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江苏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7年,江苏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的要求,牢牢把握“力争把江苏法院打造成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的工作定位,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创业投资、公平竞争、技术创新、开放发展的司法保护力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一、积极履行审判职责,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江苏法院始终围绕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激励和保护创新、促进科技进步,通过司法裁判为知识产权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有力保障。2013-2017年,江苏法院共审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57401件,其中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51302件,二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6099件,共审结48895件;在“三合一”框架内共审理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773件,审结1415件;审理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111件,审结84件。2017年,江苏法院共审理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14726件,其中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4249件,刑事案件449件,行政案件28件,共审结各类案件12403件,其中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2036件,刑事案件351件,行政案件16件。新收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1162件,同比上升10.98%,新收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328件,同比上升30.16%,新收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19件,同比上升137.5%。表1:2017年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审理、审结概况审理审结一审二审小计一审二审小计民事1268915601424910762127412036刑事4232644933417351行政2352811516合计14726124032017年,江苏法院审理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呈现如下特点:1、从案件类型来看,涉著作权、商标权纠纷案件占绝对多数,涉技术类纠纷案件同比上升幅度较大。在新收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著作权纠纷案件4559件,占41%,同比上升0.4%;商标权纠纷案件4475件,占40%,同比上升24.6%;涉技术类纠纷案件1548件,占14%,同比上升27.8%;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179件,占2%,同比上升0.6%。相较去年,涉技术类及商标权纠纷案件数量上升较快,而著作权纠纷案件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变化不太明显。究其原因,一是江苏科技创新要素愈加活跃。江苏工业增加值总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始终排在前列。与工业制造密切相关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数量占涉技术类案件50%以上,且占全国专利侵权纠纷案件8%左右。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新类型和疑难复杂案件也不断涌现,部分争议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生物医药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前沿尖端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二是涉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新业态纠纷频发。我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许多传统产业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转型升级,由此引发的计算机软件纠纷以及以开发手机APP、网站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合同纠纷不断增多,且审理难度不断加大。三是当事人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当事人纷纷通过注册商标、使用商标及通过诉讼等方式打击侵权、维护商标权益,实现品牌价值。2、从地区分布来看,新收案件集中分布在苏州、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总体来说,一个地区的知识产权案件数量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政府支持力度相当。据统计,江苏地区的新收案件集中分布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苏州地区与南京地区新收一审案件数分别占全省案件数的29%和25%,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表2:2017年各地区一、二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新收、审结情况地区一审新收一审结案二审新收二审结案南京27702585311283无锡151814607055徐州22626300常州7227562730苏州32692982373354南通6456533233连云港11511100淮安748700盐城2622541117扬州4604583131镇江5966401615泰州2973182222宿迁207194003、从国际视野角度来看,具有涉外涉港澳台因素的知识产权案件不断增多。长期以来,江苏法院平等保护涉外、涉港澳台主体合法民事权益,不断扩大江苏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国际影响力,力争把江苏法院打造成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及当事人信赖的国际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优选地”。近年来,江苏法院审理的涉外涉港澳台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2017年,江苏法院新收涉外、涉港澳台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593件。2017年新收涉外涉港澳台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同比增加222%,这与我省外向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密不可分。新收涉外、涉港澳台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商标权占62%,著作权占24%,专利权等涉技术类案件占12%。其中涉技术类案件多数涉及关键核心技术的争议,且既有外国公司作为原告起诉国内当事人的,也有中国公司起诉外方当事人的,还有双方都是外方当事人的,他们通过连结点选择在江苏起诉,表明江苏的知识产权审判水平和司法保护环境获得了国际国内业界的充分认可。4、从结案方式来看,判决结案的占一审结案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二审判决维持的占多数。2017年,在审结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调解撤诉案件占比67.21%,判决案件占比29.46%,其他方式结案总量占比不大。在审结的二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判决维持的案件占比49.06%,改判、发回重审及撤销原判驳回起诉的案件占比7.06%,调解撤诉的案件占比35.17%,当事人于二审中撤回一审起诉的案件占比8.4%,其他方式结案占比0.31%。5、从诉讼标的额及判决确定的赔偿额呈大幅增长趋势来看,当事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江苏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从对2015-2017年江苏法院审结的知识产权案件中有结案金额记录的案件进行统计的图形可以看出,结案标的额在10万元以下的案件占比为88.31%,结案标的额在10-50万元之间的案件占比为8.81%,结案标的额在50-100万元之间的案件占比为1.58%,在100-500万元之间的案件占比为1.19%,在500-1000万元以及1000万元以上的案件分别占比为0.06%和0.05%。就案件类型来说,结案标的额在10万元以下的案件主要是涉音乐著作权类及简单的外观设计类案件。涉商标权纠纷案件中结案标的额为100-500万元的案件已有相当比重,赔偿额超过10万元以上的专利等技术类案件已经达到30%左右,超过50万元以上的案件已达10%。6、从审理的“三合一”框架内刑事、行政案件类型来看,涉商标类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占绝对多数,知识产权行政案件主要集中为涉商标及专利两类。在涉商标类刑事案件中,假冒注册商标罪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最为突出,占新收案件数的90.5%,涉专利类刑事案件没有出现。同时,新收的刑事及行政案件数均呈上升态势,刑事案件同比上升30.2%,行政案件同比上升137.5%,反映了江苏继续保持知识产权犯罪刑事惩罚的威慑作用,依法打击各类知识产权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民事、行政和刑事司法保护。表3:2017年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类型概况旧存新收审结假冒注册商标罪47144155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32153140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91621侵犯著作权罪51415侵犯商业秘密罪213总数95328334表4:2017年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类型概况旧存新收审结商标行政案件496专利行政案件72其他33总数41911二、服务“聚力创新”,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长期以来,江苏始终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九年位居全国第一,是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基本手段,是创新原动力的基本保障。江苏法院始终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增大侵权成本,有效阻却侵权行为,充分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为创新主体提供明确、稳定和可预期的司法引导,让创新创业者坚定创新信心,增强创新勇气,激发创新动力,提升创新活力。 一是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互联网新兴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充分发挥司法激励创新、鼓励创业、保护创造的主导作用,促进重大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新兴领域健康发展。审结伟思公司诉麦澜德公司等专利权权属纠纷案,在认定诉争专利系离职员工在原单位任职期间为执行原单位的任务而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的同时,对被告和第三人为规避法律、输送利益而故意以他人名义申请涉案专利的不正当行为进行了明确评判,充分体现了司法加强保护企业创新,引导创新主体诚信创业、公平竞争的态度。审结高科公司诉粮棉原种场植物新品种追偿权纠纷案,该案系我省法院审理的首例追偿植物新品种临时保护期使用费纠纷案件,参照植物新品种实施许可费并酌情提高数额,符合鼓励农业科技创新、植物新品种培育,促进农业发展的立法目的和精神。审结SMC株式会社诉神驰公司等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进一步细化了功能性特征排除标准,拓宽了专利侵权案件的裁判思维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审结盈和公司诉嘉然恒公司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为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中正确考量授权性设计特征对整体外观视觉效果的影响,提供了更为精细化的裁判思路。二是加大对知名商业品牌的保护,促进品牌培育创新并形成品牌竞争新优势,促进企业和行业的良性发展,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审结的方爵公司诉中华人民共和国镇江海关、海螺公司撤销行政处罚决定案系知识产权海关行政执法的典型案例,既涉及知识产权海关行政执法问题,也涉及涉外定牌加工商标侵权判断问题,本案的判决对于引导企业合法开展出口加工业务,促进自主品牌发展,遏制侵权假冒现象,维护正常的进出口贸易秩序,维护“中国制造”的良好国际形象具有积极意义。审结苏萨公司诉恒大公司等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纠纷案,准确认定知名商品包装、装潢特有性,充分有效地保护权利人的相应权益。三是依法加大民事赔偿力度,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切实贯彻全面赔偿原则,努力实现侵权赔偿与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的协调性和相称性。对于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群体侵权、以侵权为业以及其他具有严重侵权情节的,依法加大赔偿力度,提高赔偿数额,“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前述统计可以看出,近三年有结案金额记录的案件中,结案标的额在50-100万元之间的案件占比为1.58%,在100-500万元之间的案件占比为1.19%,在500-1000万元以及1000万元以上的案件分别占比为0.06%和0.05%,判决赔偿额较大的案件占有相当比例。其中,审结余述南诉立业公司专利权权属、侵权纠纷案,支持了余述南要求销售额10%作为其专利实施许可费的诉请,判决立业公司应向余述南支付专利使用费666.7万元,明确了发明创造完成人享有获得奖励及许可使用费等经济收益的权利,对在全社会营造保护创新、激励发明创造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意义。审结宝高公司等诉东兴公司等侵害著作财产权纠纷案,法院依据东兴公司销售侵权产品的规模与持续时间、主观过错程度等因素,判决东兴公司赔偿宝高公司经济损失及制止侵权合理开支共计400万元,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一些案件中,通过酌定赔偿额对故意侵权者科以惩罚性赔偿,审结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诉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侵害著作权纠纷案,在判令被告应正常支付音乐作品使用费的基础上,考虑到被告存在故意侵权、多次重复侵权等情节,又酌定其支付一定数额的惩罚性赔偿金,有助于形成著作权市场的有序良性运作,遏制侵权行为的再发生。四是进一步加大保全力度,依法适用诉讼禁令及强制措施。苏州知识产权法庭对拒不履行诉中禁令的行为,按照法定最高限额100万元进行司法罚款,充分彰显了法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明知侵权而仍恶意为之的行为强化打击的决心。南京知识产权法庭积极运用诉前禁令、证据保全、财产保全、行为保全等措施,组成“法官+技术调查官+法官助理+法警”的专业保全团队,根据案件审理实际需要,制定全面周密的保全行动方案,不定期开展“保全风暴”行动,降低权利人维权成本,改善权利人举证困难。三、全力加强知识产权法庭建设,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2017年1月19日,南京、苏州知识产权法庭挂牌成立,这是全国首批设立的跨区域管辖专利等技术类案件的知识产权专门审判机构,是江苏法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一项重大改革。2017年,南京知识产权法庭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255件,同比上升一倍多。其中,民事案件1239件(一审934件,二审305件),刑事案件6件,行政案件5件,其他类型5件。审结968件,同比上升56.9%。新收一审民事案件中,跨区域集中管辖469件,占比37.9%,其中91%为技术类案件。苏州知识产权法庭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663件,同比上升84.37%。其中,民事案件1581件(一审1110件,二审471件),刑事案件3件,行政案件4件,保全等特别程序案件75件。审结1405件,同比上升69.1%。新收一审民事案件中,跨区域集中管辖406件,占比36.6%,其中95%为技术类案件。设立以来,南京、苏州知识产权法庭在江苏高院的指导下,找准定位,积极谋划,聚焦审判,专业化审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是全力加强知识产权法庭审判能力建设,提高专利案件审理水平。针对知识产权法庭成立时间较短、经验不足等现状,江苏高院专门组队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考察,并加强与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工作交流,确保知识产权法庭按照设立要求、机构职能和工作定位更好地开展审判工作。同时,2017年11月,江苏高院专门举办专利案件审判业务专题培训班,为南京、苏州知识产权法庭的法官、法官助理以及技术调查官等进行专门培训,提升专利等技术案件的审判能力。二是设立巡回审判点,深入推进法院协作,优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格局。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在泰州、徐州、镇江三地分别设立巡回审判点。2017年4月26日,南京铁路运输法院在南京江北新区设立知识产权法庭,为外地当事人就近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苏州知识产权法庭整合优化区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资源,深入推进四地法院协作,先后与无锡、南通、常州三地中院签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作共建协议,在信息融通、管辖衔接、技术资源共享、诉讼保全协助、行政机关协调等方面开展合作,整体提升司法服务区域创新经济的综合能力。三是积极探索技术调查官制度,有效解决技术事实查明难问题。为有效解决技术事实查明难问题,南京知识产权法庭试行技术调查官制度,在全国率先招聘六名聘用制专职技术调查官,专业方向涵盖机械、医药、通信、计算机、电子工程等领域。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南京知识产权法庭技术调查官参与诉讼活动工作规则(试行)和南京知识产权法庭技术调查官管理办法(试行),依法规范技术调查官参与诉讼活动,切实提升知识产权案件技术事实查明的客观、准确和高效。苏州知识产权法庭充分发挥区域科技人才优势,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合作,建立了一支技术覆盖面广的兼职技术调查官队伍。2017年,苏州知识产权法庭在涉及专利、计算机软件等21件技术类案件中,向审协江苏中心取得支持,极大提高了技术类案件的审理质量和效率。四是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诉讼服务的深度融合。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上立案、电子送达、远程听证、开庭等措施,打破时间、地域对知识产权审判的限制,提高知识产权审判便民化、信息化、集约化和精细化水平,方便当事人诉讼与法院审判,最大程度发挥集中管辖的优势,提高司法效率。苏州知识产权法庭以智慧审判信息技术为支撑,利用“电子卷宗+庭审语音+智能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步生成电子案卷,庭审采用讯飞语音转写输入系统,实现司法过程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大大提升庭审效率和案件管理效率。五是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提高司法保护影响力。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及时制定出台关于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服务保障“两落地、一融合”的贯彻意见,充分利用南京的高校和人才优势,在审判实践中统筹兼顾高校、研发机构、创新企业、管理机构、投资机构等各方利益,促进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推动南京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和企业形成“叠加优势”,提升校地融合发展水平。苏州知识产权法庭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 保障和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意见,立足经济新常态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要求,围绕升级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格局、公正高效审理好各类知识产权案件、有效提高司法保护整体综合效能及全力打造知识产权司法特色品牌等四个方面对全面提升司法保护水平作出明确部署。四、深化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试点,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效果全面显现江苏法院早于2009年就在全国率先启动全省三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试点工作,发挥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优势,通过知识产权刑事、行政案件的审判,准确把握刑事司法裁判尺度和刑法保护边界,有效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司法保护效果。2017年,在前期改革试点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江苏法院继续深化改革措施,着力解决“三合一”改革试点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打造“三合一”改革试点亮点。一是继续开展知识产权刑事审判规范化工作,提高刑事审判质量与效率。江苏高院发布关于扩大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范围和开展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并确定南京铁路运输法院及南通市通州区法院开展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试点工作。试点法院开展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以来,在送达、开庭排期、开庭审理、撰写裁判文书等程序方面得到了极大的简化,大幅提升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审判质效。连云港法院在多次征求市检察院、市司法局意见并座谈研讨的基础上,结合本市知识产权刑事审判工作实际,制定关于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的意见,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审理缩短诉讼时间、节约诉讼成本、实现最佳诉讼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江苏高院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探索知识产权刑事量刑规范化,起草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犯罪的量刑指南(讨论稿),拟于今年在部分地区试行再向全省法院推广。二是继续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保持知识产权犯罪刑事惩罚的威慑作用。审结石某某等犯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案,本案涉及多名被告人,选择著名品牌商标,有分工地制造假冒注册商标的标识,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各被告人之间形成较为稳定的产销体系。法院深入审查各被告人的违法所得与非法经营数额、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主观罪过等犯罪情节,区分主从,充分用足用好刑罚手段,对各被告人在自由刑与财产刑方面给予适当处罚,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运用刑事司法措施严厉打击严重侵害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坚强决心。三是强化司法主导理念,妥善处理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之间的关系。在依法支持行政执法行为的同时,注重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程序审查和执法标准的实体审查,促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标准与司法裁判标准的统一。审结江阴澄华公司诉无锡市知识产权局、红光公司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案,认定当专利行政执法机关基于有效专利权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在之后的行政诉讼过程中,该专利被宣告无效,且专利权人已就无效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审理法院可以先行撤销行政处理决定,进一步强调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的过程中,应当保持行政执法的谦抑与平衡,遵循过罚相当原则,避免不当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四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好横向工作衔接,推进建立科学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并提升整体保护能力。坚持业务研讨,继续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案例研讨、发送司法建议等方式,加强与公安、检察、工商、版权、专利、海关等其他机关的沟通交流,促进执法办案水平的共同提升。江苏高院与江苏省工商局联合召开2017年度商标疑难案例研讨会,精选商标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中的疑难复杂案例展开深入探讨。至此,江苏省法院系统与工商系统已连续六年共同召开研讨会,成为江苏法院深入推进“三合一”改革试点中的亮点,共同提高了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执法办案水平。无锡法院为解决卡拉OK行业著作权侵权纠纷倍数增长问题,维护地区娱乐行业健康发展,先后向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国家版权局、市文广新局发送司法建议;与市文广新局、市工商联加强联动互通,促使市娱乐文化行业协会挂牌成立。扬州法院建立完善与商务、工商、文化、知识产权局等行政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联席会议制度,联手开展“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专项治理”“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共同探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统一知识产权违法行为认定标准及处罚力度。五、不断加强调研与宣传,着力解决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的疑难问题,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影响力 为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社会影响力,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氛围,江苏法院大力加强调研,着力研究探讨解决司法实践中的疑难、新类型法律问题,拓宽司法宣传渠道,在落实庭审网络直播、裁判文书上网等司法公开制度基础上,通过多样化、行之有效的宣传,回应社会关切,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裁判的认同感和信赖感。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开展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实效性的调研活动,充分发挥司法调研服务审判、指导审判的作用。江苏高院完成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防范商业秘密诉讼泄露问题研究知识产权技术事实查明机制的规范与创新问题研究调研课题,对防止诉讼中商业秘密的非正当泄露以及技术事实查明提出创新举措;开展涉专利类知识产权民事发改案件、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评查,并分别撰写评查报告查摆问题,提升业务能力。启动2017年江苏高院重大课题“知识产权案件共同侵权问题”的调研工作;启动最高法院委托江苏高院开展的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调研课题。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完成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中的侵权认定与抗辩权研究以司法判例为样本的分析课题;苏州知识产权法庭为推动技术调查官制度在苏州地区有效运行,完成知识产权技术调查配套机制问题研究以技术调查官制度的推行为研究视角课题;无锡法院撰写的反映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呈现四大新特点等四篇专稿被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录用;扬州法院开展全市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受到市领导批示肯定。二是继续推进知识产权审判精品战略,发挥司法裁判的示范引导作用。面对大幅增长的知识产权案件,江苏法院坚持“常规案件快速审、疑难案件精心审”,充分运用精细化裁判的理念和方式,积极探索裁判规则,不断推进知识产权审判精品战略,通过对一大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积极应对新领域、新类型的法律问题,破解法律适用难题,通过对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案件裁判,回应社会关切,强化司法裁判的规则治理与引领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2017年,江苏高院审结的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诉江苏徐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宿迁法院审结的郭某、郭某某、孙某某犯假冒注册商标罪案,分别被最高法院确定为第86号、第87号指导性案例。江苏高院审结的汪某某犯侵犯商业秘密罪案入选2016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昆山山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诉天珩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确认不侵害专利权纠纷案、磊若软件公司诉江苏林芝山阳集团有限公司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等四件案例入选2016年中国法院保护知识产权50件典型案例。江苏高院审结的樱花卫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诉苏州樱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入选第一批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典型案例。镇江法院审结的淘宝网店制售盗版图书案入选国家版权局2017年度典型案例。昆山法院审结的邹某等犯侵犯著作权罪案被评为国家版权局发布的“2016年度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三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汽车销售合同范文
- 2025黑木耳菌包出口合同范本
- 2025电子商务平台购销合同模板
- 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有哪些
- 3-4岁幼儿认知发展特点
- 离婚协议中养老金分割与放弃财产权利范本
- 童鞋市场推广话术童装品牌联销合作协议
- 离婚协议申请书范本:婚姻关系终止与财产分割方案
- 《离婚协议书签订前子女抚养权谈判策略合同》
- 通信基站施工劳务分包安全操作与通信保障协议
- 钢琴入门知识课件
- 黑龙江省合格考数学试卷
- 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安全护理
- 2026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章-第54课时-专题强化:测电阻的其他几种方法-专项训练【含答案】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超声诊断
- 售后索赔流程管理办法
- 2025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综合思维培养(气候与建筑)课件
- 幼儿园中国茶文化课件
- DB3205∕T 1105-2023 房屋安全鉴定服务规范
- 食堂燃气操作人员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