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四大书院之嵩阳书院.pptx_第1页
北宋四大书院之嵩阳书院.pptx_第2页
北宋四大书院之嵩阳书院.pptx_第3页
北宋四大书院之嵩阳书院.pptx_第4页
北宋四大书院之嵩阳书院.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宋四大书院之嵩阳书院,一、“四书院”说(一)范成大说(二)吕祖谦说(三)马端临说二、嵩阳书院概况(一)历史沿革(二)院舍建筑布局(三)组织与管理制度,一、“四书院”说,北宋“四大书院”,是一个由南宋的书院建设者们提出的概念,不同时期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主要存在以下三种主流说法:(一)范成大说(二)吕祖谦说(三)马端临说,(一)范成大说,首先提出“四大书院”概念的是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1126-1193),他在乾道九年(1173)游览湘桂名山大川。先游岳麓山,再游衡山。在他后来写成的骖鸾录衡山记中说道:“始诸郡未命教时,天下有书院四:徂徕、金山、石鼓、岳麓”。但是,骖鸾录只是一本游记性质的书籍,在书中很难找出确定这四所书院的评定标准。骖鸾录仅仅是诗人对美丽风景下依山而建书院的赞赏而已,并没有对书院进行考核、评定。,(二)吕祖谦说,淳熙六年(1179),理学家吕祖谦(1137-1181)为兴复白鹿洞书院而撰写白鹿洞书院记时说道:“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先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师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是洞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虽然记述较前者详细,但是理学家吕祖谦在选择四所书院时多少会带一些个人感情(朱熹)在里面,结果并不一定是客观的。,(三)马端临说,马端临,一生大部分生活在元代,但食元而不仕元,以宋遗民从事文献通考的编纂。或许由于材料太多,难于取舍,才导致了马端临一书二说的矛盾。,马一,卷四十六学校考有“天下四大书院”之目,下列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之事,其称:“宋兴之初,天下四大书院建置之始末如此。此外,则又有西京嵩阳书院,赐额于至道二年,江宁府茅山书院,赐田于天圣二年。嵩阳、茅山后来无闻,独四大书院之名著”。非常清楚,嵩阳和茅山一起,因为“后来无闻”,是被明确排除在四书院之列的。,马二,但是到了卷六十三职官考,其“宋初四书院”目下,所列名单就改作白鹿洞、嵩阳、岳麓、应天府了,其称:宋初有四书院。庐山白鹿洞:太平兴国二年,知江州周述言,庐山白鹿洞学徒常数十百人,望赐九经。诏乃从其请。嵩阳书院:至道二年,赐额及印本九经。岳麓书院:咸平四年,潭州守臣李允则奏:岳麓山书院修广舍宇,有书生六十余人听诵,乞下国子监降释文等书。诏从之。应天府书院:祥符二年,新建书院,诏以曹诚为助教。国初有戚同文者,通五经业,高尚不仕,聚徒教授,常百余人。许让、郭承范、董循、陈兴、王砺、滕涉皆其门人。同文卒后,无能继其业者。至是,始有是命,并赐院额。此四书院之外,又有茅山书院。,“四书院”之说各说各话,但在南宋主要还是三种组合:即徂徕、金山(茅山)、岳麓、石鼓,嵩阳、岳麓、睢阳(应天府)、白鹿洞,白鹿洞、石鼓、应天府、岳麓。三组共12所书院,除去重复,实际列名“四书院”者只有岳麓、石鼓、白鹿洞、茅山、徂徕、睢阳、嵩阳等7所书院。PS:推究其实,“四书院”说只是宋初书院影响广、声势大的代指,集中体现了宋初书院替代官学的作用,以及由此而被强化的教育教学功能,二、嵩阳书院概况,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二公里嵩山南麓,因其地处嵩山之阳,故名“嵩阳书院”。,(一)历史沿革,嵩阳书院初为嵩阳寺,隋改为嵩阳观,唐初更名为太乙观。后周时有学者奏请世宗批准,在此设立书院,名太乙书院。宋至道二年(996年),朝廷赐明太室书院,建有藏书楼、斋房、聚集文人,专心读书。宋初,国家重视文治,皇帝亲自颁布赐九经作为教材。景祜二年(1035年),敕西京重修,赐额更名嵩阳书院,并置院长,给膳田百亩。学者郑遨、种放等人在此广收学徒,这就是嵩阳书院的起始。庆历兴学以后,渐至废弃。王安石改革时,司马光、程颢、程颐等以政见不同,先后提举嵩山崇福宫,讲学于此,范仲淹亦曾开讲院中,一时名流聚会,养成书院与学术相结合的传统,其时院中学生常有“数十百人”,奠定洛学规模。,(二)院舍建筑布局,现存的嵩阳书院仅是一座凸形院,布局集中,从其中轴线上的大门至藏书楼,前后为五进院落。整个书院建置古朴雅致,大方不俗,与一般寺庙相比,别有光彩。古建筑群现存大门、东西配房、先圣殿、敬义斋、讲堂、泮池、道统祠、三益斋、四勿斋、藏书楼、考场等,多为清代重修建置,它们集中体现了嵩阳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三大功能,见证了嵩阳书院千年的历史沧桑,承载了嵩阳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军柏,嵩阳书院前后,植有不少的古柏,最著名的有“汉封柏”三株,“考汉武帝时封将军,盖三代以上之物,不知阅历几沧桑矣。”今只存其二,分别为大将军柏和二将军柏。今大将军柏半伏于石墙之上,二将军柏则更加古老高大一些,树身虽有部分树皮脱落,但仍郁郁葱葱,枝叶犹茂,苍劲挺拔,为我国现存最大的柏树,被誉为“华夏第一柏”。,(三)嵩阳书院的组织与管理,一、嵩阳书院的管理职事二、嵩阳书院的经费管理三、嵩阳书院的藏书四、嵩阳书院的祭祀活动五、嵩阳书院的教育方法,一、嵩阳书院的管理职事,1嵩阳书院前期职事的初立书院创立的前期多为私人捐资修建,其性质为私人创办。随着书院在后期的发展,官方出资兴办或私办官助的书院越来越多。嵩阳书院亦遵循此轨迹,它在宋代由私人捐资兴建,并由私人主持书院一切事宜,虽屡受朝廷恩赐九经、下拨学田、增修院舍,但其主体尚属私办。因此,和其它同为北宋私人创办的书院相同,管理组织较为简单,既没有专职管理的机构,也基本没有专职管理的人员。嵩阳书院山长负责书院全面事务,学生也参与书院管理,兼职承担书院的一些事务。,2嵩阳书院中后期职事的完善,明清时期,官府大幅度的介入资助,嵩阳书院由私办转为官、私兼办。正是由于官府的重视与捐赠,嵩阳书院的规模日趋扩大,不断新增专门的管理职事,其组织管理水平日趋完善。在行政管理方面,嵩阳书院设有“山长”、“斋长”、“首士”、“掌祠”、“掌书”等职事。,“山长”即山中长老之意,为掌管院务的总主持人,是每个书院的文化象征和精神支柱。北宋以后,山长正式成为管理嵩阳书院的学职,世代沿袭遂成传统。因为山长与书院的声望具有直接密切的关系,所以凡出任嵩阳书院的山长者,均为当时有影响的的名流学者,如名儒耿介等。,其次,嵩阳书院还分设“敬义”、“博约”两斋分别管理学生,并从品行端正、学业优秀的生徒中选出“斋长”。斋长也是较重要的职务,以协助山长从事书院的教学、行政、日常生活的管理工作,并负责考勤劝善、执行学规。如耿介高弟子景日昣、梁家惠等先后任斋长,后又主持书院教学事宜。设“首士”主要是负责管理嵩阳书院的院务,包括启馆(开学)、放馆(放学)、迎送山长、生徒管理、经费收支、房舍修缮等事务。同时,由“掌祠”负责掌管祭祀的香火、祭器、供品、礼仪的准备和管理。“掌书”负责藏书楼图书的保管和借阅。,最后,嵩阳书院在教学方面,设有“讲书”、“经长”、“堂长”等职事。“讲书”原为学官名,被嵩阳书院沿用,主要负责经书的讲解;“经长”是由山长从生徒中选出精熟经籍者担任,负责为生徒解析疑义;“堂长”也是从生徒中选任的,主要负责督课考勤、课堂记录、搜集诸生中的疑难问题等。凡学徒有疑义,必先求助于经长,如尚不能解决,再叩堂长以求解疑。另外,嵩阳书院还有门守、火夫、采樵、斋夫、更夫、堂夫、看司等若干工役人员。这些完备的人员设置无疑对嵩阳书院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为嵩阳书院的代代传承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二、嵩阳书院的经费管理,兴办书院需要经费,但书院不同于官学,所需经费不能像官学一样全部由当时政府负担。即使有少数官办书院,其经费也不全由官方途径获得。经费的多寡,直接影响到书院的盛衰和发展:“必经费有余而后事可经久”。书院经费的筹措存在多种渠道,但其中一项重要来源就是学田。因为中国社会对土地的价值观根深蒂固,土地的收入一向被视为最不易流失、最稳定的经济来源。事实上也是如此。,1经费的筹措,嵩阳书院的经费筹措是多元化的,但学田是其办学所需经费来源的主要途径。南康知府张元祯认为,书院有田则士聚集,而讲道者千载一时;书院无田则士难以聚,书院遂面临废弃的困境。由此可观学田对于各书院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嵩阳书院学田的获得,主要有朝廷赐田和官员绅士捐田。嵩阳书院经费主要靠出租学田供给,每年向百姓收取夏租和秋租。,Eg:清代学田情况,康熙十八年(1679),耿介置田2倾。康熙二十一年(1682),河南提学道吴子云置田100亩。同年,邑侯埙捐地60亩,未置去任。今邑侯张圣诰代补足。康熙二十六年(1687),邑侯王又旦捐地100亩,未置去任。继任邑侯张圣诰代补足。康熙二十七年(1688),孟津县乡绅王鹤捐地50亩。康熙二十八年(1689),河南府太守汪楫置束脩田100亩。康熙四十年(1701),邑侯张圣诰代补置地200亩,连补前田地共360亩。乾隆四年(1739)登封知县施奕簪一次断入田产123亩,以为岁修之费。,嵩阳书院的学田及其它经费,均由书院独立掌握,不受外界干涉。其学田主要分布于颍阳、江左、石道、沁水、大冶、以及就近区域。嵩阳书院每年组织一定数量的人员,前往佃户承种、岁入租赋的学田处催缴租银和粮食所有在学田佃种的地户,均置清册,“一切支销俱敬恕堂开,有清历存查”。由此得出,学田的得与失,关乎书院的兴与衰。,2经费的支出与管理,创办书院,一年需要经费的数量,自然没有统一标准。各书院规模视其大小不同,支出丰俭有别,盖莫一律。具体到嵩阳书院而言,教学是其经费的主要支出,集中于所聘山长、购书、教师薪金等。此外、所雇杂役人员的薪金,生徒膏火费以及修缮校舍费用等。耿介嵩阳书院志学田记载,“今书院初建,诸事草创,谨竭力置田贰百亩,为来学薪水灯火之资。”其次,购置图书、刻书、藏书、祭祀所需的祭品祭器费用也是嵩阳书院经费支出的重要部分。最后,兴建和维修建筑费也在经费支出中占一定的比重。,三、嵩阳书院的藏书,教育、学术研究、藏书有机地结合于一体,是我国古代书院的独特之处。班书阁在书院藏书考曰:“书院所以教习士人者,而书籍有教士之具。使有书院而无书,则士欲读不能,是书院有教士之名,已失教士之具。故凡教士之所,皆有广按典籍之必要,以供学者之博览。”可见,藏书对于书院优劣的重要性。嵩阳书院在古代有大量的藏书,并把收藏图书作为重要任务,“圣贤之道,散见典籍,缺而不备,则博综无由,应渐次购求,以资考究。”,1嵩阳书院的藏书来源,(1)皇帝赐书书院请御赐书,既丰富了藏书,又光耀院门。御赐书籍,是朝廷重视书院的表现,有幸获此殊遇的毕竟为数不多,这也是书院提高社会声望的条件之一。嵩阳书院自创办以来多次受到朝廷的赐书。北宋初年朝廷对嵩阳书院很重视,宋太宗赵匡义于至道元年(995)向太乙书院颁赐易、书、诗、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仪礼、周礼、礼记九部经书作为教材。至道三年(997),太宗赐“太室书院”匾额,遂复赐送九经子史诸书。嵩阳书院曾将皇帝颁赐的九经刻板印售,以应学习之需,在当时有条件大量刻印这样的经典著作,可见书院规模不小。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复赐太室书院九经、子、史诸书。子、史是我国古籍四部分类的名称。嵩阳书院所获赐书数量较丰,并由此名声远扬。,(2)贤士大夫赠书,河南巡抚王日藻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捐俸建藏书楼五楹。藏书楼建成后全国各地驿送经书,以充楼藏,供学者阅读。据清钱仪吉的碑传集记载:江西瑞州府焦贲亨卧于病榻,闻嵩阳事,因赠书多种。鲁山教谕李兆元闻耿介倡学嵩阳书院,命子李瀚往学,并赠书多种。另有“登侯张使君牖如不远数百里赐书”。,(3)嵩阳书院购置、刊刻书籍,书院之书,除赐书、赠书外,购置、刊刻书籍亦不少,这是充实书院藏书的重要途径之一。嵩阳书院自己购置、抄刻、著录的书籍凡数百种千余册。乾隆四年(1739),登封士绅焦如蘅、董其成负责购置清庭御颁的五经、康熙字典、朱子全书、性理精义、日讲四书等书,存至藏书楼。此外,现存于藏书楼内的二程粹言、中州道学编、四书近指等书均为嵩阳书院自己刊刻的。此类书籍的扉页下方均标有“嵩阳书院校梓”的字样。嵩阳书院对所刊刻书籍的筛选很严格,一般非学术性著作不印,刊刻主要集中于两类:一是教材、阅读参考书等,以经、史、文集为主,增强院生的读书自学能力。二是师生文集汇编以及讲学大师的著作等,推动书院的著述活动。刊刻的书籍,既可以满足书院学习和研究的需要,又有发售传播的功能,是极为有益之举。,2藏书目录,嵩阳书院在清初藏儒家著作多达八十六部,万余册,颇具规模。据嵩阳书院志中所载,藏书目录摘录如下:新颁四书解义、书经解义、诗经注、书经注、礼记注、春秋胡传、易经直解、读易大旨、书经近指、五经译、周礼、孝经、小学、性理、两程子言行录、朱子全集、大学衍义、邵康节先生击壤集、谢上蔡先生语录、曾南丰先生全集、陆象山先生全集、曹月川先生全集、薛文清先生读书录、尤西川先生要语、孟云浦先生年谱、夏峰先生年谱、理学宗传、岁寒居答问、家礼酌、为学次第书、志学会约、寻乐堂家规、史记、汉书、册府元龟、函史、北学编、通鉴、古唐诗归、诗宿、杜工部诗集、李翰林诗集、韵府群玉、韵会小补、白鹿书院志、,河南通知、登封县志、嵩高志、字汇、魏书、廿一史钞、理学要旨、孝经易知、敬恕堂家规、董氏尚书家训全集、天中记、稗编、天中许子政学合一集、渡世宝筏、初学记、广舆记、辅仁会约、诗经注疏大全、诗宿、纲目分注拾遗、博物典汇、修辞指南、明朝分省人物考、万世玉衡录、臣鉴录、馆课、奏疏、浅说、朱子通鉴纲目、纲目前编、纲目续编、吕新吾先生去伪集、二程摘要、紫阳大指、四书玩注详说、理学正宗、河图洛书释义、羲文八卦释义、汤潜庵先生文集、熊青岳先生学统、四书通典人物备考、四书语录。,四、嵩阳书院的祭祀活动,学记云:“大学始教,皮弁祭菜。”书院的祭祀活动是书院学术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内容和方式,不同于一般的宗教祭祀。旨在为生徒树立典型模范,以达劝诫规励、见贤思齐的目的。PS:皮弁:礼服。菜:用作祭品的芹藻之类,1祭祀对象,嵩阳书院先建有先圣殿,祭祀孔孟等先圣先师及其门徒。西汉伊始,高祖刘邦(前196年)路经鲁地,用羊豕三牲全备的“大牢”祭祀孔子,开启了历代尊孔祭孔的先例。嵩阳书院还建有道统祠,以奉祀道统三圣人:帝尧、大禹、周公。与此同时,嵩阳书院还特别重视祭祀程颢、程颐、朱熹三位理学家,专设有先贤祠。此外,嵩阳书院祭祀对象还包括与嵩阳书院有关的先儒、先贤,建有诸贤祠。祠内供奉有“司马温公光、韩侍讲维、杨文靖公时、范忠宣公纯仁、吕侍御诲、李忠定公纲、刘谏议安世、李文肃邴、倪文节公思、王少保居安、崔清献公与之”。后凡有功于嵩阳书院者,皆供祀于此。,2祭祀仪式与告文选录,礼记祭义曰:“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是故君子衷诸义礼,不数不疏,以昭敬焉”。嵩阳书院正是秉承此传统来祭祀先圣先师的。适当的祭祀和礼仪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先贤的崇敬之情,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