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田家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测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舟山市田家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测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舟山市田家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测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舟山市田家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测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舟山市田家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测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舟山市田家炳中学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模块测试试卷高二生物学科一、选择题1. 胚胎干细胞可形成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该过程属于A. 细胞分化 B. 细胞癌变 C. 细胞衰老 D. 细胞凋亡【答案】A【解析】细胞的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后代,其后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性的变化。由胚胎干细胞到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差异性的变化,因此属于细胞分化。2. 动物和植物都由真核细胞组成,他们的细胞结构十分相似。这说明生物具有A. 适应性 B. 统一性 C. 遗传性 D. 特异性【答案】B【解析】动物和植物都由真核细胞组成,他们的细胞结构十分相似,说明生物具有统一性。选B。3. 伞藻和蓝细菌都具有的细胞器是A. 核糖体 B. 线粒体 C. 核膜 D. 染色体【答案】A【解析】黑藻是真核细胞含有所有的细胞器,包括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蓝藻又称蓝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高尔基体等高级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所以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含细胞器的区别。4. 青苹果遇碘碘化钾试剂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产生红黄色沉淀,这说明A. 青苹果中含淀粉不含糖类 B. 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C. 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糖 D. 苹果转熟时单糖合成淀粉【答案】C【解析】A、淀粉属于多糖,青苹果遇碘液显蓝色,说明青苹果中含有淀粉,A错误; B、熟苹果汁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产生红黄色沉淀,说明熟苹果中含有还原糖,但不能肯定不含淀粉,B错误; C、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青苹果中主要含淀粉,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糖,C正确; D、苹果转熟时部分淀粉水解成还原性糖,D错误.5. 取下列四个表面积相同的细胞结构,将其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如图所示),测得水面上磷脂单分子层的面积最小的是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细胞核 D. 液泡【答案】D【解析】液泡具有单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都具有双层膜,所以取以上四个表面积相同细胞结构,将其中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如图所示),测得水面上磷脂单分子层的面积最小的是液泡。6.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A. 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B. 催化剂种类C. 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D. 产生气泡量【答案】B【解析】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是因变量,不是自变量,A错误。催化剂是本实验的自变量,B正确;B、;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量是无关变量,不是自变量,C错误。产生气泡的量是因变量,不是自变量,D错误;【考点定位】实验变量的控制7. 下列物质出入细胞过程中,需消耗ATP的是A. 甘油进入人体皮肤细胞B. 葡萄糖通过易化扩散进入红细胞C. 矿物质离子逆浓度梯度转运至根细胞内D.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答案】C【解析】A.甘油是脂质,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消耗ATP,A不符合B.葡萄糖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不消耗ATP,B不符合C. 矿质离子逆浓度梯度转运至根细胞,根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需要消耗ATP,C符合D.水分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消耗ATP,D不符合答案选C8.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面团“发起”是酵母菌产生CO2所致B. 干燥和无氧的环境有利于蔬菜的长期保鲜C. 利用乳酸细菌制作酸奶过程需密闭隔绝空气D. 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答案】B【解析】A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同时伴随着少量的二氧化碳产生,二氧化碳是使面团膨胀所需的物质,A正确B因为蔬菜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细胞有伤害,所以蔬菜的长期保鲜需要适当的氧浓度,B错误C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制作酸奶时要在密封的环境中进行,要防止空气的进入C正确D黑暗条件下绿豆细胞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故在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D正确答案选B9. 细胞核的模式图如下,表示其中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构成B. 是遗传物质贮存的场所C. 是由四层单位膜构成的核被膜D. 是蛋白质和DNA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答案】A【解析】A. 是染色质,由DNA、蛋白质构成,还有少量的RNA,正确;B. 是核仁,与r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错误;C. 是核膜,核膜是由两层单位膜构成,错误;D. 是核孔,蛋白质和RNA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DNA分子不能通过核孔,错误;10. 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胆固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B. 植物蜡可以减少植物细胞水分的散失C. 油脂中氧原子的相对含量高于葡萄糖D.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可用乙醇洗去多余的染料【答案】C【解析】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故A正确C油脂相对于葡萄糖来讲,氧原子相对含量低于葡萄糖,而氢的含量更多,故C错误D将油脂染色的染色剂溶于脂肪和酒精,故可用乙醇洗去多余的染料,D正确答案选C11. 下列关于质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 脂双层两层中的磷脂分子含量不同B. 细胞之间的识别主要取决于磷脂分子C. 膜中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 蓝细菌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位于质膜【答案】B【解析】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质膜的基本支架,部分蛋白质分子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另外质膜表面还有糖脂,故脂双层两层中的磷脂分子含量不同,A正确B细胞膜上糖蛋白具有识别的作用,故B错误C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这种结构特点,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C正确D蓝细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和细胞膜,而主要在细胞膜上进行.故D正确答案选B1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 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液泡由小到大,紫色由深变浅C. 利用95%乙醇可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D. 在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实验中,扩散得最慢的是叶绿素a【答案】D【解析】A、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正确; B、在紫色洋葱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不断的吸水,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浅,B正确; C、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所以可以利用无水乙醇或者丙酮等有机溶剂来提取叶绿体色素,C正确; D、色素分离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所以位于滤纸条最上面打的胡萝卜素扩散的最快,而位于最下面的叶绿素b扩散得最慢,D错误.13. 下列反应既能在真核生物的细胞溶胶中进行,又能在其线粒体内进行的是A. 葡萄糖丙酮酸 B. H+O2H2OC. 丙酮酸酒精+CO2 D. ADP+Pi+能量ATP【答案】D【解析】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不能发生在 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丙酮酸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有氧呼吸是第一、第二、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都有一部形成ATP,因此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都能发生ATP的合成过程,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14. 下列关于人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正在衰老的个体,体内没有幼嫩的细胞B. 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体内没有衰老的细胞C. 总体上看,个体的衰老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D. 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个体的衰老不同于细胞衰老【答案】C【解析】衰老的个体中也有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和刚分裂的幼嫩细胞,A错误;在个体的整个发育过程中都有正在衰老和凋亡的细胞,这样才有利于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B错误;总体上看,个体的衰老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C正确;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个体的衰老等同于细胞衰老,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衰老【名师点睛】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都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现象。细胞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必然规律,不同细胞寿命不同,衰老发生的时期也不同。(1)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衰老或死亡就是生物体个体的衰老或死亡。(2)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不等于细胞机体的衰老,如幼年个体中每天也有细胞的衰老;机体的衰老也不等于细胞的衰老,如老年个体中每天也有新的细胞产生。但个体衰老时,组成该个体的细胞往往表现为普遍衰老的现象。15. 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B. 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间期C. 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D. 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A项错误;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前期,B项错误;在细胞周期中的间期会发生DNA复制,此时染色质呈现细长的丝状,进入分裂期,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因此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C项正确;染色体存在于分裂期,分裂期持续的时间远小于分裂间期,D项错误。考点: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分化16. 如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表示细胞器,a、b、c表示某些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B. 该过程可以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C. a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D. 图解中的全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发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图可知,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是线粒体,A正确;该过程显示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能够说明细胞器在结构与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的,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表示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b是内质网对肽链的加工和运输,c是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运输,C正确;原核细胞内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不能完成图解中的全过程,D错误。考点: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17. 孟德尔豌豆花色实验中所得出的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是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紫花与白花比为3:1B. 子二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CC:Cc:cc=1:2:1C. 子一代测交产生子二代,子二代中紫花与白花比为1:1D. 子一代产生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型的基因彼此分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紫花与白花比为3:1,属于实验现象,A错误;子二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CC:Cc:cc=1:2:1,是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属于结果而不是实质,B错误;子一代测交产生子二代,子二代中紫花与白花比为1: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C错误;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型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正确。考点: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只要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8. 水稻高杆(D)对矮杆(d)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杆品种与一个纯合抗病高杆品种杂交,F2代中出现矮秆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 ddRR,1/8 B. ddRr,1/16C. ddRR,1/16和ddRr,1/8 D. DDrr,1/6和DdRR,1/8【答案】C【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抗病又抗倒伏的基因型是ddR-,其F1是DdRr,自交后子代有16种结合方式,9种基因型,其中出现ddRR的概率是1/16,故A错误。出现ddRr的概率是2/16=1/8,故C正确,B、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名师点睛】(1)F1(AaBb)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4种,ABAbaBab1111。(2)F2的基因型有9种。(3)F2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4种,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331。(4)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4种,1111。(5)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4种,1111。19. 对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作用是A.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C. 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D. 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答案】B【解析】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20. 在下列杂交组合中,后代只出现一种表现型的亲本组合是A. EeFfEeFf B. EeFFeeff C. EeFFEEFf D. EEFfeeFf【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EeFf有两对等位基因,故能产生表现型种类数=22=4种,A错误;EeFFeeff杂交产生表现型的种类数=21=2种,B错误;EeFFEEFf杂交产生表现型的种类数=11=1种,C正确;EEFfeeFf杂交产生表现型的种类数=12=2种,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1. 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A. Na+ B. K+ C. 胰岛素 D. CO2【答案】B【解析】图甲中Na+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但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与图乙不符,A错误;K+离子是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从膜外运输到膜内,属于逆浓度运输,符合乙图,B正确;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运输方式属于胞吐,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C错误;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D错误。【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名师点睛】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如Na、K等各种离子进入细胞。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22.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 同源染色体联会 B.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C.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着丝点分裂【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确;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23. 如图是生物体内ATP合成与分解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能量1可以来自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B. 能量1可以来自丙酮酸的氧化分解C. 能量2可以用于光合作用中三碳酸的形成D. 能量2可以用于叶绿体中H2O的光解【答案】B【解析】A、能量1为合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A错误; B、能量1可以来自丙酮酸的氧化分解,B正确; C、光合作用中三碳酸的形成不需要能量,能量2可以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C错误; D、水的光解所需能量来自于光能,D错误.24. 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B. 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C. 若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D. 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答案】C【解析】A项,B点已经达到酶饱和点,此时限制反应速率的是酶浓度,所以在B点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故A项错误。B项,由题干可知,反应是在该酶的最适温度下进行的,因此如果提高反应温度,酶活性会下降,反应速率会减慢,故B项错误。C项,由图可知,在A点处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故C项正确。D项,C点已经达到酶饱和点,溶液中没有游离的活性酶,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会加快,故D项错误。25. 如图为某同学所绘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和O2释放量的变化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光照强度为a时,该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B. 光照强度为b时,该细胞只能进行厌氧呼吸C. 光照强度为c时,所对应的柱状图是错误的D. 光照强度为d时,该细胞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8个单位【答案】C【解析】A项,光照强度为a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0,说明细胞同时进行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只是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故A项错误。B项,光照强度为b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二者速率相等,此时细胞并不进行无氧呼吸,故B项错误。C项,由图知,光照强度为c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0,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氧气的释放量大于0,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二者矛盾,推知柱状图存在错误,故C项正确。D项,光照强度为d时,8个单位为净光合速率,由总光合速率为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可知实际光合速率大于8个单位,故D项错误。26. 如图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其中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和 都具有双层生物膜B. 和 所含酶的种类相同C. 和都能产生大量ATPD. 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图提示,是细胞质基质,是线粒体基质,是线粒体内膜,甲代表丙酮酸,乙代表H。是细胞质基质,是线粒体基质,不具有膜结构,A错误;在内进行的反应不同,因此所含的酶种类不同,B错误;有氧呼吸的过程中第三阶段释放大量能量,第二阶段释放的能量少,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甲是丙酮酸,乙是H,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27. 基因型为 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A. 雄配子a:雄配子A1:1 B. 雄配子A:雌配子a1:1C. 雄配子:雌配子3:1 D. 雌配子:雄配子1:1【答案】A【解析】BCD、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以知道,雄配子数量远远比雌配子多,ABC错误;A、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Aa的植物产生的雄性配子中A和a数量相等,雌配子中A和a数量也相等,D正确.28.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碳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光反应不需要酶,碳反应需要多种酶 B. 光反应消耗水,碳反应消耗ATPC. 光反应储存能量,碳反应消耗能量 D. 光反应固定二氧化碳,碳反应还原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光反应需要酶,例如ATP的合成需要ATP合成酶,暗反应也需要酶,A错误;B、光反应消耗H2O,暗反应消耗ATP,B正确;C、暗反应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能量,C错误;D、光反应不固定二氧化碳,暗反应固定二氧化碳,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9. 如图为胰腺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有关该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 蛋白质集中在处分拣,并分别运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目的地C. 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贮藏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核仁中D. 与该细胞的胞吞胞吐无关【答案】B【解析】A、是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A错误;B、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因此蛋白质集中在高尔基体处分拣,并分别运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目的地,B正确;C、是核仁,与r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错误;D、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与是线粒体有关,D错误.30. 甘油进入细胞不需载体,也不需消耗能量,主要原因是A. 甘油是小分子 B. 甘油本身就是载体C. 甘油能溶于质膜的脂双层中 D. 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C【解析】甘油又名丙三醇,是一种无色、无嗅、味甘的粘稠液,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根据脂质的相似相溶的原理,甘油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31. 有关细胞生命历程中各种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衰老的细胞内细胞核体积减小,核膜向内折叠B. 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DNA量始终保持不变C. 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有所减小D. 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受阻是细胞凋亡的原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衰老的细胞内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向内折叠,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故A错。癌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由于染色体复制和变化,DNA含量会发生变化,故B错。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故C正确。细胞凋亡由细胞相关基因启动表达程序实现,故D错。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生命历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32. 通过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A. 是否是纯合体 B. 产生配子的比例C. 基因型 D. 产生配子的数量【答案】D【解析】测交是指与隐性个体的杂交,由于隐性亲本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因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能准确反映出待测个体所能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因此可确定待测个体的基因型,因而也可确定待测个体是否是纯合子,但不能确定待测个体所产生配子的数量多少,所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考点定位】测交及其应用【名师点睛】测交是指与隐性个体的杂交,由于隐性亲本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因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能准确反映出待测个体所能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因此可确定待测个体的基因型,因而也可确定待测个体是否是纯合子。33. 图为基因型为AaBBdd的哺乳动物在产生配子过程中的某一时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该动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 该动物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C. 据图推测,该哺乳动物正常体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D. 与基因型为aBd的精子完成受精后,该细胞可形成基因型为aaBBdd的受精卵【答案】C【解析】A、该细胞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B、该细胞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图示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是次级卵母细胞,B错误; C、该细胞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为6条,C正确; D、图示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bd,所以与基因型aBd的配子受精后,该细胞只产生基因型aaBbdd的受精卵,D错误.34. 下图是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3不携带乙病基因。不考虑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2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C. -3的X染色体来自于-2 D. -1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5【答案】C【解析】A、根据-2和-3正常且-3不携带乙病基因分析,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因为-2患乙病,而-2正常,所以-2肯定为杂合子,B正确;C、-3正常,其X染色体来自-2,而-2的这条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1,C错误;D、对于甲病,-1患病,其父母正常,则都是Aa,所以-2为、;-4患病,所以-3为Aa.因此,-1个体为AA的概率为,为Aa的概率为,所以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对于乙病,-2为,-3为,所以-1个体为的概率为,为的概率为.因此,-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5,D正确.35. 下列物质中,不会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上的是A. 蛋白质 B. 脂质 C. 纤维素 D. 胆固醇【答案】C【解析】动物细胞膜是由蛋白质和脂质以及少量的糖类组成,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了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二、非选择题36.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取去除淀粉的某植物叶片打成大小相等的圆片,并将相同数量的叶圆片分别放入AD四组烧杯中,在25环境中进行实验,实验内容与结果见下表。注:“+”表示检出淀粉,“+”表示检出淀粉含量较高,“-”表示未检出淀粉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是_。(2)如何去除植物叶片中的淀粉?_(3)据表分析,将CO2作为光合作用原料的是_组。在植物体内,CO2转变为有机物的途径为_循环,其产物可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_,并运到植物体其他部位供细胞利用。(4)检测结果表明离体叶肉细胞可直接利用葡萄糖合成淀粉。叶肉细胞合成淀粉的场所是_。而在块茎中,淀粉长期储存在_中。【答案】 (1). 萄糖和光照 (2). 暗处理 (3). A、C (4). 卡尔文 (5). 蔗糖 (6). 叶绿体基质 (7). 白色体【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探究实验为背景,考查了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考查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探究实验的分析能力。(1)本实验是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应该是植物体在实验中所处的环境,根据表格分析应该是液体成分和处理条件,即葡萄糖和光照。(2)淀粉是植物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植物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所以可以暗处理。(3)据表分析,将CO2作为光合作用原料的是A、C组,因为只有A、C组有光照,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植物体内,CO2转变为有机物的途径为卡尔文循环,其产物可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蔗糖,并运到植物体其他部位供细胞利用。(4)检测结果表明离体叶肉细胞可直接利用葡萄糖合成淀粉。叶肉细胞合成淀粉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其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而在块茎中,淀粉长期储存在白色体中。37. 如图表示某动物进行细胞增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细胞甲中有_个染色体,_对同源染色体,_个四分体(2)细胞甲下一时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着丝粒分裂,_互相分离,_数目加倍(3)细胞乙的名称是_,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完成所有分裂后可能会形成_种细胞【答案】 (1). 4 (2). 2 (3). 0 (4). 染色单体 (5). 染色体 (6). 初级精母细胞 (7). 2或4【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通过细胞图像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特别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关数量关系的变化和图像识别的能力。分析甲图:图中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没有配对,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分析乙图:图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并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是初级精原细胞.(1)细胞甲中有4个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因为同源染色体没有联会配对,所以有0个四分体. (2)细胞甲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在下一时期是有丝分裂的后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互相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