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小学音乐教研会2006年度工作总结汇总_第1页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教研会2006年度工作总结汇总_第2页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教研会2006年度工作总结汇总_第3页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教研会2006年度工作总结汇总_第4页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教研会2006年度工作总结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教研会2006年度工作总结紧张的2006年即将结束,本年度广州市音乐教育研究会坚持贯彻“以审美和创造为主题,以班级课堂教学器乐化和实施民族民间音乐母语的教育为特色”的广州市音乐学科新课程战略目标,教研工作扎实稳妥,层层深入,逐步推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现总结如下:一、课题引领,稳妥推进“人人器乐,人人合奏”的班级课堂教学器乐化战略目标器乐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对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认为:实施器乐教学是在音乐学科中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中小学器乐教学,很多国家已经把它纳入国民教育的发展战略。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提出“人人器乐,人人合奏”的班级教学器乐化战略目标,是符合新课标精神和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促进广州市音乐教育与国际音乐教育接轨的有效途径。2006年5月,由广州市教研室会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向国家申报的课题器乐教学中的学生音乐素质和创造思维培养研究,成功获得国中国教育学会的“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该课题获得了全国各省市音乐教师的热烈反响和热情支持。目前,申请参与子课题立项有广东省(广州市)、黑龙江省、天津市、海南省、湖北省、四川省、重庆市、福建省、江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十个省、市、自治区。在广州,申请子课题立项的学校就有五十余所。子课题的内容灵活多样,充分体现了教师们的创新精神及敏锐的研究触觉。本学期第十八周周四(2006年12月28日),我们在广州市第三中学礼堂成功举办了“广州市首届中小学生课堂器乐(竖笛)比赛”。比赛形式有重奏、有合奏,比赛作品有中国、有外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表演精彩,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其中唐振宇老师指挥的署前路欧洲竖笛套笛乐队的合奏表演最为精湛,他们以优美的音色、均衡的声部、巧妙的编排使乐队获得了美妙的交响性效果,也当之无愧地夺得了小学第一名的好成绩。恒福中学扬秋玲老师指挥的该校高中生欧洲竖笛套笛乐队演奏的名曲丝绸之路和二泉映月时而把人带入那久远时代的神秘大漠、时而把人们带入华彦均所描绘的二泉映月情景,乐队以多声部、多层次极具感染力的表演,打动了在场的听众,该乐团获得中学组第一名;由陈文娟、贺丽萍老师辅导的广州开发区中学四人重奏组,以恰当的选曲、娴熟的技巧、精心的配器使重奏组的室内乐效果特别明显。来自荔湾区的市一中欧洲竖笛乐团,尝试将长笛、单簧管等木管乐器与竖笛结合,收到较好的效果。来自天河区先烈东路小学四年级三班的竖笛乐团的精彩表演,充分体现了器乐教学面向每一个孩子、提高每一个孩子素质的精神。而来自农村地区的竖笛乐团的高超表演,向人们证实了竖笛是一种很具适应性的乐器,当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时候,他们的表现绝不比城市学生差。如番禺区大岗中心小学和大岗岗城小学两个乐团极具交响性的表演,让农村的孩子尝到了“人人器乐、人人合奏”的乐趣,更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比赛中最为有特色的要数白云区仁和一小高音竖笛合奏了,他们除了竖笛以外,还特别添加了当地的民间特色打击乐器碗琴(有音高序列的碗),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编演边敲,与和谐悠扬的笛声相得益彰,别具一格,颇有风味。他们将“班级课堂教学器乐化”与“推行民族民间音乐母语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了可喜的一步。本次比赛中、黄埔区也有不俗的表现,其竖笛重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增城、从化因路途遥远、我们基于安全的考虑,让他们送出录像光碟参评,屏幕上出现孩子们在校园里、树荫下的合奏,体现了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精神。他们积极认真的参与意识确实非常感人。在组织本次课堂器乐(竖笛)比赛的过程中,老师们反馈,在音乐课堂引入器乐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歌唱、视唱能力、培养学生多声部的音乐耳朵、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切实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在实施器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实现了二个突破:即突破了过去单纯齐奏的层面,使器乐演奏走向“合奏化”、“交响化”;突破了过去器乐演奏“七声音阶乐器”的局限性,而走向了演奏“十二平均律乐器”的高层面,这就使得学生有可能通过器乐学习接受东西方多元音乐文化的熏陶。此外,越秀区、白云区等区坚持在全区比赛的基础上挑选赴市参赛的队伍,以此促进课堂器乐化的实施。我们相信,在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发挥教师们的能动性,通过课题的引领作用,我们会尽快实现“人人器乐,人人合奏”的班级教学器乐化战略目标。 二、开发资源,切实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母语教育近几年,我们一直重视开发地方特色音乐课程资源,切实推动了广州市民族民间音乐母语教育,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广州特色音乐课。本年度,配合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组织了相关专家培训和教研比赛活动。上学期,我们邀请了著名音乐学家、星海音乐学院陈天国教授在广州一中高中部报告厅举办一场生动的“广东民间音乐扫描”专题讲座,受到了广大音乐教师的欢迎,也增进了老师们对广东民间音乐的了解和喜爱,并自觉地将民间音乐运用于教学中。本学期第十六周周五(2006年12月15日)全天,我们在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报告厅,举办“全市中小学地方特色音乐课精彩教学片段现场演示比赛”及“全市高中音乐课精彩教学片段现场演示比赛”。十二个区(市)参赛教师立足本地,挖掘资源,开发特色,为我们呈现了一节节富有地域性、民族性、艺术性、创造性、生成性、趣味性的精彩纷呈教学片段。萝岗区火村小学刘桦老师的粤音粤情,以火村本地“私伙局”为特色,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性教学方式为特点,展示的精彩教学片断图文声像并茂;广州市第十一中学张莹老师的西关文化的奇葩以荔湾区享誉中外的“西关文化”为载体,为我们呈现了独特的西关音乐风情。从化市谢镜新老师执教的南国红豆、梨园春秋夕阳颂赏析与实践结合,特别是谢老师入情入境的生动演唱,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这些课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要求、体现区域地方特色音乐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进一步推动了全面开展广州市民族民间音乐母语的学习与应用的工作。三、积极配合,多种形式促进学校合唱教学的开展广州市学校合唱节是广州市极具特色的一项重大音乐赛事,以其演唱水平高、参与面广为特点,在全国颇具影响力。今年是广州市第十届学校合唱节,以 “分享音乐、同创梦想”为理念,以促进各团队友好合作和对合唱艺术更高层次的追求为目标。我们积极配合广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的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教研活动。1、举办中小学、高中的合唱歌曲即兴伴奏专家讲座2006年3月10日,我们邀请了著名作曲家、钢琴教育家、星海音乐学院教育系主任陈述刘教授,在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举办了全市合唱歌曲即兴伴奏专家讲座。陈教授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语言风趣、方式灵活,讲座的实用性很强,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反响非常好。2、举办了合唱训练专家培训活动2006年4月7日,我们在天河区华阳小学举办了合唱训练专家培训活动,邀请了全国合唱学会副会长,著名合唱指挥家余贞一教授,为全市(含各区县)的音乐教师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现场合唱讲座和合唱示范训练展示。到会者异常踊跃,据不完全统计,当天到会的人数超过一千五百人以上,除了广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地区也有不少老师参加听课,场面动人,教研效果喜人。3、举办全市合唱课堂教学录像比赛第十六周,我们举办全市广州市中小学(含高中)合唱课堂教学录像比赛。活动的宗旨与第十届合唱节的理念相一致,即“人人参与合唱活动,使合唱成为每一个孩子的共同分享,从而促进每个孩子的音乐素养、合唱能力的提高”。本次合唱课堂教学录像比赛充分体现了培训的成果。以上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学校合唱艺术普及化,奏响了本届合唱节的序曲。四、认真落实,深入开展综合艺术课的实验工作广州市学校综合艺术课程的实验已正式启动,我市四区(越秀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六校(东风东路小学、十六中学、金兰苑小学、四十三中学、华康小学、黄边小学)确定为广州市艺术课程实验区和实验学校。本年度的主要工作如下:1、举行“广州市首届学校艺术课程实验研讨会”上半年,我们在荔湾区金兰苑小学成功举办“广州市首届学校艺术课程实验研讨会”,观摩了该校两位教师的研究课,请该校教师作经验介绍等等。对各实验学校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该校在实验中学生不用教材(还是订音乐、美术教材),老师掌握教材的做法,被其它实验学校广泛采用。2、举办“广州市学校综合艺术课程实验培训”2006年9月12日,我们在荔湾区金兰苑小学举办“广州市学校综合艺术课程实验研讨会”,就艺术课程的实验工作开展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解读艺术课标要领,简介相关国家艺术教材;公布我市实验课题纳入全国“十五”规划课题;布置本学期“四区六校”实验成果目标与相关操作方法;指导实验教师进行观摩课的选题。培训活动使实验学校教师明确了方向,找准立足点,为稳步开展实验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行动支持。 3、开展与外省兄弟城市小学音乐与艺术研究课广州交流展示会2006年12月1日在天河区华阳小学开展了“武汉市武昌区小学音乐与艺术研究课广州交流展示会”。参加交流展示会的武汉市武昌区四位小学老师的课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李瑛老师的课放得开,李霞老师的课体现了平等、亲和力,段小龙老师的课情感投入,朱江老师的课充满童趣本次活动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少老师纷纷把自己的感想体会整理成文,投稿到“广州音乐教育网”,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艺术课程的开展。在天河区的教育网站“天河部落”上,天河区的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老师们反映:我们就是需要看这样高水平的课,就是需要多开展这样的交流。五、成果丰硕,圆满完成广州市重点课题开展中小学生音乐创造活动的研究结题工作广州市重点科研课题开展中小学生音乐创造活动的研究在第一、二两个阶段的工作过程中,各实验点都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并形成各自的特色,2006年4月24日开展中小学生音乐创造活动的研究课题进入最后结题阶段,为确保结题的质量,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向各区、县级市教研室、各实验学校发出上交结题材料的通知。各实验点认真地进行了总结工作,他们将实验报告、总结、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表格、数据、图片、录像碟等汇编成册,并邀请专家到学校去,采取听课、座谈、测试等方式进行鉴定,并严格填写结题验收鉴定表格。经过专家的评审,认为广州市开展的中小学生音乐创造活动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圆满成功!课题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1、开展音乐创造活动,较好地揭示了音乐创造活动与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促进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思维得以拓展;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的进步。2、开展音乐创造活动,改变了音乐教与学的方式,优化了课堂教学,使常态的音乐教学更具生成性和创造性子课题多而新颖;学生作品多而出色;形成了指导学生开展音乐创造活动的模式与策略。3、开展音乐创造活动,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了一支广州市优秀的音乐教育教学科研队伍。六、关注薄弱,积极促进农村教育本年度,在关注薄弱区(市),尤其是农村音乐教育方面,我们也作了大量的工作。市音乐教研员深入郊区的区(市)开展了器乐教学、创作教学等专题讲座,受到了农村教师的热烈欢迎。2006年6月和2006年11月,我们分别组织市音乐教研会的几位负责人会同市骨干音乐教师一起开展“从化送教下乡” 和“增城送教下乡”活动。“从化送教下乡”活动中,越秀区十七中于晶老师和萝岗区开发区中学陈文娟老师分别进行现场高中教学交流。于晶老师执教了一节高中戏剧模块戏剧创编,陈文娟老师执教了一节高中鉴赏模块茉莉花的芬芳。在“增城送教下乡”,活动中, 越秀区广州三中黎长学老师和番禺区市桥桥东小学蔡琳真老师分别进行现场教学交流。 课后,我们专门组织了执教教师与农村教师面对面的评价与交流活动,城乡老师们就课的设计,模块教学的分析,教学策略的安排,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展开了真挚坦诚的互动交流,这样的活动,使执教者、听课者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收获,当地教师反映受益非浅。七、新老交替,顺利完成学会换届选举2006年6月,我们顺利完成了广州音乐教学研究会换届选举,实现了新老交替。新一届学会理事会的产生按选举规程进行操作,即先由由各区市(县)教研室向市教研室推荐学科理事2名,市教研室音乐按一定的指标(如:年龄结构、任教阶段结构、各区教师比例结构、教研员比例结构等)提出初步名单,经市教研室主任把关、调整,各区市(县)教研员及理事会成员投票选举而产生。学会还成立了四个学术委员会:即课堂教学学术委员会;器乐学术委员会;合唱学术委员会;舞蹈学术委员会。四个学术委员会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新一届学会理事会体现了年轻化与学术化的特点,相信这个充满朝气活力、团结奋进的团队定能把广州市音乐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八、组织学习、促进区(市)教研员素质提高 教研员的理论学习对促进区(市)教研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项我们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我们注意把握好每学期一次的教研员理论学习机会,认真开展培训交流活动。2006年3月,我们组织区县教研员到从化碧水湾温泉度假村参加理论学习。会期,市教研室黄宪主任对教研员们作了一次题为谈谈新课程条件下教研员的工作定位的学术报告,使教研员们进一步明确工作性质与任务,重新认真思考工作的方向和策略,同时更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会上,我们还就当前音乐教育的热点问题进行现场研讨,研讨气氛热烈,达到了学习与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