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免疫是指A 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B 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C 机体抗感染的功能D 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E 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A2.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A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机体防御能力B 抗原抗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C 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D 动物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E 细胞突变和免疫监视功能C3.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 肿瘤细胞中性粒细胞免疫防御B 自身衰老的细胞抗体免疫监视C 葡萄球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免疫防御D 病毒感染抗体免疫自稳E 结核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免疫监视C4.牛痘苗的发明应功归于A JennerB PasteurC KochD 北里E BurnnetA5.免疫对机体A 是有益的反应B 是有害的反应C 有益也有害的反应D 无益也无害的反应E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益,在一定条件下有害E6.免疫的功能不是A 免疫防御B 免疫监视C 免疫稳定D 免疫耐受E 抗感染免疫D7.哪项不是免疫的概念A 识别大分子异物B 清除大分子异物C 维持自身稳定D 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E 对机体有害E1.有关半抗原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 分子量较大B 有免疫原性C 有免疫反应性D 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反应性E 与抗原决定簇同义C2.Ti-Ag哪项是错误的A 大多数为蛋白质分子B 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C 可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 无免疫记忆,故无再次免疫应答E 需要M处理后,才能引起免疫应答A3.哪项不是构成抗原条件A 大分子物质B 异物性C 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D 非经口进入机体E 必须与载体相结合E4.对半抗原的正确解释是A 只有抗原性的物质B 只有反应性的物质C 有免疫原或抗原性的物质D 作为免疫佐剂的物质E 分子量小于1万的物质B5.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A 产生抗体的物质B 产生致敏LC的物质C 与相应的抗体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D 与相应的致敏LC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物质E 产生抗体和.或致敏LC,并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LC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E6.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有T细胞和M参与的抗原物质A 完全抗原B 半抗原C Ti-AgD TD-AgE 共同抗原E7.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的化学基因称之为A 表位B 异嗜性抗原C 抗原结合价D 类属抗原E Forssman抗原A8.抗毒素是A 是抗体,不是抗原B 是抗原,不是抗体C 即是抗原,又是抗体D 即非抗原,又非抗体E 是异嗜性抗原D9.用于治疗人破伤风的抗毒素血清对人是A 抗原B 半抗原C 抗体D 不完全抗体E 抗原抗体复合物A10.TD-Ag诱发机体免疫反应必须由以下哪一组细胞参与A T、B淋巴细胞B B和MC T、B、MD B、NKE T和MC11.关于佐剂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佐剂是特异性免疫增强剂B 与免疫原混合后可增强抗原在体内存留时间C 最常用于动物实验的是弗氏佐剂D 可刺激M,增加它对抗原的处理和呈递E 增强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A12.关于超抗原的性质,哪一项是正确的A 有严格的MHC限制性B 无需APC加工可直接与MHC分子结合C 与自身免疫无关D 内源性抗原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体内E 一种超抗原只可活化少数T细胞克隆B13.关于抗原,下列哪项组合是错误的A 半抗原青霉素B 自身抗原HLAC 完全抗原绵羊RBCD 细胞浆抗原线粒体抗原E 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B14.下列哪种物质是抗原A 青霉素B 溶血素C 抗毒素D 凝集素E 类毒素E15.下列哪种不是抗原A 类毒素B 抗毒素C 细菌D 变性的眼晶体蛋白E 青霉素E16.下列哪项不是佐剂应有的生物学作用A 可提高免疫原性B 可特异性的增强免疫功能C 提高抗体的滴度D 改变循环抗体的类型E 促进炎症的发生B17.20世纪,Forssman用豚鼠,肝脾,肾上腺制备的生理盐水悬液注射家兔,得到抗体,除与相应的抗原反应外,还可使绵羊RBC发生凝集,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A 可能绵羊RBC发生了自身凝集B 豚鼠脏器与绵羊RBC间有共同抗原决定簇C 豚鼠与绵羊间有完全相同的血型抗原D 豚鼠脏器在制备过程中抗原结构发生了改变E 体外实验中,绵羊RBC的抗原性发生了改变B18.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能与发生二硫键完全断裂而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另一种破伤风类毒类抗体不能与因同种原因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反应,这一结果,可能的解释是A 前一抗体对破伤风类毒素无特异性B 后一抗体对破伤风类毒素构象决定簇有特异性C 前一抗体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有特异性D 后一抗体对二硫键有特异性E B和C为正确答案E19.AFP是A 异种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异嗜性抗原D 自身抗原E 肿瘤相关抗原E20.CEA是A 异种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异嗜性抗原D 自身抗原E 肿瘤相关抗原D21.HLADR是A 异种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异嗜性抗原D 自身抗原E 肿瘤相关抗原B22.免疫球蛋白独特型抗原是A 异种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异嗜性抗原D 自身抗原E 肿瘤相关抗原B23.豚鼠组织成分与绵羊RBC的共同抗原是A 异种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异嗜性抗原D 自身抗原E 肿瘤相关抗原C24.可用于人造载体的是A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AOB血型物质C 二硝基苯酚D 脂多糖E BSAC25.属于半抗原的是A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AOB血型物质C 二硝基苯酚D 脂多糖E BSAD26.属于超抗原的是A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AOB血型物质C 二硝基苯酚D 脂多糖E BSAA27.属于Ti-Ag的是A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AOB血型物质C 二硝基苯酚D 脂多糖E BSAD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骨髓B 淋巴结C 胸腺D 脾脏E 粘膜淋巴组织C2.实验动物切除胸腺后(新生期)机体淋巴结A 浅皮质缺乏T细胞B 深皮质缺乏T细胞C 髓索缺乏T细胞D 生发中心缺乏T细胞E 深皮质区无明显变化B3.M不表达A C 3 b受体B 细胞因子受体C IgG Fc受体D MHC分子E mIgE4.抗原呈递细胞不包括A B细胞B MC 树突状细胞D 内皮细胞E 粒细胞E5.以下哪种分子不存在T细胞表面A CD 2B CD 3C CD28D TCRE CD80C6.EAC和EA花结的阳性细胞是A T细胞B B细胞C MD 树突状细胞E 中性粒细胞B7.以下受体配体的结合哪一项是错误的A CD28与CD80B KD39与CD40C CD2与LFA3D CD4MHCE CD8MHCE8.能够与肥大细胞结合的Ig是A IgGB IgAC IgMD IgDE IgEE9.能够产生抗体的结构是A T细胞B 未活化的B细胞C 浆细胞D NK细胞E B细胞C10.CD3和CD4抗原存在于A 所有外周淋巴细胞B 所有外周T细胞C TH1和TH2D TS和TCE TH1和TCC11.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A B细胞B 中性粒细胞C NK细胞D CTL细胞E LAK细胞D12.与绵羊RBC相结合形成E花环的细胞是A TB BC MD 中性粒细胞E 肥大细胞A13.CD4阳性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 特异性杀伤作用B 吞噬作用C 辅助作用D 抑制作用E 抗原呈递作用C14.关于NK细胞正确的叙述是A 发现具有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B 具有MHC的限制性C 具有ADCC效应D 分泌与TH 2 相同的细胞因子E 具有抗体产生作用C15.T细胞不具有的受体是A E受体B 抗原受体C 有丝分裂素的受体D T或T受体E IgG Fc受体E16.B细胞不具备的受体A mIg受体B 有丝分裂素受体C C3b受体D Fc受体E E受体E17.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不需要的因素是A 胸腺微环境的作用B 受体基因重排C N内分泌的作用D 阳性和阴性选择E 骨髓微环境的作用E18.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典型特征是A 凋亡小体形成B 细胞器破坏C 细胞膜的破裂D 核仁消失E 染色质增多A19.调控I型超敏反应的是A MB TC BD NKE 嗜酸性粒细胞E20.活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的是A MB TC BD NKE 嗜酸性粒细胞C21.具有吞噬和抗原呈递作用的是A MB TC BD NKE 嗜酸性粒细胞A22.具有CD3分子表面抗原的是A MB TC BD NKE 嗜酸性粒细胞B23.对体液和细胞免疫起辅助作用A TCB TSC THD TH1E TH2E24.起抑制作用的是A TCB TSC THD TH1E TH2B25.分泌IL2,IFN的是A TCB TSC THD TH1E TH2D26.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是A TCB TSC THD TH1E TH2A1.独特型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差异主要在A 恒定区B 绞链区C 可变区D 超变区E 补体结合区D2.人体的B细胞Ig基因库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E 6个B3.浆细胞主要存在于A 胸腺B 外周血C 脾及淋巴结D 粘膜相关的淋巴细胞E 骨髓C4.下列哪种是抗体A 溶血素B 植物血凝素C 过敏毒素D 细菌素E 抗生素A5.下列物质哪种物质不是抗体A 新生儿从母体得到的IgGB 胎盘球蛋白C IgAD 抗毒素血清E 免疫佐剂E6.类毒素刺激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物质是A 干扰素B 抗毒素C 补体D 乙型溶素E 细胞因子B7.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A 由四条相同的重链组成B 由四条相同的轻链组成C 由二硫键相连的四条肽链组成D 由二硫键相连的二条肽链组成E 由J键连接的五条肽链组成C8.IgG不含的功能区是A VHB VLC CH 1D CH 2E CH 4D9.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A VL和VH区B CH1区C 绞链区D CH3区E CD4区A10.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是A Fc段B Fab段C 绞链区D 轻链C末端E 重链C末端B11.免疫球蛋白的超变区在A FabB FcC 绞链区D CH1区E CH2区A12.IgG通过胎盘主要决定于哪一部位A Fab段B CH2区C F(ab) 2 D FdE 绞链区C13.免疫球蛋白分子对胃蛋白酶敏感的有关部位是A VH,VLB CH 1 -CLC CH 2D CH 3E 绞链区E14.IgE与IgG功能区不同,因为IgE有A V区B CH 1C CH 2D CH 3E CH 4E15.Ig的同种异型变异在于下列何种部位上数个氨基酸的差异A VL和VHB VL,CH 1C CL,CH 1D CL,VHE VLC16.Ig分成KT两个型,其依据是A VLB CLC VHD CHE 绞链区B17.IgG的生物学作用之一是A 与Ag结合后有激活补体B 不能透过胎盘C 与Ag作用后,体内最先出现D 是分泌液中主要的保护性抗体E 其Fc段可以与肥大细胞结合A18.关于IgA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 二聚体IgA结合Ag的亲合力,高于单体IgAB Ig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C IgA缺乏绞链区D SIgA是粘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E SIgA具有免疫清除能力C19.五聚体IgM一般只有几个结合点可结合抗原A 1个B 2个C 4个D 5个E 10个D20.关于IgE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IgE的H链有4个CH区B 5630可使IgE灭活C 链无绞链区D 寄生虫感染使IgE水平降低E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发育较晚D21.脐带血中哪类Ig是主要的A IgGB IgAC IgED IgDE IgMA22.参与溶血症的抗体是A IgAB IgDC IgGD IgEE IgMC23.新生儿早期患呼吸道感染的可能原因是A 补体成分缺陷B 先天免疫缺陷C 皮肤粘膜天然屏障差D SIgA功能尚未成熟E 呼吸道发育不良D24.免疫调理作用最强的Ig是A IgGB IgMC IgAD IgDE IgEB25.惟一通过胎盘的Ig是A IgGB IgAC IgMD IgDE IgEA26.参与型超敏反应的Ig是A IgGB IgAC IgMD IgDE IgEE27.在进化过程中出现最早的Ig是A IgGB IgAC IgMD IgDE IgEC28.胚胎时期起重要防御作用的Ig是A IgGB IgAC IgMD IgDE IgEA29.含量最少的Ig是A IgGB IgAC IgMD IgDE IgEE30.含量最多的Ig是A IgGB IgAC IgMD IgDE IgEA31.胃蛋白酶水解的片段是A 2Fab段+Fc段B F(ab)2+PFcC 绞链区D 可变区E 稳定区B32.木瓜酶水解的片段是A 2Fab段+Fc段B F(ab)2+PFcC 绞链区D 可变区E 稳定区A33.蛋白酶作用的部位是A 2Fab段+Fc段B F(ab)2+PFcC 绞链区D 可变区E 稳定区C34.决定Ig类和亚类的部位A VL+VHB VL+CLC 绞链区D CHE CLD35.决定Ig型和亚型的部位A VL+VHB VL+CLC 绞链区D CHE CLE36.决定Ig独特型的部位A VL+VHB VL+CLC 绞链区D CHE CLA37.与立体构型改变有关部位A VL+VHB VL+CLC 绞链区D CHE CLC1.在补体旁路活化途径中的C3转化酶是A C1SB C4b2bC C3bBbD C3bBbPE D因子D2.关于补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新鲜血清中一组不耐热糖蛋白B 具有酶活性C 其性质不稳D 其作用是非特异的E 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E3.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A C1B C2C C3D C4E C5C4.在经典、替代两个途径中均起作用的补体成分是A C1B C1C C2D C3E C4D5.补体经典途径反应的次序是A C 1 C 2 C 3 C 9B C 1 C 3 C 2 C 4 C 9C C 1 C 2 C 3 C 5 C 9D C 1 C 4 C 2 C 3 C 5 C 9E C 3 C 5 C 6 C 9 D6.补体C3的功能是A C3转化酶的基质B 过敏毒素作用C 趋化作用D 促进血液凝固E 起佐剂作用A7.下列哪项不是补体的生物学功能A 细胞毒作用B 促进吞噬C 免疫粘附作用D 促炎症作用E 特异性免疫作用E8.中和病毒作用是A C3aB C4C C3bBbD C2aE C3bA9.P因子对其有稳定作用是A C3aB C4C C3bBbD C2aE C3bC10.促吞噬作用是A C3aB C4C C3bBbD C2aE C3bE11.过敏毒素是A C3aB C4C C3bBbD C2aE C3bA12.趋化作用是A C3aB C4C C3bBbD C2aE C3bA13.C3转化酶是A C3bBB C3bBbC C3.BD IHE C5678(9)nC14.在D因子作用下分解的是A C3bBB C3bBbC C3.BD IHE C5678(9)nC15.膜攻击复合体是A C3bBB C3bBbC C3.BD IHE C5678(9)nE16.C3b灭活促进因子是A C3bBB C3bBbC C3.BD IHE C5678(9)nD17.细胞溶解作用是A C1C3B C1C4C C3bD C5b6E C3aA18.免疫粘附作用是A C1C3B C1C4C C3bD C5b6E C3aC19.过敏毒素作用是A C1C3B C1C4C C3bD C5b6E C3aE20.溶解免疫复合物作用是A C1C3B C1C4C C3bD C5b6E C3aC21.同补体水平相关的位点是A H2KB H2DC H2LD H2IE H2SD22.同免疫应答反应相关位点是A H2KB H2DC H2LD H2IE H2SD23.HLAD相关位点是A H2KB H2DC H2LD H2IE H2SD24.Ia抗原相关位点是A H2KB H2DC H2LD H2IE H2SD25.I基因相关位点是A H2KB H2DC H2LD H2IE H2SD1.诱导IgE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是A IL1B IL2C IL4D IL3E IL6C2.攻击肿瘤细胞最有效的活性物质是A 补体B 乙型溶素C 细胞因子D IgGE 溶菌酶C3.属于细胞因子的物质是A 植物血凝素B 干扰素C 调理素D 乙型溶素E 胸腺素B4.产生IL2的细胞是A MB TC BD NKE 中性粒细胞B5.下列哪一项不是HLA抗原的功能A 诱导移植排斥反应B 参与胸腺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C 参与自身免疫耐受的形成D 参与抗原的呈递E 参与调理吞噬E6.HLA类抗原不在下列哪一种细胞表面表达A B细胞B MC 活化T细胞D 血管内皮细胞E 粒细胞E7.父母与子女HLA的关系是A 100%相同B 25%相同C 50%相同D 30%相同E 60%相同C8.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不包括A IL1B IL2C IL3D IL4E IL6A9.M产生的能活化T细胞的是A IL1B IL2C IL4D IL5E IL6B10.T产生的能活化T、B、N、MA IL1B IL2C IL4D IL5E IL6C11.IgE的转换因子A IL1B IL2C IL4D IL5E IL6C12.相当于H2I区为A HLAAB HLABC HLACD HLADE HLACD13.相当于H2S区为A HLAAB HLABC HLACD HLADE HLACE1.人类MHC的染色体定位于A 第七号染色体上B 第五号染色体上C 第六号染色体上D 第十三号染色体上E 第二号染色体上C2.编码HLA类抗原的基因位于A HLABB HLACC HLADD HLAEE HLAFC3.HLA类基因区不包括A HLABB HLACC HLAAD HLAHE HLADRE4.HLA类抗原不在下列哪一种细胞表面表达A 淋巴细胞B 成熟红细胞C 血小板D 网织红细胞E 粒细胞B1.再次应答中最重要的APC是A MB DCC 记忆性B细胞D 记忆性T细胞E 朗格汉斯细胞C2.诱导CD4 + 细胞分化成CD4 + Th2细胞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是A IL1B IL4C IL6D IL8E IL10B3.B细胞活化过程中的第一信号是A BCR识别和AgB IL1的作用C 识别的MHCD IL2受体的产生E 粘附分子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A4.在组织中的主要APC是A 树突状的细胞B 朗格汉斯细胞C B细胞D 并指状细胞E ME5.通过内源性途径活化CD8 + 细胞的Ag是A 菌体AgB 细菌的外毒素C 病毒感染的细胞D 异种动物血清E 红细胞的Rh抗原C6.TCR识别Ag后向细胞传递信息的分子是A CD2B CD3C CD4D CD8E CD28B7.CD4 + Th 1 细胞诱导的炎症中直接造成细胞浸润的主要细胞因子A IFNB TNFC IL4D IL12E IL8B8.CD4 + Th 1 细胞诱导的炎症中最主要的效应细胞是A 活化的MB T细胞C B细胞D NK细胞E 中性粒细胞A9.CD4 + Th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是A 表达IL12,IL2,IL4的受体B TCR识别肽AgMHC类分子复合物C CD4 + Th与APC间粘附分子的作用D IL12作用E IL1的作用B10.CD8 + Th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A IL1受体的表达B IL2的作用C IL5的作用D TCR识别肽AgMHC类分子复合物E CD4 + Th与APC间粘附分子的作用E11.CD8 + Tc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是A TCR识别自身MHC靶细胞表面的肽AgB 协同刺激因子在靶细胞表面的表达C CD8 + Tc表达IL2受体D CD8 + Tc表达IFN受体E 受IL12和IFN的作用A12.激活的Tc使靶细胞裂解的主要因素是A 颗粒酶B IL12C 穿孔蛋白D IFNE Fas配体C13.Tc在抗感染中主要抵御的细菌是A 布氏杆菌B 肺炎球菌C 破伤风杆菌D 乙型链球菌E 金黄色葡萄球菌A14.在Ag浓度较低时递呈Ag最有效的APC是A MB 朗格汉斯细胞C DCD 并指状细胞E B细胞E15.初次应答最主要的特点是A IgG大量产生B IgG产生的快C IgG和IgM同时产生D IgM产生的快E IgG的亲和力强D16.再次应答最主要的特点是A 产生Ab潜伏期长B IgG大量产生C IgM产生量大D IgG与IgM的产生量相似E IgG的亲和力没变化B17.迟发型超敏反应中最重要细胞是A B细胞B MC Th 1D Th 2E 嗜碱粒细胞C18.在DTH对造成小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主要细胞因子是A TNFB IL2C PGI 2D IFNE ICAM1A19 DTH所致的疾病是A 肿瘤B 乙型肝炎C 急性肾小球肾炎D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E 过敏性鼻炎D2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免疫效应A 抗肿瘤B 抗病毒C 引起同种移植物的排斥D 发生ADCCE 引起DTHD21.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免疫家兔出现的情况是A 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 产生大量的IgGC 产生大量的IgMD 可发生再次应答E 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炎症C22.在五类IgA,IgM,IgG,IgE及IgD中IgE主要的抗体效应是A 阻断中和作用B 调理作用C 裂解细胞作用D ADCCE 参与型超敏反应E23.某一细胞因子在淋巴细胞识别Ag时作为第二信使,使T细胞活化成为是有效应的细胞参与免疫应答。该细胞因子是A IL1B IL2C IL4D IL10E IL12A24.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需要粘附分子的辅佐,其中又是增强对肿瘤识别杀伤活性及协助Th活化B细胞的是A CD2/LFA3B CD28/B7C LFA1/ICAM1D CD4/MHCE CD8/MHC1B25.内源性Ag诱导的免疫应答中,需识别MHC类分子,这种细胞是A Th 1B Th 2C MD TcE 嗜碱粒细胞D26.在Ab产生的一般规律中,初次应答产生最早,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Ig是A IgGB IgMC sIgAD IgEE IgDB27.在DTH中不仅引起Ag活化的T细胞增殖,而且能使“旁观者”T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是A IL2B IL5C TNFD IFNE GMCSFA28.NK具有A 对TI抗原应答B ADCCC 对TD抗原应答D 主要分泌细胞因子作用E 特异杀伤肿瘤细胞B29.B1具有A 对TI抗原应答B ADCCC 对TD抗原应答D 主要分泌细胞因子作用E 特异杀伤肿瘤细胞A30.TC具有A 对TI抗原应答B ADCCC 对TD抗原应答D 主要分泌细胞因子作用E 特异杀伤肿瘤细胞E31.IgEA Ab阻断,中和作用B 调理作用C 裂解细胞作用D ADCCE 引起变态反应E32.MA Ab阻断,中和作用B 调理作用C 裂解细胞作用D ADCCE 引起变态反应D33.抗病毒感染A Ab阻断,中和作用B 调理作用C 裂解细胞作用D ADCCE 引起变态反应A34.NKA Ab阻断,中和作用B 调理作用C 裂解细胞作用D ADCCE 引起变态反应D35.产生IL2A Th 1B Th 2C TCD NKE MA36.产生IL4A Th 1B Th 2C TCD NKE MB37.是递呈Ag作用A Th 1B Th 2C TCD NKE ME1.免疫耐受诱导的难易程度为A 胚胎期最难,新生期难,成年期容易B 新生期最难,胚胎期难,成年期容易C 成年期最难,新生期难,胚胎期容易D 成年期最难,胚胎期难,新生期容易E 新生期最难,成年期难,胚胎期容易C2.关于免疫耐受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 产生免疫耐受后对各种Ag均不感受性B 免疫耐受无记忆性C 免疫耐受就是免疫抑制D 产生自身耐受是自身免疫病的起因E 对病毒感染的免疫耐受的机体易发生该病毒的疾病E3.关于Ag因素对免疫耐受形式哪项是正确的A 抗原的持续存在是维持免疫耐受的重要条件B 耐受原多为大分子颗粒性物质C Ag有多种不同的决定簇易形成耐受D Ag经皮下或肌肉注射易形成耐受E TDAg无论多少剂量均不易引起T细胞耐受A4.关于T、B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正确的叙述是A 诱导T细胞耐受所需时间长,B细胞短B 诱导T细胞耐受维持时间短,B细胞长C 高剂量TDAg不能使T、B细胞产生耐受D 低剂量TDAg仅能使T细胞产生耐受,不能使B细胞产生耐受E 低剂量的TIAg能使T、B细胞均能产生耐受D5.不属于免疫耐受机制的是A 克隆消除B 胸腺内阴性选择C T细胞克隆无能D 免疫抑制E B细胞克隆无能D6.注射大剂量Ag形成免疫耐受是由于A Ab形成速度慢,而代谢速度过快所致B Ab过剩,多余的Ag中和了抗体C 产生无功能抗体D 浆细胞麻痹E B细胞分化增殖受到抑制E7.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是A 切除成年动物的胸腺B 切除成年动物的脾脏C 注射佐剂D 注射极大量AgE 注射有丝分裂素和AgD8.最容易诱导免疫耐受的细胞是A B细胞B MC 单核细胞D T细胞E NK细胞D9.形成低带免疫耐受的细胞是A B细胞B T细胞C T、B细胞D 单核细胞E NK细胞B10.形成高带免疫耐受的细胞是A B细胞B T细胞C T和B细胞D 单核细胞E NK细胞C11.自身免疫耐受,是在胚胎时期T细胞的 分化过程中,其表面受体与胸腺中的APC表达的自身AgMHC复合物相互作用而被消除,这一过程是属于A 阳性选择B 阴性选择C T细胞克隆无能D B细胞克隆无能E 基因缺陷B12.高剂量TD抗原A 引起T细胞免疫耐受B 引起B细胞免疫耐受C 引起T、B细胞免疫耐受D 不引起免疫耐受E 引起免疫抑制C13.低剂量TDAgA 引起T细胞免疫耐受B 引起B细胞免疫耐受C 引起T、B细胞免疫耐受D 不引起免疫耐受E 引起免疫抑制A14.高剂量TIAgA 引起T细胞免疫耐受B 引起B细胞免疫耐受C 引起T、B细胞免疫耐受D 不引起免疫耐受E 引起免疫抑制B15.低剂量TIAgA 引起T细胞免疫耐受B 引起B细胞免疫耐受C 引起T、B细胞免疫耐受D 不引起免疫耐受E 引起免疫抑制D1.在免疫应答中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不包括A C9B C3bC I2D IgGE IgAA2.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免疫调节作用为A 只对T细胞产生抑制B 只对B细胞产生抑制C 只对树突状细胞产生抑制D 只对M产生抑制E 对所有免疫细胞产生抑制E3.与免疫调节无关的因素是A Ag在体内被降解B 体内产生过高或过低浓度的IgG抗体C 胸腺细胞的增殖D 体内抑制性T细胞的存在E HLA分子C4.参与应答的细胞多种,如T、B、M等,参与免疫调节也有多种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但对多种细胞均起抑制作用的分子是A IL10的抑制作用B Ab的反馈作用C Th 2 的抑制作用D 第一次注射的Ag对第二次不同种Ag的抑制E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抑制作用E5.IL4的抑制Th 1 作用属于A Ag的抑制性调节B 抗体的抑制性调节C 免疫细胞的抑制性调节D MHC对免疫应答的调节E 补体反馈的调节C6.嗜酸粒细胞的作用属于A Ag的抑制性调节B 抗体的抑制性调节C 免疫细胞的抑制性调节D MHC对免疫应答的调节E 补体反馈的调节C1.不是型超敏反应特点是A IgE介导B 发生速度快C 有明显的个体差D 引起功能紊乱E 造成组织损伤E2.不参与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A 嗜碱粒细胞B 肥大细胞C 浆细胞D 树突状细胞E 嗜酸性粒细胞D3.不参与型超敏反应的介质或细胞因子是A 组胺B LTC PAFD PGE GMCSFE4.支气管哮喘中起主要作用的Ig是A IgGB IgMC sIgAD IgEE IgDD5.关于超敏反应正确理解是A 初次接触Ag即可能发生B 机体反应性处于低状态C 不是特异性D 属于正常免疫应答E 属于异常免疫应答E6.参与型超敏反应的最重要的Ig是A IgGB IgMC sIgAD IgEE IgDD7.与IgE具有亲和性的细胞是A 嗜酸和中性粒细胞B 毛细血管基底膜细胞C M细胞D 嗜碱粒细胞及肥大细胞E NK细胞D8.参与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细胞是A 肥大细胞B 致敏的T细胞C CTL细胞D NK细胞E 中性粒细胞A9.在型超敏反应中起负反馈调节作用的细胞是A 肥大细胞B 嗜酸粒细胞C Th细胞D 中性粒细胞E 嗜碱粒细胞B10.型超敏反应中能抑制靶细胞脱颗粒的介质是A cAMP,cGMPB cAMP,cGMPC cAMP,cGMPD cAMP,cGMPE SRSA增多A11.诱导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主要的介质是A 白三烯B 组胺C 激肽类物质D PGD 2E C 3aA12.属于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肾小球肾炎B 风湿病C 过敏性休克D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 接触性皮炎C13.不属于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过敏性休克B 荨麻疹C 呼吸道过敏反应D 食物过敏反应E 传染性变态反应E14.如遇一位异种动物血清过敏者(仍需注破伤风抗毒素)应当如何处理A 停止注射B 用脱敏药后再注射C 少量多次注射D 一次性皮下注射E 与减敏药物同时注射C15.引起血管炎的主要因素是A 肥大细胞B 中性粒细胞C RBCD 嗜酸粒细胞E 嗜碱粒细胞B16.有补体参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A 支气管哮喘B 青霉素引起的休克C 粒细胞减少症D 剥脱性皮炎E 荨麻疹C17.属于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 血清病C SLED 过敏鼻炎E 溃疡性结肠炎A18.指出型超敏反应性疾病A 过敏性溶血性贫血B SLEC 枯草热D 结核E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B19.不直接参与型变态反应性血管炎的细胞是A 肥大细胞B 嗜碱粒细胞C 中性粒细胞D 血小板E Th细胞E20.免疫复合物沉积最重要的因素是A 19s可溶性的免疫复合物B CIC与组织结合的能力C 补体的激活D 局部血管的动力学E Ag在体内长期存在C21.某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是刺激支气管平滑肌强烈持久性地收缩,也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和促进内分泌作用,该物质应该是A 血小板活化因子B 组胺C 白三烯D 前列腺素E 激肽C22.注射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是由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这种休克的发生是由哪种效应所致A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B 腺体分泌增加C 毛细血管扩张D 血管通透性增加E 趋化白细胞C23.一开放性外伤患者,急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皮试发现过敏,需采用的主要防治措施是A 色甘酸二钠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B 生物活性介质拮抗剂苯海拉明C 肾上腺素D 脱敏疗法E 减敏疗法D24.患者体内有Vit B 12 辅助因子的抗体,此抗体可使肠道Vit B 12 吸收障碍,该种贫血属于A ABO血型不符B 新生儿溶血症C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 恶性贫血E 药物过敏性溶血性贫血D25.糖尿病人由于反复注射胰岛素,在注射局部出现红肿,出血,坏死等剧烈的炎症,应是A 类风湿性关节炎B Arthus反应C 血清病D 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性肾炎E SLEB26.由于使用化妆品引起面部水肿,渗出,痒痛,应属于A 型变态反应B 型变态反应C 型变态反应D 型变态反应E 以上都不是D27.花粉A 引起型超敏反应B 引起型超敏反应C 引起型超敏反应D 引起型超敏反应E 是型超敏反应的介质A28.ABO抗原A 引起型超敏反应B 引起型超敏反应C 引起型超敏反应D 引起型超敏反应E 是型超敏反应的介质B29.中等大小可溶性复合物A 引起型超敏反应B 引起型超敏反应C 引起型超敏反应D 引起型超敏反应E 是型超敏反应的介质C30.海产品A 引起型超敏反应B 引起型超敏反应C 引起型超敏反应D 引起型超敏反应E 是型超敏反应的介质A31.结核菌A 引起型超敏反应B 引起型超敏反应C 引起型超敏反应D 引起型超敏反应E 是型超敏反应的介质D32.结核病A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B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C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D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E 不属于超敏反应性疾病D33.移植物急性排斥A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B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C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D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E 不属于超敏反应性疾病D34.青霉素过敏性休克A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B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C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D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E 不属于超敏反应性疾病A35.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紫癜A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B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C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D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E 不属于超敏反应性疾病B36.肾小球肾炎A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B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C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D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E 不属于超敏反应性疾病C37.输血反应A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B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C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D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E 不属于超敏反应性疾病B38.类风湿性关节炎A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B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C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D 属型超敏反应性疾病E 不属于超敏反应性疾病C1.自身免疫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是A 患者血中可测得高效价的自身抗体或.和针对自身Ag的致敏淋巴细胞B 自身Ab或致敏淋巴细胞造成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C 病情转归与自身免疫反应强度有关D 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E 有遗传倾向A2.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是A SLEB 全身性硬皮病C 多发性肌炎D 斯耶格拉伦综合征E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E3.属于器官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是A 重症肌无力B 类风湿性关节炎C 1型糖尿病D 甲亢(Graves病)E 桥本病(慢性甲状腺炎)B4.属于结缔组织病(胶原病)的疾病是A 重症肌无力B 多发性肌炎C 甲亢D 2型糖尿病E 恶性贫血B5.自身免疫病治疗原则中属抗炎的治疗方法是A 环孢菌素AB 抗MHC-类Ag或CD4分子的AbC 皮质激素D 血浆置换E FKSO6C6.自身免疫病治疗原则中属于免疫抑制的方法是A 水杨酸制剂B 硫唑嘌呤C 皮质激素D 与自身Ag类似的多肽E 自身Ag耦联毒素导向B7.自身免疫病治疗原则中属于免疫调节的方法是A 抗MHC类Ag的AbB PG抑制制C 淋巴因子D 皮质激素E 氨基蝶呤C8.环胞菌素A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是A 辅助或诱导T细胞B 对CD4细胞有细胞毒作用C 在细胞受体部位与IFN,IL2竞争D 导致T细胞数目减少E 对造血干细胞有细胞毒作用D9.由于眼外伤,眼球球体受到严重破 坏,可能发生交感性眼炎,其原因应属于A 隐蔽Ag的释放B 自身抗原发生改变C 交叉抗原的出现D 多克隆刺激E 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再现A10.某疾病的自身抗原是髓磷脂碱性蛋白(MPB),自身反应性T细胞起主要作用,利用MPB可以制备动物的模型,该疾病是A SLEB 类风湿性关节炎C 糖尿病D 多发性硬化症E 桥本甲状腺炎D11.属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疾病A 慢性甲状腺炎B Graves病C SLED 类风湿性关节炎E 重症肌无力A12.几乎全身多脏器均可受累的疾病A 慢性甲状腺炎B Graves病C SLED 类风湿性关节炎E 重症肌无力C1.免疫缺陷最主要的临床特征是A 易发生恶性肿瘤B 易伴自身免疫病C 多系统受累且症状多样D 易患感染E 原发性免疫缺陷多为基因缺陷所致D2.X连锁低丙球蛋白血症是属于A T细胞缺陷B 联合免疫缺陷C 吞噬细胞缺陷D 补体缺陷病E B细胞缺陷病E3.DiGeorge综合征属于A B细胞缺陷病B T细胞缺陷病C 联合免疫缺陷病D 吞噬细胞缺陷病E 补体缺陷病B4.慢性肉芽肿病是属于A B细胞缺陷病B T细胞缺陷病C 联合免疫缺陷病D 吞噬细胞缺陷病E 补体缺陷病D5.选择性IgA缺乏症是属于A B细胞缺陷病B T细胞缺陷病C 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病D 吞噬细胞缺陷E 补体缺陷病A6.确诊原发性免疫缺陷最重要的指标是A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B 各类Ig的检测C T、B及吞噬细胞的功能检测D 检测相关基因的缺陷E 补体成分的检测D7.属于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是A X连锁低丙球蛋白血症B DiGeorge综合征C 慢性肉芽肿瘤D AIDSE 白细胞粘附缺陷D8.一男孩出生后5个月发病。反复感染,淋巴组织中查不到mIg阳性细胞,无生发中心,扁桃体小,血清中IgG,IgA,IgD含量极低,T细胞功能正常。该疾病是A Bruton(慢性无丙球血症)B Is缺陷,伴IgM增高C Ig重链缺乏D 婴儿暂时性低丙球血症E 常见多变型免疫缺陷A9.本病的特点是全身组织发育不良;易发生反复感染;易发生GVHR;易发生自身免疫病或肿瘤。该病是A DiGeorge(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B SCID(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C Wishott Aldrich综合征D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E 网状组织发育不全B10.属于吞噬细胞缺陷A 慢性肉芽肿B DiGeorge综合征C Bruton病D SCIDE 补体缺陷病A11.属于T细胞缺陷病A 慢性肉芽肿B DiGeorge综合征C Bruton病D SCIDE 补体缺陷病B12.属于B细胞缺陷病A 慢性肉芽肿B DiGeorge综合征C Bruton病D SCIDE 补体缺陷病C1.诱导肿瘤特异性Ag的物质是A 人乙肝病毒B 甲基胆蒽C EB病毒D 人乳头瘤病毒E 单纯疱疹病毒B2.特异性杀伤肿瘤的细胞是A Tc(CTL)B NKC MD LAKE 中性粒细胞A3.能通过产生穿孔素杀伤靶细胞的细 胞是A TILB NKC MD LAKE 中性粒细胞B4.肿瘤免疫学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是A AFP的检测B 癌胚抗原的检测C 检查诱发肿瘤Ag的抗体D 检查细胞免疫功能E 利用肿瘤McAb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起重机设备保养环境监控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钨钼电化学氧化还原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起重机售后服务工艺流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活性炭干燥工基础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特征、内涵与构建
- 梅州用电业务办理时间及“获得电力”政策知识试卷
- 银行专技考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招聘系列试题及答案
- 银行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银行信贷面试题库及答案
- 商贸公司备用金管理制度
- spc培训教学课件
- 吊顶工程教学课件
- 变电站建设重点与风险控制措施
- 2025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广东省汕头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英语试卷(含答案)
- 第十三章 内能(新课预习 培优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 燃气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 安全生产责任制(模板)
- 智能化技术在2025年城市污水处理厂改造中的智能化改造技术方案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无针注射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