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体健康与重大疾病预防(课堂PPT)_第1页
第九章 人体健康与重大疾病预防(课堂PPT)_第2页
第九章 人体健康与重大疾病预防(课堂PPT)_第3页
第九章 人体健康与重大疾病预防(课堂PPT)_第4页
第九章 人体健康与重大疾病预防(课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人体健康与重大疾病防御,第一节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第二节主要致病因素和病原体第三节几种重大疾病简介与预防第四节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1,第一节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一、免疫器官与系统二、免疫应答,2,1、人为什么会生病?2、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又不易生病?,答案1:病原体入侵答案2:通常人有一定的抵抗,问题,3,即使非典型肺炎是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也不是人人都会得病!因为,冠状病毒虽然厉害,对于免疫功能强大的人,它也是无能为力的!,4,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哺乳动物特别是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形成了特殊的防御机制,这种抵制疾病的机制称为免疫,相应的防御系统称为免疫系统。,5,一、免疫器官与系统,人体免疫器官包括以下各部分:骨髓:各种血细胞生成场所。胸腺: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脾脏:贮存淋巴细胞的场所。淋巴结和淋巴管:构成淋巴细胞贮存运输系统。,6,人体免疫系统,胸腺,脾脏,骨髓,淋巴结和淋巴管,7,宿主的免疫力,非特异性特异性(第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外部屏障内部屏障,抗菌物质吞噬作用炎症反应淋巴结的”过滤”作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是先天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防御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专一性),8,人体对病原体侵害的三道防御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口腔、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及其分泌物非特异性防御第二道防线:淋巴系统非特异性防御第三道防线:抗体特异性免疫,9,吞噬细胞正在攻击细菌,10,T细胞攻击并杀死癌细胞,11,免疫应答,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免疫应答(或免疫反应):指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免疫效应的全过程。,二、免疫应答,12,第二节主要致病因素和病原体,一、疾病的概念和发生原因二、细菌三、病毒,13,一、疾病的概念和发生原因,1.疾病的概念疾病是由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机体的稳态被破坏,导致代谢、功能和结构的损坏,同时引起机体的抗损伤反应的过程。机体的稳态则指机体的结构与代谢的平衡与稳定的状态,还包括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整体上的协调统一的状态。,14,2.致病原因,(1)生物感染性因素(2)遗传因素(3)免疫性因素(4)物理性因素(5)化学性因素(营养缺乏、过剩、毒性物质伤害)(6)精神性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等),15,致病微生物,细菌:肺炎、痢疾、结核、鼠疫、梅毒、破伤风,病毒:艾滋病、流感、非典、麻疹、天花,真菌:皮肤与指甲的感染,支原体:类胸膜炎,原生动物和低等动物:血吸虫病、绕虫病、阿米巴痢疾、疟疾等,(1)生物感染性因素,16,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艾滋病病毒(HIV),埃博拉病毒,17,感染性疾病的特征,有具生命特征的病原体;有感染性和传染性;有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有免疫原性;有暴发性。,18,(2)遗传因素,机体细胞遗传物质的异常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等可直接引起遗传性疾病。例:镰形红细胞贫血症,19,正常红细胞和镰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在体内易于破裂,也不能像正常红细胞那样通过毛细血管,因此产生贫血障碍,并可能导致机体死亡。,20,(3)免疫性因素,免疫缺陷型疾病,例艾滋病自身免疫病,起因于抗体或敏感的淋巴细胞失去了分辨自身与入侵者的能力,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溶血性贫血、红斑狼疮等过敏症,这是另一类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疾病,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发生强烈的反应而引起变态或超敏反应,如某些药物(青霉素)、花粉、特殊食物可引起某些免疫异常的个体发生过敏性休克、哮喘、麻疹等,21,(4)物理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包括暴力、交通事故、自然伤害、工伤事故、极端温度或气压、噪音、电流、紫外线、激光、辐射等造成的机体表面的创伤、内伤、体残、骨折、脱臼、烧伤、冻伤、电击伤等。它们的致病程度主要取决于这些物理致病因素作用的强度、部位、持续时间。,22,(5)化学性因素,化学性因素致病则是强酸、强碱、化学毒物、生物毒物、非生物药物、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等作用与机体表面或内部造成的器官损害。,23,(6)精神性因素,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社会活动会对机体产生负面的精神、心理效应,使机体的内稳态异常并导致疾病。,24,四种疾病的基本特征,25,细菌(bacterium)是属于原核生物(prokaryotae)的一种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无核仁和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的单细胞型微生物。,狭义则专指其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细菌。,广义的细菌泛指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二、细菌,26,1.病原菌的致病作用的影响因素,通过感染引起机体生理功能失常的细菌病原菌。病原菌的致病作用取决于侵袭力和细菌毒素的毒性。,27,2.致病菌感染人体的主要途径,经空气传播和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有肺结核、白喉、百日咳、军团病等;消化道感染伤寒、痢疾、霍乱、食物中毒等胃肠道疾病都起因于摄入了被细菌污染的水和食物,不洁的手指和苍蝇等是消化道疾病传播的重要媒,28,接触感染淋病、麻风病、梅毒等属于带菌的人与人或动物密切接触而感染的疾病,人类鼠疫是由鼠蚤叮咬传播的疾病;创伤感染由于创伤使皮肤或黏膜破损,随处分布的致病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侵入引起化脓性感染,如破伤风杆菌经皮肤伤口进入,产生外毒素,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另外,还有些致病菌可通过以上多种途径进行感染。,29,白喉毒素的运输与作用机制,30,病毒(virus)是一类个体十分微小(0.2m以下),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的超微小生物。,三、病毒非细胞结构的生物,1886年,A.Mayer发现具有传染性的烟草花叶病(tobaccomosaicvirus,TMV)。,31,1.病毒的分类,32,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细胞生物,并具有宿主特异性。,动物病毒(animalviruses)植物病毒(plantviruses)噬菌体(phage),流感病毒,33,2.病毒的增殖,病毒不能单独地进行自我增殖,它们只有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分子遗传机制才能进行增殖。,34,噬菌体的增殖过程,二者可交替进行。,35,噬菌体的增殖过程,36,流感病毒的增殖过程,37,普列昂(Prisons)也称朊病毒(Virino),一种无抗原性、能在细胞内复制的疏水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700030000,许多Prion通常聚集在一起形成杆状。可引起人或动物神经退行性的病变:疯牛病(又称牛海绵状脑病)克雅氏病(又称进行性早老性痴呆病)羊瘙痒病(Serapie)库鲁病(Kuru,又称人震颤病),38,致病prion的感染导致正常蛋白产生错误的折叠并相互聚集,常形成抗蛋白水解酶的淀粉样纤维沉淀,产生毒性而致病,表现为蛋白质淀粉样纤维沉淀的病理改变。,39,3.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一般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有艾滋病、流行性感冒、乙型肝炎、麻疹、脊髓灰质炎狂犬病、登革热等。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某些病毒能使动物产生肿瘤。,40,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包括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昆虫或其他动物叮咬感染、接触感染、血液(输血)感染、经胎盘或产道感染、性接触感染等。病毒感染后一般情况下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毒的免疫应答反应。,41,干扰素是一类抗病毒蛋白,当一个正常细胞受到病毒侵染时,可诱导细胞核中干扰素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干扰素以活化相邻细胞表达抗病毒蛋白,这种抗病毒蛋白可阻止病毒在该细胞中的复制和增殖。,42,第三节几种重大疾病简介与预防,一、癌症二、心血管疾病三、艾滋病四、传染性疾病,43,一、癌症,癌症又称恶性肿瘤(malignanttumor),是正常细胞生长与分裂失控,导致异常分裂的细胞团,即肿瘤不断增大。肿瘤细胞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也是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还能通过淋巴管和血管等扩散和转移到机体的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肿瘤。,44,45,胃癌的发生模型人体胃部个别上皮细胞发生癌变,形成异常分裂的细胞团(肿瘤)。随着肿瘤不断增大,癌细胞又通过血管和淋巴管侵入到其他组织,形成新的肿瘤。,46,1.致癌因素,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质、放射性物质、病毒等等是导致癌症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另外,电离辐射、紫外线等也都可以引发基因突变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证实,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基因可以发生随机突变,这些突变在更多的情况下是一些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使之结构、功能异常,从而诱发细胞癌变的结果。,47,(1)化学致癌物质,化学致癌物质是指能引起人或动物形成肿瘤的化学物质,目前已发现环境中有2000多种化学物质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由化学致癌物质引发的癌症约占人类癌症病因的80以上。,48,化学致癌物质大部分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它们主要包括多环芳烃类、亚硝基化合物、烷化剂类、芳香胺类、偶氮染料、生物毒素等。石棉、无机砷等物质也具有致癌作用。,49,(2)病毒感染,1911年,美国科学家PeytonRous发现Rous肉瘤病毒(Rousaviansarcomavirus,RSV),该病毒可以诱发小鸡成纤维细胞形成肿瘤。RS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RNA病毒),当这种逆转录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时,便以病毒RNA为模板转录生成DNA,然后插入到宿主细胞的DNA中。,50,逆转录病毒,指一类在宿主细胞内以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DNA片段,并可插入到宿主细胞DNA中的RNA病毒。,意义:,对中心法则的扩展和补充。,DNA,RNA,蛋白质,DNA,51,人类和其他动物细胞中的癌基因起源于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1)概念原癌基因是一些与调节和控制细胞生长、分裂和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2.原癌基因,52,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通过对逆转录病毒的研究,首次发现了癌的形成与遗传基因相互作用的例证。第一个癌基因srcRSV中的一个能够使正常的鸡细胞转化为恶性癌细胞的基因。该基因得发现使人们认识到:鸡细胞中原来就有能引起肿瘤的src基因。,原癌基因的发现,53,RSV中的src基因是一种合成催化酪氨酸磷酸化反应的酪氨酸激酶基因。,54,基因扩增和增强染色体易位基因转座点突变以上4种突变的机制都是增加细胞生长调节蛋白的活性,使得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即形成了癌。,(2)原癌基因转变为癌基因的4种类型,55,基因扩增和增强就是每个细胞中的原癌基因数目比正常细胞多好几倍,产生过量的刺激细胞生长的蛋白。,56,染色体易位和基因转座都使得癌基因被调整到新的连接区,处于一个活性更高的启动子的控制之下,也产生过量的刺激细胞生长的蛋白。,57,点突变则是直接将原癌基因转变,使之表达出编码刺激细胞生长的蛋白,这种刺激细胞生长的蛋白活性更高,比正常蛋白更不易于被降解。,58,3.抑癌基因,有一些抑制细胞过度分裂的基因也与癌的发生相关。这些编码防止细胞无节制分裂的蛋白的基因称为抑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tumor-suppressorgene)。,59,目前已发现的抑癌基因有10多种,其中p53基因是1979年发现的第一个抑癌基因,p53还有启动另一组促进细胞凋亡基因。任何使抑癌基因失活或减少表达的突变可以导致癌的发生。,60,p53肿瘤抑制基因在细胞周期中调控细胞分类的作用,61,癌的发生是多因素的,与癌基因、抑瘤基因、细胞凋亡基因等多个基因的活化或突变密切相关。因此,癌的发生往往是一个多次突变积累的复杂过程。,62,4.与癌症作斗争,(1)手术切除肿瘤(2)杀死癌细胞放疗、化疗关键在于:区别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降低癌细胞的抗药性。(3)激活病人免疫系统(4)新思路免疫治疗抗血管形成药物其它,63,多弹头射频技术(天津市南开医院),有效的烧死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多弹头射频治疗针,64,二、心血管疾病,心脏和血管组成了人体的循环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泵”,它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往复地流动。,65,心脏的血流主要靠冠状动脉供给,即通过冠状动脉里的血液为心肌细胞供氧,保证了心脏这一“耗能大户”收缩和舒张所需的能量。,66,在整个心血管循环系统中,动脉是血液输出的管道,毛细血管是物质交换场所,静脉是血液回流管道。以高血压(hypertension)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为主的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疾病。全球每l0万人口中就有约160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因此它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凶狠的恶魔之一。,67,1.高血压,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收缩压:心脏收缩时的血压最高值。舒张压:心脏舒张时的血压最低值。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5mmHg,68,(1)原发性高血压的表现血管口径缩窄,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周围小动脉阻力增加和心肌收缩力增加。,69,(2)危害,高血压造成组织和器官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多种器官的损害,易发生脑中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肾功能损伤和视网膜病变等。因此,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器官损害及并发症造成了高血压对健康和生命最大的危害。,70,(3)发病的基本原因,高血压发病的基本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肥胖、高盐饮食、嗜酒、精神紧张等容易诱发高血压。高血压还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和家族集聚倾向。,71,2.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另一类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当血液中的脂质在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处沉积造成平滑肌细胞堆积和纤维基质成分增殖,会逐渐形成隆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随着斑块的增大局部动脉血管管腔越来越狭窄,血流不畅。,(1)表现,72,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于心脏部位的冠状动脉。由于冠状动脉是心脏的供血通道,当其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的需要时,心肌就会发生缺氧性坏死。因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或简称为冠心病。,73,(2)危害,冠状动脉是保证心脏活动唯一的“生命线”,其狭窄、阻塞会立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梗塞而迅速危及生命。当冠心病患者心肌发生缺血缺氧时临床上可以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脏骤停(猝死)等,有的病人也可能仅有心电图的改变而无其他显著症状。一旦心肌缺血急性发作而抢救不及时,会立即导致冠心病患者的突发性死亡。,74,(3)成因及预防,现代医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病理研究表明,血液中血脂和胆固醇浓度增高、肥胖、高血压等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合理的饮食即控制总的食物摄入量、减低动物性食物和油脂在食物中的比例、多运动等是预防冠心病的有效途径。,75,三、艾滋病AIDS(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1.艾滋病流行情况1999年12月(UNAIDS/WHO)全世界死于艾滋病的人已达1880万。全球感染艾滋病的成人和儿童超过5310万,平均每天有1.5万人新感染HlV,其中儿童约占11.5。目前,约超过3600万的HIV感染者,在2000年死于AIDS的有300万人,95%的人在发展中国家。,76,我国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全国已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28133例,(2001年9月底)其中包括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全国实际感染者已超过60万。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发现艾滋病毒感染病例。感染者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男女比例约为5.2:1;青壮年是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其中2029岁占56.9,3039岁占24.1。,77,2.临床表现,感染初期(26周):类似流感症状潜伏期:无症状210年。艾滋病前期:细胞免疫缺陷淋巴结肿大、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典型艾滋病期: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发生各种恶性肿瘤。,78,3.病因病原体,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可特异性地侵染CD4T细胞,破坏人体细胞免疫功能。HIV一旦开始繁殖,它们就杀死寄主细胞,然后感染其他细胞,最终摧毁人体的免疫能力;这时,由于失去了免疫能力,哪怕是最轻微的感染,都会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7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80,HIV病毒模式图,81,HIV感染T淋巴细胞的过程,82,HIV正在攻击TH细胞,83,HIV感染T淋巴细胞的过程,HIV外膜蛋白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HIV去除蛋白质壳,病毒RNA进入被感染细胞;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HIV的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单链DNA(cDNA);后者再进一步合成互补的DNA双链(dsDNA);ds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HIV进入潜伏期;,84,当被感染的细胞激活时,前病毒DNA开始转录生成新的mRNA片段;新的片段合成HIV外壳蛋白(翻译过程);在宿主细胞内,新合成的RNA、逆转录酶、外壳蛋白等又装配生成更多的病毒颗粒;更多新的HIV病毒颗粒以出芽的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又去攻击其他T淋巴细胞,85,4.传播,(1)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如精液)传播。(2)传播途径性接触:同HIV患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血液传播:接受了被HIV污染的血液。母-婴传播:被感染的母亲传染给婴儿。,86,5.预防AIDS,洁身自爱及时、规范的治疗性病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进行穿破皮肤的行为时保证用具经过严格的消毒戒断毒品避免母婴传播疫苗,87,四、传染性疾病,1.流感和禽流感2.结核病3.病毒性肝炎4.非典型性肺炎,88,1.流感和禽流感,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传播快、潜伏期短等特点。流感可引起反复流行或大流行,20世纪就至少发生了4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89,(1)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增加,打喷嚏,鼻塞,咳嗽,寒噤、然后出现全身酸痛、发热、头痛、疲乏无力、白细胞数下降等现象。发热35d后消退,但患者仍感明显乏力。年幼及老年流感患者,原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受抑制的病人感染流感,病情可持续发展。,90,(2)病原体,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而引起流感反复流行和大流行,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症状较轻,而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为特点。,91,甲型流感病的结构模型,多数流感病毒为球型,也有的呈杆状或丝状。球状病毒的直径在80120nm范围,其结构由内向外分为核心、基质蛋白和包膜三部分。,返回,92,(3)传播途径,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动物亦可能为重要贮存宿主和中间宿主。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侵入呼吸道后吸附于呼吸道黏膜的上皮细胞并迅速增殖。,93,(4)预防,在流感流行时,应尽可能隔离患者,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公众集会及集体娱乐活动,以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加强室内通风、消毒可用乳酸或醋熏蒸或漂白粉液喷洒消毒,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在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帕捂住口鼻,不要直接朝着别人打喷嚏。接种疫苗,94,(5)禽流感,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3年12月2005年,韩国、越南、日本,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中国等15国先后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越南、泰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出现人禽流感疫情。人类对禽流感缺乏免疫力:一旦人类感染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在特定因素作用下极有可能与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配,产生新型流感病毒株并获得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造成世界性流感大流行。,95,普通人群预防禽流感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远离家禽分泌物,避免接触家禽及鸟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环境清洁;食用煮熟煮透的禽肉食品;勤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接种流感疫苗;发现有类似流感症状及时就医,做好自我隔离。,96,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人传染人。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长七天。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6)甲型H1N1流感,97,98,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发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8,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根据国家卫生部和世卫组织的推荐,抗甲流首选西药是达菲和乐感清,中成药是连花清瘟胶囊。,99,100,101,专家提醒,预防甲型H1N1流感要做到以下几点: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睡眠充足,多喝水,保持身体健康。应保持室内通风,少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做饭时生熟要分开,猪肉烹饪至71以上,以完全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通家庭还可用酒精为日常用品消毒。,10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如无纸巾不宜用手,而是用肘部遮住口鼻。常备治疗感冒的药物,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尽早服药对症治疗,并尽快就医,不要上班或上学,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避免接触出现流感样症状的病人。,103,每年900万结核病例:36%在印度和中国,核病主要以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肺结核最多见。,2.结核病,104,非洲人均结核病例最多,105,(1)临床症状,肺结核起病缓、病程长,早期无症状或仅有咳嗽、乏力等轻微症状,进入中晚期后,则逐渐表现为食欲不振,疲乏虚弱,消瘦,发热,面颊潮红,盗汗,咳痰且痰中带血,咯血,胸痛,呼吸困难,肺部有阴影和结核,肺组织损坏甚至出现纤维化坏死,直至液化形成空洞。,106,(2)致病菌,引起结核病的致病菌是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或结核菌。,107,(3)传播途径,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谈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中而传播。咳嗽是肺结核患者排出微滴的主要方式,又是常见症状。因此,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经消化道和皮肤等其它途径传播现已罕见。,108,(4)预防,卡介苗接种迄今,卡介苗问世已80余年,在182个国家和地区,约40多亿儿童接种了卡介苗。卡介苗接种的效果远不如脊髓灰质炎糖丸和牛痘在预防小儿麻痹症和天花那么理想。讲卫生,不随地吐痰;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室内通风,勤晒被褥。,109,4.非典型肺炎(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我国称为非典型肺炎国际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110,(1)SARS临床症状,潜伏期27天:患者通常有高于38度的发热并会伴有寒颤,或者头痛、倦怠和肌痛等症状。典型的病例通常不会有皮疹、神经系统症状和肠胃系统的症状。少数病例报道有腹泻。,111,下呼吸道期27天以后,病程进入此期:发热、干咳无痰、呼吸困难、甚至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紫绀,缺氧早期心动过速,血压升高,严重时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综合征,严重患者通常都需要气管插管或者呼吸机维持。,112,WHO估计SARS的死亡率在4%,并且死亡的病人具有其他病症,包括糖尿病、心脏病以及免疫功能下降;96%感染SARS病毒的人能够自愈。病毒在从SARS自愈的人的血清中生长缓慢,说明人体可以针对病毒产生抗体;传染SARS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染,也包括接触传染。,113,2.SARS病源(原),SARS最先是2003年1月由广东省报道,目前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开始认为是副粘液病毒(paramyxovirus);2003年4月16日,WHO正式确认SARS病毒是SARS的病因。2003年7月13日,已有33个国家和地区8439人被诊断为同类患者或疑似患者,其中死亡812人。,114,电子显微镜下的SARS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形态结构模式,现知SARS病毒基因组互补序列全长29736个核苷酸,序列呈现典型的冠状病毒。,115,冠状病毒的释放,冠状病毒进入细胞,116,3.预防,患者:健康人:勤洗手保持环境卫生和空气流通避免到人群聚集或空气不流通的地方避免不必要的探病均衡饮食适量的休息和运动,增强抵抗力,隔离!,117,第四节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一、健康的概念和生命质量评价二、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中,118,1.什么是健康,(1)传统或人们习惯的健康概念健康:就是没有症状,用客观测量方法找不到身体哪一部分有病态的证据,也就是无病即健康。疾病:就是生物学统计常模(Norm)可观察到的偏离,身体内出现高于正常值的化学物理变化,如体温、血压、血中白细胞数等,就有疾病。,一、健康的概念和生命质量评价,119,英文中有三个不同词来标志疾病的概念:,disease:病人躯体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或功能不正常。illness:用来说明病人有主观不适感。sickness:病人患病了,不能正常执行工作学习和日常活动。,120,过去人们观念健康概念主要为:,无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无主观不适的感觉;无社会(第三者)公认的不健康行为。,121,2.健康新概念,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把健康的概念调整为:指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的完好状态。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身体不虚弱的状态,而是包含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的全面的状态。,122,身体健康指人的躯体结构和功能完好,并能良好的维持自身的稳态和与环境的平衡。心理健康指乐观自信、务实谦虚、积极向上,正确客观地人是自我和环境,精神愉快,并且不常有郁闷、忧虑、焦躁、恐惧、惊慌、怨恨、愤怒的情绪。,123,社会适应则包括社会责任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人行为和社会规范相一致。道德健康主要指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124,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精力充沛,对所承担的繁重工作和日常生活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乐观、积极、勇于承担责任;善于休息,睡眠好;应变能力强,适应环境能力良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