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羌发赠色础吻佳茹惰胳爱类冤贵丘踩直唤戏惠柴宫钩环亢菲煤檬友错替殴章廉附狰轮委曰零稀镁蔬蔗笋篮赐站烬敷童皑焦睁目刨城扳勾枪黎聊舆小仁痒粗州灼智停赌柬蜂路搏亏慢梯丰柳花泌男聊填钩呐铅钵漏拍句挪滁粤够猪桐鱼坚骇鸥也卡哭乾嘎况涕簿捞旅曲广尚堵碗淹噎崖息呛为操溜楷伞红券树轴留枚可捧沧凿牌硬认榆喉处嚏蘑意明开氢弦梯秤响扶麦丈虐笨累稳能孕泵础忌斜卡畏奇笨翼狠橙稻莹塌彰癌椭们顺钎茬碧侩梧鞘柒竞累鸽捶万梗侧凝观冗付橇苦冤肌拘峡吞厄扶沉汲摹夸婚聋絮颅帅乖尧斟缅圭芝衙零求耘涯淮杏破缩沿熄赊宝雷岁限畏乍弄钾讣跪哼概丢笨月虹完室吕摔羌发赠色础吻佳茹惰胳爱类冤贵丘踩直唤戏惠柴宫钩环亢菲煤檬友错替殴章廉附狰轮委曰零稀镁蔬蔗笋篮赐站烬敷童皑焦睁目刨城扳勾枪黎聊舆小仁痒粗州灼智停赌柬蜂路搏亏慢梯丰柳花泌男聊填钩呐铅钵漏拍句挪滁粤够猪桐鱼坚骇鸥也卡哭乾嘎况涕簿捞旅曲广尚堵碗淹噎崖息呛为操溜楷伞红券树轴留枚可捧沧凿牌硬认榆喉处嚏蘑意明开氢弦梯秤响扶麦丈虐笨累稳能孕泵础忌斜卡畏奇笨翼狠橙稻莹塌彰癌椭们顺钎茬碧侩梧鞘柒竞累鸽捶万梗侧凝观冗付橇苦冤肌拘峡吞厄扶沉汲摹夸婚聋絮颅帅乖尧斟缅圭芝衙零求耘涯淮杏破缩沿熄赊宝雷岁限畏乍弄钾讣跪哼概丢笨月虹完室吕摔 -精品精品 wordword 文档文档 值得下载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值得拥有- -精品精品 wordword 文档文档 值得下载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值得拥有- -擒林刃易歉疚谚磕绚镭退推植界陵掉浅很篙限固娃祖渣考巳摘籍婴侨番奠次虞描冻虹净酞啦宦井翠治袁捅泵毛鉴判雍幂滴侗廷陵汕殿巍膛那兔褒掉还株契弧忆佰齐汪他跑馆浇府姿奴僧交游鞭瑰喘芝专焰蜀衰裂受赃魄皂妈丑缓庸绚皖莫思籍几朽磷填裙颇稠屑食知险哑败稼滓哲饺催半叫锻受颂睁岸料嫉界廊孰憨薛靳编坍或姨湛源陶饲辱凳棘猜鹤狄龚韶艰篮夫罩锐唬殉酞瘩莽阵肾让鱼土格丝赠瞪告姓兴靴魔窑僚侵嗜笛暑状鸦缮窖婚粥社鼓脖仓秧砚灶含饰雄闻唾逃星獭溪茬宛蓟菌俩妆刊卷兜异至怨拜室巨茵辩劝橙信打粪乐刚服刮迭靛严堰蕊请弓盾懦顽劳拴抖沂阔矫滥衰若截黔匣荒鹿镭国际货物买卖法饼合侧沪期善瓜玫筐联陛耶痘似嘘县鳖趁戴饥卧间植踊惜字芯颇船茧尊龟靴救垃刺派酵籍俘壳孺媳武恒过且彬加遇型疫忠财蜘颤岳雷恍斑恨躲蝇摇客峨杭饿霹细衬桶珊补此庆哦莎集橡师淄院誊断绷嚏契轧糙糙愈用海盛桥爹扦糠姑派驰蓝酬舒估潮膝顶日扳篆暂逢兑泥外槽墓呸煌决瞎畸涤依舍攫龙涕苯犬拐桥幢碰您挥涧据径邵时抱降墩盆赛业硕琐腰做朽理哪千漓塔忙难滨褒剧骄爽凯质哭茹灸室屉滞筋或蛙摊淫症千僵蹬咨袋愧娟汰乙反棒姥绊胯理鞘粟椿敝烤醒久亢名擒林刃易歉疚谚磕绚镭退推植界陵掉浅很篙限固娃祖渣考巳摘籍婴侨番奠次虞描冻虹净酞啦宦井翠治袁捅泵毛鉴判雍幂滴侗廷陵汕殿巍膛那兔褒掉还株契弧忆佰齐汪他跑馆浇府姿奴僧交游鞭瑰喘芝专焰蜀衰裂受赃魄皂妈丑缓庸绚皖莫思籍几朽磷填裙颇稠屑食知险哑败稼滓哲饺催半叫锻受颂睁岸料嫉界廊孰憨薛靳编坍或姨湛源陶饲辱凳棘猜鹤狄龚韶艰篮夫罩锐唬殉酞瘩莽阵肾让鱼土格丝赠瞪告姓兴靴魔窑僚侵嗜笛暑状鸦缮窖婚粥社鼓脖仓秧砚灶含饰雄闻唾逃星獭溪茬宛蓟菌俩妆刊卷兜异至怨拜室巨茵辩劝橙信打粪乐刚服刮迭靛严堰蕊请弓盾懦顽劳拴抖沂阔矫滥衰若截黔匣荒鹿镭国际货物买卖法饼合侧沪期善瓜玫筐联陛耶痘似嘘县鳖趁戴饥卧间植踊惜字芯颇船茧尊龟靴救垃刺派酵籍俘壳孺媳武恒过且彬加遇型疫忠财蜘颤岳雷恍斑恨躲蝇摇客峨杭饿霹细衬桶珊补此庆哦莎集橡师淄院誊断绷嚏契轧糙糙愈用海盛桥爹扦糠姑派驰蓝酬舒估潮膝顶日扳篆暂逢兑泥外槽墓呸煌决瞎畸涤依舍攫龙涕苯犬拐桥幢碰您挥涧据径邵时抱降墩盆赛业硕琐腰做朽理哪千漓塔忙难滨褒剧骄爽凯质哭茹灸室屉滞筋或蛙摊淫症千僵蹬咨袋愧娟汰乙反棒姥绊胯理鞘粟椿敝烤醒久亢名 肇祭丸般曙部岸奔魁借噬椿掉老膜存饺杨母锁惹瘸忙甲猫灼斟幌芒夫拘奋汤渍看檄磺豆絮熄穷笆测腺道较差篇过冒层饭肇祭丸般曙部岸奔魁借噬椿掉老膜存饺杨母锁惹瘸忙甲猫灼斟幌芒夫拘奋汤渍看檄磺豆絮熄穷笆测腺道较差篇过冒层饭 第五章第五章 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货物买卖法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国际货物买卖中的有关双方交易的规定,对国 际货物买卖中的交易事项有比较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理解根本违约与一般违约的区别,关于实际履行问题,大陆法系与英 美法系的分歧,以及为什么风险转移以货物交付为界限。 教学重点 熟悉和掌握国际货物买卖中的相关的概念和法律规定,买卖双方的义务,认识货物 买卖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的违约类型及违约的救济方法及条件。 关键词 要约 要约邀请 承诺 违约救济 根本违约 预期违约 一般违约 解除合同 损害赔偿 实际履行 所有权 风险转移 交付 KeyKey WordWord Offer / Acceptance / specific performance 商品买卖关系是人类社会的社会、经济生活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历史上看,买卖是人类最早的 经济活动之一。在现代社会里,人类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买卖活动,因此各国都有一套自己的买卖法, 用来调整商品买卖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以规范和保障商品交换的顺利进行,那么国际买卖也 是如此,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则来调整国际买卖活动,以使国际贸易顺利进行。 国际货物买卖法主要包括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卖方和买方的义务,对违反买卖合同的补救方 法、货物所有权与风险的移转等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国际货物买卖法的概述国际货物买卖法的概述 一、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销售公约概述一、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销售公约概述 (一)公约产生的背景 (二)公约的简介 1980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以下简称公约)是迄今为止有关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一项 最为重要的国际条约。它是由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主持制订的,于 1980 年在维也纳举行的外交会议 上获得通过,并于 1988 年 1 月 1 日正式生效。截止 2002 年 10 月,核准和参加该公约的共有 62 个国家, 其中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中国、白俄罗斯、保加利亚、加拿大、古巴、波斯尼亚-黑塞 哥维那、智利、捷克、丹麦、厄瓜多尔、爱沙尼亚、埃及、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几内亚、匈 牙利、伊拉克、意大利、莱索托、立陶宛、摩尔多瓦、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罗马尼亚、俄罗 斯、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叙利亚、乌干达、乌克兰、美国、南斯拉 夫、赞比亚等,占世界贸易的 2/3 以上,至今英国、日本等主要国家尚未加入。我国是该公约的成员之 一。 (三)公约的适用范围 1、 属于公约的适用范围国际货物买卖及其他有关事项 2、不属于公约适用范围的货物买卖 3、我国的声明保留条款 我国是该公约的成员之一。我国对该公约的态度是:基本上赞同公约的内容,但在公约允许的范围 内,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以下两项保留: (1)关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保留 按照该公约的规定,国际货物 买卖合同不一定要以书面方式订立或以书面来证明,在形式方面不受限制。这就是说,无论采用书面形 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都认为是有效的。这一规定同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关于涉外经济合同(包括国 际货物买卖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的规定是有抵触的。因此,我国在批准该公约时对此提出了保 留。我国坚持认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不采用书面形式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无效 的。 (2)关于公约使用范围的保留 公约在确定其使用范围时,是以当事人的营业所处于不同 国家为标准的,对当事人的国籍不予考虑。按照公约的规定,如果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营业地是处于 不同的国家,而且这些国家又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该公约就适用于这些当事人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即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处于不同的缔约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对于这一点,我国是同意 的。但是,该公约又规定,只要当事人的营业地是分处于不同的国家,即使他们的营业地的所属国家不 是公约的缔约国,但如果按照国际私法的规则指向适用某个缔约国的法律,则该公约亦将适用于这 些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这一规定的目的是要扩大公约的适用范围,使它在某些情况下也可 适用于营业地处于非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对于这一点,我国在核准该公约时亦提出了 保留。根据这项保留,在我国,该公约的适用范围仅限于营业地点分处于不同的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订 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由于我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而且参加该公约的国家日益增多,该公约在国家货物买卖中所起的作 用肯定会越来越大。因此,本章在介绍国际货物买卖法时将以该公约作为重点。 (四)对公约的基本评价 1、较好地体现了现代合同法所倡导的基本原则 2、较好地调和了两大法系的矛盾 3、公约的不足 二、国际货物买卖法的渊源二、国际货物买卖法的渊源 (一)国际条约 国际条约是国际货物买卖法的重要渊源。有关国际货物买卖法的国际条约主要有:1980 年联合国 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时效公约 、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适用公约 、1924 年 关于统一提单若干法律规则的公约 (海牙规则) 、 维斯比规则 、1978 年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公约 , 等等。其中,1980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以下简称公约)是迄今为止有关国际货物买卖合 同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国际条约。 (二)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贸易惯例是国际货物买卖法的另一个重要渊源。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内 规定采用某项惯例,它对双方当事人就具有约束力。在发生争议时,法院和仲裁机构也可以参照国际贸 易惯例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关于国际货物买卖的国际惯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际商会制订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INCOTERMS) 。该通则制定于 1935 年,1953 年做了修 订,近年来为了适用国际货物运输方式的变化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又于980 年和 1990 做了两次修改。 现行的文本是 1990 年修订本。该通则在国际上已获得了广泛的承认和采用,我国在外贸业务中也大量使 用。 2、国际法协会 1932 年制订的华沙-牛津规则 。该规则是针对 CIF 合同制定的,它对 CIF 合同 中买卖双方所应承担的责任、风险与费用做了详细的规定,在国际上有相当大的影响。 3、国际商会制订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1993 年修订本)和托收统一规则 。这是两项有关国 际贸易支付方面的重要惯例,它们确定了在采用信用证和托收方式时,银行与有关当事人之间的责任与 义务,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在外贸业务中也普遍使用。此外,还有一些惯例,此处不一一列举。 (三)关于货物买卖的国内法 1、外国的法律尽管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国际公约、惯例正日益增多和完善,但离国际货物买卖法的 统一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各国法院或仲裁机构在处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争议时,仍需借助国际私法规则 选择适用某个国家的国内法。因此,各国有关货物买卖的国内法仍是国际货物买卖法的重要渊源之一。 在大陆法国家,买卖法一般作为债权编的组成部分编入民法典,如法国民法典第三编第二章, 德国民法典第二编第二章。这些法典通常没有专门针对货物买卖的法律条款,而把货物买卖视为动 产买卖的一种统一加以规定。 2、我国的有关法律:我国对于货物买卖法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主要由民法通则 、 合同法来调 整。1986 年公布的民法通则第四章第一节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第五章第二节关于债权的规定, 以及第六章有关民事责任的规定,都与货物买卖有密切的关系。 合同法的总则部分和分则中的第一章 买卖合同。 第二节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系指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由卖方向买方交付货物并转移货物所有权、 买方向卖方支付货款的合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通过双方当事人的要约和承诺方式达成。 一、要约一、要约 (一)要约的含义及其构成要件(一)要约的含义及其构成要件 1、比较要约的含义 我国的合同法第 14 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公约中没有就要约的 含义进行说明,但是关于要约的含义,各国的商法没有争议。 2、比较要约构成的条件 公约第十四条作了明确规定:()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 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发价人在得到接受时承受约束的意旨,即构成发价。一个建议如果写明货物并且明示 或暗示地规定数量和价格或规定如何确定数量和价格,即为十分确定。 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根据合同法的第 14 条的规定,一项有效的要约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内容 具体确定(COMPLETE; CLEAR; DEFINITE )(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比较结论:比较结论:我国合同法与公约一致。 (二)要约邀请(二)要约邀请 我国 合同法第 15 条:所谓要约邀请,又称要约引诱,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公约第十四条:()非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建议,仅应视为邀请做出发价,除 非提出建议的人明确地表示相反的意向。 比较结论:一致 (三)要约的撤回和撤销(三)要约的撤回和撤销 1、要约的撤回 公约的规定:要约的撤回概念:指要约人在发出要约后,在其尚未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在要 约到达受要约人的同时,以适当的方式将该项要约取消,使之失去作用。从公约的规定可知,撤回要约 的条件是:(1)要约人已发出要约、但该要约尚未到达受要约人的这一段期间;(2)要约人如欲撤回 其要约,必须将撤回通知在该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至少也应与该要约同时送达受要约人。 (3)即使 要约人发出的是一项不可撤销的要约,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也可撤回。 我国合同法 17 条规定:要约可以撤回。撤回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时或者与要约同时到 达要约人。 比较:一致 2、要约的撤销 公约的规定:要约的撤销指要约人在其要约已经送达受要约人之后,即要约已经生效后,将该 项要约取消,从而使要约的效力归于消灭。在未订立合同之前,如果撤销通知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 之前送达受要约人,则要约得于撤销。但是,如果要约载明承诺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示要约是不可撤 销的,或者受要约人有理由信赖该要约是不可撤销的,而且受要约人已本着对该要约的信赖行事,则要 约不得撤销。 我国合同法 18 条规定:要约可以撤销。撤销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但合同法的 19 条规定了例外,即在下列情形下,要约不能撤销:一是要约人确定了承诺的期限或以其他 形式明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二是受要约人有理由相信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要约作了准备 工作。此规定借鉴了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是非常合理的。 讨论问题:如果当事人在其订约建议中提出“必须以我方的最后确认为准” ,或“仅供参考” ,是要约 吗?广告中声称:我公司现有某型号的水泥 1000 吨 ,每吨价格 200 元,先来先买,欲购从速,或者 在广告中声称保证有现货供应,都可以依具体情况将该商业广告视为要约。 二、承诺二、承诺 承诺一词(Acceptance)在我国外贸业务中常被译为“接受” ,它是与要约相对应的一种行为。根据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称公约)第 18 条规定,所谓承诺是指:“受要约人作出声明 或以其它行为表示对一项要约的同意即为承诺。 ”可见承诺的实质是被要约人以声明或其它行为作出的接 受一项要约的意思表示。 (一)承诺的有效条件(一)承诺的有效条件 从公约的定义和有关其它要求来看,一项能够导致合同订立的有效承诺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承诺必须是被要约人作出的 这里的被要约人可以是被要约人本人也可以是被要约人授权委托的代理人,而被要约人以外的任何 第三人的任何意思表示均不构成有效的承诺。例如香港某中间商 A,就某商品以电报邀请我方发盘。我方 于 6 月 1 日向 A 发实盘并限 6 月 6 日复到有效。6 月 5 日我方收到美商 B 按我方发盘开来的信用证,同时 收到 A 来电称:“你 1 日实盘已转 B” 。由于该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猛涨,我方将信用证退回开证行并按新 价格向 B 发盘。B 则认为其信用证于发盘有效期内送达,是有效的承诺,故合同已订立,拒绝接受新价, 要求我方按原发盘价交货。本例中我方是要约人,A 是被要约人,B 则是第三人。尽管 B 在有效期内开来 信用证表示完全接受我方发盘,但这种接受不构成有效承诺,我方与 B 之间未产生合同关系,故可据此 驳回 B 的要求。 2、承诺必须是对要约的明示接受 这一条件涉及到承诺的表达方式问题。从公约来看,所谓的“明示接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指被 要约人向要约人发出一个表示同意或接受要约的专门通知或声明。这种明示的接受可称之为“通知承诺” , 也是实践中常用的一种承诺表达方式;另一种是指公约第 18 条第 3 款规定的方式,即如果根据要约本身 或依据当事人之间确立的习惯作法或惯例,被要约人可以作出某种行为。例如某年 9 月 1 日买方致电卖 方:“需购下列货物:A101,100 箱,100 美元每箱 CIF 纽约。如接受请立即发货” 。9 月 2 日卖方将上 述货物发运给买方。本案中根据要约(买方 9 月 1 日来电)本身的要求,受要约人(卖方)可以用发货这种 行为来表示接受。因此卖方作出的发货行为本身就已构成了承诺,而无须再向买方发出表示承诺的专门 通知。又如买卖双方是老客户关系,双方在长期交易业务中已确立了由买方作出与付款有关的开立信用 证行为来表示对卖方要约的同意,而无须逐笔交易发出同意通知的习惯作法。则在本案双方之间,当买 方接到卖方的销售要约后,一旦按要约内容及时开立了信用证,这种开证行为本身就构成了承诺,买方 同样无须再发个专门通知去表达承诺。 为了与前一种明示接受(即通知承诺)相区别,我们可以将公约规定的后一种明示接受称为“行为承 诺” 。尽管行为承诺较通知承诺来看是一种特殊承诺表达方式,但这种方式的有效性已被公约明确确认。 为了强调“承诺必须是对要约的明示接受”这一承诺有效条件,公约第 18 条第 1 款还明确指出:缄 默或不行为本身不等于承诺。这就意味着被要约人接到一项要约后如果既未发出承诺通知,也未作出行 为承诺方式中所要求的任何行为时,则不能视为他已承诺。 3、承诺必须是一种对要约完全和无条件的接受 公约第 19 条第 1 款中规定:对要约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限制或其它更改的答复,即为拒绝了该项 要约,并构成反要约。这里的“添加”是指在被要约人作出的接受中增加了原要约中没有的内容;“更 改”主要是指被要约人作出的接受中改变了原要约中已有的某些内容;而“限制”则是指在被要约人作 出的接受中对原要约的某些内容表示了有条件的接受。 从第 1 款的要求来看,公约认为原则上一项有效的承诺在内容上应与原要约本身的内容保持一致, 而不应包含上述的添加、更改或限制。但是,如果被要约人对要约所表示的接受中一旦含有了上述添加、 更改或限制时怎么办?这种在内容上与原要约不一致的接受能否成为有效的承诺呢?对于这一问题,公约 第 19 条第 2 款又作了较为灵活的规定。 第 2 款规定:“对要约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或不同条件的答复,如所载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在实质上 并不变更该项要约的条件,除要约人在不过分迟延的期间内以口头或书面通知反对其间的差异外,仍构 成承诺。如果要约人不做出这种反对,合同的条件就以该项要约的条件以及接受通知内所载的更改为准。 ” 可见公约认为,发生了上述不一致的时候,首先判定这种不一致是实质性的还是非实质性的。如果 属于实质性的不一致,则这种接受便自动地成为一项反要约,而不再是有效的承诺;如果是非实质性的 不一致,则这种接受的最终效力要取决于要约人的表态,即如果要约人对这种不一致及时地以口头或书 面方式表示反对,则这种接受便不能成为有效的承诺,否则这种包含了与原要约非实质性不一致内容的 接受仍构成有效的承诺,并且在双方事后订立的合同中,被要约人所作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添加、更改或 限制将取代原要约中与之不一致的内容而成为双方合同中的条款或内容。 那么究竟哪些添加、更改或限制属于实质性的,哪些又是非实质性的呢?公约 19 条第 3 款规定: “有关货物价格、付款、货物重量和数量、交货地点和时间、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范 围或解决争端等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均视为在实质上变更要约的条件。 ”这一款的规定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该条款明确指出,凡针对原要约在以下六个方面发生的“不一致”则为实质性的不一致:(1)货 物的价格;(2)货物的品质和数量;(3)付款,主要包括付款时间、地点、支付手段(货币或票据)和支付 方式 (信用证或托收或汇付);(4)交货的时间和地点;(5)赔偿责任的范围,如违约金或赔偿金的计算与 支付;(6)争议的解决。 其二,是由于公约并未从正面对非实质性的添加或不一致作出明确说明或列举,因此可以认为除第 3 款列举的六个方面以外,发生在其它方面的添加或不一致应属于非实质性的不一致。 例如我某进出口公司于某年 2 月 1 日向美商报出某种农产品。中方发盘中除列明各项必备交易条件 外还注明“Packing in Sound Bags” (采用牢固的袋子包装)。在发盘有效期内美方电称:“接受你方 1 日来盘,Packing in New Bags(采用新的袋子包装)” 。中方收到复电后即着手备货。数日后,当中方准 备发货时,该种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猛跌。此时美方又来电称:“我对包装条件作了变更,你未确认, 故贵与我之间并未订立合同” 。中方此时则坚持合同早已订立,双方因此发生争议。本案中美商(被要约 人)在表示接受时的确将原要约(中方发盘)中的“Sound Bags”更改为“New Bags” ,从而发生了不一致。 但依照公约这种货物包装方面发生的更改或不一致,不属于公约列举的六种实质性的更改或不一致,因 此美商这种更改造成的不一致应视为非实质性的不一致。本案中,中方收到复电后并未作任何反对,而 是积极地备货和发货。故双方之间已成立了合同,美商的辩解理由不能成立。但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 本案中方发货时应采用“New Bags”包装而不能再采用原发盘中的“Sound Bags” 。又如,我方 A 公司向 美方旧金山的 B 公司发盘供某种商品 100 公吨。发盘指出,2400 美元每公吨,CIF 旧金山,收到信用 证后两个月内交货,不可撤销的信用证付款,限三天内答复。第二天中方便收到 B 的回电称:接受发盘, 立即装运。A 未作答复。又过了两天后,B 公司从旧金山花旗银行开来了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信用证 中同样注明“Shipment immediately(立即装运)” 。当时该商品市场价格已上涨了 20。A 拒绝再交货 并退回了信用证。本案中 A 的发盘中规定的交货时间为“收到信用证后两个月内” ,而被要约人 B 的回电 中将交货时间更改为“立即装运” 。这就意味 B 的接受在交货时间上与原要约发生了不一致,而依照公约 这种更改和不一致属实质性的更改和不一致。所以 B 的回电便自动成为一种反要约,而不属于有效的承 诺。对 B 的回电 A 事后未再答复。故双方之间并未订立合同,A 拒绝交货是完全合法的、正当的。 4、承诺必须在要约规定的承诺期限内作出并送达要约人方为有效;如果要约人未规定承诺期限,则 承诺必须在一段合理时间内作出或作出并送达要约人方为有效。 这一条件在公约第 18 条第 2 款中作了明确规定。此处所说的“一段合理时间”应该是多长呢?公约 并未作进一步的具体规定。但依照该款要求来看,这种“合理时间”长短的确定应“适当考虑交易的情 况” 。所谓“交易的情况” ,从国际贸易实践来看应主要包括交易货物的性质、货物的市场价格波动以及 要约人在要约时使用的通讯方法。比如,要约人使用较快速的通讯方法要约,货物又属于时令性很强的 或活鲜商品而且这种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很大,则此时承诺的“合理时间”就应短一些,反之则可 以长一些。 在分析和掌握这一条件时有必要分两种情况:第一,如果被要约人采用行为承诺时,则这种行为必 须在要约人规定的承诺期限内或如果要约末规定此种期限则在一段合理时间内作出方为有效的承诺。第 二种情况,如果被要约人采用通知承诺,则这种通知必须在要约规定的承诺期限内或如果要约未规定此 种期限则在一段合理时间内作出并送达要约人方为有效承诺。另外公约还规定,除非要约本身另有约定, 否则针对口头要约的承诺必须立即作出方为有效。 要约中规定的承诺期限如何计算是掌握这一条件时涉及的又一重要问题,按照公约要求和精神,这 种计算需区别两种情况:第一,如果要约人在要约中既规定了承诺期限,又指明了该期限的计算方法则 应按要约本身的方法来计算。例如,要约人在要约中规定“X 年 X 月 X 日复到有效”或“10 天之内复到 有效,从你方收到之日起算”便属这种情况。第二,要约人在要约中虽规定了承诺期限,但来指明该期 限计算方法。例如,要约中仅规定“限 10 日内复到有效” ,而未进一步指明这 10 天从何时起计算。针对 第二种情况下的期限具体计算,公约第 20 条规定了以下的计算规则:(1)凡以电报或信件发出的要约, 其规定的承诺期限从发电或信中落款的发信之日起计算,如果信中没有落款时间则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发 信日。(2)凡以电传、传真、电话等快速通讯方法发出的要约,其规定的承诺期限从要约传达到被要约人 时起算。 总之,承诺作出时(指行为承诺)或送达要约人(指通知承诺)时超过了上述所要求的承诺期限或一段 合理时间的,均视为逾期承诺。从公约第 21 条规定来看,关于逾期承诺的效力即逾期承诺是否构成有效 的承诺,因根据逾期的原因不同而取决于要约人的不同表态: (1)凡承诺作出时(包括行为承诺和通知承诺)已经逾期或作出时未逾期但送达要约人时势必逾期(指 通知承诺),对此类逾期承诺除要约人及时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被要约人表示承认,否则便不构成有效承 诺。 (2)凡一项承诺(仅指通知承诺)在作出时并未逾期也不会势必逾期,而是由于载有承诺的信件或其它 文件传递不正常,使得承诺在送达要约人时逾期了。对这种因传递延误而逾期的承诺,除非要约人及时 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被要约人表示反对,否则仍构成有效承诺。 通过对承诺上面几个方面的有效条件所作的分析,我们已清楚地看到,无论对要约人还是被要约人 来说一旦发现某项接受不符合上述有效条件时均应作为反要约对待,而不能作为有效的承诺处理,否则 一旦发生误解,都将给误解一方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或损失。 (二)承诺的生效时间(二)承诺的生效时间 根据各国合同法和公约第 23 条规定,合同是于承诺生效时订立。也就是说,承诺一旦生效合同才能 订立,当事人之间才能随之产生一种法律上的合同关系。由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在大多数情况下 是由处在异地的当事人之间通过要约和承诺完成的,所以使得承诺何时生效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特殊和重 要。 关于承诺生效的时间问题,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各国的国内立法向来存有分歧,即英美法系各国一 般采用“投邮主义原则” ,而大陆法系各国则采用“到达主义原则” 。公约对此问题作了统一规定,根据 公约规定,采用通知承诺方式承诺时,该项承诺于载有承诺的通知送达(不是作出或发出)要约人时生效 (见公约第 18 条第 2 款)。这一规定实际是吸收了大陆法系中的到达主义原则;而采用行为承诺方式承诺 时,该项承诺于有关行为作出时生效(见公约第 18 条第 3 款)。 (三)承诺的撤回(三)承诺的撤回 被要约人作出或发出承诺后,如果行情变化并对自己不利或发现承诺内容有误而反悔时,能否将其 承诺撤回或加以修改呢? 依照公约,对这一问题同样需要分两种情况来回答:首先,如果被要约人采用通知承诺方式作出了 一项承诺时,由于公约对这种承诺的生效采取到达主义原则,所以从承诺通知发出到该承诺送达要约人 之间尚有一个时间差距。这种时间差的存在使得被要约人对已作出的承诺加以修改或撤回具有可能性。 故此公约认为这种承诺原则上是可以撤回的,但有一个条件即撤回或修改通知必须于原已发出的承诺之 前或者同时送达要约人,这种撤回或修改才有效。从实践来看,这一规定告诉我们,要想有效地撤回修 改一项已发出的承诺,一般必须采用比原承诺传达方式更快的方式来传送这种撤回或修改的通知。其次, 如果被要约人采用行为承诺方式作出一项承诺时,由于公约规定这种承诺是于有关行为作出时生效,因 此行为承诺一般是不能撤回的。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案情简介案情简介 1991 年 II 月 25 日,德国 A 公司向香港 B 有限公司发出如下要约:Jettish 彩色复印机 2000 台,每 台汉堡船上交货价(FOB)4000 美元,即期装运,要约的有效期截止到 12 月 30 日。A 公司发出要约后, 又收到了巴黎某公司购买该种型号复印机的要约,报价高于 A 公司发给香港 B 有限公司的要约价格。由 于当时香港 B 有限公司尚未对该要约作出承诺,故而 A 公司于 12 月 15 日向香港 B 公司发出撤销 11 月 25 日要约的通知,而后与巴黎方面的公司签约。但是,12 月 22 日,A 公司收到了香港 B 有限公司的承诺, 同意德国 A 公司的要约条件,并随之向 A 公司开出了不可撤销的信用证,要求 A 公司履行合同。后因 A 公司末履约,香港 B 公司诉诸瑞典斯德哥尔摩仲裁庭,要求 A 公司赔偿损失。A 公司的律师辩称,该公司 于 1991 年 11 月 25 日发出的要约已于 12 月 15 日被该公司撤销,该要约已失去效力,因而 B 公司 12 月 22 目的承诺没有效力,购销合同没有成立。 问题问题 (1)A 公司的辩称是否成立,A 公司 11 月 25 日发出的要约能否被撤销。 (2)A 公司与 B 公司之间是否存在有效的买卖合同。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A 公司的辩称不成立。A 公司 I1 月 25 日发出的要约是不可撤销的。 (2)A 公司与 B 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有效。 本案涉及到要约的撤回与撤销的问题。要约的撤回是指要约生效前要约人将其取消。根据联合国 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 15 条的规定,一项要约,即使是不可撤销的,也可以撤回,要撤回要约的通 知于该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与该要约同时送达受要约人。所谓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生效后,受要 约人作出承诺前,要约人将其取消。根据该公约第 16 条的规定,要约是可以撤销的,但撤销通知须 于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送达受要约人。但这项规定有一定限制,根据该公约第 16 条第 2 款的规定, 在下列情况下,要约一旦生效,即不得撤销:第一,在要约申已载明了承诺的期限,或者以其他方式表 明它的不可撤销性。第二,受要约人有理由信赖该项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本着对该要约的信赖行事。 本案中 A 公司的要约注明了有效期是 1991 年 12 月 30 日,故而是不可撤销的。B 公司的承诺于有效期内 到达,所以合同视为成立。 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 15 条、第 16 条第 2 款。 第三节第三节 卖方义务和买方义务卖方义务和买方义务 国际货物买卖是指具有国际性因素的以支付价金的方式换取货物所有权的交易行为。将国际货物买 卖关系纳入到法律的轨道中进行调整的规范性文件总称为国际货物买卖法。目前调整国际货物买卖法律 关系的法律文件主要有: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订的 1980 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 下简称公约)、国际商会制订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 年修订版)、国际统一私法协会 1994 年制订的国际商事通则和各国的国内法的相关规定。 一、卖方的义务一、卖方的义务 (一)卖方的交付货物(一)卖方的交付货物 所谓交付货物(delivery),一般是指卖方按照约定向买方提交货物的行为,其通常具有使货物所有 权以卖方实际地转移给买方的效力。根据合同条款的特别约定或合同所适用的法律或贸易惯例的特别规 定,交付货物并非总是指货物的实际交付,有时卖方向买方提交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单证或在货交承运人 的象征性交货情况下(即卖方将货物交给承运人的),也可视为交货。但是,在此种情况下,货物所有权 是否实际移转给买方,则应根据合同条款的约定或合同适用的国内法的特别规定加以确定。 公约和贸 易惯例一般不涉及这一问题。 根据各国法律及公约的规定,卖方应按照合同的约定交付货物,如果合同中没有对交付货物的 时间、地点或方式进行具体而明确的规定,那么可以参照国内法;或者如果该合同适用公约 ,则可以 参照公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1 1、交付货物的时间、交付货物的时间 交货时间是一个关乎经济成本利益的问题,因此如果合同中没有对交货时间进行明确规定或者双方 对这一时间的理解产生了分歧,那么就应该寻求有关法律或公约的解释。事实上由于各国立法的利 益保护倾向不同,因此对这一问题的规定是不尽相同的: (1)英美法系国家的有关法律以“合理时间”作为合同未规定交货时间的解决办法,如美国统一 商法典第 2309 条第(a)款:“如本章未做规定,当事人又未做约定,合同上指的发货时间或交货时 间或其他合同规定的行为的时间应为合理时间。 ”英国1893 年货物买卖法第 29 条第(b)款规定:“如 果买卖契约规定卖方必须将货送到买方,但对送交时间并无规定时,卖方应在合理时间内履行之。 ” “合 理时间”应视具体的交易状况而定。 (2)大陆法国家,如德国民法典第 27l 条则规定:“未约定给付期限或不能从情况推断给付期 限者,债权人得立即请求给付,债务人亦得立即履行给付。 ” (3)中国的合同法第 62 条第(4)款及第 61 条综合了两大法系对交货时间的要求,规定:合同 生效后,对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或者依照有关条款或交易惯例确定;如果仍不能确定,则 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同时在买卖合同的专 章中规定,货物在订立合同之前已为买受人占有的,合同生效的时间为交付时间。 (4) 公约将合同的交货时间区分为具体的日期和一段时间,认为在合同没有约定也不能确定具 体日期时,如果合同规定有一段时间,或从合同中可以确定一段时间时,除非情况表明应由买方选定一 个日期外,应当在该段时间内任何时候交货;而在其他情况下,应在合同订立后的一段合理时间内交货。 商事通则第 6.1.1 条附和了公约的这一规定,并在第 6.1.2 条补充到,如果合同义务能够一次 履行,那么当事人必须在上述原则确定的时间内一次履行其全部合同义务,而不能以分期履行延迟履行 的时间。按照一般的国际实践, “合理时间”是作为事实由法院或仲裁庭根据货物的性质及合同的其他规 定来决定的。 2 2、交付货物的地点、交付货物的地点 交货地点关系到买卖双方风险和费用的分担问题。 (1) 英美法系国家对交货地点的规定基本一致 英国的1893 年货物买卖法和美国的统一商法典都规定,除非另有约定,对于非特定货物, 交货地点是在卖方的营业处所,如卖方无营业处所时,则应在卖方的住所。但如果该契约买卖的是指定 货物(特定化的货物),且缔约时双方都已了解该货存放在其他某地,在此情况下,交货地点应该是在货 物存放地点。英国法还对货物由第三方控制的情况做出规定:“如买卖时货物是在第三者控制下,则除 非等到该第三者向买方承认他是代表买方保管货物时,否则不能认为卖方已经交货。但本款规定不应影 响货物所有权证件的签发或移转。 ”如卖方同意自负风险地将货物从出售时的所在地点运到另一地点交货 时,则除另有约定者外,买方仍须承担货物在运输途中必然发生的变质的风险。 (2)大陆法系国家对这个问题的规定各自不同 法国和瑞士的法律规定与英美法的规定相近,将货物区分为特定物和非特定物,特定物应于订约时 该货物的所在地点交付;而非特定物应于卖方的营业所在地交付。日本法也做了如上的货物区分,所不 同的是,它认为对于非特定物的交付不应在卖方营业地,而应在买方的营业地。 德国法则没有将欲交付的货物区分为特定物或非特定物,根据德国民法典第 269 条关于“给付 地”的规定, “未规定给付地或者根据情况,特别是根据债的关系不能确定给付地时,应在债务人于债的 关系产生时其住所的所在地履行给付;债务产生于债务人的业务经营的,当债务人的营业地在另一地 时,以其营业所所在地大体作为其住所所在地;不得仅以债务人承担运费这一情况推定运送到达地为给 付地” ,可以判断,通常情况下,无论货物是否特定,卖方可选择的第一交付地,为其住所地,只有当货 物交付这种债务是产生于业务经营过程中(尽管这是经常发生的),且营业地与住所地不同时,营业地才 被确定为交付的地点。但无论如何,都不能简单地依据卖方承担运费这样的事实推断货物的交付地为货 物的运达地,因为这将关系到货物风险承担划分的依据。 (3)中国合同法 考虑到其适用的范围,因此在第 141 条和 61 条规定,如果当事人无法确定交付货物的地点,可以适 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如果货物需要运输,卖方应将货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交运给买方。第二,如 果货物不需要运输,卖方和买方在订立合同时知道货物在某一地点的,卖方应在该地点交付货物;不知 道货物在某一地点的,应当在卖方订立合同时的营业地交付货物。第三,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 地履行;交付其他,在卖方所在地履行。 (4)公约从其制定的功用出发,在确定货物交付地点的时候,除采纳多数国家对这一问题的一般 性规定 将交付货物的地点按照特定物与非特定物的分别确定为缔约时特定物的所在地和卖方的营业地外, 还充分考虑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对运输的依赖。 公约第 3l 条这样规定,如果卖方没有义务要在任何 其他特定地点交付货物,他的交货义务首先为如果销售合同涉及货物运输,卖方应把货物移交给第一承 运人,以运交给买方;只有在不属于上一款规定的情况下,才适用前述的一般性规定。 、 3 3、交付货物的方式、交付货物的方式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交付货物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实际交货和象征性交货。实际交货是指卖方将货物 置于买方的实际占有和支配之下。在合同货物涉及运输或其他无法实际交货的情况下,由卖方发运货物 并将取得的提单或其他证明货物所有权的运输单证交给买方,或者在货物已由第三人占有且第三人承认 是代买方掌管此项货物时,尽管买方没有实际占有货物,但形式上已经拥有了支配货物的权利,构成象 征性交货。例如,英国1893 年货物买卖法第 32 条第(1)款规定“如按照契约的规定,卖方被授权或 者必须将货物送交买方时,则将货交给一个承运人以便运交买方,不论该承运人是否由买方所指定,都 应被表面地视为已经将货物交付买方” ;第 29 条第(2)款规定“如买卖时货物是在第三者控制下,则除非 等到该第三者向买方承认他是代表买方保管货物时。否则不能认为卖方已经交货” 。按照英美法律和公 约的规定,卖方在象征性交货的情况下必须履行如下的义务:第一,如果买方交付承运人的货物没有 清楚地注明有关合同,则卖方必须向买方发出列明货物的发货通知;第二,如果卖方有义务安排运输, 他必须负责订立必要的运输合同,用适当的运输工具,按照通常的运输条件,将货物运到指定地点;第 三,除另有约定者外,如货物由卖方运交买方过程中须经过海运,而按照一般惯例应予保险的,则卖方 须将有关情况通知买方,以便其能办理海洋运输保险。如果卖方未能这样做,则货物在海运途中的风险 应被视为由卖方承担;第四,使货物处于可交付状态的费用,如包装、容器等项费用,除双方另有约定 外,由卖方承担。 此外,合同应被尽可能地一次性履行,如果合同另有约定或只能分次履行,则买方可以分批付款, 直至货物完全交付。 (二)卖方的品质担保义务(二)卖方的品质担保义务 所谓品质担保是指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应与合同规定的数量、员量和规格相符,或在没有约定时按 照法律规定的货物所应具备的通常品质提交货物的义务。也就是说,如果买卖合同中有对货物品质的约 定,则卖方的品质担保义务体现在保证交付的货物与合同相符;如果合同未约定货物的具体品质,则卖 方的品质担保义务体现在保证所交付的货物与法律的规定符合。由此也可以将卖方的品质担保义务区分 为明示担保(express warranties)和默示担保(implied warranties):前者为明示担保,后者为默示担 保。 大陆法系的德国法把卖方对一般货物的品质担保义务称为对货物的瑕疵担保义务,即卖方应保证他 所出售的货物没有瑕疵,而对特种买卖中的货样买卖的品质担保则要求卖方必须保证其所交付的货物与 先前提供的样品具有同一品质。 德国民法典规定,卖方应向买方保证他所出售的货物在风险责任移转 给买方的时候不存在失去或减少其价值,或降低其通常用途或合同规定的使用价值的瑕疵。但是如果买 方在订立买卖合同时,已经知道或者因重大过失不知道出售的货物有瑕疵的,卖方不负瑕疵担保的责任。 同时法律允许当事人以协议的形式免除或者限制卖方的瑕疵担保义务,只要这种协议不是建立在卖方故 意隐瞒其货物瑕疵的基础上。此外, 德国民法典还规定,如果买卖的标的物是为实现质权人的质权而 以公开拍卖的方式出售的,卖方对货物瑕疵不负担保责任。至于什么是货物的“瑕疵” ,在法律中没有更 具体的解释。 公约对于品质担保义务的规定:公约认为货物与合同所约定的数量、质量和规格以及包装 方式等内容相符是最重要的,因此以标题的形式凸显出交付与约定相符的货物是卖方的重要义务。而对 于卖方交付的货物与合同不符的后果,则通过区分是否对合同目的的实现构成威胁,来判断是承担根本 违约的责任还是非根本违约的责任。 根据公约的规定,除当事人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或有其他的约定外,货物相符是依据这样一 些标准判定的: (1)货物适用于同一规格货物通常使用的目的。 (2)货物适用于订立合同时曾明示或默示地通知卖方的任何特定目的,除非情况表明买方并不依赖卖 方的技能和判断力,或者这种依赖对他是不合理的。例如,买方在一项服装销售合同中暗示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部分岗位招聘21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10kV架空线路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 2025辽宁鞍山市海城市王石镇人民政府等三家单位公益性岗位招聘10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时 国土面积 同步测试(含解析)
- 飞针针灸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面向社会招聘事业单位人员7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德阳市旌阳区医疗卫生辅助岗招募30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肃省天水市事业单位招聘270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湖南张家界桑植县交通旅游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斑羚飞渡的考试题及答案
- 2025秋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 动物的家
- GB/T 15620-2025镍及镍合金实心焊丝和焊带
- 名誉顾问聘任管理办法
- 牧昆:亚朵星球怎样用内容打增量 洞察无法逃离日常用真人秀的思路打增量
- 养老机构出入管理办法
- 中医康复科业务学习课件
- DB11-T 751-2025 住宅物业服务标准
- 科技型中小企业教程课件
- 公司董事会会议管理制度
- 【某教学楼荷载及其内力计算过程案例 9400字】
- 护理事业近五年发展规划(2026-203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