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00318--串讲课件.ppt_第1页
《公共政策学》00318--串讲课件.ppt_第2页
《公共政策学》00318--串讲课件.ppt_第3页
《公共政策学》00318--串讲课件.ppt_第4页
《公共政策学》00318--串讲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政策学考前串讲,学习是一种信仰,主讲人:甘琦舞,公共政策学00318分享,遗忘规律:先快后慢!,公共政策学00318,HOW?如何备考?,一、熟悉真题题型,二、领会书本架构,三、领会重点、难点、考点,公共政策学-题型,7月考期1、单选题:1*25=252、多选题:1*5=53、简答题:5*5=254、论述题:15*2=305、案例题:15*1=15,4月考期1、单选题:1*20=202、多选题:2*5=103、简答题:5*4=204、论述题:10*2=205、案例题:15*2=30,公共政策学-知识框架,宏观层面:1-4章,中观层面:5-9章,微观层面:10章,公共政策是什么?,公共政策的“一生”,具体运用,1、公共政策学是什么?2、政策工具3、政策系统4、政策过程,5、政策问题6、政策方案规划7、政策执行8、政策评估9、政策终结,10、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学章节目录,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公共政策学00318第一章知识框架P57-114,一、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二、公共政策学的三学科要素,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概念体系,三、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1、古代的政策研究2、公共政策在西方的发展3、公共政策的中国化,四、学习公共政策的意义,第一章真题超链接,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P97【11.04】A.拉斯韦尔B.德洛尔C.韦伯D.西蒙2.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即()P69【10.04】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B.政策群和政策链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E.政策功能,A,ABC,公共政策学第二章知识框架P115-180,一、什么是公共政策?,二、公共政策的类型,四、公共政策的本质,1、认识论本质: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2、社会本质: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六、政策工具的含义和类型,1、从内容特征上划分2、从形式特征上划分,三、公共政策的四大基本功能,五、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含义2、产生与发展,第二章真题超链接,1.下列关于公共政策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P158【2011.4】A.公共政策无法实现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B.公共权力机关代表公众制定政策,不存在自身利益C.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D.政策的确立和改变完全由民意决定2.下列关于政策与法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P150【2011.4】A.政策是法的来源和动力B.公共政策是法的一部分C.政策不具有强制性D.政策对象的权利和义务是完全统一的,C,A,公共政策学00318第三章知识框架P181-224,一、政策系统,二、公共权力与公共政策决策体制,三、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1、政策主体系统2、政策网络3、政策客体系统4、政策支持系统5、政策反馈系统,1、政府权力、职能2、国家结构3、政府能力、治理能力4、公共政策决策权的配置、类型、规则,1、公民2、公民社会、社会团体3、政党4、大众传播,第三章真题超链接,1.公共政策系统包括()P182A.政策主体系统B.政策支持系统C.政策客体系统D.决策系统E.反馈系统2.下列选项中,实行委员会制决策的典型国家是()P208A.中国B.法国C.英国D.瑞士,ABCE,D,公共政策学00318第四章知识框架P225-246,一、模型的概念,三、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二、政策过程模型,1、理性主义模型2、渐进主义模型3、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4、政治系统模型,认识论,社会本质,中国,1、机构-制度模型2、集团模型3、精英模型,“上下来去”,1、决策过程的理性化2、决策过程的专业化3、决策过程的科学化4、决策过程的民主化,第四章真题超链接,1.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的提出者是()P230A.林德布洛姆B.杜鲁门C.贝塔朗菲D.西蒙2.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和普适性的一个模型是()P236A.混合扫描模型B现实主义模型C规范最佳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D,D,公共政策学00318第五章知识框架P247-277,一、政策问题的概念、基本属性、分类,四、公共政策的议程设定,1、政策议程的含义2、政策议程的类型3、政策议程的条件和障碍4、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二、公共问题的提出主体,1、政府部门2、政治人物3、政党组织4、利益集团5、大众传媒6、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7、公民和社会团体8、政策网络,三、问题认定的含义、方法、步骤,第五章真题超链接,1.政治系统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态度的过程是()P267【2011.04】A.系统议程B.政府议程C.正式议程D.规划议程2.多角度分析所运用的角度有()P263【2010.07】A.个人角度B.组织角度C.理论角度D.技术角度E.实践角度,A,ABD,公共政策学00318第六章知识框架P278-319,一、政策目标的含义、特征、类型、基本目标、意义、原则,四、政策学习与政策移植,二、政策设计的含义、逻辑结构,三、政策规划的含义、主体、设计原则、参考框架,五、公共政策抉择的原则、程序、合法化,第六章真题超链接,1.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政策学习类型是()P300【2011.04】A.工具学习B.概念学习C.社会学习D.组织学习2.政策分析人员根据目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来判断未来社会状况的方法称()P312【2011.04】A.直观预测B.外推预测C.理论预测D.判断预测,B,B,公共政策学00318第七章知识框架P320-353,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意义、特点与模型,五、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二、政策执行者,四、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1、政策执行机关2、下级行政人员,三、公共政策执行力,1、含义2、影响因素3、机制,1、原因2、矫正,六、公共政策的无效执行与有效执行,第七章真题超链接,1.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在1978年构建了一个以循环为特色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被称之为()P327【2011.04】A.过程模型B.互适模型C.循环模型D.系统模型2.属于公共政策对象特点的有()P341【2010.07】A.政策规定性B.一定的能动性C.受动性D.客观相同性E.主观差异性,C,ACE,公共政策学00318第八章知识框架P354-390,一、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目的、作用、主体、类型、内容,五、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二、政策评估的过程,四、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三、政策评估的标准,1、事实标准2、技术标准3、价值标准,1、以定量分析为主的评估方法2、以定性分析为主的评估方法,六、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类型、机制、过程,第八章真题超链接,1.将政策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依据是()P361A.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范围B.政策议程C.评估组织和人员属于政府内部或外部D.政策评估在政策活动中的阶段2.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2011.04】A.比例关系B.叠加关系C.扩散关系D.互动关系,C,A,公共政策学00318第九章知识框架P391-427,一、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意义、动力因素,五、公共政策调整,二、政策维持的含义、类型、措施,四、公共政策创新的内涵与动力,三、政策变动的原因、类型,七、公共政策终结,1、含义、内容2、形式、程序、原则3、原因和作用,六、公共政策接续,1、内涵、意义2、形式和途径,1、对象、方式2、原因、作用、障碍3、策略,第九章真题超链接,1.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最难终结的是()P419【2011.04】A.功能B.组织C.政策D.计划2.由美国公共政策学者萨巴提尔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变动模式是()P403【2011.04】A.周期型B.学习型C.Z字型D.断裂型,A,B,公共政策学00318第十章知识框架P428-450,一、知识的含义与特征,三、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二、政策分析,五、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四、政策分析师,1、含义、价值2、要素和原则3、过程4、注意事项,1、含义2、作用,1、角色定位2、素质要求,1、道德品质要求2、行为规范要求3、价值判断要求,第十章真题超链接,1.人们通过经历、观察或学习而获得的对事物的理解或会意是()P428A.知识B.理解C.感觉D.经验2.政策分析者依照理论和数据分析来作为分析的基础,很少深入实际调研,获取更多的真实信息,进而因地制宜地形成政策分析报告。这种错误是()P438A.脱离政治式的政策建议B.一知半解式的政策建议C.生搬硬套式的政策建议D.墨守成规式的政策建议,A,A,公共政策学00318,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公共政策学之单项选择题,1.被人们公认为是公共政策学诞生标志的著作是()1-P97A.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B.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C.政策方向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2.在政策的类型中,被认为是“政策的政策”的是()2-P123A.元政策B.基本政策C.部门政策D.一般政策3.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技术、政策制定、过程以及政策工具等,这种政策学习的类型被称为()5-P299A.问题学习B.概念学习C.工具学习D.社会学习,A,B,A,C,公共政策学之单项选择题,4.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其中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7-P322A.向前推进策略B.向后推进策略C.整合策略D.上下来去路径5.知识不同于其他物品,它可以重复使用且不会因为使用者多少或使用频率高低而出现任何销蚀与损耗。这说明知识具有()10-P429A.不可逆性B.交换的不对称性C.共享性D.非磨损性6实行超级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3-208A俄罗斯B瑞士C法国D美国,A,D,A,公共政策学之单项选择题,7.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学者是()4-235A西蒙B伊斯顿C德洛尔D埃齐奥尼8.政策抉择前期的第一个环节是()6-305A.政策论证B.政策审议C.政策合法化D.政策采纳9.在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中,评估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属于()8-365A.政策成本评估B.政策效益评估C.政策影响评估D.政策价值评估,B,A,B,公共政策学之单项选择题,10.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3-208A.英国B.法国C.瑞士D.美国11.由美国公共政策学者萨巴提尔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变动模式是()9-403A.周期型B.学习型C.Z字型D.断裂型12.公共政策调整过程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9-411A.实事求是原则B.渐进调整原则C.追踪反馈原则D.利益整合原则,B,B,A,公共政策学之多项选择题,1.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有()7-331A.执行性B.服务性C.权威性D.强制性E.法制性2.政策调整的特点有()9-406A.渐进性B.激进性C.动态性D.局部性E.全面性3.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形式主要有()2-137A.行政法规B.基本法律C.人大决定D.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E.部门规章,ABCE,ACD,ADE,公共政策学之多项选择题,4.按照议程建立过程中各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政府议程可以分为()5-268A.界定或认定议程B.规划议程C.磋商议程D.循环议程E.实质议程5下列关于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3-220A大众传播能够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B大众传播能够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C大众传播经常成为影响政策抉择的意见领袖D大众传播能够充当政策执行效果的监测者和裁判者E大众传播在影响政策的过程中存在“公共性缺失”的问题,ABCD,ABCDE,公共政策学之简答题,1.简述一手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2012.07】1-P77答:一手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有:(1)无结构访谈法(2)实地观察法(3)非参与观察法(4)参与观察法,公共政策学之论述题,1.试分析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主客观原因。【2012.07】7-P345,公共政策学之案例分析,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就引起了中央政府的关注。1998年,国家教委和公安部提出“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具体承担流出地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但由于我国义务教育的人头经费按户籍划拨,外来工所在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没有包含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教育经费,所以市这些流动学龄儿童就学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绝大部分外来务工者子女只能到打工者自己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这一问题得到了媒体的关注。不少记者深入到市外来人口聚居地采访,向社会反映打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着办学条件简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和未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等具体问题。不少专家学者也纷纷指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并提出政策建议。,公共政策学之案例分析,这些具体问题进而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4月3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该市教委关于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为解决上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中的诸多具体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根据本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公共问题?P249(2)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有哪些?本案例中涉及到哪些主体?P256,公共政策学之案例分析,答:(1)所谓公共问题,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