。也就是要帮学员提升和总结,这就是自我实现了。在他们分享完了,他们会想:我们的经验和想法都说完了,那听听讲师怎么说,他难道比我们还要厉害吗?于是讲师此时可以帮他们总结,总结的更深刻一点,总结的更宽一点,实在不行,就总结的更有趣一点。总结起来看,生理和安全需求的满足,在于培训的组织管理,培训教室的现场布置。以前说过培训的三要素:讲师、学员、场地每个相关细节都要考虑周到;社会需求的满足,要靠小组教学,如何带动小组来参与,也是考验讲师功力的;讲师首先尊重学员的想法,让学员来分享,这样是满足学员的尊重需求;分享完毕后讲师再做总结,这样可以满足了学员的自我实现需求。先前曾总结了引导式教学的五个步骤,具体内容是:讲师先要引导,再让学员研讨某主题,然后学员分享,学员分享完以后,讲师进行总结,最后关联引申到学员工作中去。 概括的来讲,即引导、研讨、分享、总结、关联,这个授课方法也是来源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心理学原理之4:社交恐惧症在培训过程中,我发现,即便是企业内训,有的企业学员之间也不是很热络,不能象朋友一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开放而自由地表达思想,而更多地是在试探,在提防,在维护尊严,在排斥别人,在为自己辩护。为什么这样?答案很简单,同事既是伙伴,也是对手!在同事面前,不能暴露真正的自我,否则今后在和哪个“对手”竞争过程中,可能落败,因此有些学员的互相提防和排斥等行为,就可以理解了。企业内训是这样,公开课程更是如此。参加公开课程的学员,大多是企业的骨干员工,甚至是高级管理人员,或老板,他们在企业时,习惯于指挥别人,所以当他们来参加培训时,很容易把“官架子”及过分的自尊和自信带到过来,不愿把讲师和别的学员放在眼里,总等别人主动与他们沟通,而不是主动与别人沟通。心理学把这样的一群人在一起从而产生的沟通障碍,叫做社交恐惧症。说它是所谓的恐惧症似乎是严重了一些,但基本道理还是对的。除了天生热情开朗和自来熟的人之外,大多数人在社交场合中,都不愿意主动地暴露自己,去和别人主动搭话,因为你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万一你暴露了自己,主动答话,而别人不喜欢说话,甚至喜欢说打击人的话,你自己会受到伤害,于是隐藏自己就可以理解了。成人学员在企业中历练多年,已经养成了以上的习惯,说可怕一点是社交恐惧症,说通俗一些是社交困难。虽然大家都知道,如果每个人都隐藏自己,对集体的交流不利,而展现自己,是会给大家和自己都带来好处的,但我就是打死也不说,看大家的反应。作为培训讲师,此时就要起到促动学员互相交流的角色,下面是需要注意的几个细节。首先在培训开始前,讲师要亲自参与布置教室,尤其要注意桌椅摆放。桌椅摆放看起来很简单,让服务人员做就可以了,但其实很关键,因为人是容易受环境影响的动物,环境可以影响学员的心态。就象我们陪客户吃饭时,会特别注意主人和客人坐的位置,你可以让领导和贵客坐在门口上菜的位置吗?吃饭时坐在哪个位置反映了每个人的地位,各安其位,才能摆正心态,才有良好饭局的开始。培训的道理也是一样,教室里面桌椅的摆放,也影响了学员的交流。培训有所谓的三要素之说:讲师、学员、场地,三者缺一不可。不过培训中,桌椅的摆放,不是要体现尊卑,而是要让学员消除社交恐惧症,促进学员充分地交流。那种摆放成课桌式,“排排座分果果”的方式,我们就不说了。那样的摆放,学员只能和旁边两个学员交流,因此从学员身上学到的东西有限,非常不利于小组研讨。如果课程内容是以讲师讲授主,知识和经验是来自讲师,这样的摆放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心态和技能的训练,这样的摆放就有问题了。还有所谓的马蹄形的摆放,也是类似,学员在教室周围,按照马蹄形的形状,坐成一圈或两圈,讲师站在教室中间授课,这也是典型的以讲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专业讲师的授课方式,应该是引导的方式,学员一方面可以从讲师身上学到东西,另一方面学员可以从小组的成员身上学到更多实际操作的东西。那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教室如何布置呢?首先把培训现场的桌子和椅子摆成小组讨论的形式,这样便于学员交流。每个小组大约6-7个人左右。如果教室空间太小,可以用小桌子,但一定要保证学员小组之间的空间,讲师可以走过。一定要注意,在不影响学员交流的情况下,桌子越小越好。如学员人数多,可以增加组数,但不要增加小组的人数。不同地区的学员最好错开来坐,这样才有充分的交流。如果完全按照这样的摆放,结果就是来自不同公司、不同地区、不同经历的6-7个学员,围着坐在了一起。桌子还不是很大,大家互相靠的很近,有人不想交流吗?这样的布置让学员除了和小组的学员共同探讨之外,没有别的选择。当然这些布置都是在培训开始前就做好,学员不知道讲师的意图。如果讲师事先不这样设计,很多熟悉的人会坐在一起,有人如果主动和不熟悉的人坐在一起,别人首先会怀疑他的企图是什么。这些熟悉的人,一个部门和地区的人,本来平常就在一起,交流就很多了,于是培训中,不容易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他们就有一些矛盾和问题,今天坐在了一起,也要分个高下,于是就某些课程内容不容易达成一致。而不同地区的人在一起,最起码他会给别人面子,于是不同地区的经验得到了交流,研讨也容易进行。以上消除社交障碍的方法,是在课前布置教室时要考虑到的。下面是课程进行中让学员能交流起来的办法。在课程内内容开始前,我还让小组成员互相认识,推选小组长,小组长来有义务带动小组交流,有权指定小组的发言人,而且这个发言人,不是固定的,而是每个人都要发言。有的学员可能不愿意发言,你推我挡,但还会在组长和组员的要求下,来发言。有的讲师在培训开始前,会带学员做一些热身活动,讲师通过这些活动,让大家互相认识。比如说有的讲师用起队名、队口号、队图标,然后展示的方法。有的讲师用“征集签名”的方法,有的用做体操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可以上网络上搜索,有很多。但目的都是让大家用最快的时间,互相熟悉和了解,突破社交恐惧症。在培训进行中,讲师还要促动小组研讨,讲师是外来的规则的建立者。比如说讲师给小组发了大张白纸和白板笔。讲师要求把小组讨论的结论,写到大白纸上。讲师提出了问题或给出了案例,让大家研讨。于是组长有理由组织大家来研讨,因为那是讲师要求的。即便是对方不热心,不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没有伤害到组长的面子,因为那不是我没事找事,非要找你研讨什么,我遵照的是讲师的指令。于是讲师的规则,讲师的案例,讲师的问题就成了学员研讨的“借口”。作为专业讲师,要考虑每个细节,尤其是要站在学员的角度上考虑,如何能帮助学员更好地交流,更好地学习。培训现场有两个讲师,一个是站在台上的讲师,另外一个是学员旁边别的学员。在大多数培训中,促动学员互相交流,经验分享,比讲师讲述更重要,讲师是培训的引导者,而不只是传授者。有时,学员讲师比讲师更重要。需要注意的是,讲师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对这样的活动严重依赖,一做就是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看起来很热闹,看起来学员都动了起来,但人家来参加培训,是为了学到东西,这些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最多占用5-10分钟的时间。不然会让学员感觉你重形式过于实质内容,培训课程缺少含金量。 甲方有义务监督用工单位在确定乙方的劳动定额应当是用工单位同岗位百分之九十以上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的including incentives) to ensur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quality objectives. According to the companys quality system documents,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project, preparation of project quality manual, procedures and work related to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rul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project. A management review meeting held each year,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policy, objectives and review of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 corrective measures. Efforts and resources necessary for optimal allocation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finance, facilities, information, etc). 3.2 with customer focus project staff establish a customer-focused thinking, fully aware that meet their customers needs and expectati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