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主要内容:本课程全面分析、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及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创作经验及教训,系统分析和描述中国现代文学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梳理和反思现代文学思潮、文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艺思想论争。 教材:唐弢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册) 纲要: 一、“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学的诞生 1“五四”文学革命既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它承继了梁启超、黄遵宪等人提倡的“新民”、“救国”的近代文学改良精神,而其直接的背景和动力,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兴起“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2文学革命及其发展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刘半农、钱玄同和周作人从形式与内容等不同角度倡导新文学。 创作实绩:鲁迅的狂人日记。胡适与新青年同人的白话新诗尝试。每周评论、新潮、星期评论、少年中国等副刊上显示的创作实绩。 文学革命带来观念的变化。 3与守旧复古思想的论争。 与林纾等人复古思想的论争。与学衡、甲寅派论争。 4新文学社团的蜂起与刊物的兴盛。 文学研究会与有着相近倾向的社团如语丝社、末名社等社团述略。创造社及南国社、弥洒社、浅草沉钟社等简介。新月社与春雷社等。5“五四”十年文学创作潮流概观。 6“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二、鲁迅的小说 1鲁迅的生平、思想发展与创作概况。 2呐喊、彷徨以生活体验的深切、表现格式的特别与艺术上富有独创性著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 3狂人日记的理性批判精神和狂人形象。 4阿Q正传改造民族灵魂的代表作。 5鲁迅农村题材的小说祝福、故乡、离婚等。 6鲁迅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的小说伤逝、在酒楼上、孤独者、孔乙己、白光等。 7故事新编。故事新编与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故事新编的艺术手法。 8鲁迅小说与现代化文学转型。 郭沫若的诗歌 1郭沫若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2女神。创作过程与版本修改。抒情主人公形象分析。基本思想与泛神论影响。革命浪漫主义特色与外来影响。诗体形式。女神在中国新诗史上的意义和贡献。 3郭沫若的其它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等评介。 四、初期新诗与20年代诗体流变 1尝试集和初期白话诗。胡适与尝试集。尝试集的思想内容和文体形式。瓦低釜集、扬鞭集的思想内容与民歌风韵。诗人康白情、沈尹默、俞平伯、周作人与诗歌。诗月刊与诗集雪朝。早期白话诗的艺术特点。 2小诗派与湖畔诗社。冰心的繁星、春水。宗白华的流云。 3象征派诗与新月派诗简介。 4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渐次兴盛及其对早期新诗的影响。蒋光赤的新梦、哀中国评介。苏俄文学的影响。 五、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和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 1李金发的生平与创作。李金发的微雨、食客与凶年。穆木天的旅心。冯乃超的红纱灯等。象征诗派的创作特点。 2闻一多的生平与创作。闻一多的新格律诗理论和实践。诗集死水。徐志摩的生平与创作。代表作再别康桥等赏评。徐志摩抒情诗的艺术成就。朱湘与饶孟侃、刘梦苇、陈梦家等后期新月派诗人。 六、叶绍钧与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小说1新潮和晨报副刊上的小说,目的几乎都在于提出问题,进行思想启蒙。它们都是问题小说。 2问题小说重要作家冰心与她的小说。庐隐、王统照、许地山的小说。 3叶绍钧的小说创作。生平与创作。小说作品分析及创作风格。总结:他的小说代表着文学研究会作家从“问题小说”起步而走向乡土写实的共同创作历程。 4鲁迅、叶绍钧之后,文学研究会以及语丝社、未名社还涌现了一批写乡土文学的青年作者。成就比较突出的有鲁彦、彭家煌、台静农等。台湾乡土小说与赖和。 520年代乡土小说的贡献及后来的流变。 七、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的小说 1“自我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2郁达夫生平与创作概况。沉沦与“零余者”形象。郁达夫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辨析。郁达夫中后期小说的变化。 3冯沅君的卷 集、郭沫若的早期小说及创造社其它作家的小说。 4创造社作家“自叙传”抒情小说的特点。5与此相似的其它社团的小说创作。 八、周作人、朱自清和“五四”时期的散文 1“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概览。 2周作人及其散文评介。周作人散文理论与其开创的“言志派”散文及影响。俞平伯等的散文。 3朱自清散文。名篇赏析。艺术特色。 4冰心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散文。冰心散文及思想艺术特色。许地山、叶圣陶的散文简介。瞿秋白的文艺性通讯。 5创造社作家的散文。郁达夫的散文及特点。郭沫若散文简介。 6徐志摩散文的华丽风格。梁遇春与他的散文。陈西滢及“现代评论”派的“闲话”散文。 九、鲁迅的野草和朝花夕拾 1野草简介及创作背景。野草的内容及艺术成就。野草对散文诗创作及中国现代文学的启示和意义。 2朝花夕拾介绍。朝花夕拾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十、田汉等剧作家与初期话剧 1春柳社和文明戏。民众戏剧社和上海戏剧社。易卜生的影响和社会写实剧。 2田汉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代表作分析。田汉话剧的艺术特点。 3创作社作家郭沫若、郑伯奇等的剧作。 4熊佛西、陈大悲、宋春舫等人提倡的“趣味性”“国剧运动”。 5欧阳予倩等的历史翻案剧与“价值重估”的“五四”精神。潘金莲等剧介绍。 6丁西林及其现代喜剧。“优雅的喜剧”特色。 十一、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和30年代文学潮流 1无产阶级文学论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趣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基本理论主张。革命文学倡导者的主要错误。鲁迅、茅盾同创造社、太阳社的争论。 2“左联”的成立及主要文学活动:成立之后的主要文学活动与创作实绩。“两个口号”的论争与“左联”的自动解散。缺点与错误。 330年代的文艺思想论争: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腐蚀论争。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关于“大众评议语文论争”。 430年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与特点。 十二、丁玲、张天翼等作家的小说 1蒋光慈和“革命小说”。 蒋光慈作品介绍分析。其它“革命小说”派作家作品介绍。“革命小说”的特点与不足。 2柔石和胡也频。 柔石作品简析。胡也频作品简析。 3丁玲前期创作。 丁玲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韦护、水等作品分析。前期创作的不同走向。 4张天翼的小说创作。 张天翼及社会讽刺小说。内容与艺术特点。 十三、艾芜、吴组缃等作家的小说 1艾芜的早期小说。 短篇小说集南行记、南国之夜简析。人物形象与创作特点。 2吴组缃的小说创作。 西柳集、饭余集中部分短篇小说简析。精致的艺术手法和较高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 3叶紫等作家的创作。 叶紫的小说丰收简介。除此,魏金枝、蒋牧良、沙汀、丘东平、草明、欧阳山、荒煤等左联小说家的创作,共同构成了“左联”小说主潮。 4萧红、萧军和“东北作家群” 八月的乡村、生死场等小说作品简析。艺术特点。“东北作家群”介绍。 十四、茅盾的小说 1茅盾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2蚀、虹思想内涵、形象、艺术简析。 3子夜。吴荪甫等形象分析。艺术特点。现实主义方法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4林家铺子、春蚕等农村题材短篇小说简析。 5腐蚀与霜叶红似二月花。 十五、老舍的小说 1老舍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2从老张的哲学到离婚。代表作简介。幽默笔调与喜剧性手法。 3月牙儿、断魂枪等短篇小说。 4著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情节及人物形象分析。艺术特点及文体风格。 5四世同堂分析。 十六、巴金的小说 1巴金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2灭亡和爱情三部曲。 巴金前期小说的题材特点:社会革命和家庭革命。灭亡简析。爱情三部曲简析。与早期“普罗小说”之比较。 3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分析家。 激流三部曲把现代小说自郭沫若漂流三部曲开始的“三部曲”形式推向成熟,为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4憩园与寒夜。 憩园内容与艺术简介。寒夜人物形象与艺术风格分析。 巴金前后期小说艺术风格的变化。 十七、沈从文的小说 1沈从文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2乡野与都市对立的小说世界。 沈从文的审美选择:生命哲学与自然人性。小说题材:湘西社会与都市人生。 3边城与长河。 边城分析:人物形象和自然的人生形式。长河简析。 4意境与文体。 十八、“京派”小说与“现代派”小说 1“京派”小说。 主要作家除沈从文外,有废名、凌叔华、萧乾、林徽因及稍后的汪曾祺等。废名、凌叔华、萧乾小说作品简析。“京派”小说的特点。 2“现代派”小说。 与“京派”对立并曾论争过的在上海的“新感觉派”作家,主要有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等。代表作家及作品分析。“现代派”小说的特色和倾向。 十九、李劼人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1李劼人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代表作“大河小说”三部曲简析。艺术特点。 2靳以等作家的创作。 3张恨水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成名作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分析。40年代小说。 4杨逵的小说。 二十、臧克家和中国诗歌会的创作 现实主义诗歌和现代派诗歌构成30年代诗坛两大潮流对峙的局面。 1殷夫和中国诗歌会的创作。 殷夫的创作及特点。中国诗歌会(主要诗人有蒲风、王亚平、温流、穆木天等)的创作,特点与缺点。 2臧克家前期的诗歌创作。 前期诗歌贯穿坚忍、苦斗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内容广泛。艺术特点。抗战后诗歌内容的艺术风格有较大变化。 二十一、戴望舒、卞之琳和现代派诗 1现代派诗的形成、特点及演变。 重要诗人有戴望舒,“汉园三诗人”即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废名、林庚等。象征主义的表现方法和散文化的自由体形式。 2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早期诗的内容和抒情形象。向现代派过渡的标志:雨港的象征主义手法。成熟期的现代派诗我底记记、断指等。抗战后的变化。 3、汉园三诗人等。 从新月派走向现代诗风的卞之琳。卞之琳对诗的技巧与形式的探索。何其芳前期的诗美追求与40年代诗美的变化。李广田、废名、林庚的诗歌简介。 二十二、30年代的小品散文 1李广田、何其芳的抒情散文。 李广田有画廊集、银狐集、雀蓑记等多种。30年代和40年代散文的特点。何其芳的画梦录简析。 2丽尼、陆蠡、缪崇群的抒情散文。 3夏丐尊、丰子恺的叙事散文。 4林语堂、老舍的幽默小品及其它。 林语堂“语丝”时代的散文剪拂集等。30年代“语录体”散文。侨居海外后的散文如生活的艺术等。老舍的幽默小品和写景散文。相似的作家还有马国亮、钱歌川等。30年代的游记散文。 二十三、鲁迅和30年代的杂文及报告文学 1鲁迅的杂文。 鲁迅杂文创作的两个时期:前期从坟至华盖集续编;后期从而已集到且介亭杂文末编。鲁迅杂文的内容、形式特点与审美特质。 2瞿秋白和“鲁迅风”杂文。 30年代,瞿秋白的“鲁迅风”杂文多为政治批判和文化批判。“鲁迅风”杂文作者群。 3报告文学简介。 二十四、30年代的剧运和剧作 130年代剧运和剧作概况。 大革命失败后活跃在上海的五大戏剧团体:南国社、复旦剧社、上海戏剧协社、辛酉剧社、摩登剧社。上海艺术剧社。“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国防戏剧”运动。 30年代戏剧创作的基本特点。 2洪深的剧作。 洪深的生平与剧作概况。20年代剧作赵阎王等简析。30年代农村三部曲简析。抗战胜利后闹剧鸡鸣早看天简析。洪深现实主义剧作的特点:理性色彩,社会问题剧与宣传剧的综合。 3李健吾等作家的剧作。 剧作概况与代表作简析。特点与贡献。 二十五、曹遇的剧作 1曹禺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2雷雨、日出、原野。 雷雨是一部家庭悲剧。周朴园、蘩漪、鲁贵、周萍形象的分析。雷雨的艺术特征。日出的内容,重要人物形象分析和结构特点。原野的思想内含、人物形象及艺术特点。 3北京人和家剧情、人物和艺术分析。曹禺剧作风格的变化。 4曹禺剧作的艺术成就和贡献。 二十六、抗战文艺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与40年代文学思潮 1战争时空下的文学格局和文学进程。 抗战初期(3773810)。抗战中期(3810449)。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449499)。 2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毛泽东的讲话。 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背景。讲话的基本内容。讲话发表后的文学情势。 3抗战以来的文学论争及其理论焦点。 二十七、田间、冯至及其他诗人的诗作 1民族的战歌田间、光未然等的诗作。 田间诗的内容与形式特点。田间与街头诗。光未然、高兰等与朗诵诗。 2沉思的诗冯至、力扬、冯雪峰及其它。 冯至诗歌概况。早期抒情诗和抗战时期的十四行诗。力扬、冯雪峰等诗人的诗作简析。 3讽刺的诗袁水折与臧克家。 袁水拍的讽刺诗及艺术特点。臧克家四十年代的讽刺诗。 4叙事长诗介绍。 二十八、艾青的诗 1艾青的创作历程及其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2艾青诗歌的主导语象和基本主题。 3忧郁的情调和崇高的风度艾青诗歌的美感特征。 4现代的现实主义艾青诗歌的艺术成就。 二十九、“七月派”与“九叶派”的诗 1“七月派”诗。 “七月派”主要诗人和理论家。“七月派”主要诗人作品简介。“七月派”诗的主要特征。 2“九叶派”。 “九叶派”诗人简介。“九叶派”诗学主张及诗学理想。诗人的诗歌实践。 三十、沙汀、姚雪垠等作家的小说 1丘东平、姚雪垠与初期抗战小说。 初期抗战小说以短篇为主。带有较强的新闻报导性和宣传鼓动性。丘东平小说简析。姚雪垠小说简析。 2张天翼与讽刺暴露小说。 张天翼是讽刺暴露文学思潮的先锋。华威先生等讽刺小说分析。其他作家的讽刺小说。 3沙汀、艾芜和社会分析小说的新收获。 沙汀是本时期社会分析小说的代表作家,著名的长篇“三记”即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分析。艾芜丰饶的原野、故乡、山野等小说简析。 三十一、师陀、钱钟书、路瓴等作家的小说 1师陀等作家与小说创作中的文化分析倾向。 抗战进入中期之后,作家自觉地在小说中对民族的历史与现实进行文化分析。“京派”小说家废名、沈从文与萧红、老舍、巴金等作家的小说简析。师陀小说分析。师陀小说主要风格。 2路翎、钱钟书与表现知识分子人生探索的小说。 路翎:社会政治范畴内的探索者。路翎主要代表作财主底儿女们等分析。路翎小说的主要特征。钱钟书:朝向人本的形而上层面的探索者。代表作围城等分析。艺术特征。其它表现知识分子人生探索的长篇小说。 3现代罗曼司的兴盛及其它。 徐讦、无名氏与现代罗曼司。徐讦的代表作鬼恋、风萧萧等,无名氏的代表作塔里的女人、北极风情画、野兽野兽野兽等小说分析。现代罗曼司的意义。 4其它新人新作。 三十二 夏衍、于伶的剧作及其他 1抗战初期的抗敌宣传剧。 2夏衍和为知识分子写心的“正剧”。 陈白尘的岁寒图、袁俊的万世师表等“正剧”简介。夏衍代表作上海屋檐下、心防、法西斯细菌等剧内容、形象分析。独特的艺术风格。 3于伶和为市民及其他下层群众写真的悲喜剧。 于伶:市民悲喜剧的代表作家。夜上海、长夜行等剧作分析。其它剧作家的作品。 三十二、郭沫若等的历史剧和陈白尘等的喜剧 1历史剧创作潮和郭沫若的屈原等剧作。 30年代历史剧的主要特征。郭沫若屈原等历史剧分析。其它作家如阳翰笙、欧阳予倩等的历史剧以及“孤鸟”历史剧创作。 2陈白尘和讽刺喜剧创作潮。 陈白尘的讽刺喜剧升官图等内容、艺术分析。宋之的、吴祖光等讽刺喜剧的创作。 3风俗喜剧的新发展及其他。 三十四、散文的拓展与提高 1报告文学的繁荣。 这期间,纪实性的战地通讯、战地报告文学相当繁荣。职业记者为此作出了卓越贡献,突出的有萧乾、范长江等。进入40年代,解放区的报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