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訂Bloom認知目標分類李坤崇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歐慧敏 南華大學幼保系助理教授 本文有關修訂布魯姆的認知歷程向度內涵參酌Anderson, Krathwohl, Airasian, Cruikshank, Mater, Pintrich, Raths, & Wittrock(2001)主編之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與林世華(民93)於全國各縣市教育局課程督學增能研討會(93.01.15)之會議手冊講稿。有關命題示例係引用李坤崇教授帶領金門縣國民教育輔導團團員與南一書局研發團隊的研習成果、及歷屆基本學力測驗的題目。動詞層面 (Verb aspect)記憶(Remember) 了解(Understand) 應用(Apply) 分析(Analyze) 評鑑(Evaluate) 創作(Create) 知識(Knowledge) 理解(Comprehension) 應用(Application) 分析(Analysis) 綜合(Synthesis)評鑑(Evaluation) 個別向度(SeparateDimension)認知歷程向度(Cognitive Process Dimension)知識向度 (Knowledge Dimension)名詞層面 (Noun aspect)圖1 原架構與修訂架構的結構比較(修改自Anderson& Krathwohl, 2001, p.268)事實知識(Factual Knowledge)概念知識(Conceptual Knowledge)程序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後設認知知識(Metacognitive Knowledge)表1 修訂Bloom分類表認知歷程向度知識向度1.記憶2.了解3.應用4.分析5.評鑑6.創作A.事實知識B.概念知識C.程序知識D.後設認知知識引自:Anderson, Krathwohl, Airasian, Cruikshank, Mater, Pintrich, Raths, & Wittrock, 2001, p.28。Anderson& Krathwohl(2001)強調新舊版本有三方面,每方面均有四個項目,計十二項的改變。三方面重點強調、使用術語、目標分類結構,其中項目分述如下:一、重點強調: (一)新版著重運用雙向細目表來置入課程目標、教學活動與教學評量,並著重課程、教學、評量三者的聯結。 (二)新版著重適用所有不同年級的學生。 (三)新版內容增列許多評量範例,使得此目標分類更易於應用。 (四)新版更強調次類別的應用,而舊版較著重主類別的應用。二、使用術語: (一)新版主類別的名稱改採動詞語態,以呼應建立目標時形成的動詞名詞關係。而舊版主類別的名稱則為名詞語態。 (二)新版知識次類別更名與重組,分成四類知識,此與舊版的名稱與內容不同。 (三)新版以動詞語態說明認知歷程部分的次類別,異於舊版的名詞語態。 (四)新版改稱舊版的理解、綜合兩個主要類別為了解、創作。三、目標分類結構: (一)新版將目標類別呈現分成名詞、動詞兩個向度,而舊版僅有一個向度。 (二)新版採兩個向度構成雙向細目表(two-dimensional taxonomy table)的方式,舊版則無。 (三)新版認知歷程向度為各類別排列成漸進複雜性階層(increasing complexity hierarchy),而舊版則為累積性階層(cumulative hierarchy)。 (四)新版交換舊版綜合、評鑑的順序為新版的評鑑、創作。知識向度 (Knowledge Dimension)A.事實知識 (Factual Knowledge) 學生學習科目或解決問題必須知道的基本元素。 Aa 術語的知識 (Knowledge of terminology) 特定的符號,術語或辭句之知識,特定語文或非語文型式的術語或符號。例如: (1)獲得生物學上名詞的知識,例如:微生物的特徵。 (2)獲得度量衡字彙之知識,例如:我國使用的重量單位。 Ab 特定細節和元素的知識 (Knowledge of specific details and elements) 有關事件、位置、人、資料、資訊等個別事實之知識。包括精確性、特定性、約略性的資訊。例如: (1)認出某一特別時期的特徵。 (2)回憶某一文化的主要特徵。B.概念知識 (Conceptual Knowledge) 以基本元素解釋較大結構,並能與功能結合。 Ba 分類和類別的知識(Knowledge of classification and categories) 用於確定不同事物的類別、等級、劃分和排列情形的知識。指一門學科中分門別類的知識。例如: (1)熟悉各種文體。 (2)辨認各種問題的範圍。 Bb 原理和通則的知識(Knowledge of principles and generalization) 用於觀察現象總結摘要的知識,可用描述、預測、解釋、決定最適切行動。指由觀察而抽象的普遍知識。此種知識有助於解釋、描述和預測。例如: (1)認識人類學習的主要原則。 (2)獲知生物遺傳的定律。 Bc 理論/模式/結構的知識(Knowledge of theories, models, and structures) 對複雜現象、問題、事物提出清楚、完全、系統性觀點的知識。用以表明許多零碎知識問的相互關係和組織狀況,以形成一種理論或結構。例如: (1)知道任一判斷的哲學基礎。 (2)獲得進化論整體架構的知識。C. 程序知識 (Procedural Knowledge) 有關如何完成某事流程、探究方法、以及使用技巧、演算、技術和方法的規準。 Ca 特定學科的技能和演算知識(Knowledge of subject-specific skills and algorithms) 大多係指有固定最終結果、或具有固定順序或步驟的知識。例如: (1)獲得有關人類進化論的基本知識。 (2)獲得軍閥主義與帝國主義為世界大戰之主因的知識。 Cb特定學科技術與方法知識(Knowledge of subject-specific techniques and methods) 大部分為一些對結果具有共識或學科規範的知識,大多反映出專家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有關研究某學科的方法。例如: (1)獲得用科學方法來評定健康概念的知識。 (2)獲得用行為科學研究法來研究教育問題之知識。 Cc 運用規準的知識(Knowledge of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when to use appropriate procedures) 係指知道何時使用程序和過去使用該程序的知識,通常為歷史紀錄或百科全書形式。用以測度或判斷事實、原則、意見和品行。例如: (1)獲得評鑑娛樂活動的規準。 (2)獲得評鑑藝術品的要素。D.後設認知知識(Metacognitive Knowledge): 後設認知係指對認知的認知,對思考的思考,乃比原來所認知者高出一層的認知,若原來的認知是知其然,後設認知就是知其所以然。因此,後設認知知識係指監控、控制與規範認知的知識 (張春興,民80)。 後設認知係指認知和知覺的知識,及對自己認知的知識(Anderson& Krathwohl, 2001, p.46) Flavell(1985)指出後設認知知識可分成三種知識:(1)知人的知識:能認識自己、了解別人。(2)知事的知識:對事情難易度的判斷與對事理對錯之辨識的知識。(3)知術(方法)的知識:能隨機應變,能採取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 Da 策略知識(Strategic knowledge) :知術(方法)的知識 此類知識係學習、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會因工作與學科性質而異。此次類策略可用之許多不同的任務或學科主題,而非僅用之單一的任務或特別的學科主題。 Db 認知任務知識(Knowledge about cognitive tasks):知事的知識 此類知識係包括適當的背景脈絡與情境的知識;即情境知識,乃何時正確使用和為何使用某知識的策略,其與當時情境、社會、傳統和文化規範有關。所有學習策略均無法適用於所有情境,學生必須發展適用於多數某些不同的情境和任務的不同策略,即不同策略模組適用於某些類別的情境和任務。 Dc 自我知識(Self-knowledge) :知人的知識 此類知識係包括自己對自我認知、學習優劣的知識與動機信念(含自我效能、目標與理由、及價值和興趣等信念)。以認識自我的知識為主,以瞭解別人為輔。自我知識期望透過自我探索與專家意見,來認識自己,如自己學習的優缺點、學習動機、價值觀、興趣或其他。認知歷程向度(Cognitive Process Dimension)1 記憶:是從長期記憶中提取相關知識。包括:再認與回憶兩種歷程。 1.1再認:搜尋長期記憶,找出與呈現資訊一致或近似的知識。 再認法乃指認、認得以前學過的東西。一般常用是非題或選擇題來測量再認,可彌補回憶法的不足。如指認出圖像,符號。 再認、回憶的知識可包括下列三類:(Bloom Bloom, Englhart, Furst, Hill & Krathwohl, 1956) 1.個別或特定事物之知識(術語的知識、個別事實的知識)。 2.有關處理個別事物方法的知識(慣例的知識、趨勢和程序的知識、分類的知識、規準的知識、方法論的知識)。 3.某一領域普遍和抽象的知識(原則和通則的知識、理論和結構的知識)。 1.2回憶:當提示(問題)出現,從長期記憶中提取相關知識。將以前學過的東西重新表現出來,亦稱復現法、復述法或再生法。短期記憶回憶,如說完電話號碼後立即復述。長期記憶回憶,如以填充題、簡答題、論文題測量學記得程度。回憶分自由回憶法、依序回憶法。自由回憶法乃對回憶資料的順序不加限制。依序回憶法乃依據一定順序回憶學得資料。2.了解:從課堂、書本或電腦螢幕的口語、書面與圖形等教學訊息中建構意義(construct meaning);建立所學新知識與舊經驗的連結。 了解的認知歷程包括:詮釋、舉例、分類、總結、推論、比較、解釋。 2.1詮釋:在不同知識表徵間從事表徵轉換,即由一種呈現資訊方式轉成另一種方式。有下列六種表徵轉換: (1)從文字表徵轉換到另外其它的文字表徵(可稱為轉述)。 (2)從圖畫表徵轉換到文字表徵(可稱為讀圖的能力)。 (3)從文字表徵轉換到圖畫表徵。 (4)從數字表徵轉換到文字表徵。 (5)從文字表徵轉換到數字表徵。 (6)從音符表徵轉換到音調表徵等。 註:知識表徵(knowledge representation)乃知識的描述、展現或呈現。 2.2舉例:找出特定的例子來對一般概念或原則知識予以說明。 舉例:指認出一般概念或原則的定義性特徵;使用這些特徵來選擇或建構一個特定的例子。 2.3分類:指認出某物(特定的例子)隸屬於某一特定類目(概念或原則)。 分類:偵測出相關特徵或組型,使其匹配於示例與概念或原理之間。 2.4摘要:對所呈現的資訊,提出單一陳述來表徵,或提取出一個主題。 摘要:建構一個資訊的表徵。如一篇文章、一個戲劇場景的意義或其中的要義,如摘出主題或要點。 2.5推論:根據現有資訊,提出一個具邏輯性的結論;從一系列的示例關係找出一個組型(概念或程序知識)。受測者從一系列示例中,藉由登錄相關聯的屬性與注意到示例間的關係,進而抽取出一個概念或程序知識。 推論的歷程包含:比較示例,指認出組型規則,使用組型規則產出新符合組型規則的新示例。 適用題型:系列完成題(1,2,3,5,8,13,21,?);類比推理題(A:B=C:D);同中求異題。 2.6比較:指認兩個或多個實體(物件、事件、想法、問題或情境)間的異同,乃致於能找出一個新學事物與已知事物之間的一對一關係。 比較常與推論與實行並用。 2.7解釋:能建構及使用現象系統中因果模式。 解釋歷程包括建構因果模式;使用模式來取決系統中某部分改變或一連串事件中某特定事件的改變,是如何牽動其他部分或事件的改變。 常用評量題型:推理題、故障排除題、再設計題與預測題。3.應用:善用程序(步驟)來執行作業或解決問題。與程序知識緊密連結。 應用的認知歷程包括:執行(任務是作業、實現)、實行(任務是問題、運用)。 執行:給予作業是指學生已經知道採用哪些程序的任務,係一種偏例行作業取向的任務。應用一個程序於已熟悉的工作。實行:給予問題是事先不知道採用哪些程序的任務,係一種偏解決問題取向的任務。應用一個程序於陌生的工作。 3.1執行:當碰到一個熟悉的任務,學生例行地執行一組程序。由於情境的熟悉,所以會有足夠的線索引導學生採用適當的程序。此類程序常常可稱為技能或算則;其性質是:固定步驟、解答明確。 3.2實行:當碰到一個不熟悉的任務,學生需要了解問題,需要從所學過的程序中選擇一組來直接解題或修改後解題。與了解、創作緊密聯結。 由於情境的不熟悉,學生無法立即採用任何程序。 此類程序常常稱為技巧或方法;其性質是:流程圖式、解答不固定。4.分析:將材料分解成局部,指出局部之間與對整體結構或目的的關聯。與評鑑、創作緊密連結。分析的認知歷程包括:區辨、組織、歸因。 4.1區辨:從一個完整結構中,根據關聯性與重要性,區辨出局部或部分來。有下列三種類別: (1)能區辨出有關、無關的或是重要、不重要的部分。 (2)能注意有關的或是重要的資訊。 (3)寫出或指出在所提供材料中最重要或最有關聯的部分。 4.2組織:確定元素在結構中的適切性與功能。指認出溝通情境中的各元素,能認出這些元素是如何統整在一起。能對所呈現的資訊片段,建立系統與和諧的關聯。 要求將呈現材料整合成一個結構,如:綱要,表格,矩陣,階層圖。 評量常以反應題型,寫出一個段落的綱要;或選擇題型,從四個階層圖選項中,選出一個最符合段落組織的選項。 4.3歸因:指明確指出溝通情境中的觀點、偏見、價值、意圖。 歸因涉及解構過程,即能指出所呈現資訊的意圖。詮釋強調對事物的了解,歸因超越基本了解,去推論在事物背後的意圖與觀點。 要求對語文或口語資訊寫出或說出作者的觀點、意圖之類的東西。包含兩類:(1)反應題型:某篇文章作者的目的為何。(2)與選擇題型:選取題幹隱含的意圖或觀點。5.評鑑:根據規準(criteria)與標準(standards)作判斷(judgement)。 規準:品質、效果、效率或一致性等。標準:量(夠多嗎?)、質(夠好嗎?)判斷未必就是評鑑。有明顯的規準與標準才是評鑑。 常問問題:是否達應有的標準? 依據規準,這是達成目標最好的方法? 依據標準,比佳嗎? 使用內在規準與標準(如一致性),認知歷程為檢查。使用外在規準與標準,認知歷程則為批判。 5.1檢查:考驗一組運作或是產品的內部矛盾與邏輯謬誤。如:考驗結論是否與前提一致;資料是否支持假設;部分材料之間是否相互矛盾。 使用內在規準與標準作判斷,主要是在檢查內部一致性。 常與計畫與實行並列,如檢查計畫的可能成效。其它動詞:考驗、偵測、監控等。 檢查的評量:要求學生或是由學生自己檢查一組運作或產品。檢查可用於檢核執行作業或實行解決問題(應用層次)的一致性。 5.2批判:根據外在規準與標準作判斷。如:能指出產品正面與負面特性,並據此(至少部分)作出判斷。 批判與批判思考有密切關係。例:評析某個解決問題方法的可能成效與成本。 學生可以被要求去批判他自己或是他人的假設或創作。 批判可能根據正反兩面的規準與標準,作出好壞不同的判斷。如:請學生批判如果學校取消寒暑假?6.創作:要求將各個元素組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总承包施工合同范本3篇
- 瑞阳安全培训中心课件
- 瑞丰银行吴光伟课件
- 农业碳汇:2025年市场驱动因素与潜力评估报告
- 理赔廉洁自律课件
- 农业碳汇项目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 封闭工程竞标方案范本(3篇)
- 农业温室智能化设施在2025年的应用效果与市场推广策略研究
- 房屋工程监理投标方案(3篇)
- 微课辅助:让诗歌鉴赏教学更高效
- 80年血火淬炼此刻亮剑正当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对初中生的启示-2025-2026学年初中主题班会
- 2025-2026学年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227)
- 2025年大型集团财务审计外包服务合同风险防控条款规范
- 2025年国家保安员资格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 辅警考试真题(含答案)
- 新式茶饮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新疆天泽和达水务科技有限公司部分岗位社会招聘28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巧堆肥劳动课件
- 技术方案评审表-技术选型决策
- GB/T 45777-2025水泥中石膏掺量评估方法
- 气管插管导管脱出的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