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税收的影响_第1页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税收的影响_第2页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税收的影响_第3页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税收的影响_第4页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税收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6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税收的影响摘要详细阐述几种常用的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并举例分析企业在采用不同折旧方法下的应纳所得税额的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可以使每期的固定资产折旧的摊销额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应税所得,进而影响应纳所得税额。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在比例税率的情况下,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使企业负担的所得税现值最少。关键词折旧,加速折旧法,所得税额,现值第一章不同折旧方法下的所得税计算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税种,企业所得税的轻重、多寡,直接影响税后净利润的形成,关系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企业所得税是合理避税筹划的重点。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是影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重要项目。但资产的计价几乎不具有弹性。就是说,纳税人很难在这方面作合理避税筹划的文章。于是固定资产折旧就成为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第一节固定资产的计价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过程,其目的在于将固定资产的所得成本按合理而系统的方式,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内进行摊销。而不同折旧方法使每期摊销额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应税所得,影响企业的所得税税负。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的原值一般为取得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即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以月初应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2/16本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本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指固定资产报废时预计可收回的残余价值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后的余额。预计净残值的多少同样会影响折旧额的计提,现行制度规定,各类行业资产净残值的比例,仍在固定资产原值的35的范围内,由企业自行确定,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LOCALHOST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对所得税的影响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各期应计提的折旧额。因此在确定使用年限时,不仅要考虑固定资产有形损耗,而且应考虑固定资产无形损耗及其它因素。国家对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已作了明确规定,企业必须依照国家规定的折旧年限计提折旧。具体参考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关固定资产的内容。第二节折旧年限对所得税的影响客观地讲,折旧年限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由于使用年限本身就是一个预计的经验值,使得折旧年限容纳了很多人为成分,为合理避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所得税递延交纳,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例1某外商投资企业有一辆价值500000元的货车,残值按原值的4估算,估计使用年限为8年。按直线法年计提折旧额如下00000860000假定该企业资金成本为3/1610,则折旧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000033为8期的年金现值系数。如果企业将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则年提折旧额如下00000680000因折旧而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000033为6期的年金现值系数。尽管折旧期限的改变,并未从数字上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税负的总和,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后者对企业更为有利。如上例所示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则节约资金1149721056339339。当税率发生变动时,延长折旧期限也可节税。例2上述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如果货车为该企业第一个获利年度购入,而折旧年限为8年或6年,那么,哪个折旧年限更有利于企业避税年和6年折旧年限的避税情况、折旧年限8年,年提取折旧60000,折旧各年避税额第1、2年0,第3、4、5年9000,第6年18000,第7、8年18000,避税总和81000元。、折旧年限6年,年提取折旧80000,折旧各年避税额第1、2年0,第3、4、5年12000,第6年24000,第7、8年0,避税总和60000元。可见,企业延长折旧年限可以节约更多的税负支出。按8年计提折旧,避税额折现如下000十180004628按6年计提折旧,避税额折现如下12000十2400032031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4/16品流通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即将固定资产取得成本按合理且系统的方式,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间内进行摊配。这不仅是为了收回投资,使企业在将来有能力重置固定资产,而且是为了把资产的成本分配于各个受益期,实现期间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由于折旧要计入产品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的大小、利润的高低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因此,怎样计算折旧便成为十分重要的事情。第三节几种常用的计算折旧的方法对所得税的影响使用年限法使用年限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扣除预计残值,按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使用年限法又称年线平均法、直线法,它将折旧均衡分配于使用期内的各个期间。因此,用这种方法所计算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中都是相等的。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年折旧额预计使用年限一定期间的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称为固定资产折旧率。它反映一定期间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固定资产年折旧率折旧年限100使用年限法的特点是每年的折旧额相同,但是缺点是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修理费越来越多,到资产的使用后期修理费和折旧额会大大高于固定资产购入的前几年,从而影响企业的所得税额和利润。产量法5/16产量法是假定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会随着使用程度而减退,因此,将年限平均法中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改为使用这项资产所能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数量。其计算公式为单位产品的折旧费用应计折旧资产的估计总产量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当年产量单位产品的折旧费用产量法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折旧和费用的配比情况。工作小时法这种方法与产量法类似,只是将生产产品或劳务数量改为工作小时数即可,其计算公式为使用每小时的折旧费用应计折旧资产的估计耐用总小时数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当年工作小时数使用每小时的折旧费用工作小时法同产量法一样,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折旧和费用的配比情况。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又称递减折旧费用法,指固定资产每期计提的折旧费用,在使用早期提得多,在后期则提得少,从而相对加快了折旧的速度。加速折旧有多种方法,主要有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率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递减分数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数字总和。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折旧年限2100年折旧额年折旧率6/16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年折旧率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快得到补偿。但这并不是指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或多提折旧,因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提折旧,从固定资产全部使用期间来看,折旧总额不变,因此,对企业的净收益总额并无影响。但从各个具体年份来看,由于采用加速的折旧法,使应计折旧额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摊提较多而后期摊提较少,必然使企业净利前期相对较少而后期较多。不同的折旧方法对纳税企业会产生不同的税收影响。首先,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补偿时间会造成早晚不同。其次,不同折旧方法导致的年折旧额提取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因而造成累进税制下纳税额的差异及比例税制下纳税义务承担时间的差异。企业正是利用这些差异来比较和分析,以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法,达到最佳税收效益。从企业税负来看,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采用年限平均法使企业承担的税负最轻,自然损耗法次之,7/16快速折旧法最差。这是因为年限平均法使折旧平均摊入成本,有效地扼制某一年内利润过于集中,适用较高税率;而别的年份利润又骤减。因此,纳税金额和税负都比较小、比较轻。相反,加速折旧法把利润集中在后几年,必然导致后几年承担较高税率的税负。但在比例税率的情况下,采用加速折旧法对企业更为有利。因为加速折旧法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内加快得到补偿,企业前期利润少,纳税少;后期利润多,纳税较多,从而起到延期纳税的作用。下面我们利用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一下企业在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下缴纳所得税的情况例3广东某鞋业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原值为180000元,预计残值为10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如表11所示,该企业适用33的所得税率,资金成本率为10。表11企业未扣除折旧的利润和产量表年限未扣除折旧利润产量第一年1000001000第二年000000第三年1200001200第四年000000第五年600060合计66000660直线法年折旧额估计使用年限534000估计使用年限5年。第一年利润额为1000003400066000应纳所得税为660003321780第二年利润额为900003400056000应纳所得税为560003318480第三年利润额为;1200003400086000应纳所得税为8/16860003328380第四年利润额为800003400046000应纳所得税为460003315180第五年利润额为760003400042000应纳所得税为420003313860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217801848028380151801386097680应纳所得税现值为2178018480283801518013860、分别为1、2、3、4、5期的复利现值系数,下同。产量法每年折旧额每年实际产量合计产量第一年折旧额为1000466036480利润额为1000003648063520应纳所得税为635203320961第二年折旧额为0046603283利润额为9000032832571应纳所得税为5716833第三年折旧额为120046604377利润额为12000043776762应纳所得税为762243325153第四年折旧额为004660291利润额为80000291845081应纳所得税为501863316769第五年折旧额为04660277利润额为76000277254827应纳所得税为4827533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为9/16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1估计使用年限100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双倍直线折旧率会计制度规定,在计算最后两年折旧额时,应将原采用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用当年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减去估计残值,将其余额在使用的年限中平均摊销。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1510040第一年折旧额为1800004072000利润额为100007200028000应纳所得税为28000339240第二年折旧额为4043200利润额为900004320046800应纳所得税为46800331544第三年折旧额为4025920利润额为1200002592094080应纳所得税为940803331046第四年后,使用直线法计算折旧额第四、第五年的折旧额214440第四年利润额为800001444065560应纳所得税为655603321634第五年利润额为760001444061560应纳所得税为615603320314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2401544497680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10/16924015444年数总和法每年折旧额可使用年数使用年数和本例中,使用年数总和为123451第一年折旧额为5155666利润额为100000566664333应纳所得税4333433第二年折旧额为4154533利润额为9000045333446应纳所得税4466733第三年折旧额为31534000利润额为1200003400086000应纳所得税860003328380第四年折旧额为2152266利润额为80000226665733应纳所得税5733433第五年折旧额为1151133利润额为7600011333646应纳所得税6466733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28380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28380如果将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进来,将应纳税额折算成现值,结果下表所示表12不同折旧方法下的应纳税额及现值单位元年限直线法产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第一年第二年18480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13860总计现值从表中可以看出,采用加速折旧计算的第一年应纳税额最少,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第一年只缴纳税款9240元,年数总和法下第一年缴纳税款为元,11/16而直线下法则需缴纳21780元。从上面计算中,不难得出,加速折旧法使企业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多,冲减了税基,从而减少了应纳税款,相当企业在最后的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对企业来说可达到合法避税的功效。从应纳税额的现值来看,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少,年数总和法次之,而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多。原因在于加速折旧法在最初的年份内提取了更多的折旧,因而冲减的税基较多,使应纳税额减少,相当于企业在初始的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这样,其应纳税额的现值便较低。在运用普通方法计算折旧时,由于直线法将折旧均匀地分摊于各年度,而产量法根据年产量来分摊折旧额,该企业产量在初始的几年内较高,因而所分摊的折旧额较多,从而较多地侵蚀或冲减了初始几年的税基。因此,产量法较直线法的节税效果更显著。在比例课税的条件下,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企业节税,因为它起到了延期缴纳所得税的作用。第二章固定资产更新的所得税筹划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更新,会引起企业的折旧、付现成本、设备变现价值、设备最终残值等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变动,这些因素又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所得税额的大小。企业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现金流出,所以做好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中的所得税筹划工作,对企业很有现实意义。下面从各因素个体和整体两方面进行分析,12/16并选用现金流出总量作为更新决策的依据。第一节个体筹划分折折旧折旧作为企业的成本项目,它越多,企业所得税就越少。折旧这种减少企业所得税负的作用,被人们称为“折旧抵税”或“税收挡板”。例4甲、乙两公司在某一纳税期内,有相同的收入60000元及相同的付现费用10000元,甲公司另有折旧费用8000元,乙公司没有。下面分别计算两公司的税后利润及营业现金流入。甲公司税前利润6000042000所得税420003313860税后利润420001386028140营业现金流入28140800036140乙公司税前利润600001000050000所得税500003316500税后利润;500001650033500营业现金流入33500甲公司比乙公司多流入营业现金36140335002640可见,在销售收入和付现费用相同的情况下,甲公司因为有8000元的折旧而比乙公司多出现金流量2640元。因此,在折旧费用可以全部税前列支的情况下,其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可按下式计算所得税减少额折旧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这里所指的付现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了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而引发的现金支出。它的特点是即发即付,如本期购买润滑油本期就支付这项现金,而不会拖到下期才支付,并且是全部记入当期的成本费用。它不包括年修理成本,因为年修理成本往往是作为预提费用而分摊于若干13/16个纳税期间。因此在下面的综合实例中年付现成本不包括年修理成本,而将其单独作为一个影响因素。例5甲公司在某一纳税期内,由旧设备生产的产品取得销售收入共100000元,该旧设备引发的付现成本共计20000元。甲公司拟更新设备,假设新设备生产的产品取得的销售收入仍为100000元,由于新设备性能好而减少润滑油的购买量等原因,付现成本减少到12000元。这项更新决策引发的付现成本对企业税后利润的影响计算如下未更新前的税后利润计算税前利润1000002000080000所得税800003326400税后利润800002640053600更新后的税后利润计算税前利润1000001200088000所得税880003329040税后利润880002904058960可见,更新设备后公司的税后利润增加58960536005360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更新决策后,实际付现成本减少了8000元,税后利润却只增加了5360元。由此知道,可以在税前扣除的成本项目,对企业税后利润的影响不是其实际支付额,而要剔除其所得税的那部分。具体计算可按下式进行税后利润增加额付现成本减少额其他因素旧设备变现损失与收益、最终报废残值净收入等是固定资产更新决策引起的另外一些因素。它们直接增加或减少企业的应税所得额,因此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只要分清是收益还是损失,再与所得税税率相乘14/16即可。第二节整体筹划分折例6某企业拟对现有旧设备进行更新,市场上有同类新设备A和属于环保设备,可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B是非环保设备,必须采用直线法。由于B是非环保设备,企业要支付环境污染治理费,因此,B每年的付现成本要多于A设备。另外,据企业技术人员分析测定A设备的最终报废残值收入也要高于B设备。企业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0。新旧设备具体情况清单如下,见表21表21新旧设备具体情况表单位元项目旧设备新设备A新设备B原值1250001000005000税法规定残值000000400税法规定使用年限已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年付现成本12000000500年修理成本000三年后大修成本8000最终报废残值收入00015000000目前变现价值5000年折旧额第一年000084000400第二年000088000400第三年0000192000400第四年06000400分别计算使用不同设备产生的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继续使用旧设备产生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旧设备变现价值损失引起的现金流出量现值45000145000变现损失减税引起的现金流出量现值3316600元每年付现成本引起的现金流出量现值1200025486每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