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协议基础.pptx_第1页
MPLS协议基础.pptx_第2页
MPLS协议基础.pptx_第3页
MPLS协议基础.pptx_第4页
MPLS协议基础.ppt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PLS协议基础,前言,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多协议指可以承载其他协议的报文。可支持任意的网络层协议(如IPV6、IPX)和链路层协议(如ATM、FR、PPP等)标签交换给报文打上固定长度的标签,以标签取代IP转发过程MPLS是介于二层和三层之间的技术,即2.5层在MPLS网络边缘进行三层路由,内部进行二层交换,Page1,前言,在IPRAN移动承载解决方案中,MPLS隧道技术用于承载基站与基站控制器之间各种业务;MPLS隧道技术的实现包含:MPLS静态隧道和MPLS动态隧道。现网中主要以MPLSTE动态隧道来承载业务,本文主要以介绍MPLS协议的基础知识。,Page2,目录,MPLS技术基础MPLS静态隧道MPLSLDP动态隧道MPLS协议配置,Page3,传统IP转发,Page4,RTA,RTB,RTC,RTD,10.1.0.0/24,10.2.0.0/24,10.1.1.0/30,10.1.1.4/30,s0,s0,s3,s2,s3,s3,.2,.1,.5,.6,10.1.1.8/30,.9,.10,10.1.0.0/30,.2,.1,10.2.0.0/30,.2,.1,MPLS标签转发,Page5,RTA,RTB,RTC,RTD,10.1.0.0/24,10.1.1.0/30,10.1.1.4/30,s0,s0,s3,s2,s3,s3,.2,.1,.5,.6,10.1.1.8/30,.9,.10,1.1.1.1/32,MPLSDomain,MPLSHeader,Data,IPHeader,10.2.0.0/24,MPLS标签(1/3),标签(Label)是一个短而定长的、只具有本地意义的标识符,用于唯一标识一个分组所属的FEC(转发等价类)。MPLS封装方式:,Page6,FrameHeader,IPHeader,Payload,FrameHeader,MPLSHeader,IPHeader,Payload,二层帧格式,MPLS帧模式封装,MPLS标签(2/3),MPLS头部,Page7,MPLS头部总长度为4bytes(32bits);标签Label长度20bits,该标签用于报文转发;EXP(ExperimentalUse)长度3bits,可承载IP报文中的优先级;S(BottomofStack)长度1bit,标识是否是栈底标签;TTL长度8bits,用来防止报文环路。,LABEL,EXP,S,TTL,0,19,22,23,20,24,MPLS标签(3/3),Page8,MLPS标签嵌套,MPLS标签嵌套,FrameHeader,Label1,IPHeader,Payload,Label2,Label3,S=0,S=0,S=1,PID=MPLS-IP,PID标识二层头部后面的报文类型Ethernet0 x0800IPv40 x8847MPLS单播报文0 x8848MPLS多播报文PPP0 x8021IPv40 x8281MPLS单播报文0 x8283MPLS多播报文S标识栈底时为1标签嵌套应用:MPLSVPN,MPLSTE,MPLSLSP(1/3),IP包在MPLS网络中经过的路径称为标签交换路径LSP(LabelSwitchedPath)。LSP是一个单向路径,与数据流的方向一致。,Page9,RTA,RTB,RTC,RTD,IPNetwork,MPLSDomain,LER,IPNetwork,LSP,LSPLabelSwitchPath,LSR,LSR,LER,MPLSLSP(2/3),根据数据传送的方向,LSR可以分为上游和下游。上游:以指定的LSR为视角,根据数据传送的方向,所有往本LSR发送MPLS报文的LSR都可以称为上游LSR。下游:以指定的LSR为视角,根据数据传送的方向,本LSR将MPLS报文发送到的所有下一跳LSR都可以称为下游LSR。,Page10,LSR-B,LSR-C,LSR-A,192.168.1.0/24,数据流向下游,数据流向下游,向上游分标签,向上游分标签,MPLSLSP(3/3),LSP基本建立过程:MPLS需要为报文事先分配好标签,建立一条LSP,才能进行报文转发。标签由下游分配,按从下游到上游的方向分发。如下图,由下游LSR在IP路由表的基础上进行FEC的划分,并将标签分配给特定FEC,再通过标签发布协议通知上游LSR,以便建立标签转发表和LSP。,Page11,Transit,Egress,Transit,3.3.3.3/32,To:3.3.3.3/32Label=3,Ingress,To:3.3.3.3/32Label=Y,To:3.3.3.3/32Label=X,MPLSLSP分类,静态LSP:用户通过手工为各个转发等价类分配标签而建立的。标签分配原则:上游节点出标签的值就是下游节点入标签的值。动态LSP:通过标签发布协议动态建立。LDP:标签分发协议,专为标签发布而制定的协议,完全依赖于路由RSVP-TE:对RSVP(资源预留协议)进行了扩展,主要用于建立TE隧道MP-BGP:在BGP协议基础上扩展的协议,Page12,MPLS技术基础自测题,判断题:1.MPLS全称多协议标签交换,基于标签来转发数据包;可以用于承载多种上层协议不仅仅是IP协议。()2.MPLS并不是一种业务或者应用,它实际上是一种隧道技术。MPLS需要为报文事先分配好标签,建立一条隧道即LSP,才能进行报文转发。(),Page13,MPLS技术基础自测题,判断题:1.MPLS全称多协议标签交换,基于标签来转发数据包;可以用于承载多种上层协议不仅仅是IP协议。()2.MPLS并不是一种业务或者应用,它实际上是一种隧道技术。MPLS需要为报文事先分配好标签,建立一条隧道即LSP,才能进行报文转发。(),Page14,目录,MPLS技术基础MPLS静态隧道MPLSLDP动态隧道MPLS协议配置,Page15,MPLS静态LSP,静态LSP即静态隧道是用户通过手工为各个转发等价类分配标签而建立的。由于静态LSP各节点上不能相互感知到整个LSP的情况,因此静态LSP是一个本地的概念。手工分配标签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上游节点出标签的值就是下游节点入标签的值。只有入节点的静态LSP的建立依赖于路由,中间节点和出节点无此限制。,Page16,MPLS静态隧道实现,在IPRAN移动承载方案中,静态隧道方案可以应用于接入层作为TDM业务向分组业务过渡的一种方案。,Page17,RTA,RTB,RTC,RTD,Transit1,Egress,Ingress,Transit2,swap,swap,pop,3.3.3.3/32,IPPacketTo3.3.3.3/32,Label:300,IPPacketTo3.3.3.3/32,Label:200,IPPacketTo3.3.3.3/32,Label:100,IPPacketTo3.3.3.3/32,IPPacketTo3.3.3.3/32,push,MPLSDomain,300,200,100,MPLS静态隧道自测题,判断题1.手工分配标签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下游节点出标签的值就是上游节点入标签的值。(),Page18,MPLS静态隧道自测题,判断题1.手工分配标签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下游节点出标签的值就是上游节点入标签的值。(),Page19,目录,MPLS技术基础MPLS静态隧道MPLSLDP动态隧道MPLS协议配置,Page20,LDP会话,在MPLS域内只有先建立了LDP会话,LSR之间才开始标签交换,LDP会话分为以下两种:本地LDP会话(LocalLDPSession),相邻LSR之间远端LDP会话(RemoteLDPSession),Page21,动态LDP隧道建立过程,Page22,LDP会话建立后,LDP协议开始交换标签映射等消息用于建立LSP。,RTA,RTB,RTC,RTD,10.1.0.0/24,10.2.0.0/24,10.1.1.0/30,10.1.1.4/30,s0,s0,s3,s2,s3,s3,.2,.1,.5,.6,10.1.1.8/30,.9,.10,MPLSDomain,1.1.1.1/32,2.2.2.2/32,3.3.3.3/32,4.4.4.4/32,1.1.1.1/1029,1.1.1.1/1028,1.1.1.1/1027,动态LDP标签管理,对于从邻居LSR收到的标签映射,无论邻居LSR是不是自己的下一跳都保留。,Page23,RTA,RTB,RTC,RTD,10.1.0.0/24,10.2.0.0/24,10.1.1.0/30,10.1.1.4/30,s0,s0,s3,s2,s3,s3,s0,10.1.1.12/30,10.1.1.16/30,.17,s1,RTE,.2,.1,.5,.6,10.1.1.8/30,.9,.10,s1,s0,.18,MPLSDomain,.,Label1029,Label1029,1.1.1.1/32,2.2.2.2/32,3.3.3.3/32,4.4.4.4/32,MPLSLDP动态隧道自测题,1.MPLS技术的标签分发过程?()下游向上游分发标签上游向上游分发标签本地分发标签出节点分发标签,Page24,MPLSLDP动态隧道自测题,1.MPLS技术的标签分发过程?(A)下游向上游分发标签上游向上游分发标签本地分发标签出节点分发标签,Page25,总结,本课程介绍的主要内容包括:1.什么是MPLS标签?2.什么是MPLSLSP?3.如何建立MPLSLSP?4.IPRAN网络MPLS协议配置,Page26,目录,MPLS技术基础MPLS静态隧道MPLSLDP动态隧道MPLS协议配置,Page27,目录,MPLS协议配置4.1拓扑描述4.2配置步骤4.3配置结果检查,Page28,拓扑描述,Page29,E0/3/2,200.1.1.1/32,200.1.1.2/32,200.1.6.1/32,200.1.6.2/32,200.1.6.3/32,200.1.6.4/32,MPLSInterface,配置任务,Page30,目录,MPLS协议配置4.1拓扑描述4.2配置步骤4.3配置结果检查,Page31,配置全局MPLS,Page32,配置接口MPLS(1/2),参数说明:右键点击空白处,选择“使能MPLS”,选择需要使能MP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