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必改的十大恶习_第1页
企业员工必改的十大恶习_第2页
企业员工必改的十大恶习_第3页
企业员工必改的十大恶习_第4页
企业员工必改的十大恶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员工必改的十大恶习企业员工十大必改的恶习是指在工作当中职业道德的最底线,也就是说这些东西是属于不能去违反的,当然,之所以今天讲这个题目,说明这些现象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应该去批判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小则从个人说,影响个人的成功和发展,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不利的,大则从国家说,它会影响民族经济的振兴,对于我们中国赶超先进国家是不利的,中则从企业说,对企业发展是不利的。那么员工十大必改之恶习是什么呢?一、推卸责任,诿过他人1、推卸责任推卸责任是在工作当中常会见到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被列为十大恶习之首,我们很多的员工,当然百分比不是很高,但是它的绝对数量很大,遇事喜欢推卸责任,它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比如遇到事情就说这是陈主任的事,这是李主任的事,这是马主任的事,什么事情都是别人的事,尽量把事情往别人身上推,出了问题就是李主任、陈主任、马主任的事。这个是推卸责任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这个推卸责任的人呢他心里面有一个误区,他认为所谓的事情是靠嘴去说的,认为只要嘴上把事情说清楚了,那么我就没事了,这个观点对不对呢?这个观点当然是不对的,虽然你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是只要是问题没有解决,它还会重复产生,而且你这样推卸责任,还会把领导陷入两难境地,而领导心里是非常不舒服的,那么领导对于这样的人在考虑升迁的时候会给予“重点考虑”的。2、净说废话说话的时候模棱两可,不表态,净说废话,这样的话他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例如,谈到劳动纪律的时候,他会说,我认为抓的原则是紧中有松,松中有紧。考题出题原则,就会说我认为这个考题出题的原则是难中有易,易中有难。3、当“电话线”这主要是对中层干部而言,我们的有一些中层干部,在工作当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他实际上成了一根电话线,他的主要任务是:请求上级指示、接受上级指示、传达上级指示,结果呢这个干部起到了什么作用?变成了一根电话线,他没有自己的想法,这种东西是推卸责任强有力地表现方式,出了事情怎么办,领导说的,然后呢,下面没有干好,叫上推下挪。这是第三种表现方式。4、恶意多头请示在管理过程当中多头请示、多头指示都是不好的,人与人之间它不是电脑,对一件事情,两个人的想法,在细节上完全相同,这是很难做到的,有的人为了推卸责任恶意多头请示领导,势必造成意见分歧,然后以意见分歧为理由,可以为自己择其善而为之,就是把这个领导说的话当中对自己有利的内容提出来或者这个事他干脆不做了,他的理由是什么?他说是因为你们领导的意见不统一,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相对来说比较高超的推卸责任的形式,那么这些推卸责任的现象都是需要我们去反对、批判、消灭的现象。二、互相扯皮,上推下挪1、工作当中恶意不配合,制造障碍,使兄弟部门或者同僚不能成功不是说你做的好,我努力赶超你,他考虑的是你做的好,我要把你搞下来,这就是扯皮上的思维根源。2、当责任不清晰时,首先把这件事推向他人从理论上来讲,不可能做到工作清晰,因为所谓的责任,它必然以法定或者书面的形式,以企业领导的明确规定为依据的,无论是企业领导说的话还是纸面的文字,这些东西都是一个死的东西,而企业的内外环境则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从哲学上讲,变化是永恒的,所以企业内部的岗位责任制,规章制度无论多么完善,只能规范企业80%的行为,因为它会不断冒出新的事情来,冒出跟规章制度不吻合的事情,冒出模棱两可的事情,冒出说是这个部门那个部门仿佛都有道理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他就把责任首先推向对方。3、要求领导把责任分的非常的清楚互相扯皮的形式是要求领导把责任分的非常清楚,你有责任把责任分的清楚,这句话对吗?不对的,为什么不对,因为我刚刚前面做了解释,从哲学的高度讲,规章制度、文字、命令、计划、岗位责任制等等,它都是些死的东西,而世界万物是处于变化当中,所以只要规章制度一形成,岗位责任制一形成,就存在着过时,因此规章制度,责任不清晰,几乎是天然的现象,这个现象是不可能避免的,也不能避免,也不必要避免,因为如果你要努力避免这个东西,就会导致高额的成本,规章制度只能规范80%的行为,因此如果员工要求领导把责任定的非常清楚,本身是种不敬业的表现形式,这是要批评的,大家可能就会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这么喜欢扯皮呀?这跟我们中国的文化是有很大关系的渊源的。比方说举个例子,我们中国的文化当中有一个传统的国粹,是什么呢?搓麻将,当然我在这里强调一下,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优秀的、非常好的东西,是值得发扬的,推向世界的,而我们中国的崛起,绝不可以光靠经济实力的崛起,还有软实力的崛起,只有文化的崛起意识形态上占据优势,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国,但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当中也有很多糟粕的东西,麻将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麻将太符我们中国人窝里斗的文化了,它同时也在培养窝里斗的文化,我问过一些留学生这个事情,在国外是不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麻将馆,很多人都告诉我只要有华人的地方,一定会有麻将馆,但不一定会有围棋馆,那围棋同样也是传统的国粹,但是麻将馆是一定要有的,这说明什么?说明麻将的魅力是无穷的,麻将跟我们中国的文化是紧密连在一起的,那么这个麻将是非常符合这个窝里斗的文化,为什么呢?因为它的特点就是盯住上家,掐死下家,压住对家,你这个东西这样一搞,我就能赢了,这是个典型的窝里斗嘛,所以每一次搓麻将的过程,都是培养互相扯皮的一个过程,培养不良文化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麻将是个非常可怕的东西,而且我也一直在研究,这个麻将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我们要从心理学方面研究,麻将的魅力原因何在。曾经有一个大学,他搞了个中国夏令营,对象是美国华侨的初中、高中子弟,让他们回到母国,学习中国的语言,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勿忘根在哪里,这个动机好吗?好啊,很好的,动机是不错的,结果呢出了个什么事情呢?由于E-mail电传往来,大家理解上有误区,一说到中国传统的国粹,这也有人理解错了,有人送上了麻将若干副,没想到这些小孩子一住进宾馆,一搓麻将,立刻发现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奇乐无穷,结果每天都在那里搓麻将了,黄河的秀丽,黄山的雄伟,江南水城的美丽,他们都不去游了,这个汉语不接触了,他在小圈子里搓麻将了,中国汉语没有任何长进,结果他们回去以后,他们的父母不开心了,他们父母写了封信给校长,他说我的儿子到了国内以后,他的中文没有任何长进,只有两个字说的字正腔圆,这两个字是什么?糊了。所以我感觉这个麻将是个很厉害的东西,当然这是哪个学校我们就不追究了,说明这个麻将的魅力是无穷的,而且短信息上面,我收到过一条短信息,这个短信息说,有人建议,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是用什么呢?开幕式用的方式就是在现场设一万张麻将桌,能4万人搓麻将,一边搓麻将,一边等待开幕式开场,在哗哗哗声中突然音乐响起,全体起立,高声嗬到“糊了”,然后主持人、领导人徐徐登场,他这个短信息啊广泛地流传,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大家对这个事情特感兴趣,所以这个麻将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对培养我们中国人互相扯皮的现象立下了汗马功劳。三、工作不主动,拨一拨,动一动是指在工作当中,人的工作状态就像挤牙膏似的,拨一拨,动一动,不拨不动,挤一挤牙膏出一点,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要等待领导的指示,有人说领导布置的任务,我件件都完成,这不是已经很好了嘛,实际上这个要求太低了,领导布置的任务基本上件件都完成,这是应该的,为什么?因为社会竞争激烈早就把大家的敬业精神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你现在到人才市场上举一个牌子说“我要找一个领导布置任务都不执行的人”,有没有啊,不管实际工作怎么样,只要从思想观念上说我就是,我就是。这不可能,你现在找这样的人啊,都很困难,所以领导拨了才动,这是最最基本的要求,现在作为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是怎样的呢?应该是领导没拨就动,主动完成领导布置任务之外的事情,才是正确的,那么有人就问了,说为什么要有工作主动这么一个氛围或者精神呢?这是因为领导布置的任务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这个道理跟前面互相扯皮的道理是一样的,领导讲的是语言,这语言一出口以后,它就是个死命令,只要领导不更改命令,从本质上讲它跟周围环境是过时的,领导的命令永远会过时,总是会冒出新的事情来的,如果一切事情都要等到领导发现了,这个事情就麻烦了,所以这种拨一拨,动一动的现象对组织的危害性是很大的,而这种拨一拨的现象,它总体而言分布的强度是什么呢?在外资民营企业里相对少一点,在国营企业里相对多一点,当然我也发现很多国营企业里头有着民营企业的文化,同时我也发现在民营企业里头也流传国营的文化,同时我还发现,你这个企业产权变掉了,企业的文化仍然是原来的文化继续流传,这个现象也很多,比方说,有的企业卖给了私营企业,但是它运行的机制,方法思维习惯还是老一套,这是属于很正常的,那么在国营企业当中我们发现拨一拨,动一动的现象相对来说是严重的,有一次我到一个企业去做调查,周围有很多的国营企业,有的企业的工作效率比较差,有的企业的效率比较高,有天晚上我们去夜游,我看那周围的霓虹灯,当时就指着一家霓虹灯说,这家企业的工作效率肯定差,为什么呢?这个企业是生产皮鞋的,它在外头挂了个很大一块霓虹灯,它这个皮鞋叫人人皮鞋,这个霓虹灯出了什么问题呢?它的第一个霓虹灯居然短路了,不通了,在大庭广众底下黑乎乎的显得特别扎眼,人人皮鞋厂就变成了人皮鞋厂,奇怪的是这种现象肯定会被人所发现,但这家企业里的员工却没有人对这件事进行干预,说明这个企业拨一拨,动一动的文化肯定很浓烈的,结果我们到那里一了解,果然这家企业拨一拨,动一动的现象是非常大的存在着,这种文化会削弱组织的竞争,降低组织的效率,这是非常糟糕的,另外我提到一点,在有的一些国营企业当中,有一种说法会成为员工顶撞,抵抗领导的法宝,这个说法是什么呢?“我不会做”,有的人把我不会做这件事居然说出来。当然在民营,外资企业里头也有人说,但是比例就低一点,那么我不会做你领导还叫我做这件事情,你怎么能叫我做件事情呢?这个对不对呀,不对的,你不会做是不是,那发你薪水是干什么的,你不会做,那么就请你离开,对不对,从道理上讲就是这样,因为我请你来不是请你不会做,我是请你会做,如果跟你相关的本职工作你说我不会做,如果说这句话就等同于我要辞职,是不是,如果要是说这句话,又不辞职,那从理论上是讲不通的,在实际过程当中有很多的企业把我不会做当作辞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但是由于很多企业里头的员工把我不会做当作是给领导交代的一个法宝,我不会做你还安排我做这个事情,好像你企业是天经地义养着我似的,这个饭碗是一定要给我似的,这是什么时候的观念,这是老观念,是过去20年来的观念,是过去观念的一种遗留,这个也是工作不主动的一种非常恶劣的表现形式,这是我们要批判的。四、牢骚满腹,到处乱讲有的人在工作当中,有话当面不讲,背后乱讲,开会不讲,会后乱讲,事前不讲,事后乱讲,这就是到处发牢骚的一种表现形式,所谓牢骚是一种不良情绪的发泄,它的一个潜在的目的,一种不知不觉的目的,是为了发泄情绪,它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发泄情绪,这种现象对于组织是非常不利的,对于个人也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种人是很容易被领导所感觉,我做过很多咨询,诊断过很多企业,我发现其实企业的领导没有人不知道公司的牢骚大王是谁,谁都知道,都是出于各自的原因,比如体质的原因,比如说他掌握了独特的技术,或者什么东西是没办法,只好让他留下来工作,但是向上汇报,谁是牢骚大王的这种人啊实际上要比你们想象的更多,领导是不可能不知道这种事情的,那么这对个人的升迁,他的前途,职业的发展就非常的不利了,这种行为是非常愚蠢的,这种行为叫做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他损害了领导工作的次序,损害了公司组织政府集体的利益,它没有好处,他只能带来坏处,它不可能带来任何好处,我们说市场经济的行为有好多种,一种行为叫损人利己的行为,我们说这种行为应该批判,应该去消灭它,应该阻止它,第二种行为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们说这种行为是应该喝彩、鼓励、表扬、尊敬、倾佩,但是不能把这种行为作为所有行为的标准来考虑,因为这个要求太高了。第三种行为叫做利人利己的双赢行为,才是正常行为,这种行为才是我们社会要求的正常心态,每个人在利己的同时,要必须同时利人,这个才是双赢行为,才是正常行为,比如你开饭店,你要利己是什么呢?希望挣钱多,但是这个挣钱多的前提是什么?是利人,要利谁呀?主要是利于客户,要让客户感觉满意,觉得你这里物美价廉,环境卫生好,让他的价值感强,只有让你的客户有利了,你才能有利,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标准行为,比如说你是一个企业,你只有让你的消费者满意了,你才会满意,你才会得到利,这就是典型的双赢行为,由于我们中国过去没有搞市场经济,所以双赢行为它是一种道德上的要求,而不是利己至上的一种保障,市场经济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什么呢?是把每个人利己的行为悄悄转化为利人的行为,只有双赢行为才是我们市场经济的标准行为,是可以理解的。那么我们说满腹牢骚,背后乱讲,这种行为属于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它比损人利己还更可笑。损人利己只是在道德上要批判的,但他还不是傻瓜,损人不利己是蠢人的行为。事前不讲都是毫无意义的。发牢骚绝对不能在组织内部发,而是要到你的亲人、家庭、你的老婆、老公,你的同学、你的朋友面前发,你心里照样可以痛快。牢骚满腹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坏处,它会把问题夸张化,小道消息、流言的流传,它不可能像拷贝一样不走样,它会夸张,和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你对领导的不满最后传到领导那儿面目全非,会给你重重的记下一笔。我曾经做过一种课堂里做的信息传递的实验,它是这样做的,大家坐成一排一排的,我画了一个人形图,这个人很简单,上面一个小圈圈,下面一个大圈圈,然后呢两只手和两条腿都是一样的,两条细线,一共四条线代替的,画完以后我给第一个同学看,看完以后收回来,要求他凭记忆画,画完以后他给第二个同学看,看完后还是收回来,第二个同学凭记忆画,结果从前排的第一个同学慢慢地画过去了,这是个典型的小道消息信息流传的一个过程,画过去,画到中间不知怎么,这两只手本来是两条细线,就变成了爪子,两个爪子,再画到后面,后面两条腿也变成两只爪子,再画到后面,这个人的肚皮上出现了网纹,再画到后面,人的脑袋被拉的很细很长,再画到后面,有人在后面加了个尾巴,最后出来的是一只乌龟,这就是小道消息典型的流传现象,它每一个流传的过程,一个环节,都会被人自己的想象或者潜意识的给你加一笔,改一点,最后面目全非。所以牢骚满腹,背后乱讲,对个人和组织的坏处是非常大的。五、包庇下属,当老好人关于这种现象的批判,我们会有专门的一讲,在这里就不多讲了。包庇下属,当老好人就是这也好,那也好,都是好,永远好,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现象,也是对于组织文化,组织效率,组织竞争力非常有轻视作用的一种现象。六、成本观念淡薄,随意浪费比如说,企业不是我的,我能多花就多花,办公用品乱用,但是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成本竞争,那么如果要是成本高于别的企业,最终是要被市场所淘汰的,市场经济的竞争是资源优化整合,技术改革最后各种各样的因素,全部归集到最后是成本竞争,所以作为组织是要有强烈的成本观念。七、斤斤计较,钻牛角尖这也是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