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八章教案_第1页
毛概第八章教案_第2页
毛概第八章教案_第3页
毛概第八章教案_第4页
毛概第八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了解选择的历史过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内容。1、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设问: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怎样一步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强调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其实凭票供应不是我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联最早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美国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也发放过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包括后来八十年代,家里如果要购置电视机、洗衣机还得找人托关系。时至今日,世界上的经济体系大多是市场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但仍有部份国家如古巴、伊朗、朝鲜采用计划经济。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财、物都集中在中央,由国家进行统一调配,所有商品的价格也都是由国家规定的。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提出,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看不见的手)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所以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显然不适应当时经济的发展。那么为什么我国当时还要发展计划经济?这是由多种主客观因素决定的。1、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中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大体上都是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由于种种原因,各国都建立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l 从客观上看: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实行计划经济有利于解决我国建国初期所面临的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第1、 这一体制便于国家直接参与经济生活,壮大公有制经济,从而巩固政权;第2、 第二、在国内经济生活紊乱、国际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的条件下,实行这一体制是稳定经济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工业化积累的有效方法;第3、 这一体制适于协调宏观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集资源配置功能和社会协调功能于一身,在最大限度地进行工业化积累的同时,维持人民较高的就业水平和基本的生活需要。l 从主观上看: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它在社会经济规模不大,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还比较简单,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处在外部被包围、封锁的情况下,对于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制止战乱,奠定工业化基础,均起过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承认我们的是苏联,当时的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无疑会对我国的经济体制选择产生巨大的影响。当时苏联的领导人包括列宁、斯大林等都主张实行计划经济,而苏联为什么会选择计划经济呢?科学社会主义之前是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它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著名代表人物为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主张建立一个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共选举产生。书中展示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是没有商品,没有交换,更不要说剥削了。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并没有看到他在书中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的诞生,所以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描绘中也提到了没有商品、没有交换、没有货币等,所以,在马恩之后,列宁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也是这样认为的,再之后,斯大林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来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苏联模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阐释了同为社会主义的中国选择计划经济的原因。2、计划经济体制的含义及特点l 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和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主要的经济活动按计划规定进行,国家计划不仅调节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而且覆盖社会主义企业和居民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l 计划经济体制具有非常强的资源动员能力,它能够利用行政手段在较短的时期内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重点建设。3、 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我们今天可能讲市场经济比较多,但也不能全盘否定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在不同的时代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计划经济时代,在举国体制推动下,我国在重大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两弹一星”工程就是这一时期的成功案例。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相距仅仅32个月之后,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从首次原子弹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中国用了不到3年,2年零8个月。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可以说,两弹一星奠定了今天中国航空工业的基础。正如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4、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曾经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联系的日益复杂,这种体制的弊端就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第一、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管得过死,权力过于集中;第二、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第三、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第四、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比较单一。5、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制改革探索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开始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进行反思,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纠正“大跃进”中的错误时指出,即使实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是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仍然可能存在。针对“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毛泽东还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 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即在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许保留一部分个体经营、一部分产品自由生产、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由于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分别看作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当时提出的改革措施至多只是加强一些市场调节的力度和作用,不可能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总的框架。此后由于“左”的思想的发展,这种探索没有也不可能继续得到前进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计划经济是一个范围很大的体系,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我国的经济改革一直以来就是在抛弃计划的体制。经济改革最早是1978年从农村开始的,改农村公社的高度统一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在农村改革取得成功后,开始了城市工业的改革。国企改革后来成为经济改革的中心,一直延续到现在。 计划经济体制除了经济方面外,还有社保、医疗、教育等一些社会方面。我国的改革到现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三大产业发展迅速,市场机制逐步完善并良好发展。目前面临较大的问题正是社保、医疗这些公共部门方面。如看病难、社会保障落后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亟待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是所有者缺位、激励约束机制失灵,价格对经济没有指示性,由此导致劳动者积极性底、市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最终结果是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我国经济改革其实是改变这种体制,引入市场竞争,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最终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 市场经济理论形成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第一阶段,1978-1983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 第二阶段,1984-1987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第三阶段,1987-1991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理论要点: 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中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8、 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四大之后,我国的经济改革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加速推进。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目标和任务; 2007年,十七大提出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